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们曾教导我们,人生“不亦乐乎”之事有三:一曰耕种,二曰读书,三曰交友。这其实代表了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进步的人生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谛。读了吴伟同志给我的书稿,从中看到了她“有朋”、“有书”的感悟,其情其境其书其论,颇有传统文化的新韵,乐以为序。关于“有朋”,赵启正同志有言在先,我只说说“有书”吧。
吴伟的“有书”,是意义深刻的“有书”,包括了三十多年读书、教书、编书、写书、出书和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优秀图书。一生为书几乎是她生活、工作和职业生涯的主体,也是她执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学校里以书为伴,在出版社与书结缘,在机关组织写书、支持出书并且力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与五洲四海的出版传媒机构和出版界的人士建立了合作互动的关系,“有朋”自书中来,“有书”随朋友去,她为中国图书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她“有书”的特别意义。
《庄子·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这里讲感知事物、论述道理都受到空间、时间、经历、见识、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要走出褊狭,追求真理,就应当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今天,如何在全球化和大开放的环境下,理性、客观、宽容、自信地理解和认识外国人,外国事,在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阻中学会对话、交流、沟通,达到互信、合作、共事,我看最好的办法是多读书,了解别人的思想,认识别人的世界,在心灵上实现交融互动。
我以为,为书的一生是幸福的,因为有书才有文明的传承。
书籍是人生智慧的结晶,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见诸成果,都汇集在书中,一本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能使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和力量。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记忆,一切人类活动的历史都固化在书中,延伸了历代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留下了地球一代一代的永恒记忆,使得后来者能够在前人达到的知识高峰上攀升。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一切文明的演进都如登山,每一代人创造的文明成果都会变成下一代人继续前进的台阶,在新的起点拾级而上,向文明的巅峰进发,靠的就是书籍。正因为有书,后来者才不必万事从头再来,从而加快了文明的前进步伐。
人爱读书品自高。但愿更多的人“有书”,而且是书在心中,心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