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说了这么多,毕竟都是电影。作为教育工作者,当然不能效仿电影中的那一套来管理学生,因为学生也并不像电影中的那么简单化和脸谱化。
5.人靠衣装——香港电影中的衣着打扮
写完了食、住、行、教,回头再来写应该最先写的衣,自然有自己的独特用意。其实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毕竟不是女孩子,对衣服的了解实在太少,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将最难写的放在最后写。很多去过香港的朋友都说,平时看到的香港人衣着还是很普通的,整洁、大方、得体,和内地人几乎没什么差异。但别看香港人穿得一般,实际上他们穿衣服都讲牌子,尤其是青年人,从里到外都是名牌,那些富人就更不用说了。其实现实中的名牌服装我不想做太多的考究,下面要看的还是电影中的那些典型和非典型的衣着打扮。
一、正式场合:
一直以来都为一个现象感到纳闷,就是每每到了电影中的正式场合,比如上流社会派对或者娱乐颁奖典礼上,男人和女人的着装就严重不成比例了,男人总是西装革履,哪怕是在火热的七月,而女人总是坦胸露背,即使是在寒冷的腊月。虽然屋里有冷气或者暖气,但两人却相差数件衣服,根本不知道谁更接近适宜的穿着,到底是男的先热出痱子,还是女的先冻出肩周炎,始终是我心中的一个困惑。
别看香港人平时可能穿着随便,但到了正式场合下,也会像我刚才所描述的一样,全都是正装打扮。《整蛊专家》中周星驰学一天刘德华的时候,就装模作样地穿西装打领带,拎着个公文包,还特地编了一曲“公司白领之歌”。而《赌神》、《赌圣》这样的系列赌片中,男人们一个个都是头发油光发亮,西服崭新笔挺,旁边的美女也全都是晚礼服装扮,靓丽而多姿。特别是赌神、赌圣们出场的时候,慢镜头、高光再配上闪光灯,映衬出他们的神采奕奕,众星捧月般地出现在众多粉丝面前,多么有气派啊。
其实当你穿着花衬衫牛仔裤,踏着旅游鞋,出入那些高档酒店宾馆的时候,门口的印度阿三都会将你及时制止住,要不回去洗了睡,要不换套西装再来。像《江湖情》中的嚣张警察李修贤,就被门口的服务人员拦住,硬要他打条领带才能进入周润发的私人会所,即便你是警察也不能违例。
二、黑道装扮:
小马哥的墨镜风衣曾经引领了香港人的时尚潮流,而“瞧你黑衣黑裤黑墨镜,一看就是黑社会。”《千王之王2000》中李健仁饰演的黑帮小弟可惨了,就是因为他一身典型的“黑社会”装扮而总是被人扁。其实在八十年代的香港黑帮片中,不论大哥小弟,都是一身黑色西装西裤,有的还戴黑墨镜,两排站开,非常有气势。就是结尾的大规模枪战中,也都是如此打扮,经常是一个个西装笔挺的黑社会小弟被正义的子弹横扫,然后非常有型地下去见阎罗王。当然那些黑帮元老级的人物,一般都是中式装扮,一袭长袍马褂,走路慢吞吞,说话也一字一句吐词清晰,只有这样才能显其威严和尊贵。
后来到了九十年代,由于《古惑仔》这样带有漫画性质的黑帮影片的兴起,我们才发现黑帮人物的装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古惑仔们往往染着头发,绣着纹身,穿得花花绿绿非常随意,就连东星乌鸦这样的大哥级人物,也经常赤膊上阵,还剃了一个不三不四的中分锅盖头。年轻人的放荡不羁在这些古惑仔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既然是出来混的,又何必受传统社会中那些正式装扮的束缚呢?
但从第四集《战无不胜》(上映于九七回归后)开始,以陈浩南为首的古惑仔们显然一下子从少年时代跳跃到成年时代,不再追求另类和个性,而是成了成熟和稳重的代名词,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他们已经不愿意再去做了,将生意送上正轨才是他们的真正目标。这种转变从他们的服饰装扮上可以看得出来,不再穿以往那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深色调的正装成了他们的主流。新世纪的黑帮片延续了这种态势,从《无间道》到《江湖》再到《黑社会》,黑帮人物变得越来越沉稳内敛,说话也越来越精炼简洁(不再有《古惑仔》中洪兴大飞哥这样的话痨),真的像上层社会的名流一样非常注重自身形象,那种草根味反倒消失了。
三、女人买衣:
别看香港电影中的男人经常装扮得那么有型,但却很少亲自去买衣服。印象中只有《杀手之王》中的曾志伟为了包装“冷酷杀手”李连杰,特地为他在时装店里试了一套又一套靓仔男装。至于《恋情告急》中的古天乐,虽然也经常出入鞋店,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试穿的是皮鞋,体会的却是女人。
而女人全都是100%的“shopping女王”。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成了品牌时装店的常客,她们疯狂地刷着男人为她们准备的信用卡,不论是心情大好还是感情受挫的时候都不停息。至于没有钱的女人,则徘徊在这些店铺的门外,透过玻璃橱窗观赏着一件件令自己着迷的靓衫,幻想有一天能够麻雀变凤凰成为这里的常客。
时装店的店员往往戴着一副有色眼镜观察进店购物的顾客,对于那些刷卡的常客,她们笑脸相迎,而对于那些支付现金的稀客,她们却冷眼相对,有时还会轻蔑地冒出一句:“是不是现金不够啊?”唉,从一个小小的时装店,便可看透世间冷暖。
以前的那些港片中,女人买衣只是一个点缀,而新世纪的某些港片则试图分析女人买衣的深层次原因。像《瘦身男女》中的郑秀文将买衣看作是一种情感发泄,即使衣服洒了一地也毫不吝惜。而《购物狂》更是将镜头对准了都市女人“疯狂购物”(主要还是买衣服和化妆品)的心理症状,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这种症状对女人的危害。这些购物狂其实就是一些精神孤独、身心受损或是妄自菲薄的人,企图依靠疯狂采购来填补心灵的空虚。而现代的信用卡结算方式更是助长了病情的发展,因为患者已不能及时发现钱包早已掏光。疯狂购物与女性感情脆弱、富于幻想、比较浪漫有关,更何况一些商品(比如说情趣内衣啊,鱼网丝袜啊,高跟长靴啊)对于展示女性的魅力具有象征意义。
“女人,从女孩起就想做购物狂。”因此许多女人认为自己有天生购物狂的基因存在,开心时购物,失恋时购物,无聊时购物……女人对购物近乎疯狂的喜爱和多数男人对逛街的厌恶相映成趣,这种性别间的差异自然在那些生活味浓厚的香港电影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胡乱穿衣:
香港电影的鬼马特性和恶搞习俗经常会体现在衣着打扮上面,它能让张柏芝这样的清纯玉女穿得异常邋遢,还将眼睛和眉毛连成“M字眉”,再加上满口烂牙,活脱脱的一副丑女形象(《求爱上上签》),也能让郑中基这样的丑男穿上女人的裙子和过膝长靴,搔首弄姿地卖弄性感(《我要做Model》)。靓女变丑,清纯女变古惑,男人异装是此类搞怪的三大法宝,特别是第三种情况,连李连杰这样的功夫猛男都会在《冒险王》当中打扮成妖娆美女的模样,就更不用说李健仁这样总是以夸张的女装打扮来取悦观众的“贱男”了。
当然也有的男人异装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滑稽搞笑,比如说《性工作者十日谈》当中的李逸朗,就凭借精巧的打扮变得比女人还女人。其实最可贵的不是他的假发、裙子、丝袜和高跟鞋,而是他那楚楚可怜的神态表情,将一个“雌性”男人的复杂心境和悲惨遭遇表现得非常生动,让人觉得他真的生错了性别。
还有些演员在影片中的穿衣实在是不得体,比如《这个夏天有异性》中的王杰,为博阿娇红颜一笑,竟于闹市中以“十八铜人Look”出现,上半身涂满了金色,还穿了一件旧式风衣,真乃不折不扣的“情圣”也。而《我老婆未满十八岁》中的阿Sa一身“花样年华”旗袍装出现在郑伊健一干老友面前时的场景,更是令人喷饭不已,这么成熟的打扮,映衬出她那张稚气未脱的娃娃大饼脸,太不协调了。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恋上你的床》中的刘以达,这次他饰演的是阿Sa的老爸。参加女儿婚礼时,他一会儿黄飞鸿装,一会儿西装的,却总是跟别人反着穿。到了最后,他还是穿了套黄飞鸿装和西式装扮的女儿女婿以及一干亲朋好友们照了张合影,在这么多人中凸现出自己的“个性”。
五、麻雀变凤凰:
说起电影中的“麻雀变凤凰”,很多人都会想起《风月俏佳人》中的茱丽娅·罗伯茨(更早的还有《窈窕淑女》中的奥黛丽·赫本)。其实就我看来,茱姐原先那个过膝长靴的风尘女子装扮比后来的富贵装扮更加诱人。但港片中的“麻雀变凤凰”就不一样了,因为女主人公一开始的形象肯定是很邋遢的,正如吴君如在《家有喜事》中的居家大嫂形象,让大哥黄百鸣丝毫提不起兴趣,但后来经历了KTV包房这种社交场合的磨练后,她立刻变得女人味十足起来,令那个负心汉悔恨不已。而她在《无敌幸运星》中同样由一个垃圾婆摇身一变就成了富贵人家的小姐,虽然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最后还是装得像模像样。
而最能诠释“麻雀变凤凰”含义的还是《炮制女朋友》中的赵薇了。由一个社会底层的粗俗少女变成了上流社会的名门淑女,不仅需要外在的精心包装设计,还要对其本人的内在气质进行修炼。影片的前面大半部分都在她的外在包装上做文章,各种各样的古怪造型自然闹出了不少笑话。但后来的赵薇则变成了一个衣着得体,知书达理,谈吐优雅的富家千金,真正做到了“麻雀变凤凰”。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女大十八变”了,比如《百变星君》中的梁咏琪,一开始是个带着黑框眼镜的暴牙丑小鸭,一年后脱掉眼镜,去掉暴牙,再用红色靓装取代了原来的学生装,竟然成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大美女,让人惊叹不已。
6.灯红酒绿——香港电影中的夜生活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会,香港的夜生活自然是多姿多采,不少外来游客除了想一睹“东方之珠”的夜色外,也想一尝此地的夜生活。香港夜生活除了文艺表演节目外,大体分为中等消费和高消费两大类,中等消费包括的士高、清吧、酒吧、酒廊、卡拉OK、酒楼夜总会等,当然其中也有较高消费的,例如高级酒吧、豪华卡拉OK贵宾房等。高消费主要是夜总会、舞厅夜总会。其中一些低级舞厅当然消费较低,但比起其他一般消费来说仍然高出很多。香港的夜生活区域主要集中在九龙的尖沙咀、油麻地、旺角,香港的中环、湾仔的铜锣湾。而说起铜锣湾,大家一定会想到《古惑仔》中的铜锣湾扛把子陈浩南,看来他掌管的地盘真的是很肥啊!其实电影最喜欢渲染这些夜生活,往往又将许多东西夸张放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香港电影中有关这些灯红酒绿夜生活的描绘吧。
一、夜总会:
“大型豪华及格调较高之夜总会多位于尖沙咀东部,提供服务质素较高,收费自然也昂贵。在那里消遣一、两小时就花费过千元,甚至过万元亦不奇。中环最著名的夜生活地方就是‘兰桂芳’这个位于威灵顿与云或街之小地方,日间与中环一般商业区并无两样,但到了晚上,这里却成为一些较有文化气息的青年的乐园。”
香港电影中有关夜总会的场景可谓多之又多,许多黑帮片中谈生意都喜欢到夜总会的包房中进行,交谈过程中往往使个眼色让那些舞小姐们离开,然后就开始了自己不可告人的勾当。另外像那些有钱人家的公子或者大公司的老板都喜欢来这里潇洒,一个晚上不撒它个七八上十万心里还觉得不爽,《喜剧之王》中的龙少爷就是这种人,到了夜总会用厚厚的一叠钱来砸这些舞小姐,为的就是寻找那种初恋的感觉。也有女人去夜总会寻找刺激的,比如《单身部落》中那三位单身女性,居然也点了三个舞小姐,从而体验一下男人们的那种快感。而《大丈夫2》中的四位“大女人”,为了气自己的老公,也来到澳门的舞男夜总会做了一夜的风流韵妇,却发现自己还是非常不适应这种角色。
其实在香港,进夜总会做舞小姐是合法的,许多舞小姐之所以干这一行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她们有自己的自尊,不容冒犯,《喜剧之王》中尹天仇仅仅说了一句“你们出来卖的”,就被性如烈马的柳飘飘用折凳狂扁。最可恶的就是《望夫成龙》中的石金水,老婆吴带娣为了给他筹款而出去做舞小姐,而且卖唱不卖身,竟被他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一顿狂骂,其大男子主义式的蛮不讲理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不禁为那个可怜的女人打抱不平。
也有人做舞小姐做得很开心,很过瘾,《金鸡》中的吴君如便是典型的例子,从她身上能够看到香港人那种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而《性工作者十日谈》中朱茵的那一番话更是说出了做这一行的乐趣所在:“赚了钱之后又吃又玩,爱慕虚荣又怎么样,谁又不爱慕虚荣呢?”如果让她去做其他行业,还真的有些不习惯呢。当然更多人做舞小姐还是做得很辛酸,渴望寻求一个男人来关爱却害怕他知道自己的真实职业,最后只得放弃这段珍贵的感情(《性工作者十日谈》中的蒋雅文),就连那个高喊“做只快乐的鸡”口号的开心北姑,都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感,直到那天在泳池里突然爆发,才让人发现她的内心其实也是很痛苦的。没办法,在这个男权社会里,所有的社会规则都是用来约束女人的,总是把她们划分为天使或者荡妇,用简单的道德伦理标准来评判她们。还好香港也有舞男(任达华便是“舞男系列”电影中的御用男主角),让这些舞小姐们在下班之后可以去他们那里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而享用他们更多的,则是那些缺乏男人关爱的富婆,她们往往能把逢场作戏最终演化为一场真感情,用自己的身心来投入,她们更加需要的是爱,而不是性。
二、酒吧:
其实“湾仔铜锣湾区有着较多收费大众化的酒吧、酒廊及的士高,吸引到较多本地的青少年及为数不少的水兵等。”酒吧毕竟不同于夜总会,不像夜总会那样大把大把地散金发银,也没有那么多的舞小姐为你提供服务,更像是一些白领阶层或者更为普通的老百姓花钱买醉的地方。工作压力大了,或者有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晚上一般都会跑到酒吧里喝上几杯,说不定还会邂逅一段奇特的艳遇,就像《重庆森林》中的金城武和林青霞那样。可惜的是,金城武有这个贼心,却没有这个贼胆,只有靠看粤语长片和不停地吃东西来打发这漫漫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