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在集体中学会和同学相处
活动形式:讨论会
活动设想:学会与人交往,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教会学生在集体中与同学相处,已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但如果能针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设计成一种问题情境,让他们置身在问题情境中,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去体验、去感悟,进而受到教育,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会交往的重要性及了解如何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选一位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教给他老师事先设计的一个发生在同学身边的故事,让他在活动时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选两位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排练一个小品剧。
3指导学生主持人写好主持词。
4准备适当的道具。
活动过程:
1由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首先让事先做了准备的同学讲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一个故事。
情境:下课时,王强同学不小心把李斌的水壶撞掉了,王强马上拾起来,不好意思地对李斌说:“对不起,把你的水壶撞坏了。”李斌生气地说:“说对不起就行了?这是我奶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得赔……”王强觉得自己不是成心的,有点不服气,于是两人争执起来。
讲完故事后让大家想一想,说说该怎么处理才好。
思考题:(1)听了这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2)如果你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同学,你又如何处理?
3主持人让事先排练了小品剧的同学分别扮演王强和李斌,把这件事演出来。(其结果是李斌原谅了王强,王强也愿意赔偿)
4让大家议一议。(主持人可以挑选3~5名同学发表意见,老师在其中以个人发言的形式适时点拨)
5根据同学的发言,主持人提出问题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当别人原谅了你的过失、表达宽容的态度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应该怎么做?举出在班级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时可能产生矛盾的一件事,谈谈你对这件事的分析。
6主持人挑选5~8名同学,以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件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7最后由班主任老师做简短的小结。(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同学间和睦相处的前提)
活动建议:
1班主任要协助主持人控制好活动的节奏和各环节间的串联。
2本情境设计适宜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如果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在设计情境时,要结合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情境设计得复杂一些。
例三:模拟法庭
活动名称:青少年模拟法庭
活动目的:运用模拟法庭审理案件的形式,创设一个法制教育的环境,并使学生置身于这个情境中去认识、去理解某些法律知识,达到学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目的。
活动准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和检察院、法院取得联系,征询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聘请他们为辅导员,一起设计此次活动的方案。
2挑选适当的同学担任法官、检察官、被告、原告、法警等角色,这些人都要接受法官的培训。
3在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参与下设计“台词”。
4联系会场。(安排在法院的审判庭最好)
5向同学强调活动的纪律和要求。
活动实施:
第一步:同学们参加“模拟法庭”审理案件的全过程。
第二步:会后,再择期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巩固这次活动的成果,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安排为:(1)由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谈自己的感受。(2)请同学结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及守法的实际情况谈收获。(3)请同学评价这次活动。(以上发言可不让同学事先准备,以锻炼他们即兴发言的能力)(4)主持人或班主任小结。
活动建议:
1无论是参加审理,还是组织学生谈体会,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应启发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了解法律知识上,而不光是了解审理的程序。
2此类活动以在初中以上年级开展为宜。
(资料来源:《班集体活动论》,刘培征、窦连佩、刘桂梧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91页~201页,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举例
方案一:慎对网吧
创意引导
1.关键词点击
(1)主题词:慎对网吧
(2)名言堂:
玩物丧志。——书经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案例库:《是网吧害的人?》(青年教育出版社)
2.活动设计
(1)活动准备:请同学们收集好有关网吧方面的资料,安排专人准备一条横幅。
(2)媒体撷英:多媒体
(3)课堂类型:辩论
(4)活动构想:让学生感知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你就逃不脱网络的关怀,但更应看到网络同时也正在以诲淫诲盗的面目出现。
实施指南
1目的认识
(1)目的: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的进步性,但更要认清它的危害性。
(2)认识:唤起学生对网络的真正认识,从而远离网吧。
2互动要点
方案一:
(一)情景导入
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甲: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更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球变得更小,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信息的传播更加迅捷,随之而产生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网吧。
乙:对网吧,我们中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初三(9)班主题班会《慎对网吧》现在开始。下面请两位同学讲一讲网吧的利弊。
同学XXX:网络提供的是一个各取所需的自由空间,大到国际经济、政治动态观察,小到家中一个闲置台灯交易,都可以通过网络得以实现。网上通讯、报刊订阅、求职招聘、医药咨询、购物娱乐、旅游美食……这些涉及衣、食、住、行、用、学、乐等百姓关心的问题,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答案。
同学XXX:2001年3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徐文伯、孙金龙等纷纷呼吁:一些网吧已经成为令“学生分心,家长操心,教师烦心,学校忧心,社会担心”的“电子海洛因”,呼吁“救救孩子们”!
张海迪语气沉重地说,近年来,她收到成千上万封孩子们的来信,“看了孩子们的来信,知道有一些孩子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整夜泡在网吧里消磨时光,我很忧虑!”
甲:谢谢两位同学的演讲。从刚才两位同学的演讲中,我们不难看出,同学XXX讲了网吧的利,同学XXX讲了网吧的弊。那么,上网吧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在,请同学们表态,认为利大于弊的举手,弊大于利的举手。(根据观点不同分成正方、反方两组)
乙:请正方、反方各推选两名裁判员。(裁判员由正、反双方四人和班主任五人组成。)
甲:玩是所有人的共同天性,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
乙:古人云:“玩物丧志。”今人说:“玩物长智。”究竟谁是谁非,恐怕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玩什么,怎么玩,什么人玩,在哪里玩?
甲:下面请正、反双方就网吧的利弊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思想碰撞
正方学生发言:网络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你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你就逃不脱网络的关怀。即使你在地平线下,人们照样会通过网上扫墓祭奠你。因此,网络已经和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而且不能分离。
反方学生发言:教育学家指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坎”。很显然,孩子要长大成才,就必须顺利跨越这道“坎”。
2001年1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名12岁的六年级小学生,从爷爷家里偷了3900元钱到网吧玩电脑游戏,一连22天没有回家。渴了,就买网吧里的饮料喝;饿了,就到周围小饭馆买东西吃;困了,就到沙发上躺一会儿,就连春节都在网吧里度过。直到身上所带的钱挥霍一空,弹尽粮绝之际,才想到原来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家”。
正方学生发言:网吧不是“狼”,社会不必因此恐慌。网吧的诞生作为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其存在价值应当给予肯定。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以美国为例,网络已经成为孩子们与外界交流最感兴趣的重要渠道。据悉,2002年来,美国12岁以下上网的儿童人数达到2090万人。美国儿童已经把电脑网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孩子无论干什么,都要找网络帮忙,通信、查资料、了解信息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们接触电脑的最初年龄越来越小,学习电脑,了解网络,能够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锻炼思维,青少年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
反方学生发言: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很好。青少年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可惜的是,我们有些人就因为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一接触到网络,就一发不可收拾。
2001年2月26日零时7分,浙江省金华市某中学一名14岁的学生冯某,失踪三天三夜后被父亲在一家网吧找到,父亲骂了他几句,没料到,在两人途经东市大桥时,这名学生突然从东市大桥上跳了下去。
金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和120一起赶往现场进行急救,结果,经过多方寻找,仍然没有发现尸体下落。
冯某曾经是个好学生,不知什么时候迷上了泡网吧。一开始还只是“偶尔为之”,只是星期六不回家,遇到父亲问他,他便谎称在学校补课太晚了,住在同学家里。谁知道,他从2月24日离家后,竟三天三夜没有回家,父亲四处寻找,结果在市区一家网吧找到了他,才知道他根本没有在学校补课,而是已经连续在这里“战斗”了三天三夜。
甲:刚才,正、反两方对网吧的利弊进行了辩论。下面我们请裁判代表讲话。
裁判代表:根据刚才正反双方的辩论,我们裁判组认为:第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电脑,青少年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第二,由于我们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加之自控能力不强,一旦接触到网络,就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刚才,反方同学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第三,我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这一代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而且我们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对于上网,我们认为可以上,但要注意时间和内容。
乙:网络游戏——你玩游戏,游戏玩你。
甲:网络聊天——除了无聊,还是无聊。
乙:网吧安全——“毫不利己”,专门害人。
甲:网络语言——有话偏不好好说。
乙:同学们,让我们:
甲、乙:远离网吧,珍惜人生。
(三)情感升华
(出现“远离网吧,珍惜人生”的横幅)
同学们纷纷在横幅上签名。
方案二:
(一)情景导入
让我们听一听一位母亲的呼吁:《救救我的孩子吧》。
(二)真情表白
对这位母亲的呼吁有何感想?
(学生谈感想)
(三)思想碰撞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交流)
(四)情感升华
古人云“玩物丧志”,今人说“玩物长智”,那么究竟是长智还是丧志?这位母亲的呼吁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那么,我们中学生在目前应该怎么做?
(学生谈打算)
3.生活链接
寻找班级或学校中那些曾上网打游戏的例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素质。
活动评价
1.自我评估
A.预期评估
B.实录评估
2.反馈矫正
(设计者:赵凤祥)
(选自:《班会活动方案设计》(上册),西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178页)
方案二:好方法=高效率
创意引导
1.关键词点击
(1)主题词:科学方法合理安排提高效率
(2)名言堂:
无益的劳动和游手好闲并没有什么两样。——[美]林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苏联]巴甫洛夫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
(3)案例库:大文豪鲁迅的时间观、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学习观等。
2.目的认识
(1)目的:通过交流在学习中的切身体会、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会学习。
(2)认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实施指南
1.活动设计
(1)活动准备:请同学们收集市高考、中考状元的采访资料,准备调查的问卷,引入的图片,安排专人表演相声、准备辩论,优秀学生发言。
(2)媒体撷英:电脑、摄影仪、功放、话筒、磁带
(3)课堂类型:表演与讨论
(4)活动构想:让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互动学习
方案一:
(一)情景导入
主持人甲、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甲:首先请大家看投影屏幕。这是采访我市今年高考和中考状元的录像。(高考状元和中考状元面对镜头谈平时怎样学习)
主持人乙: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成功的诸因素中具有多重要的位置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学习中的好方法。(投影班会主题)
(二)真情表白
主持人甲:首先请校学习标兵——我们班的徐灿同学谈一谈她学习中的好方法。(发言略)
主持人乙:作为校学习标兵,徐灿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刚才的发言使我们备受启发,教同学们一招,取长补短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噢!
主持人甲:其实学习中好的方法太多,需要同学们不断地摸索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喂,喂,你们两位上来干嘛?
两位相声表演者:我们有话要说。
(三)思想碰撞
主持人乙:请欣赏相声《方法与效率》。(表演略)
主持人甲: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让我们在笑声中学到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有同学可能会问:我们的班会到目前为止都在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那老师平时强调的学习态度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主持人乙:下面将是一场激烈的辩论赛。辩题是:学习中是态度重要还是方法重要。正方的观点是学习中方法更重要,反方的观点为学习中态度更重要。首先请正方一辩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言略)
主持人甲:请反方一辩发言。(发言略)
主持人乙:请正方二辩发言。(发言略)
主持人甲:请反方二辩发言。(发言略)
主持人乙:请正方三辩发言。(发言略)
主持人甲:请反方三辩发言。(发言略)
主持人乙:下面为自由辩论时间,请正方首先发言。(发言略)
主持人甲:好,时间到。请双方辩友停止辩论。通过双方激烈地辩论,我们知道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样重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只有将二者合而为一,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主持人乙:所以我宣布双赢。
(四)情感升华
主持人甲:刚才的辩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那么其他同学对于学习方法与效率又是怎样理解的呢?下面全班同学分成三组,结合昨天发的问卷调查表讨论,然后推荐代表总结陈词: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讨论三分钟)
主持人乙:好。讨论结束。请第一组代表发言。(发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