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既然我们都举目共望同样的星空,既然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既然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请不要忘记世间唯有四个字可使你和他人的生活多姿多彩,那就是“放弃仇恨”。
在美国东部的一个州,有一位年轻的警察叫杰布。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杰布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右眼和左腿膝盖。3个月后,从医院里出来时,他完全变了个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现已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这时,有线电台记者采访了他,问他将如何面对现在遭受到的厄运。他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
从那以后,杰布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无数次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10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当然,杰布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许多媒体称赞他是全美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但不久,杰布却在卧室里割脉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了,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人生总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我们只为一个仇恨的目的而生存,那么当这个目的实现后,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爱生爱,恨生恨。当愤怒、暴躁、指责等负面情绪影响了一个人的心情时,这些内在的破坏能量也会影响我们的表情,久而久之,让我们变得面目狰狞。而且,人的情绪是有传染性的,它不仅仅影响你一个人,甚至会对你身边的其他人造成消极的暗示,以致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而你却是其中被拴得最牢固、最难以摆脱的一个。
如果你想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明媚,就要多看他人的优点,多想你所爱的人的优点,少去怨恨他的缺点,这样你便可以远离仇恨所带来的伤害。
哈佛课堂笔记
爱是生命对生命的呼唤,而恨是死亡对死亡的牵绊,恨把世界变成悲惨的地狱,而爱则让它变成美丽的天堂。所以,对理应去仇恨的对象,你也不能采取以怨报怨的方式,那只会让矛盾升级,而应放弃仇恨,用宽容的心去面对。
§§§第五节 愤怒,灵魂自身的摧残机
人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会为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勃然大怒或者愤愤不平。愤怒由对客观现实某些方面的不满而生成,比如,在遭到失败、遇到不平、个人自由受限制、言论遭人反对、无端受人侮辱、隐私被人揭穿、上当受骗等多种情形下,人都会产生愤怒情绪。表面看起来,这是由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被人攻击和排斥而激发的自尊行为,其实,用愤怒的情绪困扰灵魂,乃是一种自我伤害。
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愤怒对于灵魂的摧残尤为严重。由灵魂而生的愤怒情绪,又反过来伤害灵魂本身,让灵魂变得躁动不安,使其失去原有的宁静和提升自己的精力与时间。
古代的皮索恩是一个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军事领袖。
一次,一个士兵侦察回来,没能说清楚跟他一起去的另一个士兵的下落。皮索恩愤怒极了,当即决定处死这个士兵。
就在这个士兵被带到绞刑架前时,失踪的士兵回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皮索恩由于羞愧更加暴怒,将两人一起处死。
这位军事领袖的行为是典型的“愤怒摧毁理智”的现象。而理智正是灵魂的高贵所在,如果人们任由灵魂自我伤害而不进行干预,那么这种无动于衷绝对是悲哀的。
正如英国思想家蒲柏所说:“愤怒是由于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说:“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我们愤怒于别人的言行,让愤怒占据了大部分的灵魂空间,灵魂负载着重担,再也无法关照自身,更不能得到任何形式的提升,反而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更加容易丧失理智,甚至于越来越远离人的高贵,接近于动物的蒙昧和愚蠢。
结果,导致我们愤怒的人与事依然故我,他们继续做着错的事,享受着愉悦的心情;结果,因为愤怒,我们无法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无暇体验生活中原本存在的其他美和善。
其实,折磨我们的是自己的愤怒情绪,而非别人的一些令人愤怒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从而避免让灵魂受到伤害,是完全在我们的力量范围之内的。
明云禅师曾在终南山中修行达三十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志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寺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老禅师年复一年搜集所得。他茶余饭后、讲经说法之余,都忘不了去看一看他那心爱的兰花。大家都说,兰花就是明云禅师的命根子。
这天明云禅师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弟子也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到最后轮到那盆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时,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也许是他浇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滑下来砸在了花盆上,连花盆架也给碰倒了,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这回可把徒弟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明云禅师回来了,他知道了这件事情非但一点不生气,反而平心静气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栽种兰花,为的是修身养性,并且也为了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
弟子听了师父的一番话,这才放下心来。他对师父的言行敬佩不已,从此更加认真地修行禅定。
不管经历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制怒,在脉搏加快跳动之前,凭借理智的伟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想一想,如果惹你生气的人犯了错误,是由于某种他们不可控的原因,那我们还有什么好愤怒的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们犯错一定是由于其心智不健全。我们看到了这一点,说明在善恶的问题上,我们的灵魂比他们优越,比他们更理性,更能辨明是非黑白。对于他们,我们只有怜悯,不应有一丝愤怒。记住:让别人的错误行为停留在原地而不要影响自己,是我们的义务。
哈佛课堂笔记
如果你发怒,对人家说一两句不中听的话,你可能会有一种发泄的痛快感。但对方呢?他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你那敌视的态度,你那火药味的口气,能够使对方更容易赞同你的观点吗?不能。发怒只能引起别人对你的反感与敌视,从而在你们之前造成感情隔阂、关系紧张。要知道,愤怒只会损害人际关系。
/本课小结/
本课浓缩了哈佛三百多年来教给学子的人生哲理和成功智慧,以哈佛大学教授的成功训言为主线,通过大量的事例,揭示了人们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诸多精神因素,同时在分析哈佛名人成功历程的同时,剖析哈佛大学和哈佛精神给普通人带来的教益,让读者不进哈佛,也能聆听哈佛教授讲述的人生哲理。
/内容精粹/
◎一个不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是可悲的;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必定要经过无数的考验,而一个经受不住考验的人是绝对不能干出一番大事的。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不高估,也不自轻,才能保持本色,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并且按自己的意图去做事,才能让自己具有无穷的魅力。
◎人,要活出自己的风格。“世上道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只要把握好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勤勉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走向完美的人生!
◎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分每一秒,让努力的气息填充其间,让憧憬中的未来不再遥远。过好每一天,春夏秋冬就会色彩斑斓;过好每一年,我们的人生就会相当完满。
◎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与其在死亡的恐惧中抱憾终生,不如把死亡看作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直视死亡,充实地过完一生。
◎傲慢只会使你周围的人疏远你,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忍受身旁有一个愚蠢傲慢的人。自鸣得意的傲慢,会让你得不到有益的改变,你也会因此而失去很多新奇与快乐。
◎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贪婪的黑洞,放平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地面对得与失的每一刻,平静地对待人生的每一个起伏。
◎如果你想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明媚,就要多看他人的优点,多想你所爱的人的优点,少去怨恨他的缺点,这样你便可以远离仇恨所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