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因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个人的文化背景与经历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社会物质水平很低的时候,通常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不是太高,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健康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即不希望由于身体的疾病给个人带来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这时,对健康的需求就是在得病后能够及时地治疗,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只是一个被动的需求过程。这种过程被称之为健康需求的初级水平。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已不仅把物质生活的享受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愿意为健康长寿付出更高的代价。人们不再满足于身体的不患疾病,而需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使自己能以健康的身心去充分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带来的幸福,这种过程被称之为健康需求的高级水平。当人们达到高层次的健康需求生活时,往往又会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虽然人类的寿命延长了,可长寿的生命中有许多却是伴随着各种病残的,使生活功能处于受限制的状态;其次,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节奏的工作造成精神高度紧张,人们又缺少自我保健意识和知识,以致出现了不少中青年猝死、意外伤害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几岁,远远低于中国的普通人。
要活得健康,首先要懂得如何维护健康,从个人来说养成健康保健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维护体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们追求健康的目标和途径。
众所周知,日本人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在20世纪的20年代,日本人平均寿命也不过45岁。30年后,日本人平均寿命逐渐提高,到20世纪末,男性平均寿命为76.4岁,女性寿命在81岁以上。不到_个世纪,日本从低寿国跃升为长寿国,是何缘故?
经国外专家大规模调查,得出了日本人长寿的秘诀。
1.饮食清淡,讲究营养。
在饮食原则方面:少吃大米,多吃鱼、肉、豆、蛋;少吃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每天一杯牛奶,常吃海带。即使是富豪之家也以吃素为主,而且只吃七分饱,能自我克制,不暴饮暴食。
2.重视体育锻炼。
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奔向运动场、旷野,从事慢跑、打网球、棒球、羽毛球、踢足球等运动。同时,日本人喜欢步行上街。
3.居住环境整洁。
在日本很难找到脏乱死角,他们自觉养成了普遍的整洁习惯,这对卫生健康是很有益的。
4.精神愉快性格开朗。
日本人谦和有礼,和睦共处,遇事不躁,这对于长寿大有裨益。
5.不滥吃药。
不依赖药品治病,主要靠自身的免疫能力。不骑摩托车,少开车,常常以步代车,有利于健康。
6.控制公害推行绿化。
在绿化方面,日本人可在世界称雄,几乎到处是一片翠绿,空气清新,负离子多,眼睛不易疲劳,精神易于放松,有益于长寿。
7.健康教育措施适宜。
大力开展卫生保健的广泛宣传,卫生部门经常分发各种卫生保健手册或传单进行宣传教育。政府还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定期进行免费体格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保健与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与襁褓。人类和一切生物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环境之中,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生存,并且不断地受着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始同周围环境打交道,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生态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辩证的综合体,一切生物都要适应环境而生存,人类则不但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利用、支配、改造环境。
人类环境主要是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及社会因素的总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界条件。人类不仅生活在自然界,具有生物属性,而且是生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总和的复杂的社会中,又具有社会属性。因此,人类环境包括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由地球表层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所组成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庞大、独特、复杂的物质体系。而社会环境主要是指聚落环境,它以人群聚集和活动作为环境的主要特征和标志。这种环境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基地。
一、21世纪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地球的生物得以生存主要归功于环绕在地球四周的大气层。它不仅提供新鲜的氧气,同时使地球的生物处于被保护之中,但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对它的破坏愈来愈严重。
人类社会的发展,得益于能源物质的使用。而能源物质的利用,却产生了许多有害气体。比如石油、煤碳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二氧化氮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能够刺激呼吸道,引起急慢性咽喉炎、气管炎;一氧化碳能引起急性中毒,当它进入人体立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牢固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所以吸入一氧化碳就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充分带氧,造成机体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是一切含碳物质燃烧充分后的最终产物之一,大量的二氧化碳笼罩在地球表面能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高空散发,使地表温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它的结果不仅使南北极冰山溶化,海平面上升,更重要的是由于气温上升、很多病原体因此获得了更适宜的孳生条件。臭氧层被破坏,浓度降低,大量紫外线射到地面,严重损害动植物的基本结构,降低生物生产量,特别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的损害。如果臭氧减少2%,人类皮肤癌患者将增加14%。
2.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由于工业膨胀、人口猛增,每人用水量的提高,以及一些水源受污染而出现水荒。水质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中一个重大问题。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废物倾于河流,然后再从中汲取饮水,这是自相矛盾的事。当人口不多,人类还处于简单耕种的田野生活时期,这种矛盾往往可以依靠河流的自净能力来解决,而进入城市和工业化的社会以来问题就复杂多了。首先工业使成千上万的人集中到城市,所产生的污物排入江河中超出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其次工业生产大量地增加所不能分解的物质。其中有些具有毒性特别是像氰化物或汞、铅等无机物质。这些工业废物堆积在地面上,通过渗透作用而将毒物渗入地下水或流进邻近河流从而造成水质污染。
这些污染主要来自炼油、炼焦、合成树脂、木材防腐、造纸等工业生产。这种污水若被饮用,就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腹泻、皮肤瘙痒等。氰化物主要来自冶金、电镀、选矿、化工合成纤维等工矿生产的废水,氰化物急性毒作用很强,有致命危险,主要原因是氰化物进人人体细胞后破坏了细胞内的呼吸酶,使细胞失去呼吸功能,造成全身缺氧而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或甲状腺肿大。砷化物主要来自冶炼、农药木材防腐、颜料、制药等工矿的生产和使用。砷化物有较多的种类,毒性最大的是三氧化砷,统称"砒霜",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
3.土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土地哺育着人类,人类却无休止地向土地倾倒各种有毒有害废弃物,致使全球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除地质中的有害物质外,工业生产中的种种有害物质对土地也可以造成污染,如污水的随处排放、使用农药都会对土地直接造成污染。
土地被污染了,土地上的农作物就会受到污染,人们食用了这类被污染的农作物,就会受到各种危害。如白色垃圾无法进行自身的溶解,从而造成对土地的污染,使耕地的面积大大减少。白色垃圾对水质污染后,有的灌溉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受到影响,肝肿大、慢性胃炎、胃癌、恶性肿癌、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4.噪音对健康的影响。
噪音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较大,它可使正常人出现听觉疲乏,耳鸣、耳痛、言语听力损伤、严重的可造成不可逆的耳聋;噪音能引发心、脑血管病;噪音还对神经、精神系统造成影响。接触噪音的人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胸闷、平衡失调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精神障碍;另外,还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的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强噪音地区的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也比一般地区高,而且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儿童,智力发展低于正常水平。
5.信息时代对健康的影响。
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点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它促成了信息时代的来临,促进社会生产力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现代化生产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智能化、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在动作技能上,过去那种大幅度、高强度的劳动劳作被由小肌肉群参加的小幅度动作所代替,要求劳动者灵活、准确、协调地控制生产过程,快速而正确地判断和处理各种数据。
高强度、高速度、高效率的劳动和工作使人们经常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神经和体力都极易疲劳,因此易患神经衰弱、不活动性肌肉萎缩、新陈代谢低下及肥胖症等现代文明病。
二、保健与环境的关系
保健的目的是为了使身体健康。而适应能力与健康是高度统一的,拥有健康的身体,人的适应能力才能增强,比如,外界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人体各系统、器官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逐步调节自身的功能来适应这些变化,使人体和内外环境间的平衡不致受到破坏,人就不会发生疾病。反之没有健康的身体保证,各器官系统就无法面对多变的内外环境的挑战,产生正常的适应行为。
三、保健的措施
1.营养保健。
如果人要有健康的身体,那么充足的营养、合理的营养就是保证。在各种营养素中,蛋白质最为突出。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与蛋白质有关。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特征,而构成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之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人的呼吸、消化、神经传导,感觉、肌肉的收缩、能量转换乃至思维活动无不依赖蛋白质的正常供给,此外蛋白质又是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各种生物性应激源入侵的关键物质。
糖类物质也是健康的保证,所以每天进食的数量应与一天热能的消耗相适应,并以粗细粮搭配为宜,多种粮食混合食用,据调查,男大学生每天能量消耗约10.4×10(上标3)千焦,女生约8.7×10(上标3)千焦。如长期热量供给不足,会引起身体瘦弱,抵抗力减弱,但摄取过也多会引起发胖。
微量元素也是健康的保证,它不仅为保证身体健康所必需,而且直接影响人体的活动能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中,最好每人每天能吃400克~600克,有条件者每天食用一定量的水果。
2.运动保健。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道出了运动对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良好的刺激,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延缓有机体适应能力的降低,推迟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有明显的效果。同时,系统的运动对于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特殊的效应,也可为预防各种疾病,治疗慢性病症起到积极的作用。
3.卫生保健。
个人的卫生习惯与健康关系密切,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而怎么才能阻止病原侵入呢?首先要做到经常勤洗手,勤剪指甲,去掉用手剔牙的坏习惯,还应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饮食上注意干净卫生。还应经常洗澡,保护皮肤清洁,去除身体外部的污染物,保持汗腺畅通。勤洗、勤换、勤晒被褥、床单、枕巾衣服。同时应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做到有病就去医病,如果条件允许应备常用药,如感冒药、消炎药等,并不断充实自己在医疗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的病能提前预防,得了病应怎样就医。
4.心理保健。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社会生活及人际关系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心理保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心理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