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300000055

第55章 那年大地震在毛泽东的卧室里

1976年7月28日凌晨,当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毛泽东的卧室里却平静得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那时,毛泽东服过安眠药两个多小时,正是药物起作用的最佳时间,在药物的作用下,很难入睡的毛泽东却睡得很深很沉。

晚年的毛泽东24小时都有护理人员陪伴在身边,当他睡觉时,护理人员也要在卧室里值班。1976年7月28日凌晨,护理人员正坐在沙发椅上看书,当她觉得有晃动时,马上起身去到毛泽东床边,看见依旧熟睡的毛泽东什么反应也没有,她便也认为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她甚至误以为自己出现了错觉,也许是长时间值班的梦幻。宽大的卧室里依旧是静悄悄地,壁灯、顶灯依旧泛着柔和的光。

人世间的大灾难,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大地震,在那个瞬间里,在伟人毛泽东的卧室里,却显得这般平淡,这般宁静,这大概是外人无法想像的,而在无法计算的京城百姓那里早已是惊骇、慌恐、不知所措了,更何况是地震中心的唐山,瞬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24万人命归黄泉……

大概过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中央办公厅的汪东兴来了,张耀祠来了,身边的其他工作人员也来了,这才得知距北京不远的地方发生了大地震。汪东兴他们见毛泽东依旧睡着,便告诉他身边的值班人员:“你们随时听候通知,及时汇报情况。”说完,办公厅的领导走了,值班人员却不知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办。

毛泽东在睡觉的时候,特别是他已经睡着了的时候,无论有多大的事情,一般都不会叫醒他的,因为多年来,睡觉对毛泽东来说是一个大难题,身边的工作人员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知道这一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知是谁的提议,几个工作人员找了一条床单,四角抻着,像蚊帐一样挡在了毛泽东的床上。她们认为,这样仿佛要安全些,万一房顶上面掉点什么东西可以先接着点,不至于直接砸在主席的身上。

毛泽东躺在床上,盖着那条带有梅花图案的淡粉色的毛巾被,工作人员清晰地听见主席那均匀地呼吸声。不一会儿,主席醒了,他慢慢睁开眼睛,见四名工作人员正在他头顶上抻着一条床单,很是奇怪:“你们这是做什么呢?”这时有人抢先说:“您可醒了,这么大的地震都没把您震醒,谁说您睡眠不好啊?”“地震?我怎么没有感觉?”“我们都吓坏了,您倒像没事人似的。”“天塌地陷,这是老天爷的事吗,怕有什么用?你们还是把单子放下来吧。”说完,毛泽东便又像往常一样,拿起床头的一本书看起来。

毛泽东的卧室里大多数时间都是拉着厚厚的紫色天鹅绒的窗帘,里面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摆设,外面的风霜雨雪、春花秋月,似乎与这里毫无关系。毛泽东的黄昏岁月大部分都是在他的卧室里度过的,即使是接见外宾,也是在与卧室紧紧相连的客厅里。

东方破晓,天已经亮了,汪东兴又一次来到主席的卧室,告诉值班的工作人员关于地震的新情况,因为预测近期还会有余震,因而决定让主席搬出这个房子。

从20世纪60年代起毛泽东就住在中南海靠近游泳池的这所房子里,他的饮食起居,他的读书办公,他的外事活动,他的娱乐欢笑,都留在了这所房子里。但这所房子毕竟有些陈旧了,在70年代初,又为毛泽东在离游泳池不远地方修建了新房,被称之为202。这所房子早已建好,装修也早已完毕。无论是房子的坚固性,还是设施的完备与现代化,以及居住的舒适性,都比老房子要好得多,但毛泽东总是不同意搬进去。这也许是老人的特点,在一个地方住惯了,就不愿再搬动了,甚至连旧房子里的摆设、格局都一成不变。从这些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老年人所具有的特点,他也无不具有。

大地震之后,中央办公厅的汪东兴、张耀祠让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几次劝毛泽东搬出旧居,但他总是沉默着,或是摇摇头表示反对。工作人员为此都很着急。

一天,值班人员见主席精神还好,而且刚刚睡完觉的主席,总是愿意和工作人员聊聊天。见此情景,工作人员就赶紧又劝说他:“您为什么不搬家呢?也用不着您费什么事儿。”

“老房子住着习惯了,不要再麻烦了吧。”

说着说着,毛泽东便走向了窗前,他示意工作人员把窗帘拉开,要看看窗外的风景,他的这一举动,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几个月前的那次给主席读报的情景——

1976年4月22日,又是一个夕阳残照的黄昏,毛泽东那宽敞的卧室里依然那样沉静,他半躺半靠在那张宽大的床上,不知一本什么书吸引了他,他已经一个多小时一动不动了。工作人员坐在沙发上,正在翻看当天的报纸。也许是她翻动报纸的细微声响惊动了毛泽东,也许是毛泽东感到了疲劳,他在床上转了个身,顺手把书放在了一旁,便说:“报上有什么新闻啊, 读一段听听!”说来也巧,工作人员正被一段新闻所吸引,她正想做个记号,等读报时给主席读一读。于是,她就高声地读起来:

“新华社长春1976年4月21日电,最近,在我国东北吉林地区降落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

今年3月8日下午,宇宙空间一颗陨星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以每秒十几公里的速度坠入地球大气层中。由于这颗陨星与稠密的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飞至吉林地区上空时,燃烧发光,成为一个大火球,于8日15时零一分五十九秒在吉林市郊区金珠公社上空发生爆炸……最大的三块陨石,每块重量都超过了100公斤,最大的一块重量为1770公斤……”

读着读着,工作人员发现主席竟然坐起来听,而且听得特别认真,看来这则消息让他十分感兴趣。当这则消息读完之后,她发现主席已走到了窗前,并且让把窗帘拉开,这是毛泽东很少有的举动。

毛泽东站在窗边,望着那夕阳渐落的天际,自言自语地说:“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哩,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时,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大人物,名人,真是与众不同,死都死得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噢!”

毛泽东说这些话的时候,带着少有的感慨,少有的激动。

这天,1976年7月29日的下午,当工作人员劝主席搬家时,他又一次走到了窗前,他又一次示意拉开厚重的窗帘。毛泽东望着那黑云密布的天空,望了很久很久,望得那样出神,神情那般凝重,他的思绪是否又回到了暮春时,听到陨石雨消息的境界?毛泽东在最后的日子里曾说过:“我并不迷信,但中国有一派学说叫做天人感应,说的是人间有什么大变动,大自然就会有所表示,给人们预报一下,吉有吉兆,凶有凶兆。”

这天,毛泽东又在窗前伫立,他望着窗外,望着那越来越昏暗的天空,仿佛那神秘的天空中,有谁书写了只有他才读得懂的文字。

这是毛泽东离开人世前的最后一次凝视。

又过了一天,工作人员又劝主席搬家:“您还是搬吧,办公厅都催了好几次啦,您不怕,我们还怕呢。”

毛泽东听了这些话之后,没有沉默,也没有摇头,而是稍稍想了一下,便说:“你们怕,那就搬吧,少数服从多数嘛。”

就这样,在1976年7月31日下午,毛泽东被警卫人员抬进了202新房,然而,在新房住了不到40天,他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毛泽东所相信的天人感应,不管是否成立,但确实得到了验证。

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对于震后出生的人来说,近似一段故事或传说,但是在经历了那场灾难的人们心中,那是一段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田华心急如焚:婆婆失踪了

一头美丽的银发、已年逾七旬的著名电影艺术家田华,对发生于197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至今记忆犹新。聊起当年的情景,她说,那个龙年很特别——

那年是龙年,我是属龙的。人们说龙年老是碰上大事。可不真的是这样,年刚过半,周恩来总理和朱总司令就都去世了,这不是大事嘛!

记得地震发生的时候,我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目光划过窗外,见夜空中有一道特别蓝的光。是不是院里的变压器着火了?正想探明究竟,就觉得床开始剧烈地晃动,继而听到老伴苏凡的喊声:快起来,地震了!我来不及穿外衣,抓起条毛巾被就往外跑。跑到楼外一看,不少人腿脚比我还快,与我住在楼内同一单元的王心刚、刘江都跑下来了,师伟和我一样,身上也裹着条毛巾被。演员高保成的爱人一着急就犯肠痉挛,疼得她手捂着肚子,站也不是,蹲也不是,痛苦不堪。

经历了那让人惊恐的剧烈震动,我们不敢再回到房子里住,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把贵重的东西放在一个小包里随身带着,便开始了户外生活。那时我的大儿子在部队当电影放映员,从部队回来了,和高保成的儿子一起在楼下找了块空地,用塑料布支了个棚子——那就成了我们的避难所。这时,我心里更放心不下的是住在城里地安门鼓楼附近的婆婆,不知老人家在地震中是否受了惊吓。婆婆没有女儿,我这做儿媳的就是女儿。我急匆匆赶往婆婆的住处,到了鼓楼附近,我竟有些搞不准方位:这一带全变成了“棚户区”,在一片各式各样的地震棚丛林中,熟悉的地安门商场也不见了。婆婆当然没在家里,可附近也没找到,我吓坏了。满街的棚子满街的人,可到哪儿去找呀?我心急火燎地到处找,谢天谢地,最后总算在一处找到了坐在铺着破报纸地上的婆婆。

同类推荐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热门推荐
  • 瓯越传奇

    瓯越传奇

    流经岁月的是一种传奇,掀开……是一部血泪,一曲永不停息的旋律……瓯越传奇,历经传奇!
  • 三国之轩辕子嗣

    三国之轩辕子嗣

    上古双帝,炎黄宿敌;汉室重生,唯一子嗣。天下纠纷,征战开篇;命运轮回,历史新编。吾以吾血荐轩辕,千军万马纵九州不朽霸业,我的传奇!天敌争斗,我的宿命!我就是轩辕晨,一个微小的商贾斗强悍诸侯!紧跟着我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开始征战四方吧!(ps:小说内容皆为虚拟,切勿当真!)
  • 情不自禁:首席别乱来

    情不自禁:首席别乱来

    为报养父养育之恩,她替养父的亲生女儿嫁给了一个已死之人,不想,却惹上了一个恶魔般的男人!每当他想与她亲近,她总是这样说,“我嫁的人是你的亲哥哥,所以,我是你的嫂子,麻烦你离我远一点!”“哦?是吗?那这是什么?”有一天,他终于忍无可忍,拿出两本结婚证,在她眼前晃了晃!她一看,傻眼了,她什么时候已经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尼玛,这家伙在玩她呀?她嫁的人明明是他的哥哥好不好?前有小叔子屡屡示爱,后有苦苦追求自己的痴情男,她该如何选择?就在她不知如何去选择的时候,让她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可谓浓缩了中国儒家和道家为人处世的智慧。《大智若愚的点滴》从大量的故事中精选出了大智若愚、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还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着非常深的寓意,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寻常的感受和对情感新的领悟。
  • 妖灵大师

    妖灵大师

    17岁突然得知自己是妖灵世家的唯一传人,少年林浩天从此走出小城,闯荡四方。
  • 横扫六宫戏君王:合约皇后

    横扫六宫戏君王:合约皇后

    被男人一吻就穿越了,穿了后才知道这个疯子美男竟然是皇上。原来一切皆因她身后的那个凤凰纹身,为了那个命定,他不惜用计夺了她的清白……无数个黑夜里,他极尽可能羞辱于她,黑暗中他残暴的蹂躏她的身体,逃不开,避不开,难道死亡才是唯一的救赎……
  • 你好,男神学长

    你好,男神学长

    见了顾晨凡第一眼,唐小依就成了他的小迷妹,天天跟在他后面。“男神学长,你喜欢吃什么啊……”“男神学长,你喜欢什么颜色……”“男神学长,你喜欢什么样的女生……”“男神学长,你喜欢我么……”终于,在问到这个问题时,男神回答了——“我喜欢你,你喜欢的东西我都喜欢。”从这以后,唐小依就变成了男神学长的专属小迷妹。
  • 岁月无恙

    岁月无恙

    路过生命的人,原来如同四季的经过,来来往往。青春总是充满惊喜的,经历了种种事情的夏昕和陈子昱能否回到最初的纯白
  • 逆战隐皇

    逆战隐皇

    你能想象千万年来,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其实只是一个虚假的投影吗?揭开这层投影,真实的宇宙又将是怎样的?地球之外的真相又是什么?是谁在故弄玄虚?又为何要如此隐藏?一切虚伪被揭开之后,人类又将何去何从?逆战隐皇将揭开一切的真相。
  • 绝世公主降凡尘

    绝世公主降凡尘

    蓝琳音,蓝家唯一的千金,单纯可爱的她却不知为何从小就患有怪病,当内心极度不安或愤怒时,就会变得残忍冷酷,完全好似另一个人。当她遇见他时,一切的迷都慢慢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