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神偷》走的是动作路线,但因为大多角色都是“双子门”门下,所以平白无故多出了将近一倍人。可监制徐小明和导演江道海显然都没有黄百鸣那种执导“群戏”的功力,所以人物表演大多流于表面化,几处煽情场景设置得也不甚合理,吴京同阿Sa之间的爱情火花更是节外生枝,最可笑的是洪金宝这个人物,中间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最后决战时刻又突然蹦出,像是天外来客一样。既然文戏无法展开,那就只好看武戏了。可火车打斗模仿《龙在少林》,商场打斗模仿《警察故事》,打来打去人没死几个,玻璃倒是碎了一大堆,跳火车时要撞碎玻璃(这段显然是模仿梅尔维尔的经典犯罪片《红圈》),商场打斗时要踢碎玻璃,就连除掉邪恶姐妹花都要用她们脆弱的头部来猛击玻璃,长此下去,自然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希望影片早点结束回家睡觉。可正当恶人除尽,大家准备拍掌相庆时,已经死在水中的大恶人连同天珠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影片随即戛然而止,留下一行无厘头的字幕“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莫非它是想学《新鹿鼎记》和《大话西游》,来他个上下两集,但搞不好就会像《倚天屠龙记——魔教教主》那样,第二集始终难产。
对于这样鸡头蛇尾的贺岁片,大家自然不能满意。其实这几年的贺岁片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不是《霍元甲》和《门徒》这种“假贺岁”来支撑的话,境况将会更加惨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演员选择上,像成龙、周星驰这样的巨星一个青睐国庆档,一个习惯“三年磨一剑”,都远离了贺岁档,有些电影看似明星多,实际上却多为二三流明星,根本无法出现《东成西就》这种顶尖明星荟萃的现象(这方面韦家辉的“贺岁三部曲”相对来说倒是做得比较好),这又如何能吸引观众呢?其次是创作类型上,自黄百鸣后,最具贺岁精神的家庭喜剧很少有人来拍,而拍出来的那些浪漫爱情喜剧和时装动作片,春节看同平时看也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创作态度和创作水平,像《心想事成》和《双子神偷》这样粗制滥造、敷衍了事,“难看”多于“好看”的作品,又怎能满足观众们日益挑剔的口味呢?
4.香港电影中的娱乐圈
2006年的香港电影似乎比往年更加不景气,影片的出产数量更是跌到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点。但就是在这寥寥四五十部作品中,却出现了两部同娱乐圈紧密相连的大作:《我要成名》和《四大天王》。电影制作本来就是属于娱乐产业范畴,而在电影中再现娱乐圈的种种现状,形成套层结构,在以往的香港电影中也是屡见不鲜。有展示圈中人物爱情绯闻的《金枝玉叶》和《爱在娱乐圈的日子》,有描写圈中人物奋斗历程的《喜剧之王》和《下一站天后》,有刻画小人物生活艰辛的《阿金》和《女左男右》,也有纪录一部电影制作过程的《色情男女》和《电影鸭》,还有《精装难兄难弟》这样穿梭于两个时空,对娱乐圈肆意恶搞颠覆的戏谑之作。接下来笔者将从六个方面入手,对这一类型影片的特点做一个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
一、揭丑
娱乐圈向来都是丑闻的大本营,就连一个小小的超女比赛,都会不时爆出堕胎、同性恋等猛料,更不用说那些成名已久的大牌明星了。拍摄于1998年《爱在娱乐圈的日子》则成了这些丑闻的博览会,通过片中六位女星的遭遇影射了那个时期发生在香港娱乐圈里的一些“重大事件”,有张曼玉同尔东升分手,被富商宋学琪害得人财两空,有吴君如苦搞同性恋,有B哥B嫂的婚变,有叶玉卿勇拍三级片,还有女星卖淫以及女星被强奸这些形形色色的桃色新闻。而游达志同“银河映像”分手后所导演的《废柴同盟》,则描绘了一对过气歌手和电视台监制联手为能够再次大红大紫而策划的一场“压轴好戏”。他们通过电视制造了各种能引起观众兴趣的绯闻和无聊的商业噱头,看起来十分熟悉,后来一查影片的背景才知道,原来该片是根据当年香港歌坛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别忘了还有那部极尽调侃之能事的《电影鸭》,影片中所描述的剧组成员为了筹集资金开戏而甘做男妓的荒唐事件,虽有所夸张,但还是非常真实地揭示了香港电影业所面临的困境。电影业严重的媚俗倾向,幕后的桃色交易,都严重阻碍了其朝正常方向的健康发展。香港电影人是不是都应该学一学《色情男女》中“尔东升”所展现的高风亮节呢?并不是叫你奋然一跃呜呼哀哉,而是叫你多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制造银幕美感,光靠那些花里胡哨的绯闻吸引眼球是不管用的。
二、励志
“努力——奋斗——”
这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的片头高喊的口号,影片中他扮演的尹天仇是一个熟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却只能在片场当一个为一盒便当便甘被火烧的“死跑龙套”的。还好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高高在上的影坛天后,特地为他安排了一次出演主角的机会,却因为影坛大哥的突然回归而临时泡汤。好在《喜》的性质是贺岁,才让尹天仇最后梦想成真,在无数观众面前献出了他精心编排的话剧《雷雨》。
娱乐圈就是这样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地方,《下一站天后》中的金大喜,《我要成名》中的吴晓菲都是一些追逐梦想的执著女孩,如同大陆的那些超女们,想唱就唱,想演就演。性别不是问题,年龄也不是桎梏,即使是错过了人生的最好年华和机遇,也还有机会从头再来,就像《我要成名》中的潘家辉那样,什么地方跌倒就从什么地方爬起,时隔多年再次凭借自己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站在金像奖的领奖台上!
“努力——奋斗——”
三、写实
电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于是从描写娱乐圈的电影中也能看出许多娱乐圈的现实来。比如说拍电影的艰辛吧,在尔东升的《色情男女》中,一个七流监制,一个九流导演,一个不入流的女脱星和一个过气的男脱星,再加上一群几乎被人遗忘的幕后班底,拿着黑社会赐予他们的金钱开始了艰苦的拍摄之旅。导演阿星在拍摄过程中自然遇到了重重阻碍,既有监制阿虫与自己创作观念的格格不入,又有女演员梦娇的刁蛮任性不合作,还有其他一些工作人员如摄影师顶爷对自己的不信任,最后更是遭遇了部分底片被火灾销毁这样一个重大的损失,但由于受到足球场上球员奋力拼搏精神的激励,大家最终还是坚持制作完了整部影片,即使拿不到金像奖又何妨?关键是每个人都在这次难得的经历中实现了自我!
当然还有描写电影人本身酸楚生活的影片,特别是那些被忽视了的边缘人物,像《阿金》中的龙虎武师,《女左男右》中的临时演员,还有《两人三足》中遭遇车祸而失去一条腿的编剧阿志。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作出某些妥协,只要有戏就去干活,管他什么破烂角色。即使你曾经荣获过金像奖“最佳编剧”,现在也得乖乖地去写那些无聊的色情小说。
四、恶搞
恶搞是香港电影的一贯手段,特别是以王晶为首的娱乐电影人,更是将恶搞看作是影片制胜的法宝。1997年王晶推出的《精装难兄难弟》中(虽然导演并不是他,但影片却打上了明显的“王晶烙印”),王家卫成了王晶卫,王晶成了王星。刚拿了毛里求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对粤语片不屑一顾的王晶卫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30年前粤语片的黄金时代,遇上了粤语片的代表人物谢源(即谢贤)、李奇(即吕奇)、牛达华(即曹达华)及一众女星,还有黄飞鸿的扮演者关德兴和奸人坚的扮演者石坚,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上演了。在王晶卫的幕后策划下,谢、李、牛三人都成了红极一时的明星大腕,不过由王晶卫导演,他们所主演的《飞佬正传》、《东蛇西鹿》和《黄飞鸿之春光乍泻》却一败涂地,气得观众和公司老板直想砍人。全世界都不买他的帐,却只有一个人欣赏他的作品,那就是未成年的小胖子王星。王晶在影片中讥讽代表高雅电影艺术的本家王家卫之同时,也顺便怀念了一下1960年代后期的娱乐圈,与现在一样,都是绯闻和丑闻同在,喧闹和精彩并存。
五、戏仿
香港电影向来非常信奉“拿来主义”,“抄添裁”是它的最显著标记,于是许多电影编剧便不愿太动脑筋,直接把老外的经典片断拿来改装一下就得了。《下一站天后》的高潮部分明显就是抄袭美国经典歌舞片《雨中曲》,将假唱者的幕后英雄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面前,只不过这里的前台女歌手比《雨中曲》中的前台女影星善良得多。而《爱你爱到杀死你》更是《保镖》的香港版本:一个强壮的男人受命保护一位女歌星,同她慢慢产生了爱情却处处受限,最后在女星的演唱会上,变态杀手出现,保镖奋勇救了女星,除掉杀手,同女星的爱情立刻一片光明。两片实在太相似了,所不同的只是港版中对变态杀手本身做了许多生动的刻画,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病态和杀人动机展示给了大家。
其实这种“西学东渐”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你现在抄别人的,别人说不定哪天也会抄你的。看,这不,美国电影的教父级人物马丁·西科塞斯不也凭借翻拍港人新世纪的骄傲《无间道》而拿到他的第一尊奥斯卡小金人吗?
六、爱情
“风里笑着风里唱,感谢天意碰着你,纵是苦涩都变得美;天也老任海也老,唯望此爱爱未老,与你今生约定他生再拥抱……”
这里所说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那些逢场作戏的桃色交易,当然其中可以加一些同性恋之类的噱头。比如《金枝玉叶》系列中,金牌音乐制作人顾家明对“香港乐坛最佳男新人”林子颖日久生情,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再加上玫瑰姐和方艳梅的先后搅局,使得这段爱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好在影片的最后还是给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让顾家明见识到林子颖的真实性别,将异常的“同性恋”纠正为正常的异性恋,有情人终成眷属,比翼双飞奔向遥远的非洲。而《爱你爱到杀死你》中,护花使者黎树根一开始也是扮作基佬混进女歌星朱金梅的“奶妈团”中,为的就是避免同阿梅发生恋情。但有些事却是想躲都躲不掉的,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大家撕开一切虚伪的面纱,虽无童年时的竹马青梅,却也做到了两小无猜日夜相随。
这便是香港电影中的娱乐圈,一个混杂了美好和丑陋,梦想和失落的浮华世界。多少年轻人想踏入这个圈子,又有多少人在这里梦断心碎!但电影毕竟是电影,我们不必耗费太多时间去考究它的真实性,只需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消遣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