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伟
书、诗、画、篆“四绝”的丹阳吕凤子,原名吕浚,早年作画署“江南风”,45岁后改署“凤先生”。这“先生”二字并非自诩,因为一辈子当了教书先生。对于他的淡泊名利,俭朴生活,人称“布衣校长”。
凤先生自幼聪明过人,3岁学书法,4岁入私塾,15岁中秀,是一位大家公认的“江南才子”。他生不逢时,呱呱堕地之时正是酝酿维新变法的清光绪十二年(1886),中秀才那年又是八国联军图谋瓜分中国之时,民不聊生。废除科举的1907年,他考中两江优级师范学校图工科,两年后留校当教师。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但是封建礼教依然十分顽固,剥夺了广大妇女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他拥护孙中山提倡民主自由的主张,奋起教育救国,着手创办正则女子学校。由于他的父亲在上海开设的德本堂钱庄曾经捐款支持同盟会革命,孙中山约见并要授予官员职务。他婉言谢绝,不愿为官,还是回到家乡丹阳办学。
吕凤子既重教育,又爱绘画。他主张“洋为中用”,将自己擅长的油画艺术与工艺相结合,在正则女校创造了“乱针绣”的刺绣工艺。这“以线代色、以什代墨”的创新举措,使刺绣传统工艺猛升品位,开辟了刺绣工艺向美术层次发展的广阔前景。作品流畅活泼的线条、丰富多彩的色调、准确的明暗度、强烈的层次感,一举成为全国闻名的成功杰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丹阳沦陷。吕凤子被迫停校逃难,带领教师和家属20多人,徒步到了安徽的芜湖,又转战到达四川壁山,决定在此复校。此时,教育部要他同时创办国立艺专。于是呕心沥血,四处奔走,筹划基金。终于将卖画、募捐所得,购得200多间房子,使正则艺校正式成立。他太累了,竟然大病一场。有感于国破家亡的屈辱和生活痛苦,他画了一幅《志感壁山》。画面上,一人昂首挺胸,三人跪倒在地,一个老丐伸手恳求,看了叫人心痛不已。可见他对当时社会生活何等忧虑,何等悲愤!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凤子将正则艺校的200多问校舍赠送给当地,然后回到丹阳重建“正则”。他筹资金,修校舍,又加建了一座“乡爱楼”。为此疲于奔命,热心办学,受到了亲朋好友的嘲笑,但还是壮心不减。他画了一幅《山妻笑我》,写道:
髑髅满地,天也还知道,谁解挽银河,教净冼乾坤是好。山妻笑我长夜饭牛歌,这一曲少人听,徒自伤怀抱。
“饭牛歌”,说的是春秋时的宁戚养了一条牛,等齐桓公出来时敲着牛角唱歌,不合政治实际。吕凤子明知当时办学艰难,无人理解,还是决心办学。但当招生通知贴出后,竟然有1000多名学生进学,他终于破涕为笑。
风先生的画用笔简练,含意深刻,被他的门人谢孝思赞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木刻家吴俊发说他是“美育先驱,一代宗师”。1929年,他画的仕女图8幅,就深刻表现了现实社会的思想感情,被人称赞为“以形写神,写神致用”。1931年,他在国立中央大学教育系任美术教授时,和名画家徐悲鸿同事。有一次,他画了一幅《庐山云》,挂在休息室里供师生们观摩。徐要他送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他说“此画尚有不足”。隔几天,画轴不翼而飞,他也漠然置之。不久,徐悲鸿将画送来了,并附“世博会”的一等奖章,原来是被徐寄送去参赛的。这幅画又被收入《大英百科全书》,他成了第一位中国画人选画家,为祖国绘画艺术争得最高荣誉。
在国破家亡的抗日战争期间,以及同室操戈的内战期间,凤先生接连创作了很多作品,无不发自内心的呼号。最为著名的是罗汉画,如1942年的《四阿罗汉》,其跋是:“去曷来闻见,弥触悲怀,天乎?人乎?”直接发问:日本鬼子侵略。哀鸿遍野,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1943年,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到国民党残杀后,他画了《十六罗汉》,题“人寿七万,可以休矣。有清不赴,云胡不喜!”寓意罗汉要普度众生七万年才功德圆满,可以享人间七万年供俸。而国民党残害百姓,可算“功德圆满”,各党派有请而不去才好呢!1945年旧金山会议召开,中、苏、美、英、法签订条约和协议,中国出卖主权。他画5个罗汉,围着观音。写:“是岂吾侪需要之和平?”不言自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画《千古愿》。一群罗汉低头不语,对前途抑郁。
凤先生的画,无不发人深思。他一生手不辍笔,都是对各个时期政局的沉思后的感情之作,既含蓄又深刻。所以,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张辉说:“凤子先生顺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作品映现出时代风貌。特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使他寄托了自己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性。”他早年攻的是西画,其油画出类拔萃,后来改攻中国画,经辛勤探索,别具神韵。这是他扎实的知识、博大的胸怀,深入地观察社会而表露深刻思想的凝神之作。他的风格转变,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辛亥革命后,欧风东渐,当时学校都开美术课,教习西画。康有为曾认为,中国的写意画比西方的写实画,远不如之。“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后来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我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陈独秀、蔡元培、鲁迅、徐悲鸿等知名人士,一致认为中国必须改革,要跟随时代前进,使写意的中国画做到“以形写神,写神致用”。吕凤子于是一改画风,摒弃西洋画,专攻中国画,并使内容深刻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不作无病呻吟。现在,保存下来的2000多幅作品,无不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作画如此,做人也如此。吕风子一生倾向进步,追求革命。尤其可贵的是,在共产党处于初创和低潮时期,他能无可畏惧,一身正气,敢于接近和支持共产党。“五四”时期,他接触陈独秀。办学时。他聘用好些共产党员为教师,如夏霖、管文蔚等人。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委派夏霖到无锡开展工作,不幸被捕而牺牲。吕风子为他的儿子取名“遗龙”,并长期予以抚育和培养。
解放后,吕风子出任苏南文联委员,全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心情十分欣奋。有一次,在出席苏南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上,他激动地说:“离开人民就没有自己,爱人民就是爱自己。”“旧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但我不愿意就死,我还要好好地活几年,做几年,学几年,乐几年,以补偿过去的损失!”
天不假年。他在旧社会的生活数十年,实在受的折磨太多了,以至在1959年12月20日,这位以毕生精力追逐光明、一生办学的人民教育家。不幸患肺癌而谢世,走完了75年的生活历程。他始终两袖清风,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点钱财,只留下2000多幅书画和一部《中国画法研究》。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载《江南论坛》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