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级的男生正在操场上认真练习跳高。孩子们都跳过了规定的高度,但有一个个子长得较矮胖的同学连跳两次没有跳过,第三次心里一阵紧张,不但没有跳过,还跌了个“狗吃屎”。同学们看到他的怪动作,虽引起一阵哄笑,仍有不少同学上前热情地将他扶起。可此时一个调皮的同学却冲着他说:没用的家伙,还是请你爸来帮你跳吧(父亲也长得矮胖)。矮胖的同学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顿时脸色通红,火冒三丈,即要动武,幸被大家劝住。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一些沟通交往的技能和本领,如待人、接物、礼仪、谦让、谈吐、举止的规范;正确处理与伙伴间的关系,友好地与同伴交谈,用别人喜欢的名称招呼他人;赞扬他人要诚心诚意,批评他人时要与人为善等,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在交往中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孩子在与小朋友的相处中难免会遇到些小矛盾和小摩擦,关键在于如何去处理,去沟通。一旦情况出现后,最好让孩子自己解决。作为父母,要好好听取孩子的申述,弄清原因、情节,引导他们采取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解决。本着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的处事方式来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就能与他人融洽相处。
放学回家后,爸爸发现儿子不太高兴,于是问他:“怎么了,在学校里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吗?”
“没有什么。”儿子回答说。
“那我怎么发现你不开心呢?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爸爸接着问。
“我说过没什么了,爸爸你别管了。”儿子一边说,一边朝爸爸挥了挥手。
这时,爸爸发现儿子的胳膊上有条伤痕,不禁吃了一惊,急忙抓住他的胳膊,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快告诉爸爸。”
儿子一看瞒不过爸爸,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原来班上有个同学特别霸道,经常欺负他,有几次还动手打了他。听到这种情况,爸爸十分恼怒,对儿子说:“别人老欺负你,你应该还手。”
妈妈听到了爸爸的话,不解地说:“还手干什么,打架吗?哪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打架根本解绝不了问题的。”
爸爸说:“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这么老让人欺负?”
妈妈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总之不能鼓励孩子动手打架,再说,要是孩子打不过别人,怎么办?”
听着爸爸妈妈的争执,儿子默默地回到了自己房间。
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所以,当孩子遇到交往矛盾与问题时,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自己去主动交涉。然而,有些父母一见孩子之间产生了矛盾,便立即介入去平息“风波”,替孩子处理矛盾,这样很难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其实,孩子交往中时常会出现矛盾,家长不必急于介入,有了矛盾,孩子们往往能自己解决的。父母要鼓励和启发孩子们动脑筋解决矛盾,这对锻炼孩子明辨是非,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和别人分享,让快乐增倍
分享就是指个体与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这是人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需要获得的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也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一种美德,一种责任。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
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这位长老却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
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那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
天使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您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笑着说:“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分享是人生的一种乐趣。生命中总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有人来一同分享的。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得到快乐;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得到幸福。
分享对于一个人与社会的融合起着决定作用,它影响着人能否被社会接纳、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在社会上生存。当人们主动与别人分享本属于自己独有的一份东西时,当人们提出对双方同样有利的建议、并付诸行动时,常常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而那些只习惯于独自享受,在为自己谋利的过程中,不顾别人利益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共事的。
分享不仅是大人们的美好品德,也是孩子从小就该学习的美德,更是一项重要的社交能力。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
学会分享是孩子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拥有相对特殊的地位。从小在相对封闭的、受到严密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无形中形成了自私、专横、独占等不良的情感。他们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显然,分享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孩子的分享行为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逐渐形成的。正因如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孩子的分享品质。
曾经有个男孩子对老师说:“我不快乐!虽然我家有两个保姆,上百本图书和数不清的玩具。可是,我就是不快乐!”
于是老师就问他:“你把这些书分给没有书的小伙伴看过吗?”.
“没有。”
“那你把那些玩具分给别人玩过吗?”
“也没有。”
“你的压岁钱用来帮助过有困难的同学吗?”
“更没有了。”
“所以你不快乐!”老师这样对他说,“如果你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和别的伙伴分享,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这次谈话后,孩子了解到贫困地区有许多爱学习的孩子没钱买课外书时,他真的很吃惊,就和妈妈一起捐出一万块钱,要求为5所农村小学建立“手拉手”书屋。
几个月之后,男孩真的收到了上百封农村孩子的来信,男孩的校长惊讶不已,以为这个男孩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这些信中,农村孩子对城市男孩表达了最朴实的感谢,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的书,还说那些书让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想,给他们带来了不曾有过的快乐,更说他们一定会好好读书……
男孩被感动了!他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重要,自己的那些书是多么神奇!
慢慢地,男孩变得快乐了!他还和妈妈商量好,每年都要省下一些钱来捐书,送给山里的孩子。第二年,他又捐了1000册书……
分享是孩子获取快乐的途径。一个乐于分享的孩子,很自然地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加受欢迎。孩子可以从分享中真切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分享以及将来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位妈妈在孩子的生日聚会上做了一个特别的安排,送每位在场同学一人一张孩子们共同偶像的最新歌曲专辑,现场顿时一片欢呼,这位聪明的妈妈意思是,每个好友一份,这样在孩子们念书累的时候可以听到同样的音乐,有同样的心情,这样孩子们的感情更加亲密。这位聪明的妈妈不但让孩子永远记注这个特别的聚会,更重要的是,她教导了孩子如何分享快乐。
让孩子学会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在分享中孩子会找到更多的知己和伙伴,也会给孩子无形地建立很好的人际基础。
学会分享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孩子将来能否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孩子从小就有分享的意识,经常有分享的行为,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看到了分享给别人带来的愉悦,孩子慢慢地就能理解分享的真正含义,学会发自内心的分享,成为一个乐于分享、习惯分享的人。
引导孩子与人分享
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引导、启发、教育。父母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告诉孩子该怎样做。
上小学的琪琪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他们也是邻居,但小华妈妈发现每次孩子回家都闷闷不乐,妈妈就问小华怎么了?小华说班上的同学都不和我玩,大家都喜欢和琪琪玩。
妈妈问小华:“那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和琪琪玩呢?”
小华想了想说:“琪琪让大家一起和她玩新买的玩具。”
“那妈妈给你买的玩具你和大家一起玩了吗?”小华妈妈问道。
小华说:“没有。”
妈妈耐心地说:“如果别的同学有好玩的玩具,不借给你玩,你还会和他一起玩吗?”
“不会!”小华毫不犹豫的回答。
“他不借你玩,你心里怎么样啊?妈妈接着问。
小华想了想说:“我会很难过。”
“是这样的,他不借给你玩,你会难过,同样,你不借给他玩,他也会难过。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分享,是不是每个人都不会难过了?”
小华眨了眨眼睛,心有所悟地说:“知道了,妈妈,我以后会和别人一起玩的。”
小华妈妈称赞道:“明白就好,有玩巨大家一起分享才有更多的快乐啊!”
果然,小华听了妈妈的话后,朋友越来越多,自己再也不感到寂寞和不快乐了。
许多孩子都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他却希望能够分享他人的东西。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同时,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使孩子明白分享并不等于失掉自己拥有的东西,从而让孩子自愿与他人分享,并且给孩子创造与人分享的机会。
当孩子在感受到真实的分享时,别忘了鼓励和夸奖,以巩固、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对孩子每个慷慨举动都要表扬,得到表扬后,孩子会更加投入。因此,在孩子有分享表现时,要多多进行肯定和鼓励。
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多为孩子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同伴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的快乐。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玩得高兴的原因,在于和同伴一起分享了他的快乐。如果你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以后你与同伴玩时,他们会乐意和你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另外,父母也可以常提供孩子为家长服务的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教给他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才分给自己。在这种分东西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悠悠最爱吃大虾。每当家里做虾的时候,爷爷总是习惯性地把一盘鸡翅放在她的跟前。时间久了,悠悠就自认为那盘菜是为她一个人准备的,竟然把菜盘放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并且不让别人动。
妈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就假装对女儿说:“那个菜肯定很难吃,是吧?”悠悠一听,着急了,“不是的,很好吃。”
妈妈摇摇头说:“我们都不相信啊。我们又没有吃,肯定是很难吃的。”
悠悠连忙把盘子推到大家面前,说:“你们都尝尝看,很好吃的。”
看到全家人都吃了后,悠悠就问:“很好吃是不是?”
这时候,妈妈就告诉女儿:“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知道好吃还是不好吃,是不是?”
悠悠点了点头,主动把盘子端到每个人面前,让大家一起吃。
全家人都纷纷竖起拇指说:“悠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后来,悠悠吃饭的时候,再也没有发生过把菜盘抢走的事情。
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爱如果不予以正确的引导,会导致孩子认为好的东西都理所当然的属于自己,同时容易产生自私的心理。因此,家长要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孩子学会把好吃、好玩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如:家中的食物、用品全家人一起享用,避免孩子独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