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推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公益事业发展的滞后,与中央财政长期以来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关联。因此,建立优质高效、准确及时、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首先,要将农村公共资源的整合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结合起来。如王朗坡村在建设新居的过程中,县乡政府筹资雇佣推土机2台,通过“旧庄基还田”的措施,历时一年,新增耕地1000多亩,有效补偿了新居建设对良田的占用。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部门的硬件建设,改善其服务设施,如乡村卫生院(所)建设等。再次,要不断完善各种惠农政策的供给和落实机制。如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政策性培训资金,让农民免费接受专题培训。如王朗坡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乡政府组织培训10次,培训转输农民工410人次。最后,应探索适应农村要求的农村公共事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之路。如可将科技服务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实现科技推广成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报酬挂钩。
4、关注焦点,完善机制,推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和帮扶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农村的延伸。因此,建立资金雄厚、覆盖全面、运作规范的帮扶保障机制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善的焦点。一要继续完善现有新农合作制度,不断提高各级财政的补贴标准,适当提高农民个人的缴费标准和报销的标准。二要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尽快推行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三要不断提高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四要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今年4月,我省有关部门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我们期待着我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
备注:文中涉及数据,原始数据均来自《甘肃年鉴2005》、《中国统计年鉴2008》电子版,其余派生数据由计算得到。
参考文献:
[1]辛明.16届四中全会以来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解读(M),P184,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1,第一版[2]2004年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及近年来变化情况(M),社科文献出版,2004[3]姜作培.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的原则.理论探索(J),2006.3[4]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30年.中国国情国力(J),2006.3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共西峰区委西峰区人民政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是领导者、谋划者,又是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只有将其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化为推动、服务、凝聚、指引、领导五个方面,切实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以基层党建的推动作用为中心,为“生产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的核心是生产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党最丰富和最可靠的组织资源,承担着执行上级政策,指导群众落实的重要职责,要始终为新农村建设把脉、把向、把关,力做促进发展的掌舵人。一要用资金推动。近年来,在促进全区主导产业开发上,区委、区政府对新建日光温室每座补助6000元,钢架大棚每座补助600元;连片新栽苹果树500亩以上,无偿提供苗木,且每亩补20———30元工作经费;各村党支部积极组织群众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目前全区果、菜、畜专业村分别达到23个、20个、25个,“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镇一景”已具雏形。同时,在全区建立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每年由区财政列支40万元作为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为集体经济有突破的村以奖代补5万元,鼓励村组发展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要用规划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前提、是基础。肖金镇米王村党支部紧扣城镇化发展带动战略,因地制宜,提出了“一个中心,六大功能区”的新布局。即以村部为中心,分别布设公益事业区、商贸加工区、小康住宅区、产业开发区、养殖小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本村发展思路的制定者、生产发展的谋划者,该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模式为全省树立了典型和样板。三要用技术推动。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区积极探索农村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把熟悉党建、懂经营、会管理、有特长的155名优秀党员,下派到100个行政村和全区55户重点龙头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帮助解决党建及生产发展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使群众感觉党员就在身边、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以基层党建的服务作用为根本,为“生活宽裕”开辟广阔的增收途径。服务的核心是助农增收。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永恒主题,我们积极尝试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建在社区居委会,建在产业链上,延伸党建触角,巩固扩大阵地。目前全区已经在30个农村经济合作社中建立了党支部,占到全区农村经济合作社总数的60%,3000名合作社的会员中党员占到了30%,街道社区也在15个居民楼院建立了党支部。通过支部工作下移、重心下降,形成了“四项机制”,增加了农民“四项收入”,即:构建优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机制,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这样以来,就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行政组织与经济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管理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群众随时可以看到党支部和党员的组织生活,亲眼看到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成效,使党的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基层党建的凝聚作用为关键,为“乡风文明”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凝聚的核心是聚人心、旺人气、树正气、鼓士气。基层党组织始终代表着农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政风、带动民风、影响乡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乡风文明的关键是要让农民群众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形态,这也正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作用的核心所在,我区在村党支部建立起了党内关怀帮扶救助机制,区财政每年列支10万元,从党费中提取5万元,共15万元,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及村干部关怀救助基金,用于救助年老体弱、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和村干部,充分体现了基层党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人文关怀,增强了群众爱党、向党、想党、入党的热情,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这一救助机制的实施,逐步成为凝聚人心的伟大工程,极大的影响、感召、带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会发展、敢发展的热情。因此,也给我们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中给予三点启示:一要用教育凝聚农民。要通过积极倡导,使农民树立教育是第一民生的理念,敢于接受文明思想,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要用文化凝聚农民。要通过创新载体,使农民树立文化是发展第一内涵的理念,不断崇尚文明行为,提升农村文化品位;三要用德范凝聚农民。要通过搭建平台,使农民树立“三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是第一操守的理念,逐步养成文明习惯,不断提升农民思想境界;在农村形成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打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以基层党建的指引作用为导向,为“村容整洁”打造崭新的现代风貌。引领的核心是认识上同向、行动上同步,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标志,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基层党组织要把与人民群众在发展共谋、和谐共建、资源共享上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以小康住宅建设为突破口,以“水清、地绿、天蓝、路畅、村洁、景美”的现代文明农村为导向,从村党支部阵地建设入手,100个行政村均达到了“六有”标准,把党建阵地作用最大化,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示范,从而把引领作用具体为四个方面,即: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广播电视、教育、医疗卫生和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充分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人际资源优势,为改善村容村貌积极争取外部资金投入,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挥党员思想政治优势,在群众中做好思想引导,解决群众的各种思想顾虑,进一步激发群众建设村容整洁新农村的热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科学调整布局产业结构,科学引领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动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环境不断优化。以此,指导引领农村大力实施“二清三改四化”工程(清垃圾、清污水,改圈、改厕、改厨,绿化、硬化、亮化、净化),逐步形成“居住成片、绿化成带、用水同管、排污同道、安全共管、小区共建、垃圾归仓、畜禽归圈、柴草集垛”的整洁新貌;促进土地、安全、生活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共建、合理利用,使以科学发展为统揽的基层党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共振。
以基层党建的领导作用为保障,为“管理民主”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领导的核心是公平公正的用人、管事、兴业。管理民主既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衡量新农村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硬指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农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作为管理民主的“度量衡”,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一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为新农村建设选好人。村党支部要通过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严格按照规定的推选程序,真正把那些热心为群众办实事、有能力有水平、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的干部选进村领导班子。二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为新农村建设管好事。村党支部是新农村建设的指挥者、组织者,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坚决防止个别人独断专行,由“一人兼”变成“一言堂”。三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为新农村建设理好财。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管理有序的新农村。村党支部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间的规范,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尤其对集体土地征用、集体财产处置、村干部届满离任等群众敏感的事项要加大审计力度,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布,对群众有意见的,由村“两委”会及时作出答复或解释,确保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四要完善民主法制制度,为新农村建设尽好责。法制是新农村建设法律保障。村党支部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民主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法制意识,使村党支部由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向依靠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由管理琐事向管理人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断加强村民自治、民主决策、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力度,努力营造管理民主的强大氛围,不断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开创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新局面,使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