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感悟:向来商场如战场,让人感觉到的是,一般商场上的对手们一旦撞到,都跟战场上的一样,“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无所顾忌的跟对方竞争。尤其是同行之间,同行相妒,一般遇到更会是竞争敌对关系了。其实,在商场上为自己的利益而像猛虎野兽一般的商人都是目光短浅,而为自己谋利而不惜损害竞争对手利益的商人更是愚蠢至极。在商场上,单打独斗不容易成功的。精明的商人要的是合作,是如何跟同行搞好关系,赢得别人的敬仰和信赖。能不能真正为同行着想,这是能不能给自己减少敌对关系,得到商业朋友支持与信任的关键。
6.同甘共苦重情重义
李嘉诚如是说: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能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珍贵而永恒的。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李嘉诚这个大商人,他的成功并不能说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这里面有他的员工们的辛苦工作,更有李嘉诚的朋友们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李嘉诚对员工们是仁义,对朋友更是真诚。一个人的朋友当然有许多种,亲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是,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互相理解、信赖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即使只有一两个,那也将是人生巨大的财富,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不朽力量与最大的欢乐。李嘉诚与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的友谊可以说是纯真友谊的典范。
李嘉诚由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成为全球华人首富,“长实”由一间破旧不堪的山寨厂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究其原因,除了李嘉诚过人的智慧之外,还离不开他“够朋友”的人格魅力。一般来说,对于白手起家的人而言,创业之难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李嘉诚有一把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最希望有忠心耿耿、忠实苦干的人才。在塑胶厂初创时期,李嘉诚曾亲自安装机器,生产制品、设计图纸,靠自己的双腿走街串巷,采购和推销。因此,他的确需要能够切实帮他的创业人才。所幸的是他找到了这样的人,那就是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是长江劳苦功高的元勋。
就是因为患难与共,彼此看到了对方的优点和缺点,李嘉诚与盛、周二人建立了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他们看到了李嘉诚可以跟同为员工的他们同甘共苦,从来不会在他们面前摆老板的架子。而李嘉诚看到了盛、周二人的兢兢业业和踏实刻苦,重要的是他们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每个人交朋友一定有自己的原则。选择朋友一定要慎而又慎,以正直、诚实、互相帮助为标准。真正的朋友不可能是一好百好,而是包含着互相勉励、规劝、批评与自我批评,朋友之间坦诚相待,不护短、不妒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迁就,这样才能对双方有益,从而友谊才能天长地久。李嘉诚与这二人就是这样的友谊。在李嘉诚的企业创业阶段,盛、周二人并没有觉得待在那里是委屈了自己,反而尽一切力量帮李嘉诚奋斗。在企业遇到苦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甩开一走了之,而是陪着李嘉诚度过困境,给他鼓励和支持。
这都是李嘉诚待人以诚的结果。对盛、周二人,李嘉诚自是感激,他不仅在感情上极为感激他们,而且在事业上李嘉诚对他们也极为信赖。
长实慢慢在香港的商界立足后,甚至打入国际市场,李嘉诚开始为企业的人才更新换代。在创业初期需要的是他的老朋友盛颂生和周千和这样的吃苦耐劳的人才,但是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顺应时代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需要引进年轻的人才给企业注入新鲜年轻的活力。李嘉诚深知,元老重臣经验的确很丰富,而且老成持重,但是他们却拙于开拓,缺乏闯劲。事业已经处于上升期,那就更需要勇于开拓的人才。企业越来越大,就需要科学管理,就需要专业人才。但是,这并不代表李嘉诚不再需要这些老朋友,对朋友李嘉诚绝对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用完就扔的人,他会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
1980年,李嘉诚提拔盛颂声为董事副总经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为董事副总经理。有人说:“这是重旧情的李嘉诚,给两位老臣子的精神安慰。”这一点当然有的,但是因为是老朋友,所以李嘉诚极为信任他们。委以他们重职又同时委以重任,盛颂声负责长实公司的地产业务;周千和主理长实的股票买卖。1985年,盛颂声因移民加拿大,才脱离长江集团,李嘉诚和下属为他饯行,盛氏十分感动。
李嘉诚说:“长江实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确实要归功于他们。”盛颂声、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并且能够同甘共苦。因此,李嘉诚在创业之初即把他们两人倚为左膀右臂。李嘉诚很念旧情,对曾有功于长江者,他都以相报。李嘉诚留人先留心,方有了今日的人才济济,高人满堂。在李嘉诚组建少壮派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李嘉诚的不忘旧情。
盛颂生移民加拿大之后,周千和仍在长实服务。同时,李嘉诚还把周千和的儿子周年茂也引进了长实。这不是李嘉诚看在周千和的面子上,实际上周年茂本来就有这个实力。在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时,李嘉诚就把他作为长实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与其父亲周千和一道送赴英国专修法律。这一点,也是李嘉诚念及跟周千和的情谊,培养周年茂的。李嘉诚的确是一位很念旧情的人。后来,当周年茂学成回港之后,很自然地就进了长实集团,李嘉诚指定他为长实公司的代言人。1983年,回港两年的周年茂被选为长实董事,1985年后与其父亲周千和一道擢升为董事副总经理,周年茂当时也只不过30出头。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李嘉诚也绝非是一个不讲原则的人,他在重感情的同时,主要看重的是能力,他能尊重及任用友人之子,可说是两种因素都有。假设周年茂并不是现在的样子,而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李嘉诚绝对不会如此重用于他。他要报答周千和,办法实在是很多的,简单地说,可以送给他一笔钱,让他去干别的事情,任其去发展,却断然不会拿自己的事业当儿戏。
李嘉诚在与人相处中,宁亏自己,不亏大家,既看重感情,又任人唯贤,从而使“长实”始终富有凝聚力。数十年的风风雨雨,“长江”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样,却鲜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人格魅力的成功。如今的“长实”集团,地产有了周年茂、财务策划又换了霍建宁,楼宇销售则有女将洪小莲,和黄则有马世民坐镇。在长江地产至长江实业的初期,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李嘉诚一手包揽的,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而现在,李嘉诚的领军角色换位了,由管事型变成了管人型。今日的长江集团正如长江,以其博大的胸怀汇集了万千细流,感召了八方英才。李嘉诚齐聚弄潮儿,呼啸而出,乘风而来,合众人之力,终于打造出一个令人敬仰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不仅对于曾经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盛颂声和周千和不忘旧情,即使对一般的员工,也非常念旧。在塑胶花已经过了销售时机的时候,李嘉诚仍然在长实保持小规模的塑胶花生产,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照顾老员工的方式。
李嘉诚说:“一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李嘉诚不仅在集团内部重情重义,在集团外部跟同行的合作上也表现出他重情重义的品质。
在香港商界,李嘉诚与胡应湘既是一对交往笃深的朋友,又是一对十分难得的商场拍档。李嘉诚经商从来都不会只顾自己,跟他合作的商业伙伴一般都会和李嘉诚一块获利。
1986年12月末,李嘉诚与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胡应湘,共同拟订了一个惊人的庞大计划: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联手上交香港政府,提出由私人财团在香港西面海湾大屿山投资250亿港元,兴建包括开拓双跑道国际机场,移山填海建造长条形人工岛以求形成新的西部海港。开发工业区、住宅区以及多条跨海大桥和隧道,使机场等新发展区分别同九龙、香港岛相接,并同兴建中的广深珠高速公路相接等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投资计划。消息公布后,全港哗然。仅10天时间,新闻界连续发表几十篇评论文章,使得这个规划一时间成为香港新年伊始的热门话题。
据说,1970年代末期,当64层高的合和大厦刚刚完成主体结构之际,李嘉诚兴致勃勃的前来工地参观,并要求像建筑工人那样,利用施工时提供上下的钢索吊篮,登上200多米的高空,来个先睹为快。胡应湘马上反对说:“李先生,这太危险。你且稍等一下,我和其他的人先上去看看再说。”李嘉诚忙说:“不要,我们是朋友,如果有什么危险,就不要留下另一半喽!”这句话就能表现李嘉诚对朋友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商业纯利润的范围。
1984年1月,光大实业公司的董事长王光英,准备更进一步地发展其公司的业务。于是,找到李嘉诚,希望合资做地产,李嘉诚便与光大实业公司合作经营城市花园,并按照常规,上报公布此项物业发展消息。在私下,李嘉诚考虑到王光英来港发展只有二年,而从事地产风险很大,便与王光英签订了一个经董事会通过的协议,如果地价下跌,3个月之内,王光英可以随时退出,而地产的风险实际上就由李嘉诚一人承担。
没过多久时间,地价果然大幅下跌。王光英要求退出,并于6月底宣布取消合作计划。置身其中的李嘉诚,凭着经营地产的实际经验,其实是看好此次地价会很快回升的。但是,王光英之后,李嘉诚不愿意让人家感觉到他从中挣钱,所以也就将这项物业赔本卖了。事过不久,此项物业果然在地价回升中大赚,看好地产发展趋势的李嘉诚并没有去挣这笔钱。
因为在李嘉诚的心目中,始终有一个信念。朋友之间应该有“义”字。赚就一起赚,赔就一起赔。
创业感悟:除了爱情,一个人重要的还有友情。商场上的友情很容易就能使人联想到利用,商人之间无非就是互相利用来为自己谋利的。然而,在商场上能够结识到真正的朋友并不难,这就需要以诚待人,时时刻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他们着想,而不能自私地只顾自己的利益,从而赢得别人的信任。继而就可以推心置腹,发展纯洁的不带有铜臭味的友谊。
7.平易近人体贴别人
李嘉诚如是说: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说到李嘉诚的平易近人,林燕妮对此更有深切体会,跟李嘉诚的接触,让她看到了商人背后的真正的立体的李嘉诚。林燕妮曾因主持广告公司,而与长实有业务往来。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只有广告商有求于客户,而客户丝毫不用担心有广告无人做。这样,自然会滋长客户尤其是像长实这样的大客户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林燕妮回忆道:“头一遭去华人行的长江总部商谈,李嘉诚十分客气,预先派了穿长江制服的男服务员在地下电梯门口等我们,招呼我们上去。电梯上不了顶楼,踏进了长江大办公厅,更换了个穿着制服的服务员陪着我们拾级步上顶楼,李先生在那儿等我们。那天下雨,我的一身雨衣湿淋淋的,李先生见了,便帮我脱下,他亲手接过,亲手替我挂上,不劳服务员之手。”
双方做了第一单广告业务后,彼此信任,李嘉诚便减少参与广告事宜,由洪小莲出面商谈下一步的售楼广告。
“有时开会,李先生偶尔会探头进来,客气地说:‘不要烦人太多呀!’我们当然说‘愈烦得多愈好啦,不烦我们的话,不是没生意做?’……”
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是好人缘的基本保证。人缘好,生意就好。
在处事的时候,李嘉诚非常小心,一些很细微的问题,他都要认真对待,他不希望因自己的疏漏之类的给对方带来麻烦,或产生什么想法。
陈衍俊先生谈到,1987年,李嘉诚来汕头大学出席会议,和他握过手的几个新闻界同行,都敏感地发现,李嘉诚的手心有些发烫,说话的鼻间也浑重了。李嘉诚显然是感冒了,发烧还没退。连续两天的会议,李嘉诚太劳累了,感冒又加上胃痛。但他仍然不动声色地打起精神坚持着。只是到了会议中间,他才走近我的身旁悄然地告诉我:“我要吃胃药,需要几块饼干送药,能找到几块饼干吗?”学校的人马上去买来肇庆产的菜汁饼干,李嘉诚吃过药,又回会议室开会。“事后,他又悄然告诉我:‘饼干,我的秘书从香港有带来的,可是一忙,放在宾馆里就忘着带来了!’他又非要交还买饼干的钱,我向他说明,几块饼干,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他才作罢。”这件事传开,汕大师生甚为感动。要知道,李嘉诚是汕大的独立赞助人,是汕大的恩公!
创业感悟:一般人眼里,商人都是比较难以相处的,更别说像李嘉诚这样的香港首富了。但是那只是表面现象,接触过李嘉诚的人都知道李嘉诚其实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从不会摆大商人的架子,经常地还不忘记体贴别人。
8.明白经商清白做人
李嘉诚如是说:可以赚的钱应该赚,不过要合法合理。可以赚足lastpenny,可以想办法赚到最后一分钱,但是不能伤天害理。
李嘉诚曾说过:“有时候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由此可见,“吃亏是福”是李嘉诚待人处事的原则之一。比如,李嘉诚身为长实主席,却主动放弃高额报酬,但同时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公众股东追捧,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股值大增。就这样,李嘉诚如果想决策一个大的项目投资,总会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报酬并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的持股份所得的股息的价值。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自1994年到1995年一年,所得年息就共计12.9亿港元,这尚未计入他的非经营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作精明。唯有李嘉诚一类的商界超人,才具备经商的大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是其中最聪明的人,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而大部分商人的目光只会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李嘉诚却正好相反,他舍弃了小利,而赢得了大利。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李嘉诚做事的一个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