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成功的人士,都有着这样的人生哲学: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主角。我们都要有像他们那样的自信,即使驾着的是一只脆弱的小舟,我们也要把舵掌握在自己手中,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第二节 良好的仪表能为你赢得更多机会
个人的仪表形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人靠衣装”,不同的穿着打扮显露出不同的仪表形象,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色,往往会得到社会不同的认可,享受不同的待遇。那么,什么是个人的仪表形象呢?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容貌、姿态、服饰、风度等,它是通过视觉信号在社会交往中发生作用的。
美国行为学家迈克尔·阿盖尔做过实验:当他以不同的仪表装扮出现在同一个地点时,遇到的情况完全不同。当他身着西装以绅士的面孔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还是打听事情的陌生人都彬彬有礼,显得颇有教养;而当他装扮成流浪汉时,接近他来对火或借钱的人以无业的游民居多。尽管不能以貌取人,但人际交往中仪表表达出的意义胜过语言,完全可以透视出一个人的灵魂和内在的品质。
很多人都觉得仪表不重要,只要有能力、有才干就可以了,殊不知有时不注意仪表可能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容易丧失很多机会。
有一个青年人在面试时由于扣错了扣子,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差的印象,尽管他在后来的面试中表现十分优秀,但他最终未被录取。助手问及原因,面试官说:“一个连自己的仪表都不注重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在我们这里做好。”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仪表对人际交往有着很大的影响,人们往往会从一个人的仪表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和做事认真的程度。
珍妮和劳拉同时到一家著名广告公司应聘美编。仅从两个人的作品上看,水平不相上下。不过珍妮在思路方面略胜一筹,因为她已做过3年的美编。两个人一起被通知参加试用,但只能留下一个。
珍妮上班时间从来都是一身T恤短裤的打扮,甚至光脚穿一双凉拖鞋,也不顾电脑室的换鞋规定,穿着鞋就往里走,还振振有词地说:“以前公司里的人都这样。”相反,劳拉是第一次工作,多少有点拘谨,穿着也像她的为人一样——文静、雅致之外,带着少许灵气。她从来不通过发型、化妆来标榜自己是搞艺术的,只是在小饰物上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审美观,说话也温温柔柔的,十分可爱。
有一天中午,办公室里弥漫着腥臭的味道,弄得所有人都互相用猜疑的目光观察对方的脚,想弄清到底谁是“发源地”。后来,大家听见窗台下面有响声,一看,原来那里放着一个黑色塑料袋,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大袋海鲜。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珍妮的身上,没想到她坦坦荡荡地说:“小题大做,原来你们是在找这个。嗨,这可怪不得我,这里的海鲜一点都不新鲜。”这时劳拉端来一盆水:“珍妮,把海鲜放在水里吧,我帮你拿到走廊去,下班后你再装走。”珍妮红着脸把袋子拎走了。
结果,试用期结束,珍妮背包走人,尽管她的方案比劳拉做得好,但是老板不想因为留下这样一个太没有风度的人而得罪一大批雇员。
对于追求成功的年轻人来说,良好的仪表可以有效弥补自身的不足,给人蓬勃向上、有竞争力的印象,从而帮助自己赢得更多机会。
哈佛课堂笔记
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这样说过“仪表有时候是内涵和思想的象征”,意思是说人可以通过衣着打扮、举止风度等来向外界展示自己。一个知道如何取悦别人的高情商人士,往往都很注意自己的仪表。
§§§第三节 亲和力,让你更具吸引力
哈佛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亲和力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评价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他看起来很亲切。”“她让人不由自主地接近。”“跟他在一起十分惬意,我很愿意与他交往。”这些其实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有亲和力的人更具吸引力。那些成功的人士,往往都是具有很强亲和力的人。
那是1960年10月的一天,在报社办公室里那张工作人员的任务单上,科宁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把那一行字看了几遍:科宁斯——采访埃莉诺·罗斯福。
这不是非分之想吧?科宁斯成为《西部报》报社成员才几个月,还是一个新手呢,怎么会给他如此重要的任务?科宁斯拔腿就去找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停住手中的活,冲科宁斯一笑:“没错,我们很欣赏你采访那位哈伍德教授的表现,所以派给你这个重要任务。后天只管把采访报道送到我办公室来就是了,祝你好运,小伙子!”
“祝你好运”,说得轻巧,科宁斯觉得自己即将面对的是前总统夫人,她不但曾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共度春秋,而且有过不凡之举,而他只是个毫无名气的毛头小伙子。
科宁斯急匆匆地奔进图书馆,寻找所需要的资料。他认真地将要提的问题依次排序,力图使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同于她以前回答过的问题。最后,科宁斯终于成竹在胸,对即将开始的采访甚至有点迫不及待了。
采访是在一个布置得格外别致典雅的房间中进行的。当科宁斯进去时,这位75岁的老太太已经坐在那里等他了。一看见科宁斯,她马上起身与他握手,她那敏锐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科宁斯在她旁边落座以后,便率先抛出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
“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发觉哪一位最有趣?”
这个问题提得好极了,而且科宁斯早就预估了一下答案:无论她回答的是她的丈夫罗斯福,还是丘吉尔、海伦·凯勒等,科宁斯都能就她选择的人物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
罗斯福夫人莞尔一笑:“戴维·科宁斯。”
科宁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选中我,开什么玩笑?
“夫人,”他终于挤出一句话来,“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交往,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一部分。”她非常感慨地说,“你这么辛苦地采访我,真是非常感谢你……”
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一个小时的采访转眼就结束了。罗斯福夫人从一开始就使他感到轻松自如,整个过程中,他都无拘无束,十分满意。
这篇采访报道见报后获得全美学生新闻报道奖。然而,科宁斯最重要的收获是:罗斯福夫人教给他的人生哲学——有时候亲和力比威严更让人怀念。多年来,科宁斯一直都要求自己也要做个像罗斯福夫人那样具有亲和力的人。
由亲和力产生的人格魅力,比任何东西都弥足珍贵,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感染人、打动人,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亲和力。
哈佛课堂笔记
不但成功人士的亲和力让人觉得十分可贵,即使一个普通人的亲和力也往往会让人无限怀念,从而成为个人的招牌。亲和力是一种魔力,它使伟大人物变得如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可以亲近,使普通的人身上充满着魅力的光环。
§§§第四节 做人一定要谦逊
哈佛教授告诉学生:谦逊永远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逊,才能使你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因为谦逊的品格能够帮你看到自己的差距,可以使你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从而谨慎从事。否则,骄傲自大、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臆断,轻则会使你的工作受到损失,重则会使你的事业半途而废。
肖恩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但面貌英俊,而且热情开朗。他决定找一份与人交往的工作,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很快,他就得到一个好机会——一家五星级宾馆正在招聘前台工作人员。
肖恩决定去试试,于是第二天清早就去了那家宾馆。主持面试的经理接待了他。看得出来,经理对肖恩俊朗的外表和富有感染力的热情相当满意。他拿定主意,只要肖恩符合这项工作的几个关键指标的要求,他就留下这个小伙子。
他让肖恩坐在自己对面,并且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宾馆经常接待外宾,所有前台人员必须会说四国语言,这一指标你能达到吗?”
“我大学学的是外语,精通法语、德语、日语和阿拉伯语。我的外语成绩是相当优秀的,有时我提出的问题,教授们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肖恩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