1.踢毽子健身方法
踢毽子的好处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宋代集市上就有专卖毽子的店铺,明清时开始有正式的踢毽子比赛。毽子制作简单,用一小块布包住一个铜钱,上面扎上几根鸡毛便制成了常见的鸡毛毽,也可用沙包代替。踢毽子的场地可大可小,可室内也可室外,人数可多可少,既可独自运动,也可多人比赛。
踢毽子时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灵活性,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子还可健脑,并能锻炼精神高度集中,增强反应能力。
踢毽子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很大的娱乐性,不必与人争抢冲撞,运动量可随意控制,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学校单位还可以组织比赛。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优越性,使它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理想选择。
踢毽子的方法
踢毽子时,一只脚站立支撑着身体,实际上是对人的平稳能力的锻炼。一只脚用脚内侧、脚外侧、脚背踢毽子,则可以锻炼踝、膝、髓、腰和颈等处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两手随动作不停地动,一方面起着平衡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对肩、肘进行协调性的练习。踢毽时,需要眼睛和腿的高度配合,这是对神经系统指挥能力的一种极好的锻炼。踢毽时,人的呼吸加深加快,血液循环加强,促进了新陈代谢。假如在踢毽时,再加上各种盘拐、对踢、平稳、跳跃以及抛接等花样配合,则更具有趣味。
2.玩呼啦圈健身
呼啦圈再受青睐
呼啦圈曾经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很受欢迎。如今,其直径有50~120厘米不等,说明书上写的名称是“减肥瘦身圈”,而且比过去重得多。
呼啦圈的形状也有改观,不再局限于平滑的圆形,出现了新型的上下起伏的波浪形,并在呼啦圈里装上了7个能起按摩作用的小球。这样用波浪呼啦圈就等于请了一个家庭按摩师,而且效果更好。更有甚者,在呼啦圈里装一定重量的水,让初学者玩起来更轻而易举。水会随着玩的人身体的摇晃而流动,因此只需要轻轻地扭动纤腰,呼啦圈就会“自动”旋转起来,在健身时有事半功倍之效。
呼啦圈相关知识
摇呼啦圈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室内健身运动,随时随地都能玩。但是摇呼啦圈要想达到瘦身效果,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重点:
(1)运动健身:摇呼啦圈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可以达到运动瘦身的效果,不过运动的时间一定要够长。因为摇呼啦圈的运动强度并不很强,唯有延长运动时间而且是持续性的运动,达到有氧运动的阶段,这样才可消耗身体储存的脂肪及过多的热量。到底应该摇多久才能达到健身效果?不妨参考国家体委会推行的“三三三”运动,每周运动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钟,心跳达一百三十下。由于摇呼啦圈的运动强度不够,如果要增加心跳速率,就必须加快摇动的速度。
(2)呼啦圈重量与健身效果:其实,不见得越重越好。或许较重的呼啦圈在开始的一刹那,需要花较大的劲儿才能甩得动,不过之后便成为一种惯性运动,重点还是运动的时间一定要够久,否则短暂的剧烈运动只属于无氧运动,只会换来肌肉的酸痛,并不会消耗多余的热量。另外,呼啦圈在甩动时会撞击腹部、背部内的脏器(如肾脏),太重的呼啦圈相对地撞击的力量也较大,可能会有伤及脏腑的危险,所以还是选择重量适中的吧!
(3)不适合有腰肌劳损或缺钙者:因为摇呼啦圈主要靠腰部用力,充分运动了腰肌、腹肌、侧腰肌等部位,坚持运动可以达到收紧腰腹的效果。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有腰肌劳损者、脊椎有伤者、骨质疏松患者以及老年人,是不适宜此项运动的。另外,在摇呼啦圈之前,应当先做一些伸展运动,伸展韧带,避免扭伤。
运动不是一天两大的事,肥胖也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不管您从事何种运动,记得把握一个原则:长时间且持续,有点喘又不会太喘。
3.放风筝健身
春秋两季的风向及风速较稳定,经常有缓缓上升的气流,加上温度适宜,风景宜人,很适合放风筝。为此,国家级风筝裁判提醒大家放风筝时注意以下事项。
场地的选择
有电线,特别是有高压线及电视塔的地方严禁放风筝;在街道、公路与铁路旁不能放风筝;有大树及高层建筑物的地方不能放风筝;飞机场附近严禁放风筝;有雾、有雨,特别是雷雨天,均不能放风筝,更不能用带有金属的线放风筝。放风筝应选择空旷而无障碍物的场所,如运动场、河滩、海滨、公园等。因此,平坦而开阔的地方风速风向较稳定,而且,风筝出毛病时,也不会因挂在障碍物上而受到损失。
风筝的选择
风力大小与放风筝有很大的关系,2~3级风的天气,一般可以放面积在01~05平方米的小型风筝,如软翅鹰、小燕、蝴蝶、蜻蜓和硬翅人物风筝。3~4级风的天气,适合放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的中型风筝,如人物、七星八卦、立体筒形、飞机以及龙类串式风筝等。5级风的大气不宜放一般的软翅风筝,如果要放那就需要添加尾巴,5级风时只能放2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硬翅风筝等。装有硬翅的筒子类风筝、企鹅串式风筝、八角形风筝等。6级以上的风力,不宜放一般风筝。
风向的辨别
春秋两季,没有风的天气是不多的。通常有1~2级的风,一般从早晨8~9点钟开始,风力逐渐增大;到中午12点钟前后;风力较大;到17~19点钟以后,风力逐渐减弱。在同一时间,不同高度的风力大小也不同,高度越高风力越大。风筝不能在低空施放,因为有地面障碍物、建筑物的影响。高度在15~20米以上,风向、风力都比较平稳,很适宜施放风筝。春季,东风和东南风较多;比较寒冷的日子,北风较多。辨别风向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注意观察树梢、农作物或草向哪边倒,烟囱排出的烟向哪边飘,就可辨别风向。假如刮的是东南风,放风筝的人就要背东南,面西北,风筝便能借着风力飞升空中。对于放风筝,平行于地面的气流比上升气流好,因为上升气流不会持久,风力时弱时强。我们所讲的“风”,一般是指水平方向移动的气流,所谓上升气流,是指碰到了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时,改变了方向的气流。
初春防“两伤”
(1)防扭伤:春季气温较低,人们韧带的弹性较差,所以,各个关节活动开以后,再参加放飞的奔跑活动。放风筝时,用力不可过猛,并选择平整的场地,防止绊倒摔伤。
(2)拉伤:人的肌肉的弹性和伸展力在春季较差,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因而放风筝前跑步拉风筝的时间不要过长,速度不要过快。
4.做俯卧撑健身
俯卧撑是进行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个人锻炼中都经常运用。俯卧撑的练习方法有:
(1)高姿俯卧撑:指练习者的身体姿势是脚低手高,手脚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2)中姿俯卧撑:指练习者的脚和手在同水平面上。
(3)低姿俯卧撑:指练习者的脚高手低,手脚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5.角力健身知识
角力主要是比赛谁的力量大。经常参加角力活动,可以发展力量素质、协调素质和灵敏素质。
角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扳腕
两人伸出同一侧手,对面坐于桌前,肘立于桌面上,一臂屈于桌上或下垂于体侧,用力时屈腕,将对方的手压向桌面使其大小臂的角度打开,直至将对方小臂压于桌上为胜利。此项活动主要能发展掌指关节、腕关节、肱二头肌和旋前圆肌的力量。
顶棍
两人各持一木棍,棍端相对,两手握住棍的另一端,互相角力。握棍时,两手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脚前后开立,左肩侧对对手,上体稍前倾,两腿微屈,重心下降。用力时,两腿蹬地,两臂用力向前推棍,直至将对方顶败。
此项活动主要能发展腿部的力量和两臂的力量。
互推角力
两人面对面前后分腿站立,双手掌相对互握,互推对方退过体后的标志线。
互拉角力
两人对面前后开立并双手互握手腕,身体重心下降,后脚用力蹬地,力争将对方拉过标志线。
俯卧撑顶肩角力
两人对面俯撑,右肩相抵,运用蹬地和两臂前移的力量,顶推对方后退。
6.跳皮筋健身
皮筋也称“跳橡皮筋”、“跳橡皮绳”,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不受场地、季节、人数等限制。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细条或以橡皮圈连接而成,长短无规定,一般为3米左右。跳皮筋时,由两人分执皮筋两端,牵直固定。其余参加者即可以在皮筋上来回踏跳。跳法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抵、压、踢等,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跳出各种花式图案。
7.抓竿运动方法
抓竿也称“拔高”,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流行于农村城镇。爬法以四肢或双手援长竿而上。抓竿既可进行表演也可进行比赛。表演是在爬竿时杂以各种技巧动作;比赛则是在场地上竖立若干根竹或木柱,柱高相等,以两人或数人同时爬攀,先到达顶点者为胜。
8.扔沙袋运动
扔沙袋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常作为武术和摔跤的辅助运动来开展。沙袋用白帆布、粗布和麻袋缝制而成,内盛沙子、豆子或高粱,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重量视练者需要而定。练法有自扔自接、两人互相扔接和集体(5~6人)扔接等。扔沙袋的主要动作有体前扔接、转身扔接、背箭式扔接、翻身扔接、举腿扔接、穿裆扔接、腋下扔接、换手转身扔接、背后摸手接等,还可进行拍、击,即将沙袋置于高约5米的桌面或其他物体上,用手掌切击、拍击、插击或用拳砸击。
9.拔河有哪些好处
拔河是民间常用的健身方法,有单人对拔和集体拔两种。经常参加这项活动,可以增强握力、臂力和腿部力量等,培养职工群众的坚毅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10.皮条健身术
皮条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活动前,要将细皮条一端系于木架、树枝或梁柱上,一端下垂。活动时,单手将皮条握于掌中或绕缠在手腕、手臂上,然后使身体悬空,接着做各种升降、倒转、支撑及水平动作。
11.杠子运动健身
杠子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杠子为木制,形如单杠,高低粗细无规定,可竖立在地上,也可在大车上设木架、横缚木杠代替。因过去木杠两端多雕有龙头,故北方人又称杠子运动为“盘龙之术”。练时,以单手或双手握杠做各种技巧动作。动作分三类:上把,为杠上倒立之类,有“金背顶”、“拳头顶”、“车轮顶”等;中把,为身体统杠回环越杠动作,如“转辘”等;下把,指杠下悬垂动作,如“前压”、“后压”等。
12.抖空竹运动
抖空竹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也称“空钟”、“响簧”、“地龙”、“闷葫芦”、“扯铃”等。空竹一般为木制或竹制,分单轴和双轴两种,轴形如小轮,由两块木片或竹片夹制而成,中为空心,轴上有四、五个小孔,内嵌小木片,转动时能发出声音。双轴空竹由两个轴中间连以一圆形木把组成:单轴空竹则为一轴加一木把组成。抖空竹时,玩者两手各持一小棒,两棒之间以细绳连接,绳绕空竹木把上来回扯动,空竹即急速旋转并发出嗡嗡响声。
双轴空竹玩法有以下几种:
(1)“鸡上架”,即待空竹急转后,解开绕绳将其抛起,然后用棒接住,使之在棒上转滚或转至另一棒上。
(2)“满天飞”,即将空竹抛至空中,然后用绳接住再抖或再抛起。
单轴空竹玩法有:
“放捻转”,即把无轴一端置于平滑地面上,使之旋转,待其转速减慢时救起再抖。
13.扭秧歌健身法
辽宁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捶,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14.五禽戏健身术
“五禽戏”是2000多年前的神医华佗所编创的一套养生健身方
法。华佗观察了很多动物之后,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
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的目的。今天盛行的太
极等传统健身方式,最初就源于华佗创编的“五禽戏”。
“五禽戏”最初的动作主要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
展翅飞翔。通过模仿这五种动物的动作,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
而且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据中医理论的“五行学
说”,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与人的五脏有着密切的
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作为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不仅使人
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
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虎戏
虎属水,它走阴主肾,模仿虎的瞪眼、扑动前肢等动作能加强
肾脏的锻炼。虎戏扩张肺气,能强筋壮骨,精力旺盛。
虎戏的手形是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
二指关节弯曲内扣,模拟老虎的利爪。练习虎戏时要
表现出虎的威猛气势,虎视眈眈。虎戏由虎举和虎扑
两个动作组成。
(1)虎举动作:掌心朝下,十指张开,弯曲,由小指起依次曲指握拳,上举撑掌。
(2)虎举功效: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
(3)虎扑动作:两手经体侧上提,前伸,上体前俯变虎扑凶猛之势,虎扑要注意手形的变化,手指弯曲内扣,模拟老虎的利爪。
(4)虎扑功效: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防治腰肌劳损。
鹿戏
鹿属木,主肝,模仿鹿用眼时总是斜视的动
作,能疏通肝气,调理肺气。鹿戏增强胃气,能
固脑益肾,增强体质。
鹿戏的手形是鹿角,中指、无名指弯曲,其
余三指伸直张开。练习鹿戏时要模仿鹿轻盈安
闲、自由奔放的神态。鹿戏由鹿抵和鹿奔两个
动作组成。
(1)鹿抵动作:练习时以腰部转动来带动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先练习上肢动作:握空拳,两臂向右侧摆起,与肩等高时拳变鹿角,随身体左转,两手从左后方伸出,再练习下肢动作,两腿微曲,重心右移,左脚提起向右前方着地,屈膝,右腿蹬直,眼睛注视右脚后跟。收回。
(2)鹿抵功效:强腰补肾强筋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