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1800000014

第14章 去智:智慧是最害人的东西(2)

但即使如此,苏东坡从不知收敛。苏东坡出狱后,第一个便是去拜访王安石。当时王安石正在午休,他便坐在堂上等待,无意中发现书桌上有王安石刚题的半首《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吟诵一遍,当即大摇其头,心说菊花最能与秋霜争斗,即使死了也不会掉瓣,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想到这儿,他极其鲁莽地往王安石的诗后面续上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便嘱咐童子等太师醒来请告知我苏东坡来过云云,回了客栈。结果王安石醒来后立即发现了苏东坡的大作,当即把他贬去黄州任团练副使。苏东坡只道是王安石嫉妒自己,公报私仇,但等到了黄州之后,当年秋天竟然发现当地就有一种“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菊花,这才意识到自己着实是既轻薄又浅薄。

其实,对于看惯了历史闹剧的人来说,苏东坡即使续对了诗又能如何?王安石再差那也是个宰相,你这不是打宰相的老脸吗?上级没让你动的东西,你就不要动;上级让你动的东西,你动之前一定要请示一下上级怎么办好?上级示意让你看着办的东西,你也要想想上级的潜在意图是什么再办……这是历史经验,也是官场的普遍法则。而遍观古往今来那些或有才或没才的冤死鬼,他们大多都有与苏东坡一样的毛病,总是自以为是,没事找事,除了对后世有些许启发,对他们自己绝没有半点好处。

大智若愚是人们对残酷社会的适应,有时候也是一种境界和情怀。野史中曾记载,有一次,孔夫子带领弟子们经过一个市镇,发现有两个人正在争吵,旁边围了一大堆看热闹的。孔夫子一看,“围观精神”啊,这可不好,我得劝劝。一打听才知道,那两个人一个是卖布的,另一个是买布的,买布的问卖布的:“这布多少钱一尺?”卖布的回答:“三钱一尺。”

于是买布的说:“好,给我来八尺!”但当卖布的把布裁好,交给买布的人手里时,买布的却只付给他了二十三钱。卖布的便说:“三八二十四,请付我二十四钱!”买布的却说:“明明是三八二十三嘛,你怎么敢要我二十四钱?”于是两人争执不下,越吵越凶。

孔子一边听一边琢磨,还没等他想好办法,他的徒弟、脾气火暴的子路就大声嚷嚷道:“真是岂有此理!世上哪有三八二十三的道理!那个买布的,你应该给人家二十四钱!”那个买布的能与人家吵到这个程度,自然不是省油的灯,当即厉声问道:“你是何人?关你何事?”子路说:“我是孔子的学生,圣贤教导,你不讲道理,我就要帮他评评这个理!”买布的一听是孔子的弟子,当即缓和了面部表情,但仍不肯示弱:“你是孔子的学生,我怎么不认识你?我敢跟你打赌,即使是孔子亲自来了,他也一定会说是三八二十三,如果不是我就把我的脑袋摘下来给你!”子路稳操胜券,说:“好。”买布的又问:“如果你输了,又怎么讲?”子路想了想说:“你们的事情本来与我无关,如果我输了,我就把帽子给你!”虽说这个赌约很不公平,但那个买布的居然也同意了。于是子路转身请出孔子,请他判决,让子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孔子还摸着脑袋思量了片刻,最后说道:“子路啊!你输了,帽子交与人家吧!”买布的赢了帽子,也忘了跟卖布的吵架了,高高兴兴地走了。这时,孔子才对既纳闷又愤怒的子路解释说:“子路啊,你想想,是你的帽子重要,还是那人的性命重要啊?”子路豁然开朗,不由得又羞又愧,暗叹自己与老师的境界差得太远。

这个故事多半是后人杜撰而成,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曾经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西方人也说,想变成孤家寡人还不简单?你只需比你的朋友们表现得更有智慧就行!所以,不管你是真有智慧,还是假装有智慧,如果学不会大智若愚,就难免被自己所愚弄,或者为自己招灾,或者给别人惹祸。

3.聪明——智慧——道

我们常说自己是“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学历高就是知识分子吗?每一个称谓的背后,都暗含着一种责任。

——蔡礼旭(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创始人,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多年前,我曾请教一位前辈: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为什么有些人很有知识却不能改变命运?前辈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命运比做一个台阶,那么知识只能处于最低的那个台阶,知识上面那个台阶叫文化,文化上面那个台阶叫智慧……”

如果把本节的主题——聪明、智慧和道——放在一个类似的三级台阶上,那么处在最低的台阶上的无疑就是聪明。

所谓聪明,简单来说是指天赋较高,记忆力和理解力强等。由于是天赋方面的衡量指标,聪明往往被人们用在那些除了天赋好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学的小朋友身上,如“这孩子真聪明”。历史上不乏聪明的小孩儿。比如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他小时候有人送了王安石一只鹿和一只獐,由于这两种动物普通人不易分辨,送礼者就借机考王元泽小朋友:你知道哪只是鹿、哪只是獐吗?王元泽小朋友眼珠一转,立即答道:“鹿旁边是獐,獐旁边是鹿!”大家听了都拍手叫好。

但这并不代表王元泽就真的会区分鹿和獐。对普通人来说,这并没什么,有点类似的小聪明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能搏众人一笑。但假设王元泽是位动物学家呢?这样不靠谱的回答肯定不会令您满意。再假设,王元泽长大后不小心得罪了皇帝老子,皇帝老子心血来潮,像某些武侠小说中的恶人一样,要给他来个“区分獐鹿定生死”,王元泽岂不危矣?

这就需要扎扎实实的知识了。当一个人的知识多了,人们往往就会说,这个人,知识渊博,富有智慧。至于那些智慧与知识不成正比的人,人们又会说他们:“书白读了!”言下之意,读书是应该产生智慧的,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消化知识,更不懂得升华知识,生发智慧。不过智慧这玩意我们反复地说过,它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提升战斗力,用不好难免自戕。古今中外的贪官们,哪一个没点儿智慧也不可能坐上高位,那些高科技犯罪者也都是有智慧的,但智慧最终害了他们,也害了大家。所以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必须是合乎道的智慧。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说爱财不要紧,但必须符合生财之道,否则你总是仗着自己有智慧,耍阴谋诡计坑人,要不了多久,周围的人就会讨厌你、鄙视你、远离你,法律也要治裁你。

什么叫做“道”呢?尽管学术界对它的探讨车载斗量,但很难给出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正如王蒙先生在《老子十八讲》中所说的:外国人因为无法翻译“道”,直接就用它的音译,这就好像小沈阳说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我的英文名字则叫“小沈阳”。不过,人们对道也是有普遍的认识的。说简单点儿,道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大智慧,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中国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大多是得道之人。比如三皇五帝中的舜,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苦孩子,不仅家世清贫,父亲还是个盲人,母亲也很早离世。如果只是与盲父相依为命,根本体现不出舜的不幸。后来,舜的父亲又给他娶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男孩叫做象,也就是舜的同父异母弟弟。从此,舜长期生活在“父顽、母嚣、弟傲”的家庭环境里,三人不仅对舜非常刻薄,还屡次设计欲置舜于死地,好在舜聪明机警,也就是有智慧,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但他每次逃生后都不记恨父母,仍像以前一样孝顺,待弟弟也很友善。后来,人们向老迈的华夏首领尧推荐舜,他的德行和道行很快获得了尧的首肯,成为其禅让接班人。

很多年后,孔子曾经以舜为例教导弟子曾参。

有一次,曾参在瓜田里除草时,一走神儿,锄断了一棵瓜秧,曾参的父亲曾点见了后非常恼火,他抄起一条大棍子就打曾参,曾参觉得自己既然犯了错,那就应该挨打,因此他始终一动不动,曾点也不懂得点到为止,最后居然把曾参打倒在地,昏死了过去。

过了好一会儿,曾参才苏醒过来,想起刚才的事情,他立即站起身来,对父亲说:“我做错了事,惹您生气了,我下次一定注意。”说完,曾参退到屏风后面,弹起琴,唱起歌,意思是让曾点知道他还能唱歌,不仅身体没事,心理也没问题,不要为他担心。

这事传开以后,人们都夸曾参是个大孝子,全是孔子教育得好。但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却吩咐其余弟子说:“如果曾参来我这儿,别再让他进我的屋子。”颇有点逐出门墙的意思。

于是曾参郁闷了:我哪做得不对呢?老师这么生气。曾参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不得不托师兄子贡代自己向老师致歉,同时也为自己求求情。孔子对着子贡和其余学生说:“这个曾参啊,他哪里需要向我致歉呢?他又没有得罪我,我只是气他愚痴。你们听说过没有:三皇五帝中的舜是瞽叟的儿子,舜侍奉他父亲时非常顺从,一向言听计从。但是瞽叟想杀死舜的时候,舜从来不让他得逞。别说想杀他不能,就算是想用粗木棍打他,舜也会立即溜掉,让他打不着。除非他用小木棍打舜,舜才会忍着。而曾参只不过犯了个小过错,却站在那里,任何他父亲用粗木棍暴打,说什么也不离开,这根本不是孝,一旦他被打死,岂不是陷他父亲于不仁不义的境地?还有比这更不孝的吗?”

同样的道理,我们本节所探讨的主题——“去智”,也不是要大家绝对的不要智慧,做个实打实地傻子,我们只是奉劝大家别过多地玩心计、耍心眼儿,要以诚待人,要坦坦荡荡地追求,但若有人像曾参那样,别人都已无所不用其极了,他还在那里念叨着“大智若愚、大勇若弃”默默承受,那绝不是我们的初衷。

同类推荐
  • 做人的糊涂哲学

    做人的糊涂哲学

    “过程糊涂、结果不糊涂,表面糊涂、心里不糊涂,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是中国人糊涂哲学的精髓。糊涂哲学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一种谦抑为人的态度,这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世人会耍小聪明者居多,事事、处处、时时,都在争名夺利,争功诿过,却往往因小失大;而有大智慧者,则知道该舍小利时,便舍小利;该不争时,便不争;该糊涂时,便糊涂。
  • 做个禅女人:女人善待心灵的100个阳光禅

    做个禅女人:女人善待心灵的100个阳光禅

    女人,很多时候都会感到累、感到无助、感到孤单、感到迷茫……”其实在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的时候,你也不要绝望和哭泣,禅的智慧会带你走出黑暗和迷雾,走向幸福和光明,让你学会自已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撑一柄避雨的伞,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 百年清华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百年清华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书中讲述了清华大师们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逸事,虽然一件一件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整本书读过,你会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清华的校园之内,无形之中身心已经得到了不可思议的陶冶。这也正像一句名言所说:“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大师们早已驾鹤西去,而他们的智慧却永留人间。现在,让我们追随智者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让我们搭乘智慧的飞船,去邀游梦想的蓝天,创造人生的辉煌!
  • 5步,让你超越同龄人

    5步,让你超越同龄人

    本书内容包括: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你必须完成一些蜕变、掌握成功背后的秘密、永远做最好的自己等。
  • 智慧背囊: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

    智慧背囊: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智慧背囊”。阅读“智慧背囊”,是一种快乐。打开快乐与智慧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壑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热门推荐
  • 人心难测

    人心难测

    “藏在地底的宫殿”“会预言的书”“世界的另一边”……我不知道那本书会把我的一生给改变,故事的最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盘山涉水只为一件绝世秘宝,那么,这件秘宝又会是什么……
  • 英雄联盟之走上巅峰

    英雄联盟之走上巅峰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他踏上了电竞之路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看他如何一步步在电竞之路上走上巅峰。
  • 龙刃之芒

    龙刃之芒

    一场因寻宝引起的腥风血雨,一场大战蓄势待发!少年如何夺得宝物,练就一身本领,请大家拭目以待!
  • 女王霸六界

    女王霸六界

    她,被喜欢20年的男生杀死,穿越到绝顶高手身上,却被逼嫁入宫。他,因为一个胎记为她卖命,给她无限重生的力量,帮她称霸大陆。他被哥哥囚禁灵魂,她被母亲强迫出嫁,他们能否在一起?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阅读中华国粹)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源于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楹联和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相互影响、借鉴,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 镇店尸变

    镇店尸变

    短篇文,讲的就是人跟人之间因为钱那点破事儿闯鬼了不说,最后还把性命一起搭进去了。
  • 奇梦之紫瞳女皇

    奇梦之紫瞳女皇

    简介:人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生有多少人,值得等待,面对绝恋爱人用生命保护的另一个女人,她的爱恨情仇,能否永远埋藏在自己心底,还是流逝淡出她的生命……博客地址:http://***.***/aiwushiyan1314推荐《玉女闯千年[参赛]》:http://***.***/cgi-bin/dis/pworkintro?workid=1206442《少年丞相世外客[参赛] 》http://***.***/cgi-bin/dis/pworkintro?workid=1256377
  • 似水漂流的岁月

    似水漂流的岁月

    家人眼中的她,是个淘气包、爱哭鬼、任性执拗的女孩。同学眼中的她,是个文静、懂事、多才善交的女孩。朋友眼中的她,是个人来疯,爱笑,嗜钱如命的损友。而她眼中的自己,是个虚伪、假装、躲在阴暗深处胆小的女孩。她的占有欲很大,叛逆心很强……她就是这样一个分不清自己是什么样的女孩。她的生活总是模凌两可,抓不住中心。黑暗是她喜欢又害怕的。她总在内心深处寻找最真实的自己。她喜欢的人,和喜欢她的人,交错纠结。她交往的不是她喜欢的,可是却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和他在一起。有些事情总是身不由己,错过的终究是错过了,连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这些感情纠葛里到底谁伤了谁?
  • 恨你还是爱你

    恨你还是爱你

    他和她的爱恋,刻骨铭心。他们爱的开始是情深意切,还是早有预谋。他爱她至深,她却伤他至深。在种种阻碍之下,他们的爱还能继续吗?
  • 希望未来

    希望未来

    本书是描述未来某个时段的方方面面。本书暂时不更新了,不过如果读过,麻烦给个评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