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组合基金需要根据对基金投资能力、业绩潜力的动态跟踪和研究来相应调整基金投资组合。对于由于基金投资风格原因导致的阶段性收益下滑,可能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品种配置调整;而如果判断基金投资能力下滑,那么就有可能从组合中剔除这支基金。总体而言,组合动态优化的目标是使基金组合中的各支基金的中期表现都有较好的预期,不会出现明显落后的情况。从FOF投资的角度看,基金并非只是买入后就必须一直持有的投资品种。和任何投资一样,在判断投资品种的投资价值发生变化时,基金投资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赎回适时进行波段操作。
基金投资不需要选时,这是一般投资者常常听到的投资理念。其理由是一般投资者没有能力对股票市场的起伏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投资决策,因此不如把选时的任务留给基金经理。例如,积极配置型基金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出现的。
对于FOF组合基金投资来说,选时并非毫无意义。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的资产配置中都有较高的股票投资上限,主动资产配置的空间有限;二是从投资实践来看,不少配置型基金并不能很好地通过资产的主动配置来规避市场风险,绝大部分灵活配置的基金并不会快速调整股票持仓比例;三是从实际投资看,出于流动性的考虑,不论是哪种基金,都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股票投资比例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而FOF基金则没有这些方面的限制。由于基金的流动性较强,FOF基金可以灵活地进行类别资产配置。如果能根据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策略分析,判断各个市场的中期趋势,那么就可以相应地决定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而在判断股票市场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时,可以适时赎回偏股型基金。
也就是说,从FOF投资的角度看,基金并非不可以进行波段性操作,适当的选时可以明显提高基金投资的收益,当然这需要投资者能够对市场运行的趋势做出基本准确的判断,属于比较积极的投资理念。这种波段操作总体上属于资产配置概念,而并非进行和股票投资类似的短线操作;而且主要根据中期的趋势判断来进行,而绝不是根据股票市场的短线涨跌来频繁调整基金配置。
FOF基金还有一个优势,即可以根据特殊的投资需求对各种特色类的基金进行配置,实现灵活的投资。目前限于国内市场的投资条件,FOF基金只能投资于A股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而在基金业进一步发展、基金品种进一步丰富的背景下,FOF有可能进行全球性的资产配置,甚至将来会出现投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FOF基金。
在现有的券商、银行、信托三类FOF产品中,券商类FOF相对优势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收益能力表现良好,有些已经接近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水平。
(2)券商类FOF在震荡市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3)券商类FOF的透明度也相对较高,基金的净值公布时间间隔短,基金管理季度报纰漏也更为及时,有利于投资者对基金收益动态的了解和把握。
各种形势下基金投资的风险与优势比较
任何投资行为都会有风险。投资基金的特点在于由专业人士管理,进行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但也并非绝无风险。不同种类的基金,其风险程度各异。例如,积极成长型的基金较稳健成长型的基金风险大,投资科技型股票的基金较投资指数型基金风险大,但投资此类基金收益也比较大。投资者一旦认购了投资基金,其投资风险就只能由投资者自负。基金管理者只能替投资者管理资产,但不承担根据“基金契约”或“投资协议”的条款进行投资而导致的任何投资风险。
不同类型的基金,其风险也不同。基金所投资的金融商品风险高,基金的风险就高;所投资的金融商品风险低,基金的风险就低。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的风险比较透明,投资者可以看得更清楚,便于投资者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风险程度不同的基金。
一般来说,基金的价格和基金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基金市场活跃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基金交易的活跃程度及基金价格。影响基金市场交易活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基金交易成本。
投资者的投机心理。
基金市场的供求关系。
对投资者来说,他们有着许多投资选择,如将手头的钱存入银行,或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或购买基金等。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将增加银行存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部分投资者将增加银行存款,减持基金,从而使基金价格回落。反之,如果调低银行存款利率,将使基金价格趋升。总的来说,影响基金价格的因素很多,除上述几项因素外,还包括其他各种政治、经济和人文因素,如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资金市场利率的变化、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各种突发事件及基金本身的封闭期限长短等。
在通货膨胀时期购买基金是一种较好的投资理财方式,它风险较低、省时省力、收益较好。目前市场上比较稳健的理财品种主要是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中国人民银行票据,债券型基金则主要投资于债券。两种基金流动性都很好,可随时赎回。
买基金是一种投资行为,但绝不是某种福利分配,存在着赢利与亏损这两种可能性,因此有些投资者认为投资基金保赚不赔是非常错误的。当然,风险并不就是损失。所谓“投资有风险”,也不是说投资就一定会赔钱。
投资活动中的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它既包括好结果的不确定(如赢利多少)及坏结果的不确定(如损失的大小),也包括好坏结果的不确定(如可能赢利,也可能亏损)。基金投资有市场带来的风险,也有投资者自身操作产生的风险。
未来市场具有不可预测性。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而证券市场的走势具有不可预测性。
投资者由于“贪婪和恐惧”,在市场涨的时候买基金,在市场跌的时候赎基金,永远演绎“高买低卖”的操作,这样的操作一定是亏钱的。
基金的收益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风险。投资者购买基金相对于购买股票而言,由于能有效地分散投资和利用专家优势,可能对控制风险有利,但其收益风险依然存在。分散投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来自个别公司的非系统风险,但市场的系统风险却无法消除。
(2)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风险。基金管理者相对于其他普通投资者而言,在风险管理方面确实有某些优势,如能较好地认识风险的性质、来源和种类,能较准确地度量风险并通常能够按照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构造有效的证券组合,在市场变动的情况下,及时地对投资组合进行更新,从而将基金资产风险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但是,基金管理者由于在知识水平、管理经验、信息渠道和处理技巧等方面的差异,其管理能力也有所不同。
(3)基金份额不稳定的风险。基金按照募集资金的规模,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并制定一定的中长期投资目标。其前提是基金份额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当基金管理者管理和运作的基金发生巨额赎回,足以影响到基金的流动性时,基金管理者不得不做出降低股票仓位的决定,从而被动地调整投资组合,影响既定的投资计划,使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受到影响。
基金投资的六大误区
1.对投资收益率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基金为投资者提供的是资本长期稳定增值的前景,而非一夜暴富的机会。各国投资基金的收益也都有一定的平均获利水平,而且投资收益总会有好有坏。投资者应该根据基金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及证券市场的大市环境,形成对基金收益的合理预期,否则可能难以实现投资者设定的投资目标。
2.只看重收益,而忽视风险
投资者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投资活动都有风险,而且风险与收益是对应的。虽然基金是专家理财,能实现组合投资,但也只能是分散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水平,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另外,虽然承担高风险并不一定能赚取高收益,但是为了追求高收益,投资者就一定要承担高风险。所以,基金投资仍是有风险的,即存在损失资金的可能。这里需要提醒广大投资者的是,尽量不要借钱投资,长期投资中难免有下跌行情,以免为利息负担和短期套牢所累。
3.进行过度频繁的操作
从炒房、炒股票到炒基金,虽然品种在不断变化,但是用在这些本身应该是投资的品种上的字眼却是“炒”。稍有烹饪常识的人都知道,“炒”菜的原则一般是“短、平、快”。“炒”字运用到投资上可能更多地只能成为投机或者短期操作,基金这种长期投资的品种到了中国也难以逃过被“炒”的命运。
“炒”基金的出现,一方面,是个人投资者对基金缺乏了解,将股票型、积极配置型基金当成股票在运作;另一方面,各大基金咨询机构过于频繁的基金排名起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开放式基金基本上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工具。这是因为股票和封闭式基金的价格都受市场供求的影响,短期波动性较大;而开放式基金的交易价格直接取决于资产净值,基本不受市场炒作的影响。因此,太过短线的抢时机进出或追涨杀跌不仅不易赚钱,反而会增加手续费,增加成本。
看一则有意思的小故事。
三个人比赛跑步,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第一个人跑得最快,直到面临一片沼泽地时,认为绕路走会增加很长的距离而影响成绩,便试探着走入沼泽。虽很艰险,左跨右跳,竟也能找出一段路来,可好景不长,未走多远,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
第二个人紧跟着也来到了沼泽地,看到前面的脚印,便想虽然沼泽地有危险,但一定是已经有人过去了,沿着别人的脚印走还有赶超上去的可能,于是便赶紧走过去,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烂泥。
最后一个人来到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看,虽然已有这么多人走过,但是如果我此刻跟随前人的脚印,即使安全穿过沼泽,可能也无法获得好成绩,干脆找一条最安全的路,绕道虽远些,但坚持下去总能到达终点。”结果,他不但成了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更是唯一一个安全到达终点的人。
从众是财富的杀手,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就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有时还可能会跌进陷阱。投资理财也是如此,买进人人追捧的热门基金和买进人人都说要涨的股票一样危险。
理财不是追求名次的运动,能够最终到达目的地的那个人通常是最不在乎名次的那个人,而一旦有人总是想着最快到达终点的方式,那他离出局也一定不远了。买基金就是追求稳定安全的长期回报,比的不是一夜暴富的速度,而是稳健长远的收益。
不必怕走弯路,贵在持之以恒。市场肯定有很多曲折,但只要坚信它是值得投资的,就不要怕绕远路。特别是面临空头市场及波动幅度较大的市场,不要赌一时的输赢,而更应当利用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平摊风险,以寻求长线潜在的回报。
4.恐高症
有些投资者热衷购买低净值基金,错误地认为这些基金净值低、价格便宜,风险就小,上涨空间也就大。事实上,基金净值的含义与股票价格不同,基金净值代表相应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反映了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投资基金收益的高低与买入时基金净值高低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是该基金管理者的投资管理能力。
5.过度分散投资
由于“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一个通俗化的分散投资品种、分散投资风险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般来说,基金投资者在基金的购买上基本不是出现只买一支基金的情况。但是,有些事情往往过犹不及,投资者大多将这个分散投资的理念运用得过于充分。目前,一个基金投资者持有七八个品种很常见,持有十几支、甚至更多数量的基金投资者也大有人在。很多投资者都是在新基金发行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去认购新基金,如此循环,持有的基金数量不断增多,不用说基金公司的情况、基金经理的情况及基金产品的特性,很多投资者连自己所持有的基金名字都很难叫全。持有过多基金反而会降低持有基金的整体收益。
6.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基金产品
为什么买基金?基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哪里?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基金的收益高。开放式基金的本质就是专业人士理财,按理说这本应该是基金这种投资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结果却仅有很少的投资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而开放式基金资产流动性好、规模投资等优势基本没有人提及。实际上,收益跟风险永远是孪生兄弟,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这是投资中的基本常识。具体到基金中,收益最高的股票型基金也是具有最大波动性、最大风险的品种;而收益最低的货币型基金则相对风险很小,收益也比较稳定。在基金不同品种具有不同收益率及不同风险方面,国内的基金投资者也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不区分基金类型而简单攀比基金的收益率。很常见的就是将股票型的基金和积极配置型的基金做比较,然后抱怨积极配置型的基金收益太低。这样的比较其实无异于让自行车选手和赛车选车一起赛速度,然后指责自行车选手速度太慢。
按照个人理财的普遍观点,投资者的年龄、收入、个人财富、对待风险的主观态度、投入的资金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年龄越大、个人财富相对较少、较稳健的客户一般应选择风险较小的理财品种。对于老年人而言,资产保值的重要性要大于资产增值的重要性;对于中青年而言,由于各阶段中房屋、孩子、未来养老等方面的压力,资产增值的重要性则应大于资产保值的重要性。所以,不同风险承受的个人投资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没有最好的基金,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