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研究与有关学说,在西方也有较长的历史,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460—377)开始至今,基本上是医学上的一个命题。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对人体质的生存与发展有过不少专门论著。一个国家民族的体质水平与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或者说,国民体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的进步、昌盛和发展。所以各国政府对国民的体质都予以相当的关注与支持。
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出现了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学家,使意大利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中心。当时的人文主义着眼于未来,提倡教育儿童、提高儿童的活动能力,为他们以后能担当大任打好基础。罗马帝国前期在青年人中普及各种运动,使意大利人体质的增强与其科技的进步同步发展。
19世纪早期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和科学中心,除其他因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体育活动使英国人的体质强壮,他们的军队侵占了世界各洲,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强盛时期。
美国在1941年按服兵役的要求对200万青年人(21岁~35岁)进行体格检查,结果有90万人心脏不健康,10万人因受教育程度不够不能服兵役。政府因此感觉到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制订全国性的训练计划,开展活动,以求全民素质的提高。
1931年前苏联制定"劳卫制",吸引了7岁~60岁的民众参加体育锻炼,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由原来的2.7%,在80年代达到了32%,推进了整个民族体质的发展。
50年代初,中共中央就强调指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政治任务。"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增强人民体质已成为全民关注的事业,它影响着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我国在体质研究方面建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学术活动。无论从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自70年代到现在我国先后有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国家卫生部、民委、科委联合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的调查研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也为国家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脑力劳动的比率越来越大,由于这一原因对体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完善健全有关体质的理论,如何测量、评价体质,如何研究体质为人类服务是体质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类体质概述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通俗地说,体质就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体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遗传是人类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因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他的生存、发展、变化与内外环境(包括自然与社会)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并受其制约,所以体质的发展与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环境和能动的塑造。人所处的自然条件、生态平衡、物质生活条件,所受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环境等,都会对人体的质量产生间接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不同的群体及个体的体质状况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在对体质的基本概念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对体质所包含的范畴,即评价国民体质好坏、强弱水平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身体的发育水平,包括体格、体型、体姿、营养状况和身体成分等方面。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效能等。
、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还有走、跑、跳、投、攀越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4.心理的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5.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中各种偶发、突发紧张事件的适应能力,对疾病和其它有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等。
体质的主要特点:
1.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潜能。
2.体质是身心两方面发育密切关联的结果。
3.体质在受遗传因素作用的同时,与后天的塑造有直接关系。不同种族、民族、地域,以及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和个体,其体质发展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不应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模式。
4.体质的概念及范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它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也将产生更新的见解。
二、关于完善的体质
完善的体质,是指人的身体应具备的良好质量。它是在遗传潜力充分发挥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进而达到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智力以及对外环境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相对良好的状态。同时,完善体质也具有明显的人群与个体差异(例如种族、地域、性别、年龄、职业等)。
完善的体质的标志是:
1.身体健康,主要器官无疾病。
2.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姿正确。
3.心血管、呼吸与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功能。
4.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
5.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心态稳定,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的能力。
6.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
所以,评价完善的体质,必须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
中国古代体质学
当今,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虽然能搞清天上的、地下的事情,惟独搞不清50公斤一60公斤、人体的情况,体质的奥秘至今尚未完全披露。向人体奥秘的深处进军,义不容辞是体育和卫生工作人员的使命。
现代对体质的研究,不仅要把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去认识研究,要把现状和未来、理论和应用等结合起来去研究,更主要的是应该研究和探索我国历代祖辈对体质学说的研究。因为,任何一门科学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无不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建新的学说理论和方法而得以丰富发展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从春秋战国直至先秦、秦汉、晋、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各时代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有关身体文化的成果,其中有许多对人体的研究理论。我们根据古人对人体的认识研究去探讨现代人体的奥秘,研究改善体质的有效措施,而且预测出未来人体发展的过程。这不仅对继承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和发展我国民族体质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对于我国体质研究走自己的道路,建立自己的体质研究体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经》对体质的论述
《内经》一书,即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理论和朴素的辨证思想为指导来阐述人体的构造、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养生之道等基本理论的一部驰名古今中外的古典巨著。它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内经》中对人的体质,以其独特的理论作了若干分类:阴阳五行(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五态之人)、体型肥瘦和年龄壮幼、性格刚柔、勇怯、形志苦乐、以及重阳等五类人、明人等八类人。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体的体形、肤色、性格、态度和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特征,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然后又根据阴阳属性、五音太少和手足三阳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之差异、五脏之五别、六腑之五别,将上述五种不同体质类型再分为五五二十五种类型。(按:阴阳——在《内经》的理论中阴阳属性很多,它是对自然界相互联系的某些事物现象和内在规律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有关事物,如天与地、日与月、昼与夜等;而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动和静、快和慢、沉和浮、兴奋和抑制等等。古人就是运用阴阳学说这种对立统一的辨证法,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等。)
二、古人对体质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思想。
阴阳是世界一切事物形成、变化的根本规律。《内经》指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所构成。古人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相互联系的辩证法来说明人体生理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之,古人应用阴阳属性的对立互根和消长转化的基本观点,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并认为人体的生命现象和所进行的一切生理功能活动,都包含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例如脏腑、气血、营卫、津液、上下、内外等,都有阴阳之分。五脏虽为阴,而各脏又分阴阳。同时阴阳两个对立的两个方面,又都无时无刻不处在"阴静阳躁"、"阳化气、阴成形"的相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运动规律之中。所以,人体必须保持阴阳动态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才能促进人体的成长发育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把人体复杂的内脏器官,根据其生理特点的不同,分成五脏、六腑等组织系统。古人指出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都起源于内脏的功能活动。内而消化循环,外而视听言行,无一不是内脏活动的表现。所以内脏的活动也就是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
《内经》还论述了精、神、气、血、脉、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它们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是腑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区分不同体质类型的依据。例如在《灵枢?逆顺肥瘦》篇中论述各类型人的生理特征时指出,肥壮人气血充盛,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瘦人血清气脱,易脱于气,易损于血;肥瘦适中人,血气和调,而婴儿则血少气弱。
总之,脏象学说认为人体的各器管、各组织是密切联系,并与自然环境结合,成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
(三)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和体内脏腑与体表组织器官内外联系的通道。从现代生理学观点来看经络与神经、血管及内分泌等结构及其功能有关。
经络的内容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计有十二经脉、七经八脉,十五别络,以及经别、经筋等。经络的功能是运行气血,营运阴阳,濡养筋脉骨骼,滑利关节。十二经脉的作用是关系到人体之所以能生存的关键。因此,经络学说也是古人对解剖学、生理学提供的颇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四)心理学说
《内经》理论将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两个范畴,即情、欲与理(智)智(志意、智)的二分法体系。
古人认为情、欲、愿是人的心理动能系统;知、志意、智是人的心理的控制、调节、监督、指挥系统,即智能系统。动能系统是人生存、生活实践活动的动力;智能系统则对动能系统加以调控指挥,使动能朝向一定的方向和遵循一定的轨道,使人的生存、生活实践得以实现和发展。二者既有差别、有对立,又能相辅相成统一和谐。
《内经》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较为全面完整。如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心理活动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心理活动中的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身心发展观,对于人的分析和类型分类,个性心理,心理方法学等十个方面。《内经》心理学是我国古代唯物观心理学,它对我们当今研究人的体质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古人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心理学说为研究体质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对人的体质判断也必须从整体观点出发。通过体态观察、测知其强弱胖瘦,内脏的坚脆,气血的盛衰等。"有诸内必形诸外",五脏强壮的,外形也一般强壮。如骨骼粗大,胸廓充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举动灵活等,是强壮的体态;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弱,皮肤干燥,举动迟钝等,是体弱的表现。
观察皮肤之滑涩,可知津液的盛衰;理之疏密,可知营卫之强弱;肉之坚软,可知胃气的虚实;筋之荣枯,可知肝血的盈亏;骨之大小,可知肾气的强弱。
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常能显示出体质的强弱。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
其它诸如年龄、民族、性别、先天禀赋、生活环境等均与体质研究密切联系。
三、形成不同体质的基本因素
1.人体自然(先天)因素。
在人体自然因素中,包含先天禀赋,即遗传因素。《内经》论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檐",人之身体得之于父母。又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其,乃成为人。"从父母那里禀受两种相统一的生命机能,即是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就谈道:“强寿弱天,谓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这说明不同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与先天遗传有关,即与其父母祖辈寿命长短有关。
2.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
古人说"一岁年纪,一岁人",意思指人体的结构,机能与代谢的变化同年龄有关,从而形成体质的变异。古人还根据年龄发展和人体发育变化,分析、区分出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例如"孩"、"小"、"少"、"壮"、"老"五种不同的人。认为人之生也,五时不同:初生为婴儿,能笑为孩,6岁以上为小,18岁以上为少,30岁以上为壮,50岁以上为老。
《内经》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更齿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事。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生长发育到了极点)。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海,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生长发育到了极点)。四八,筋骨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鬓发颂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
古人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的体质生理特点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它与现代体质研究所说的生理发育变化是很一致的。
3.精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