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用”是通过将产品(或其试用装)免费赠送给消费者,供其试用或品尝的一种促销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无需消费者付出任何代价,因此是诱使消费者尝试的有力武器。通过试用,使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直接的感觉,并对产品或生产企业产生好感和信任,成为其消费者。派发免费试用装可使消费者更直接地了解产品的广告宣传。不过,由于免费赠送,成本也就比较高。不过当有些产品较复杂,广告难以完全表达清楚时,利用免费试用可使消费者获得直接感觉,也就最容易获得认同。因此,尽管成本较高,此策略仍是营销人员最喜爱采用的手段之一。
入户派送成效大
这种方式是指产品制造商组织专人或委托专门的投递公司,将免费试用装直接投递到消费者的信箱中,甚至直接入户送到消费者手中。
案例一“夏士莲”新品派送活动
“夏士莲”的这套免费试用装包括新款黑芝麻洗发露、天然润白霜、润肤香皂的试用装。这些产品在广告播出的同时,向居民家中派发样品以供试用。
直接入户发送是派送成功率最高的方式。由于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不仅令消费者有意外的收获感,更可令其对产品予以极高的注意。如果赠品同时附有产品的广告宣传,这个方法亦会令原本讨厌看广告的消费者对赠品广告给予多点注意。这个方法所赢得的消费者尝试购买率也相当高,有时可以达到70%~80%(比在户外派送的成功率还要高)。如果产品真的十分好,这些初试的消费者还会重复购买,甚至成为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因此,这是企业用以推介新产品、扩大消费群的有力武器。
直接入户发送的另一优点是针对性强。通过研究目标消费群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赠品派发范围,如住宅区、办公楼、健身中心或娱乐场所等,能有效地进行直接的沟通和提高样品的使用率。不少日用消费品公司的产品,如“夏士莲”这类的洗涤用品,特别适用于包装成一次性的试用装作免费试用,而且这种试用效果比较直接,消费者是否接受就在一念之间。比如,某人自从使用了“夏士莲”洗发露的试用装以后,忽然发觉比以往使用的洗发露更适合自己,自然在一段时间内就成了“夏士莲”新产品的常客。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夏士莲”的试用装,这位消费者会自己尝试“夏士莲”这样的新产品吗?
案例二“玉兰油”美白系列派送活动
宝洁公司也属于惯常使用免费样品派送的公司之一,它曾在上海(及其他城市)开展了规模较大的“玉兰油”新品大派送,旨在推介“玉兰油”的新产品。为此,宝洁公司特别制作了5g的试用产品,逐户送到消费者家中。
无可否认这种派送方式为宝洁公司开拓新市场取得过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不注意若干细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以本例来说:所派送商品的时机必须切合时令。如果说“玉兰油”美白润肤露在夏季是销售高峰期,派送最好就在春季。然而,“玉兰油”有时在9~10月份派送,有时却在年底,显然不是决策有问题,就是执行上有差错。
此外,派送后不少消费者反映,市场上买到的“玉兰油”质量不及派送赠品的好,于是,有人把此归结为:“赠品是泰国宝洁进口的,而市场上的产品是广州生产的。”
在此,我们不去猜测事实是否如此,不过,样品装的质量和实物商品质量的一致性,对于化妆品生产企业尤显重要。
有些面霜类化妆用品的试用装用量过多,使得消费者一次用不完,有人考虑到使用卫生,特将它灌入自己所用的面霜空瓶中,这样做势必把印有品牌标识的包装袋给扔了,自然就失去了品牌提示的作用。
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减少试用装用量或定制小型容器的方法来克服这个弊端。洗发露类的试用装若刚好够1~2次的用量,则可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
案例三“西妮”5.5洗液试用装派发活动
“西妮”5.5洗液是新一代女性专用护理液,市场上已有一些同类产品,因此西妮药业公司期望通过派送让消费者接受其新一代配方产品,开发新顾客。
这是一种特别消费品试用装的免费派送,如果对新品牌,消费者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利益,或消费者无此消费习惯的产品,都可以通过亲身试用来寻求突破。然而,对于“西妮”这类产品来说,不像常规的日用消费品,并非使用一次就可显著地感受到其优点,因此,仅通过一次用量的赠品,并不能真正达到消费者接受产品的目的。如果能增加一些分量,比如一个疗程,并附优惠券就更能促使消费者满意该产品,并持续购买。
由于“西妮”的铺货面有限,为避免消费者购买不到产品,该公司特将经销产品的商店刊列在免费试用品包装上,并印明公司联系方式和免费咨询电话,这样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样品派送促销的条件,必须符合“网点充足、渠道畅通”这个大前提,否则用于派送的大量投资可能无法赚回。
户外派发的注意事项
户外派发一般选在零售店内、购物中心、交通车站、重要街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可由促销推广人员向行人派送,也可定点搭建促销台,将产品散放在显眼处,供行人或顾客自行拿取或品尝。
案例“好利安”润喉糖店外派发
不凡帝公司的新产品“好利安”润喉糖由促销推广人员在超市外进行派发。试用产品——两粒不同口味的润喉糖被粘连在形状别致的纸封套内,封套上附上简短产品说明。
新产品(新品牌)如能做到针对目标群入户派送,当然是上策。但是,入户派送也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如果目标消费群比较模糊(糖果并不像洗衣粉,后者只要针对家庭主妇即可,而前者的消费对象就比较宽广),此时就不得不在户外随机派送了。不过,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目标没有针对性,所以派发的重复率高,到达目标群效率较低,浪费程度也较高。
户外派发活动的一种情况是在人流量集中的地区进行,虽然派发的人可以视人而送,以尽可能提高赠送物件的正确率,但毕竟随机性很强。有时候企业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在销售点外或店堂内进行派发,期望消费者能即时购买。这种方法较适合于食品、糖果类消费品,但并不适合于日用消费品。
然而,如果企业为期望即时消费的食品设计一个很不错的外包装(就如本例的情况),就阴差阳错了,也许有些消费者就会不忍心将产品与漂亮的外包装“拆散”,极有可能想把这个比较精致的样品完整地带回家。此时就完全违背了企业的本意。还不如促销人员只给消费者一颗只有内包装而无漂亮“外壳”的产品,倒有可能使消费者立即把它送入口中。
凭券派发的好处
所谓凭券派发是活动举办者先在广告媒体中发布派发活动消息,并说明可以凭此广告或广告所附优惠券至指定地点换领免费赠品,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吸引消费者到销售点去,令看了广告对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能够免费试用,对企业更有利。
案例一“樱雪”润肤沐浴露大派送
中山市广洋贸易公司为“樱雪”开展的派送活动,在上海的报纸媒体登刊消息,只要剪下这个广告,到指定地点即可换领价值13元的100mL樱雪润肤沐浴露1瓶,总数1万瓶。理论上,在免费派送之前预先刊登广告,申明派送的时间、地点及条件等资讯,活动的效果会比随机派送气氛更热烈。然而,选择这种派送形式,必须对活动有充足的预计。由于“免费”二字对消费者颇具吸引力,如果事先无法预估届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将完全违背企业的初衷。无数事实证明,类似于“樱雪”的这类活动,极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蜂拥而至的消费者将商场门口挤得水泄不通,大家你争我夺,现场怨声骂声不绝,秩序大乱,事先声明的1万瓶的赠品顷刻一送而空,但不断涌来的人群根本不肯散去,手持广告非要领到许诺的赠品不可。曾经另有一家公司举办类似的活动,在送出1万罐产品以后,不得不再连夜调来4万罐,才能应付场面。可是为了挽回声誉,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高昂的。
其实这样的实例实在是太多了,几毛钱1瓶的果汁大赠送的活动却引来大批换购者,挤破场内玻璃;1元不到的化妆品试用装被众人围追拦截哄抢;也的确有人来回花上半天的时间横穿整个市区,只为了领得1罐啤酒赠品,别说价值13元的“樱雪”了。所以,企业要举行凭证式赠送活动前,最好能够设置一定的赠送条件,让自己能准确一点控制派送量。
案例二特定日子免费品尝“乐百氏”纯净水
“乐百氏”纯净水在上海地区刊登这样一则广告:“9月27日的450~2330,凡是乘坐127路公车的每位乘客都会获得1瓶乐百氏纯净水,派送总数10万瓶,送完即止”,以此活动来突出“乐百氏经过27层净化”的产品特质。
凭券送出赠品,有时候不一定非要在广告上刊登优惠券让顾客凭券索取。本例中的索取凭证变相为127路公车的车票,有了这层限制,比发出几十万份报纸的优惠券少得多了,会比较容易控制派送量。
通过免费品尝,有可能会吸引消费者购买并继而成为,产品的忠实消费者。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这种促销方式。通常,只有当产品较特别或较同类品牌突出,且消费者使用后能够直接感受出来,才能令免费试用推广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非常洁白柔软的纸巾、用后感到清爽不油腻的润肤露、更薄更易吸收的卫生巾等,这些产品经改良后都能令消费者明显地感受到其优越之处。
然而,一些产品却很难令消费者区分,特别是纯净水,因为无论其功能、口味还是颜色都无法轻易分辨。所以,本例的免费赠送究竟有多大的销售效果是很令人怀疑的。
在本例中,举办者强调了“经过27层净化”这一产品独特点,选择有关联的派送意念,如于27日在127路公车上(只可惜上海已无27路车)这念头,使本难分辨的“瓶装水”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印象。但是,即使你再努力地让消费者在127路车上品尝经过27层净化的水的滋味,消费者也没办法说出27层净化水与其他水有什么不同。显然,这类产品应注重于品牌形象的建立。让消费者感受品牌的魅力是建筑在感性基础上的,而“27层净化”却是理性诉求。
案例三“施华”巧克力寻找“施华”
“施华”巧克力在上海的报纸上刊登广告,以寻找“施华”为标题,要求姓名与“施华”相同者,带上身份证即可在指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领取一份意外的新年礼物。
这也是一种凭券免费领取赠品的模式,只不过在这里,身份证才是凭证,这种凭证也是设了一定限制条件的。
正如前所述的,有限制的凭证派送较没有限制的活动更有秩序、更便于控制。然而,有的企业为了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预先在报纸上声明赠品派送的数量以及“送完即止”的字样,以期做到事先声明的效果。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兴致勃勃赶来的消费者是不会被你一句“派完即止”就轻易打发掉的。于是,这类活动不少是好事变成了坏事,希望建立的产品形象却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对活动的参加者设置限制条件,须尽量预估出可能参加的人数,才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在本例中,活动规定只有名叫“施华”的人方可领取免费赠品,其数量必定有限。这种设计既可控制活动成本,又做了广告,将品牌与免费赠品的受用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