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玩可以锻炼身体,启迪智慧。扑克、象棋、麻将、台球、游戏机等都挺好玩儿,甚至使人上瘾,但对于中学生来说,玩儿毕竟不是主业,过于贪恋而影响学习就属于不务正业。光学不玩又不参加必要的体力劳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科学的做法是:心中时刻想着学习、事业,而不被贪玩儿的恶魔所驱使,对于各种健康的娱乐活动,可以涉足,但不能迷恋。在学习累了或者应该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之后,适当安排玩一玩儿,或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从实际出发,好虚荣、讲时髦就不应该了。学生的根本就是学习好。用知识、成就的光环妆饰自己要比用脂粉或漂亮的服装妆饰自己所产生的魅力大千百倍。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把学习放在主要位置,而是为穿上“金利来”、“老人头”而自豪、或为骑不上山地车而苦恼,实在是可笑而且可悲的。
二要集中精力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不要过多地学习现在不该学的东西。
人才的成长,大多是阶梯式的。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每上一个层次,几乎都伴随着竞争和淘汰,而每前一个层次都是给后一个层次打基础的。基础不好就要成为淘汰对象,一旦在哪个层次被淘汰,再想弥补就需要付出双倍乃至更大的代价。对于中学生来说,打牢向高一层次跃进的基础,是把握个人命运的关键。对于课本上所规定的内容,多属于工具性、基础性和急用性的知识,都是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应该作为现在学习的中心。对基本知识必须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对于基本技能必须过得硬,无论解题还是写文章,都要成竹在胸,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踩在时代生活的“点儿”上。
人一生中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是6~25岁。这20年如果用天来计算,仅为7300天。一生的命运如何、成就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段时间如何利用。而人又多是“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阴”,这就往往造成人生事业上的悲剧。因此,你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学有所成,就应该珍惜并科学地利用每一天时间。
四、青春寄语
天才就是点燃自身的力量——[美]福尔斯特
心不专一,不能专诚。——[西汉]刘安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华罗庚
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知识是很难非常精湛的。——[英]柯南道尔
时间与精力的无益的浪费当然是从错误的方法产生的。——[捷克]夸美纽斯
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苏联]列宁
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德]恩格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选自:《班会活动方案设计》(下册),西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111页)附录
一、小学生眼中的班主任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什么样的班主任在学生眼中才是好班主任?让我们换个视角,看看一群六年级小学生是怎样评价班主任的——
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1.工作负责,关心、体贴学生;
2.对待学生态度亲切、温和,很少发脾气,极少体罚学生;
3.尊重学生,处理问题公平、公正;
4.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班级活动丰富多彩;
5.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富有朝气。
喜欢的理由
我在这个班真是幸运。班主任风趣幽默,对人非常温和,对工作十分负责。
×××老师不发脾气。他对学生和蔼可亲,把他所学到的知识全给了我们。
他讲课认真、清楚、易懂。他怕我们学不好,就反反复复地让我们复习,可以说得上是母亲、春蚕。
他对我们的学习非常关心,在生活上也经常帮助我们。教育我们不懂就问,上课就得有上课的规章制度,下课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使我们不厌烦学习。
他很守信用。
他比其他那些老师更关心我们,每天在睡觉之前都会来看我们,而其他老师没有。
她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她教书好,长得好看,我要向她学习。
她的表达能力使我十分感动,让我体会到生活、学习是多么快乐。
她上课时,很爱让同学们发言,让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她经常带领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陶冶身心,快乐成长。
学生不喜欢的班主任
1.爱发脾气,凶巴巴的,动不动就打人,偏心;
2.高高在上,不尊重学生,公开辱骂,讽刺挖苦学生;
3.语言不清楚,废话太多,讲课没条理;
4.不文明,师表形象差;
5.只顾上课,没有活动,班集体没有活力;
6.自吹自擂。
不喜欢的理由
×××老师经常批评人。
×××老师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们一看到他,就没心思学习,有一种恐惧。
我们听不懂他的语言。
他很骄傲,常常自夸自大。
我给×××老师讲一句:人生会变,不可能永远这样。
×××老师讲课声音小,看不起人。
×××老师讲话太烦了,太嗦。
他只顾上课,不像隔壁班那样,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班主任和班集体的建议
1.建议老师平等、温和地对待学生,不打骂、侮辱、讽刺学生;
2.建议搞好室内美化,为大家提供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
3.建议班级多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4.建议全班同学和老师爱护环境卫生;
5.建议班主任多和学生交流,多到学生中间走走。
建议摘录
敬爱的××老师:在这几星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是我的班主任,我敬佩您、感激您。我提几条建议,愿您能采纳:一、您能否利用班队会时间,多开展一些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二、您能否对差生多一些宽容、耐心和理解,他们会非常感激您的。
我觉得黑板报得两周换一次。
班委会应该讨论通过“乱扔垃圾罚款”的提议。
老师上课应该增加一些相关的活动,我们上课就不会感到枯燥、呆板,把学习融入到实践中去。
我希望班主任每节课后就不要到办公室去了,就和我们一起玩玩。
我觉得我们应当多组织些校外活动,如春游、野炊、爬山等,这些可以加强对同学们的锻炼。
注:以上按照学生的关注程度排序。
(资料来源:许正彩、张阳:《小学生眼中的班主任》,《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22日第3版)
二、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
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具有以下特点:
1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体贴理解学生;
2平等地对待学生,每天能用微笑面对学生;
3能督促学生抓紧时间;
4经常给学生鼓励,不打击、训斥学生;
5不说套话,布置工作有重点;
6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心理指导;
7能把学生的意见反映到学校领导那里去;
8能融入学生之中,有号召力、凝聚力,能带动班级活跃气氛;
9能如实公布班级的每一点进步和退步;
10博学多才,幽默风趣,性格好,易相处;
11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12小事糊涂,大事清楚,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管;
13经常开展有益于学生才能发挥的活动;
14教会学生怎样才能做好,而不是一味讲道理;
15经常和学生聊一些社会动态方面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16不拿扣分来约束学生。
(资料来源:唐巨南:《学生喜欢怎样的班主任》,《德育报》2004年4月19日)
三、师爱无边——北京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经验摘编
全斌:自觉反思生智慧
班主任就是“首席学生”,要想当好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向优秀的老教师学习实践经验。学习型班主任如同一面旗帜,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一起去攻克学习难关,打造出学习型的班集体。学以致用,学来的东西要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动,反思是必由之路。无论是对什么问题的思考,或是遇到什么新鲜的说法,总是想想“这在教育教学中怎么体现?这在日常教学中能不能做到?这对实际教育教学有没有效果?”让自己成为一名不断反思、超越经验的智慧型班主任。
孩子们喜欢的课不一定是好课,但孩子们不喜欢的课一定不是好课。孩子们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是好老师,但孩子们不喜欢的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如何使自己讲的课、使自己让孩子们喜欢,是每个班主任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
(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中学)
李秀娟:师爱无边促成长
师爱是包容——“一个也不能少”。我关爱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都无比可爱。沉思中潜藏活力,调皮中充满智慧。他们给我无数的惊喜。我要帮助他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发展,帮助他们每一个人赢在人生的起点。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爱得理智和宽广,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超越自我;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得细腻和真挚,发现他们的困难,真心帮助;对需要特殊帮助的问题学生,要爱得理解和宽容,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面向未来。
师爱是责任——“一点也不放松”。师爱不同于父母的慈爱,它肩负着社会、家庭的重托,应该是理智的、严格的,因此决不能为了“爱”去“纵容”、“溺爱”。“严格”的爱让学生们懂得爱的深意,懂得在严格中磨砺,为班主任迎来更多的尊重。
师爱是艺术——“心与心的沟通”。师爱不只是付出,不只是关怀,更不是“施舍”。师爱应该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彼此的尊重。只有讲究策略和艺术,走进学生心灵的爱才能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把爱在不经意间传递给他们,润物细无声。
(北京苹果园中学)
郑丹娜:分析个性巧引导
学生不是一块可以任意搓揉的泥团,而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根块”。班主任工作应是“因势象形”的根雕艺术,应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性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帮不同个性的孩子扬起不同的心灵之帆。我根据班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通过对每个学生大量个案材料的细心分析,将学生大体分为五种基本个性类型,并据此设计出五种个别方案:听话型——聚合鼓励促进步;冲动型——启迪理智可制怒;表现型——因势利导促提高;倔强型——晓之以情融坚冰;低沉型——唤醒自信促成功。用宽容之心看待孩子的缺点,用期待之情开掘他们的优点,走进孩子的心灵,和他们在感情上共鸣。
(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
万平:家校协同共教育
不同的环境氛围可以导致不同的育人结果。班集体的育人品质归根结底是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所决定的。班级教育合力的核心就是班主任。家校协同的构建有利于实惠的优质教育落实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为需要个别矫正的孩子建立教育档案,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笔谈,进行个案指导;为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办“家长沙龙”解决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不忽略一个学生,为全班家长建立《家校通讯》,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结合班级状况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把每一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变成“专题讲座”,使家长能系统的学习相关教育理念、方法,指导家庭教育的开展。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2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