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800000025

第25章 道:一粒沙尘、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2)

1937年,大师在青岛湛山寺弘法,期间爆发了“中日战争”,大师10月完成弘法任务后返回上海,这时候日军正在疯狂地进攻上海,夏丏尊先生去见他,四周炮弹爆炸的声音震耳欲聋,惊得夏丏尊不时地抬头仰望天空。大师静静地坐着念他的佛号,对夏丏尊说:“世间一切本来都是假的,不可认真,前回我不是替你写过一回《金刚经》的四句偈么:一切为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见大师如此安静,夏先生也就不怎么慌了。之后夏先生和大师照了一张相,因为从那以后,大师就很难重回上海相聚了,实际上那是他最后一次到上海。在这张相片上,大师神情自然,面带微笑,如果你知道这是在隆隆炮火声中照的,一定会更加惊奇。

弘一大师心怀慈悲,善待众生,这从他的日常行为中便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师能忍耐常人所不能忍的苦,也能得别人得不到的道。

心就是心,柔软、纯洁、晶莹剔透,只有坚持自觉洗涤、自我净化,才能永葆心的本真。佛教常把污染我们心灵的杂念喻为尘埃,《华严经》上说:“清净的水器,会映现物影;但是破器、浊心的众生,则无法显出如来佛祖的身影。”清净之水如镜,当然可以彰显万物,但是破了的水器无法容水,浊了的心,也看不到自己的容颜,当然就见不着自性的光明了。

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改掉陋习与缺点,完善自我,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超越。一个人应该用真观指用心去观察现象世界,认清它的虚幻不实,不为外物所迷惑。

朱慈目居士对佛光禅师说:“禅师!我潜心修佛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最近以来,感觉不如以前了。”

佛光禅师问:“以前如何,现在又如何?”

朱慈目说:“我以前在持佛号时,心中感觉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绵绵不绝,那声音仍像泉源会自动流露出来;现在呢,感觉灵思枯竭。”

佛光禅师说:“以前的你的确不错,那样学禅已经到了找到自我真心的境界了啊。”

朱慈目说:“谢谢,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佛光禅师疑惑地问:“真心怎么会不见呢?”

朱慈目说:“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地静念没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很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禅师启示:“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中。”

朱慈目说:“我越是找不到真心,就越是想找,如此下来,感觉心理十分焦虑?”

佛光禅师说:“因为你刻意和妄心打交道,真心自然就离你而去了。”

朱慈目听后,顿时开悟。

因此,一个遗失了生命的灵性的人,一定不要用刻意心去求,更不能钻故纸堆,而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本心和灵性,贴近自然领悟本原、追求简单,内心自然轻松,让自己的生命在当下的生活中鲜活起来。修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找一个人作为人时所需要的灵性。

真心没有了,这就好像说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家的家门。人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迷惑呢?原因就在于虚妄遮蔽了真心。

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古人云:“吾门如市,吾心如水。”一个人在他的心境宁静如水的时候,他的心力、智慧、灵感,才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创造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而一旦失去了这份宁静,就会陷入浮躁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怅然失望、抱怨无穷。

佛家认为,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困惑、苦恼的根源。外部的客观环境是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困惑是自身的“主观”世界。要破除它,应放下挂碍,安顿身心。清醒者就要有一颗平常心,无念心,保持心的清静,清澈无碍,真如自在便是佛。

弘一法师远离了世俗的孤单,选择了一个人的内心清净。他在佛法中寻得了内心的宁静,这份宁静,使他曾经饥渴的内心绽放出芬芳的莲花,荒凉如沙漠的灵魂注入一股甘洌的清泉。

他孤单,但并不寂寞,他感到的只是清净。这份清净,使他能听到落叶的声音,明白时光的絮语。有的人认为清静是一种难耐的寂寞,他却觉得清净是难能可贵的。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衡山的一个山洞中,他写下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

世亨悠悠,不如山岳,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于,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心想,这首诗写得如此洒脱,作者一定也是一位洒脱飘逸的人物吧?应该见一见!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懒瓒禅师。

大臣拿着圣旨东寻西问,总算找到了懒瓒禅师所住的岩洞。见到懒赞禅师时,正好瞧见禅师在洞中生火做饭。大臣便在洞口大声说道:“圣旨驾到,赶快下跪接旨!”洞中的懒瓒禅师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一瞧,只见懒瓒禅师以牛粪生火,炉上烧的是地瓜,火愈烧愈炽,整个洞中烟雾弥漫,熏得懒瓒禅师鼻涕纵横,眼泪直流。大臣忍不住说:

“和尚,看你脏的!你的鼻涕流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吧!”

懒瓒禅师答曰:“不用了,我的心凉爽极了。”

心若清净,凡事简单。才能尽享生命的清闲之福。可是世界上的人有清闲不肯享受,有好身体,也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闲时刻,自己反而悲哀起来。这类人内心是喧嚣的,所以,他懂清净的感觉,不懂清闲的滋味。

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美好。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波纹带走了原来的平静。偶一为之没有关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那他的人生真是极其可悲了。达到佛境界的人生,是内心清净的人生,不会想太多,亦不会要求太多,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三、爱一切世人,设法消释世俗之累

人的机心心理、怨恨心理、仇恨心理,与蜂蜜的刺很有些相像。不用则已,一用也与蜜蜂的命运差不多,轻则陷入痛苦的深渊,重则失去生命。

佛说,以人乐为吾乐,以人忧为吾忧,凡事想要使众生得到利益。跳出偏执狂的、自我中心的茧,爱这个世界,爱你身边的人,爱所有的人,和他们——哪怕是那些守在此岸的人——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什么是贪?南怀瑾先生说,贪名、贪利、贪感情、放不下,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属于贪。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利益,而过于算计成本,总给人以奸诈、贪婪的感觉。如果医生不会去救死扶伤、民众不去无私奉献、人与人只有利益关系、只有等价交换的关系,人心被自私、自利所包围,人心就会异常的冷漠。

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他当即就决定帮它,他伸出手指捉它,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地蜇了他一下。

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蝎子再次蜇了他。

旁边一个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

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会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不要放弃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的周围的人都要蜇你。”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真实幸福,不能仅仅囿于个人的一管之见、一私之利。要关爱别人、回馈社会,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要冷静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有人会说为了钱,有人会说为了能吃好、穿好、玩好,也有人说我们在追求幸福和快乐。什么才是幸福?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无所事事,悠悠自得,作为人生的消费者,就是空过人生。很多时候,为事业、为爱情、为家庭,不得不拼了老命去干活,去赚钱,去操劳。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足觉得生活像根鞭子,而自己却像只陀螺,自旋转到形神俱疲。这时候,难免心中感慨。

这个世界、各行各业之间何尝不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在为我们付出?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

佛说:贪、嗔、痴为人生“三毒”,是为众生业障的根本。妒忌、残害等心理,都是随三毒而来的无名烦恼。在这三毒之中,“贪”为第一毒。贪婪妨碍一个人未来的广阔生活空间,使他短视、气度狭小。因此,一个人要想有一个纯朴宁静的心灵,首先就要驱除贪的念头。

一位失意的青年去寺庙拜访一位得道高僧,向大师请教快乐的真谛。

青年问:“大师,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快乐的人呢?”

大师说:“我送给你四句话:把你当成你,把你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你,把别人当成别人。如果你把这四句话领悟了,你就知道怎么做一个快乐的人了。”

青年想了很久,才开口说:“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要做真实的自我。把自己当成别人,就是要替别人着想。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帮助别人,把别人当自己一样来爱惜。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尊重别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大师对青年的回答非常赞许,说:“去吧,你已经领会了快乐的真谛,接下来你就应该去做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总要和别人打交道。如果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老想着自己怎么样,总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别人,难免会产生误会,误会则会导致不愉快。

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工作性质也不一样。在这众人聚集的场所里,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误解,甚至是摸不着头绪的纠纷。当遭人误解时,工作、学习、生活等进行就会显得困难重重,不但是自己的损失,还会影响到团体的利益。误解是每个人一生中所必须面对也是最不想面对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是怎样让别人对我产生误解的呢?

(1)表达不清。

有的人不管是在表达信息,或者说明某些事情时,常常在言辞上有所缺失,结果弄得只有自己明白,别人一点也搞不清真相,这种人就是缺乏“让对方明白”的意识,以致容易招来对方的误解。

(2)过于谨小慎微。

有的人不管什么事,都顾虑过多,从不发表意见。因此,个人的存在感相当薄弱,变成容易受人误会的对象。这样的人总寄望对方不必听太多说明就能明白,缺乏积极表达自己意见的魄力。对于这种类型的人而言,含蓄并不是美德,这一点要深刻反省。

(3)自以为是。

有一种人是头脑聪明,任何事都能办得妥当,但是却经常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即使着手一件新工作,也从不和别人招呼一声,只管自作主张地干活。这么一来,即使自己把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及周遭的人也不会欢迎。

(4)给人印象不好。

人对视觉上的感受印象最深刻。虽然大家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实际上双眼所见的形象,往往成为评判个人的标准,这个印象可能是造成误解的原因。如果让周遭的人有了不好的印象,且造成误解,若不早点解决,恐怕不好收拾。

(5)说话欠缺考虑。

误解,它不同于嫉妒、诽谤、恶语中伤。严格地说,它是别人没有正确地理解你的言行,甚至产生相反的理解。被人误解、无端地蒙受冤枉和委屈的确是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你遭到别人的误解,就不能冷静地克制自己,而采取当场顶撞、抗拒的态度,在公众场合搞得双方都下不了台,形成以错对错的局面,使彼此的关系进一步僵化,甚至于互相形成偏见或成见,后果是很不好的,而且你因此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别人误解你属于人际间的认知关系问题。例如,有的人因为缺乏经验,往往从表面现象上认识别人,从而对别人作出错误的判断。当然,有时候在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关系中,也有较多的情绪因素掺杂其中,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爱的人容易感知到其优点,对嫌恶的人则容易感知其缺点,但这种情况是个别的、少见的。当你认识到这其中的原委时,你就能够很好地处理别人对你的误解,也就缓解了自己的压力。

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缩小自己,开阔心胸,让自己可以走进别人眼里,甚至进入他人的心里,而不会刺伤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会冲突、不愉快、会争执,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立场不同,看法就不同,作风也不同。替别人着想,就要克服自我中心的人格特质。自我中心的人,以睥睨的眼光看人,以不屑的语言抨击人,当自我中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与别人冲突。很不幸的是,这些冲突和争吵,并没有引导他去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和改进沟通的方法,结果,他总觉得别人是错的,别人对不起他,甚至认为别人无知。相对的,别人也会因为他的自大,而与他疏远。

人类之所以要过群居的生活,就是为了互助的方便。为他人尽力,即是为自己尽力,因为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无形之中就已经投资了感情,别人对于你的帮助会永记在心,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帮助你的。

在泰戈尔看来,只有爱,才能把人的灵魂统一起来,才能把人和自然万物统一起来。通过爱,人们在自己周围的事物中证悟了他自己;通过爱,人们超越自己的局限而进入无限;通过爱,人类的灵魂充满完美的意愿。泰戈尔劝诫人们,要以一种无差别、无憎恨、无敌意的精神,以无限的慈悲对待众生,当立、行、卧,直到睡眠时,都要保持既定的慈悲精神,这就是宗教虔诚的行为。

同类推荐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二主讲中古哲学。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热门推荐
  • 公主们的校园爱情故事

    公主们的校园爱情故事

    她们因为在全球排名前八因此从小就在一起。他们偷跑去美国,几乎玩了美国所有的学校。这次她们被爸妈叫回中国去了圣樱学校,遇到了同样排在前八的帅气王子们。他们之间分分合合,最终会在一起吗?
  • TFBOYS之宠爱的秘密

    TFBOYS之宠爱的秘密

    你喜欢TFBOYS吗?你是四叶草?还是小螃蟹?还是小汤圆?还是千纸鹤?不管你喜欢TFBOYS中的哪一个,千寒都希望你来看看这个小说哦!这是千寒的第一本小说,希望大家喜欢!
  • 盖世魔尊

    盖世魔尊

    狄天,神界顶尖存在九龙的第九世转世。因天生恶念,众神不敌。故善天想起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大千世界中寻找出九个拥有逆天功法的孩子,让他们分别经历不同的磨练。而狄天,正是灭天第九子。他的道路是否顺风顺水?为家人一怒入魔,为红颜再怒入魔,崎岖的道路他能否坚持下去?
  • 顾先生的反差萌

    顾先生的反差萌

    白日里,顾先生是个暗黑刻薄毒舌自负的冷面精英男。可到了黑夜,他就变成了个呆萌胆小扮可怜的小乖乖……
  • 九转浮生轮回

    九转浮生轮回

    这里是一片浩渺的原始古森。空中,叠翠千丈,遮阴蔽日;地面,葛藤缠绕,落叶盈尺;地下,盘根错节,根须如网。广展绿冠的云杉枝舞叶涌,涌成了一片绿海。
  • 与大妈们纠缠不清的奇妙世界

    与大妈们纠缠不清的奇妙世界

    当主角在西行寺的樱花树上做了个巢的时候,再也没有然后了。
  • 万念奇缘

    万念奇缘

    英雄豪杰纷纷而出,红粉佳人待闺中。万里江山静等明主,数旗争相占城楼。乱世诸侯招贤纳士,逐鹿天下拥神州!!!!
  • 道极神尊

    道极神尊

    周凌天,一名落魄的帝国皇子,王国被灭,父亲被杀,身负血海深仇的他,却意外的发现,敌人的背后,竟有着天下第一大势力教延的影子。教延不在代表光明,而是代表着血腥与杀戮!雷神古戒,超神空间,看我们的屌丝王子,如何一步步努力,终究走向巅峰!!
  • 网游蜃世之蝴蝶

    网游蜃世之蝴蝶

    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是一场梦,它很魔兽,却又不魔兽。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是一场梦,或许终有一天它将实现。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是一场梦,公平在权贵面前不堪一击。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是一场梦,眼前的利益远比未知的精彩更吸引人。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是一场梦,是我的坚持,是你的斜睨一顾。这是梦,只是梦……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