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核心,对人的一生起重大作用。心理素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人格,是现代教育的关键一环。所以,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切莫轻视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自信的孩子有出息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种促使孩子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更是一种能使孩子赢得成功的催化剂。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离县城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偏僻的村子在方圆几十里以内却声名在外。原来,从很久以前这个小村子每年都会有几个孩子考上大学,读上硕士、博士。久而久之,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村里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一个年级一个班。很早以前一个班级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的家长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了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了大学了。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思索着:是姜村的水土好吗?是姜村的老师有教育孩子的秘诀吗?其实村子里的人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大家都隐隐感觉这件事与当年的那位老教授有关。
事情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原来的姜村小学也不过是山区里再普通不过的一所小学,可是就在那一年,小学调来了一个50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地方。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他说有的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有的孩子能成为音乐家;有的孩子能成为作家。
之后,大人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老师说会成为音乐家的孩子课余时不再贪玩,而开始专心地练习乐谱了。对孩子们再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他们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好玩、不刻苦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当年的那些孩子要参加高考了。奇迹发生了,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后来,老教授年龄大了,离开了村子。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新来的老师。那以后,姜村每一年仍然考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
那位老教授真的是能预测未来的先知吗?当然不是,事情的真相是,老教授只不过是在那些幼小孩子的心里种下了自信的种子而已。
自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所以,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课。
自信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如果孩子是一个自信的人,那么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但若是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表现得极为缺乏自信,因而柔弱、害羞、充满恐惧,既不敢面对新事物,也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将失去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变得自卑。甚至可能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极度不良心理,后果将很可怕。
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人相依为命。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养活一家子,儿子也知道生活的艰辛,一直都很懂事。
有一天,儿子眉头紧锁,郁郁不乐,显得心事重重。父亲把一切看在眼里,关切地问儿子,儿子怎么也不肯说,他不想为难父母,后来才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只有我没有……”
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过了几天。儿子惊喜地跑回家,对父亲说:“爸爸,给我两块钱吧。我要玩转盘游戏,转盘上有自行车。”
父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睛,没说什么,把钱递给了儿子。
儿子欢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我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儿子忧郁地嘟囔着。
父亲意识到自行车对儿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转身走了。
第二天,父亲让儿子再去试一次运气。儿子有点迟疑,但在父亲鼓励下,还是拿着钱去了。这回,大喜来临,儿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对父亲说:“我中了,我中到自行车了,我是世上最幸的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了……”
若干年后,儿子事业有成,拥有了不薄的家产。只是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每当他受到挫折时,他都会想起自行车,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而那位父亲呢,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
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边:“儿子,你知道那辆自行车是怎样中到的吗?”
儿子困惑地看着父亲。
“这辆自行车是爸爸买的。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了那辆自行车。因为,我不想破坏你的感觉,让你觉得是世上最不幸的人……”
有这样一位懂得如何给孩子心灵激励的父亲,他的确可称得上是“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激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是父母应该重视的问题。
总之,自信心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孩子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对孩子多一些赏识
孩子的命运很大程度掌握在父母的手里,父母给孩子多少赏识,孩子就会有多大信心,孩子的路也就会走多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所有孩子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孩子,就要不断发掘孩子的优点,不断给孩子鼓励,从而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曾有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母亲参加三次家长会后对孩子的教育: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这位家长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而且没让妈妈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学生,你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她到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妈妈流下了眼泪。回到家,看到儿子惶恐的眼睛,她又振作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再细心点,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发现儿子的眼光一下子充满了光亮,发愁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了。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第三次是初中毕业班家长会,老师没有在差生的名单里提到她的儿子,到家长会结束也没有提到她儿子的名字,她有点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母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当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份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她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赏识教育代替惩罚教育,她成功了。
可见,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从父母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满意地点头、会意的微笑、热烈的掌声中得到肯定,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言传身教
有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参加小提琴演出,孩子在临上场的时候非常紧张。妈妈对他说:“宝贝!别紧张,妈妈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孩子勉强地笑笑,紧张地抓住妈妈的手说:“妈妈!好多人在看,我——我害怕——”妈妈蹲在孩子面前,直视着他的眼睛说:“宝贝!看着妈妈,记住了你上台后,妈妈会站在最明显的地方,你不要看其他的人,你只看着我,就像平时你在家为我演奏一样。”孩子点点头说:“妈妈你一定要站在最明显的地方呀!”说完拿着小提琴上台了。
孩子上台后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就在这时,他看见了台下的妈妈,站在明显的地方,神情自若微笑地注视着他,孩子在妈妈的眼神里找到了自信,然后拿起小提琴忘我地演奏着。
孩子的演奏非常完美的结束了,换来了观众和评委的一阵阵的掌声。就在孩子的视线被送花的女孩挡住的瞬间,妈妈赶紧拿出纸巾擦脸上的汗水。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流汗呀?”这位妈妈回答说:“因为我很紧张,这是我孩子第一次参加正式的演出。”旁观者惊讶地说:“刚才我看到你看着孩子时,眼神里充满着自信,没有看见一丝慌乱和紧张呀?”“是的!不管我怎么紧张,我的情绪都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孩子会因为我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
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的鼓励,他们本身不知道什么叫自信,但当他们听到父母的鼓励的时候就自内心产生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促使他们完成各种艰巨的任务。所以,家长要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家长在孩子面前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尤勇是班里的后进生,他各门功课成绩都很差,每天上课时要么不到校,要么趴在桌上睡觉,要么就是自个在纸上胡写乱画,从不认真听讲。经班主任了解发现,原来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成绩就一直很糟糕,常常受到父母的责骂和老师的训斥。渐渐地,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自己也觉得考大学是天方夜谭,只想读完五年级,算是完成父母交给他的任务。
老师找到尤勇的爸爸,希望他在尤勇身上找到闪光点,然后给予赞扬。后来,尤勇的爸爸终于发现儿子在草稿纸上画的卡通画比较生动,于是,他便诚心地赞赏儿子的绘画天赋。之后,爸爸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尤勇的班主任,班主任安排尤勇负责班刊的插图工作,他做得很认真,老师又借机大大表扬了他。
从此,尤勇便迷上了画画,上课的时候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专心致志地听课。后来他报考了美术专业,并且考上了大学。
尤勇的改变,在于父亲和老师让他从画画中体验到了成功,从而激发了自信心。
对孩子来说,体验成功,是增强自信心的一种好办法,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积极体验会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激发孩子再尝试的欲望。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
给孩子一颗勇敢的心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竞争,充满了风险,如果一个人想很好地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勇敢精神。所以,作为父母,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给孩子一颗勇敢的心。
1996年,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报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联合调查组,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你的主要缺点”一项调查中,16350名小学生有31.2%的人选择了“胆小”这一缺点,百分比占据26项据点的第一位。5560名中学生有28.2%的人选择了“胆小”这一缺点,百分比占据27项缺点的第三位。在“你的主要优点”一项调查中,“勇敢”这一优点排在26项优点的倒数第五位(中学生)和倒数第三位(小学生)。胆小,成了当代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之一。
造成孩子缺乏勇敢精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是不知道害怕的,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子女过于关注,担心孩子受委屈、受伤害,当孩子面临小小的困难或考验时,马上就把孩子置于“保护伞”下,剥夺了孩子锻炼勇敢品质的机会。如此以往就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个性,以致长大后都很难纠正。
小明今年上三年级了。他身体单薄、性格内向。学校里一个有“小霸王”之称的高年级学生经常欺侮他。小明曾经遭受过很多次的敲诈和威胁,还经常被打得鼻子、嘴巴流血。但是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因为小霸王威胁他说:“要是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你以后就别想有好果子吃!”
一天,小霸王又在小明放学的路上拦住他,要他明天务必“孝敬”一条烟,否则就会放他的血。小明再也受不了了,他根本没有钱,不可能拿出一条烟来。他竟然吞下了大量安眠药,怀着无以排解的恐惧离开了人世。
故事中的小明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当遇到他人的欺负和威胁,不能勇敢地面对,结果了会成为受害者。这主要是由于他缺乏一颗勇敢的心,同时也说明的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未能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致使他连起码的自我保护能力都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