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颜色搭配:食物一般分为5种颜色:白、红、绿、黑和黄色。各种颜色的代表食物如下:白色的有米面、牛奶等;红色的有西红柿、大枣、红葡萄酒及肉类等;绿色的有绿色蔬菜、绿茶等;黑色的有黑豆、黑米、黑芝麻、墨鱼等;黄色的有柑橘、米糠、大豆、胡萝卜等。一日饮食中应兼顾上述五种颜色的食物。
(4)皮肉搭配:连皮带肉一起吃渐成时尚。如鹌鹑蛋、小蜜橘、大枣、花生米等带皮一起吃营养价值更高。
“海陆空”搭配:海里游的、陆地上走的、空中飞的食物应搭配食用。
8.女职工晚餐的合理控制
女职工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在近10年来呈高发趋势,这与晚餐进食不当有必然的联系。不少家庭的晚餐菜肴丰盛,鸡、鸭、鱼、肉、蛋摆满餐桌,这些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这种以晚餐补早餐和中餐,片面追求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习惯,加上运动量不足,难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晚上6点左右吃饭最好
(1)晚餐少吃睡得香,具体吃多少依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觉不饿为度。晚餐千万不能吃饱,更不能过撑。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18点左右,尽量不要超过晚上八点。八点之后最好不要再吃任何东西,饮水除外。并且,晚餐后四个小时内不要就寝,这样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充分消化。
(2)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晚餐时应有两种以上的蔬菜,如凉拌菠菜,既增加维生素又可以提供纤维。面食可适量减少,适当吃些粗粮。可以少量吃一些鱼类。
(3)晚上尽量不要吃水果、甜点、油炸食物,尽量不要喝酒。不少人有晚餐时喝酒的习惯,这种习惯并不利于健康,过多的酒精在夜间会阻碍新陈代谢,因酒精的刺激胃得不到休息,导致睡眠不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晚餐不要食用含钙高的食物。比如虾皮,带骨小鱼等一定不要吃,以免引发尿道结石。
用脑过多晚餐更要吃好
最新调查表明,慢性疲劳往往伴有营养失衡和慢性病史。中年人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营养失衡。这类人群往往缺乏锻炼,疲劳得不到及时缓解,于是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多由此而来。其实,只要注意饮食搭配,也可以补充身体的营养。
长期高强度用脑的人需要补充酰胆碱,增强记忆力。这里给脑力劳动者推荐一个晚餐营养食谱:100克清蒸鲫鱼或素烧豆腐,200克凉拌芹菜或菠菜,一个玉米面的窝头,一小碗紫菜汤(不要加虾皮)或一碗紫米粥。有调查显示,90%的肥胖者都因晚餐吃得太好。
9.电脑作业者的饮食要求
电脑操作人员一日三餐应吃得相对均衡,早餐要吃好,营养素要充分;中餐应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晚餐则应吃得清淡些,多选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由于电脑作业者眼睛过久注视电脑荧光屏,可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消耗过多,若未能及时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营养素,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等。因此,电脑作业者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比一般人要高,平素应酌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诸如羊肝、猪肝、蛋类、乳类等等。亦应注意多吃“健眼食物”,如花生、核桃、猪腰子、青菜、菠菜、白菜、黄花菜、西红柿等。
相对而言,电脑作业者体力消耗较少,故热量摄入不宜过多,脂肪类食物应注意限制,尤其是动物脂肪不可过食。
10.低温环境中的营养补充
低温环境中,不论是作业人员还是当地居民,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常温同样情况下的机体显著增加,一般北极地区人体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温带地区约增加30%~35%。特别是维生素C,专家建议每日供给500毫克,寒冷地区居民维生素C供给量根据劳动强度的不同定为每人70毫克~120毫克,由于低温环境使热能消耗增加,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
现代社会人们对维生素E的耐寒能力及其机制研究很多。认为维生素E能改善由于低温而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降低,提高线粒体代谢功能。维生素E还能促进低温环境中机体脂肪等组织中环核苷酸的代谢,从而增加能量代谢,提高耐寒能力。除维生素E以外,维生素B2能参与机体甲状腺素调节能量代谢,在低温环境中,补充一定量的B2,可促进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增加产能,有利于增加机体的耐寒能力。此外,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与泛酸,均具有对暴寒机体的保护作用和缓解应激作用。
寒冷地区易缺乏钙和钠,钙的缺乏主要由于膳食来源缺乏、日照时间短,致使维生素D不足,因此应增加富含钙的食物。低温环境下食盐的需要量升高,据调查寒带地区的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高达26克~30克,但血压并未随之升高。有报告表明低温条件下摄入较多食盐可使机体产热功能加强。研究表明,低温作业人员血清中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变化,常见钠、钙、镁、碘、锌比常温中降低。在膳食调配时应注意选择含上述营养素较多的食物供给,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低温作业的工作效率。
11.高温环境中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调配
水和无机盐
高温环境中保持各种体液的正常含水量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和良好的耐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高温营养中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及其补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高温环境中的出汗量因当时的湿度、劳动强度和个体素质差异而不同,最多一小时出汗可达1.5升,一天可达10升以上。由于汗液中99%以上为水分,约0.3%为无机盐(成分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钠,主要是钠离子,对保持体液的渗透压和体液平衡,维持肌肉的正常收缩和保持酸碱平衡都有重要意义。因出汗而大量丧失水盐时,可引起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如不及时补充,即可出现一系列失水和失盐的症状。
高温环境中由于出汗丢失一定量的铁、锌、铜、锰、硒等微量元素,在某些情况下,可加重微量元素的缺乏,如在高温环境中抽纱车间女工常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和青少年,在夏季高温中,出汗过多,而引起锌的不足。因此,在高温条件下,也应该考虑到微量元素的营养平衡。
高温作业食盐的供给量要增加,每人每日15克~25克,由于高温下因出汗致使钾丢失较多,所以除必要时直接口服氯化钾外,平时膳食中应增加含钾高的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各种蔬菜瓜果及鱼类;也可补充含钾的复合无机盐片,使钾的供给达到每日3200毫克,可防止钾的缺乏。因高温环境下人的出汗量较平时呈数倍增加,可出现口渴、疲乏无力、尿少、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等,因此必须注意水的补充,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应注意不能单纯补水,要同时补充一些无机盐,否则不但不能改善机体的失水状况,还会加重电解质的丢失。
维生素
高温环境中,绝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可随汗排出,尤其是维生素C,其次是维生素B1和B2,有人测定5000毫升汗液中损失维生素C50毫克,维生素B10.7毫克,核黄素也不少。
特别是对维生素C损失较多,有人认为维生素C参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热应激时常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和肾上腺维生素C降低,提示在高温环境中维生素C消耗增加。维生素B1和B2,也由于出汗、热能代谢加强和增强高温作业者劳动能力的需要,其消耗量增加。相应的其需要量也应增加。另外,高温环境中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也应该增加。膳食中维生素主要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每人每日供给150毫克~200毫克,维生素B12.5毫克~3.0毫克,维生素B2供给3毫克~5毫克,维生素A供给5000国际单位(1500微克视黄醇当量),基本满足机体需要。
12.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
提供适宜的营养素供给
营养素供给不足或缺乏可提高人体对辐射的敏感性,影响对放射损伤的防治效果。为使放射线工作人员得到适宜的营养保障,我国已有人提出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每日营养素供给量如下:热量2400千卡~2600千卡(10.04兆焦耳~10.88兆焦耳),其中碳水化合物占热量的60%~70%;脂肪占20%、25%;蛋白质每日70克~90克。维生素A每天供给1000微克视黄醇当量,其中50%应来自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维生素D325微克~50微克;维生素E5毫克~10毫克;维生素K120微克~150微克;维生素B12.0毫克;维生素B22.0毫克~2.2毫克;维生素C100毫克~120毫克;维生素B63.0毫克;尼克酸20毫克;叶酸1000微克;维生素B125微克;钙800毫克~1000毫克;铁15毫克~18毫克;锌15毫克;碘130微克~140微克。
供给有防护效果的食物
供给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食物,除主食外,可多选用蛋、乳类、肝、瘦肉、大豆及制品、卷心菜、胡萝卜、海带、紫菜、柑橘及茶叶等食物。
增加保护性膳食
现有为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食用的保护性膳食,在早餐或午餐供给,一种保护性膳食由主食、肉、鱼、肝、蛋、牛奶、酸奶、卷心菜、土豆、西红柿、新鲜水果以及动、植物油组成。
13.汞作业人员怎样补充营养
汞的主要接触作业有汞矿开采和冶炼、仪器仪表制造、电器器材制造、化工、军火及医药等。
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汞蒸气或化合物气溶胶。进食汞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也可引起中毒。金属汞易溶于类脂质,汞蒸气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并很快进入组织中。汞进入血液后,与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结合,蓄积在肾、肝、心、脑中,引起这些脏器的病变。汞与蛋白质的琉基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可使含琉基的酶失去活性,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由于慢性汞中毒可引起蛋白尿,使机体不断丧失蛋白质。另外肝脏、肾脏受到的损害也需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提供修补、再生。
因此膳食中应有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甲硫氨酸,其中的琉基可与汞结合,从而保护含有琉基的酶的活性,减轻中毒症状。除蛋白质外微量元素硒与维生素E对于汞中毒均有明显的防护作用。硒可维持肝、肾细胞内谷肮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能减轻中毒症状。硒还能束缚汞并与蛋白质的琉基结合,使汞不能到达靶细胞而产生毒性作用。维生素E除了能防止汞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外,还能提高硒的营养效应。有试验供给汞作业人员高蛋白、低脂肪膳食,能明显修补肝细胞损伤,防止脂肪肝,改善肝功能。含果胶较多的胡萝卜,也能使汞加速排出,减轻中毒症状。在调配日常膳食时,应选择含硒较高的海产品、肉类、肝脏等,含维生素E较多的绿色蔬菜、奶、蛋、鱼、花生与芝麻等。
14.苯作业人员的饮食保健
苯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主要用于有机溶剂、稀薄剂和化工原料,接触苯的工作主要有炼焦、石油裂化、油漆、染料、塑料、合成橡胶、农药、印刷以及合成洗涤剂等。苯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体内,是一种神经细胞毒物,可损害骨髓,破坏造血功能,毒性很大。
(1)苯作业人员在膳食上应首先保证合理的平衡膳食,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苯蒸气的情况下,饲喂低蛋白饲料的动物其生长发育远比高蛋白组差。苯的解毒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一部分系直接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而膳食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是体内谷胱甘肽的来源,因此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膳食对预防苯中毒有一定作用。
(2)苯作业人员膳食中脂肪含量不宜过高,因为苯属于脂溶性有机溶剂,摄入脂肪过多可促进苯的吸收,增加苯在体内的蓄积,并使机体对苯的敏感性增加。
(3)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机体对苯的耐受性,因为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可以提供重要的解毒剂葡萄糖醛酸。在肝、肾等组织内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易于随胆汁排出。
(4)人体负荷试验表明苯作业人员体内维生素C贮量较普通人低。动物实验亦观察到苯中毒时血和尿中维生素C含量均降低,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故摄入量应予以提高,有人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C150毫克。为预防苯中毒所致的贫血,还应适当增加铁的供给量,并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上述维生素有促使白细胞回升的作用。
15.铅作业人员的饮食保健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冶金、蓄电池、印刷、陶瓷、玻璃、油漆、染料等行业。铅作业的危害主要是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蓄积在体内,主要以不溶性正磷酸盐沉积在骨骼系统中,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损害。
(1)由于铅可促进维生素C的消耗,使维生素C失去其生理作用,故长期接触铅可引起体内维生素C的缺乏,甚至出现齿龈出血等缺乏症状。在与铅接触时,若能同时给予大量的维生素C,则可延缓铅中毒的出现或使中毒症状减轻。这可能是由于大量维生素C补充了体内维生素C由于铅所造成的损失,并可与铅结合成浓度较低的抗坏血酸铅盐,降低铅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还直接参与解毒过程,促进铅的排出。铅作业者每日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为150毫克。
(2)蛋白质供给量需充足,因为蛋白质不足可以降低机体的排铅能力,增加铅在体内的贮留和机体对铅中毒的敏感性。而充足的蛋白质,特别是富含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等的优质蛋白质,对降低体内的铅浓度有利,可减轻中毒症状。故蛋白质的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14%~15%,并需要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3)膳食脂肪摄入量应适当限制,以免脂肪促进铅在小肠中的吸收。
(4)接触铅的人员还应当多摄入水果、蔬菜,其所含的果胶、膳食纤维等降低肠道中铅的吸收。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应增加这些维生素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