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已经到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和保健也产生了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出了现代保健模式,改变和更新了健康观念。
现代保健观念
人是一个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高度文明智慧和感情社会化的动物。自从人类诞生起,就意识到何谓"生",何谓"死",就懂得健康的重要。因此,健康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需求。但并不等于说人类自诞生之后就研究健康,人类研究健康要比人类诞生晚许多年。据有文字记载,人类自觉研究健康,是从医学萌芽时期起,至今约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随着医学由萌芽一形成一发展一发达,健康保健,养生健体就愈来愈成为人类孜孜不倦探索和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将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健康的时代。从现在起,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树立起现代健康观,更新传统的生活模式,建立起现代的养生保健理念,"全方位"地深入研究和对待健康,全面贯彻执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为人人享有健康、人人应有健康服务。
健康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但不同历史时期它又有不同的外延和内涵。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主要传染病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中国在第一次世界性的卫生革命中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而现在,第二次世界性的卫生革命又迫在眉睫,向我们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与长寿,养生与保健有了新的认识,也由过去较低的要求,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
1.健康的含义。
健康(healthy)一词在古代英语中是强壮、结实和完善的意思。
疾病和健康是两个完全对立的、矛盾着的概念,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长期以来,医学主要是研究和对付疾病,对健康保健概念研究和认识得很不充分。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医学、身心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环境医学等医学分支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才使这一概念的研究和认识逐渐趋于深化。当今世界提出和流传着不少关于健康的理解和认识。
按照"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健康一词的内涵就是没有疾病。人类根据他们对健康概念的这种理解,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世界卫生革命。第一次世界卫生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保护人类的健康,因而,有人也称这次卫生革命为"第一次保健革命"。当时,各种传染病肆虐,天花、流感、疟疾、结核、伤寒、霍乱、肝炎等等,以及各种寄生虫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发病率、死亡率也很高,疾病是危害生命、影响健康的主要敌人。因此,在那种情况下,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就简单地归结为"没有病"。在那个时代,"无病即健康",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第二次世界卫生革命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开展起来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各种不良生活和不良行为所引起的生活方式病,如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高血压症、性病等。在美国,只有10%的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另外10%是遗传性的,30%起源于环境因素,而50%则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有关。此外,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79年,美国还根据200多项研究和100多位专家的调查结果,发现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占死亡因素的48.9%,从而发出了沉痛的警告:“我们已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环境污染;自毁于许多有碍于健康的社会条件的存在……"在我国,同样存在着相同的问题。根据我国部分城乡的调查,在1岁以上的死亡原因中,生物因素占27.8%,生活方式占44.7%,保健服务占9.3%,环境因素占18.1%。此外中国的车祸、性病、自杀、吸烟、心理障碍、精神异常、艾滋病、离婚、酗酒、吸毒、卖淫嫖娼等等也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现实因素。
第二次世界卫生革命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了人们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先后分别于1948年和1978年提出了健康的含义,如前所述。这样,医学才第一次真正把健康当作人自身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一部分,恢复了人及其健康的本来面貌。
健康是人类生命的正常状态,也是人类最理想的追求,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家庭幸福,社会安定的保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学校教育工作提出明确的教育目标。健康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头等大事,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的大事,没有健康的身体,人们的工作就无法完成、无法坚持学习,更谈不上家庭幸福。因此,如何保持和维护人民健康,既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卫生部门和医生的事,也是个人和家庭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
2.影响健康的诸因素。
人类健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既有生物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既受个人行为的影响,也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自70年代外国学者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提出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和卫生服务"诸因素以来,受到了学者们的一致认可。
(1)现代研究证明,人的心理因素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消极的情绪如丧偶、离婚、亲人亡故、家庭纠纷、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经济困难、环境变化、仕途无望、遭受冷落等,常会使人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孤独等心理状态,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各器官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而疾病又导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如忧虑、愤怒等。有敌对情绪的人易患高血压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精神打击、情绪应激等的人易患冠心病;肿瘤的发生除了与生理化刺激、病毒感染、药物、激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外,与病人生活中经历的内心冲突等也有关系。
(2)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给个人、家庭、群体甚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它对人体具有潜袭性、累积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衣、食、住、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方式和行为习惯。不良行为在我国普遍存在,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不锻炼、吸毒、药物依赖等。中国的吸烟史已有400年(有记载史),目前我国的烟草及其制品生产和消费量最大,吸烟率最高,是烟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烟草王国"。199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世界烟草与健康大会披露一组数字: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香烟的总消耗量增加了3倍,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至少为50万。20年来世界吸烟人数增加了75%,而我国吸烟人数却增加1倍多。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将有2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烟害之严重为世人所关注。
有学者报告,美国的前十位死因疾病中,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致病因素中占70%,中国占44.7%。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健康。可见,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这些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维护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3)环境因素是人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污染必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其危害机制比较复杂,一般有浓度低,效应慢,周期长、范围大、受众多,后果重,以及多因素协同作用等特点。环境污染是世界公害,改善环境需要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树立环境意识,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环境保护者。
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因素。疾病的发生和转化直接或间接地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作用已被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所证实。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社会因素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影响与制约作用。一方面,社会环境是人们的最大信息来源;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根据社会获得的信息来源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适应社会。而人们的适应行为一旦失败时,就会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形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过重或持久的压力可以造成机体的内稳态平衡失调,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紧张,而使人的心理失衡,加之膳食结构的不合理,产生出世纪病——亚健康。
何谓亚健康?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亚健康状态被称为世纪病。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做是生命状态两端的话,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而中间凸出的一大部分就是处于健康和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一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长期持续的疲劳、失眠、多梦、恋床、181肢无力;经常性的感冒,无名低热;精神难以集中,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总是心惊肉跳,烦躁不安,怕去某些地方和场合,怕见某些人物;易怒,情绪低落,犹豫不决,淋巴节肿大,性功能减退等。
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气质特点的人们中,亚健康状态的分布、表现和发展结果是不尽相同的。就行业而言,最容易患此病的依次为飞机调度员、教师、企业经理、汽车驾驶员和警察。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除了上述中的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外,还有个体的个性特征差异也起着特殊作用。具有高的抱负,敌意感甚强的A型行为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具有这种行为特征的人还容易发生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状态,即生病,也可通过治疗恢复到第一状态,即健康。
总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健康是人的一项基本人权,健康也是平等的社会目标,它要求个人不仅立足于个人身心状态的完好,同时还要关心全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积极倡导健康对人类发展重要性的同时,重视健康对社会进步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还应提倡个人、群体乃至全社会都积极参加到促进健康、发展健康这一活动中去,养成养生保健的良好习惯,投身于健康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去,以亲身实践加深对“要想获得健康,就必须驾驭健康"的认识。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如果无健康,智慧就不能实现,文化无以实施,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无法利用。"可见,健康对个人乃至社会的作用。
保健特点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对现代保健意识正在逐渐增强,自我保健、自我医疗、自我护理将成为人们防病治病,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主要手段。因此,做好健康咨询,开展健康教育,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卫生,掌握正确的自我保健活动,增强人群健康意识是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保健的主动性
1.现代保健的迫切需要。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同自然、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拥有了健康才会获得其他,失去了健康就等于失去了一切。特别是在当今人们奔小康的时代,国民的身体素质和保健医疗水平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感染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这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三大杀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发病的时间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些杀手疾病的发病往往与人们的不良生活起居习惯有关。以往人们似乎还存在着一种消极的等待思想,常从主观上感觉尚还健康,不去主动学习保健知识,不去主动为健康花点本钱,一旦疾病缠身,花大钱也未能祛病。故此,我们要呼唤现在健康的人去珍惜生命,从现在做起,掌握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2.人人都要有保健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都在为经济的发展而发奋工作,学习任务重,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形成了对人的身心的巨大负担,如果此时不注意保健,不注意劳逸结合,忽视饮食调理、身体锻炼,有病也常依仗年轻力壮忍耐、抵抗,等到抵挡不住才去医院,结果造成一些慢性病接踵而来,因此,中青年人千万不要常常超负荷运转,要树立保健意识,做到防治于未然。
3.学校和家庭成为学习保健方法的摇篮。
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这一手段,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和方法的教育。同时,作为家庭也应担负起此重任,使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拥有健康保健意识,拥有健康的体魄。
(二)保健的自主性
1.重视向健康投资。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不断发展中,人民收入还不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已经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有限的收入中,能够节约一部分,来从事健康保健活动,倡导向健康投资。从物质上开始,优化家庭环境,重视卫生条件,购置体育锻炼用品、健身健美器械,做到花钱买健康。
2.重视全天候的保养。
从早到晚每一时刻都会发生与保健相关的问题,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早餐不能等闲视之。有些人因工作路途远,早上来不及吃饭,有些人贪睡不起床,占用了早餐的时间,就不吃早餐了,这是极不合理的。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中这类现象占有很大的比例。营养学家们建议,早餐以牛奶、鸡蛋为最佳选择,再辅以少量淀粉食物即可。
特别指出,应重视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使一日之内都有保健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保健。
健身保健贵在坚持,要制定出体育健身方案,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达到真正锻炼的目的,同时,要适当地增加营养,调整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健身保健之中。
(三)人们对健康保健的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