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4800000034

第34章 美育的实施机制(1)

通常,人们把美的不同表现形态———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作为美育实施途径的分类标准,相应地将美育的实施途径分作自然美的审美教育(简称为自然美育)、社会美的审美教育(简称为社会美育)和艺术美的审美教育(简称为艺术美育)三大类。这种分类标准和方法有一定的道理,它认识到了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艺术中的美是呈现为不同具体形态的,但却忽视了科学美问题。这里我们所讲的“科学”一词的概念是指狭义的,专指自然科学。将科学美育排斥在美育实施的途径之外,这不仅不能正确把握科学美的本质,使美育理论研究方面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如美育在中小学理科教育和大学理工科教育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并以何种形态存在,美育是如何通过对自然科学中蕴涵的美的教育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进而上升为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敬业精神),而且,这种忽视科学美的做法更为严重的弊端是,还会使美育实践方面出现空白点,造成人们忽视、甚至否认科学美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导致对作为素质教育整体结构中重要因素的审美教育的本质和机制的具体把握不准的缺陷,致使美育无法成为理智教育特别是理科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在整个教育结构体系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因此,本章将重点对科学美育作为美育实施途径和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重新定位和评价,尤其是要确认科学美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在机制和作用。

对传统美的分类标准和美育实施途径的评析

一、自然美的美育

人是大自然孕育的精灵。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界不仅以其丰厚富饶的物质资源而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同时,它也以自己的瑰丽灿烂、丰富多彩而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世界的审美对象。人对自然美有着极为普遍、极为直接的感受,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运用自然美陶冶人的性情,进行审美教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所谓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诸如日月星辰、鸟兽虫鱼、山水花木、园林田野等,均属自然美的范围。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就已作为自在之物而存在,尽管那时的大海波光粼粼,高山雄伟挺拔,但作为客观自然属性,没有人类存在,也就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体的存在,自然界的这一切就无所谓美或丑;即使是在人类产生的初期,自然界也不是人类的审美对象,而“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只有当人们从自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与自然形成对象化关系,这时的自然界才有可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自然美的形式多种多样,类型也是丰富异常。我们依据自然美是否直接打上人类实践的印记为标准,将自然美分作两类: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和未经加工改造的。

所谓经过人类实践加工改造的自然美,是指留有人类实践活动的踪迹,能直接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的自然,人类通过实践使自然成为人的客体,人在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关照自己,如沙漠变绿洲,沧海变桑田;再如人类运用智慧和力量消除了某些自然物对人类的危害,从而使它们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所谓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美,是指那些并未经过人类的实践活动直接作用的自然界,与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联系,成为人们关照的对象的自然物,它们常常与人们某种特定的生活环境发生联系,这时的自然成为人的生活的组成部分,不同程度地给人以审美享受,并且,就其社会性和形象性方面讲,符合美的规律,如太阳是“自然界生命的来源”,“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活跃、和煦欢乐,没有它,生活就会阴沉、枯萎”。一方面,这类自然物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应人的要求,符合美的规律,这是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一个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它对人类无害,而且形式方面别具一格,有独到的审美意义,在形式、结构方面表现出的线条、色彩、形体、节奏等形式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引起人的美感,因此这些自然物便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自然美,都具有审美教育的价值。第一,它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品格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由于自然美的形态万千,因此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也是多方面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可以发展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对时间、空间的感觉能力和综合感知能力。第二,它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自然界不仅是美的世界,而且还是知识的海洋,在这大千世界中包含了特点各异的万事万物,蕴藏着自然规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映衬,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从中可以增长知识,甚至能激发灵感,贝多芬就是从林间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那里得到启迪,创作了《第六交响曲》中的《溪畔小景》。“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石涛,正是在与崇山峻岭的交游中获取创作构思,留下了极具个性的山水画。第三,自然美可以加深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苏轼从“月有阴晴圆缺”中领悟到“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的生活规律;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的不解之缘中思考着人生,感悟到人生命运的复杂多变。自然美对人的启迪是深刻的。第四,自然美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享受,更需要多彩的精神生活,现代生活的高强度、大压力使人像机器一样高速运转,在心理上造成沉重的压抑感,而自然美则可以作为一种调剂和缓解,使人那紧张的神经得以舒缓。

自然美的美育在实施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把对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与闲适的观赏品味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难以真正地领悟到自然美所蕴涵的那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没有超脱日常生活烦琐之事,超越患得患失狭小心态的宽广胸怀,就不会体悟到自然美的真谛,就不会有审美情趣,我们要把“更上一层楼”的积极人生态度与“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融为一体,在美的愉悦中陶冶情操。

二是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所谓的“景观”通常是指人类生活环境的风光景色,它包括纯自然形态的风光和经过人类社会实践改造的景色,前者如地质、气候、水文、生物等,后者如建筑、园林、文物、古迹等,两类景观都以人类社会实践的进程为基础,自然景观经过人类的社会实践的改造转化为人文景观,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使自然从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拓展了自然景观的新领域。自然景观的发展除受自然史的影响外,与人类社会实践、人文景观交互影响,向人文景观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审美教育时,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一方面应力争保护自然景观的原有风貌,另一方面在自然景观中恰到好处地融入人文精神,使其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给人强烈的感染。

三是提高文化品味,升华审美主体的精神境界。自然美是自然物的客观属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体,其感性形式只有通过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才能被感知,因此,审美主体的素养越高,其审美感受力就越强。审美主体修养不同,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就会不同,正如恩格斯所言:“当大自然向我们展示出它的全部壮丽,当大自然中睡眠着的思想虽然没有醒来但是好像沉入金黄色的幻梦中的时候,一个人如果在大自然面前什么也感觉不出来,而且仅仅会这样感叹着:‘大自然啊!你是多么美丽呀!’———那么他便没有权利认为自己高于平凡和肤浅的人群。在那只是为了溶化在周围的壮丽之中,获得非常愉快的解脱。”因此,运用自然美进行审美教育,还必须提高审美主体的修养。

二、社会美的美育

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事物的美,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社会事物的美总是与人以及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直接或者间接地以各种形式显示着人的本质及本质力量。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也是千姿百态的,它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生产劳动,是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因此,人类早期的审美对象往往集中于此领域。那时的生产劳动过程本身就成为审美和艺术活动的对象,在今天,劳动不仅创造出美,而且生产劳动本身直接地、更为广泛地成为人们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对象。

社会历史的变革与发展也是社会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领域。不同时代的先进阶级在与落后势力的不懈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大义凛然、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赢得了世代人们的敬仰,谱写了人类历史可歌可泣的光辉史册,成为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那些为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河山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其爱国主义精神同样也是社会美的一个部分。

和平生活环境中也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美。蓬勃、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谐、友好、亲密、真挚的各种人间真情,敬岗爱业、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孜孜追求、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无不显示着社会美的光辉。

既然社会美是一定社会阶段所呈现出的美的形态,必然具有特定的性质,概括地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社会美具有历史时代性。社会生活永远处于发展运动过程中,而非静止凝固的,是随时代的前进而不停变化的,不同时代社会美的具体表现内容和形式也会不同,因此,此一时代的社会美到另一时代可能就不美了。此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对社会美的认识也会存在着差距。二是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相关。人的活动总是符合一定目的性,是为了社会生活和社会事物而以人为中心所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以社会生活和社会事物为基础的社会美,必然要与人们的这些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相联系,所以,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的联系必然是密切的。三是社会美更侧重于内容方面。生活现象既是人们道德评价的对象,也是人们审美评价的对象,对社会美的审美感受是和道德是非的评价结合为一体进行的,社会美的形式常常以社会生活的自然形态表现出来,显得平淡,而其内容由于同道德、品质、理想等观念相统一而显得突出而明显。

社会美的美育可以美化人本身,美化生活,美化环境,引导人们在感知美中推动创造性的历史活动。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社会美的核心就是人,社会的发展最终归结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健美的体魄、优雅的仪表、高尚的情操、得体的行为、文明的语言等都是人必备的,社会美的教育可以使人们追求自身的完美,实现人自身的美化。

社会美的教育包括的内容范围非常广,下面着重谈人自身美的教育和人际关系美的教育。

首先是人自身美的教育。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自身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因此,人自身美的教育是社会美教育的关键,是按照美的规律对人类自身的直接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人自身美的教育包含五方面内容:第一,人体美的教育。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是人自身美化的重要方面,是一定时代、一定种族、一定阶级的人的某种本质力量的形象显现,它不仅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特征,虽然说一个人的身体与先天的遗传联系密切,但后天的教育和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同样对人体的美化有重要的作用,人体美的教育可以破除片面追求人体美和绝对排斥人体美的错误思想,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体美的审美价值,树立健康而科学的人体美的观念。第二,心灵美的教育。心灵美主要是指人的内在精神美,如人生观、思想品格、道德情操、智慧才能等方面。心灵美教育是人自身美教育和社会美教育的关键,是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教育的基础,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非常重视心灵美的教育。柏拉图就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美更加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美观,也应该对他爱慕。黑格尔认为心灵美才是人的本质的东西。我国更是认为心灵美是至高无上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心灵美的教育可以塑造健康和谐、积极进取的具有高尚情操的精神品格。第三,性格美的教育。性格是指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果断与优柔,坚强与柔弱,勇敢与怯懦等等,它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特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前者提供可能性,后者造成现实性。性格是可以发展和改变的,一般说来,果断、坚强、勇敢等性格因素的形象表现是美的,这些性格有益于人类同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敌对势力的斗争,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第四,行为美的教育。行为美是人的行为举止所表现出的美,通过行为美的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虽然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只要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行为,都是美的。第五,语言美的教育。语言美同样是一个人心灵美的外现,通过语言美的教育,可以使人了解语言运用的标准,做到谈吐文雅、谦逊、和气、得体、恳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其次是人际关系美的教育。人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无论是在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在这种人际交往中所呈现出的美就是人际关系美,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品德情操和文化修养的表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际关系美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基础,以文明热情的交往言语、庄重得体的交往风度、诚挚有信的交往行为、恰如其分的交往举止等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进行人际关系美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审美修养,增强交际信心,丰富交际经验,提高交际水平,从而在社会中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团结、互相谅解、互相帮助、互相体贴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艺术美的美育

同类推荐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河西教育史

    河西教育史

    本书论述了从远古时期到2005年河西地区的教育史,主要内容为各个时期的学校设置,教材选用,教育管理机构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本书内容: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热门推荐
  • 青春半甜:奴隶翻身把歌唱

    青春半甜:奴隶翻身把歌唱

    青春半甜,他是学校的校草,她是学校的丑女。她跟他告白结果被拒,成为笑话。在她家人跟朋友的鼓励下不放弃地尝试慢慢走进他的内心,终于他被打动,成为全校最不可能的一对。长大苦涩,在一起许久,已经成为神话。但当一次她哥因她而死,她也受了重伤。期间,联系不到他,天真认为他不过是有事忙。而当她痊愈去找他,却看到了他的背叛,从此蜕变。如果给她一次回到青春的机会,她想她不会要,因为她不想再次经历刻骨铭心的痛。“对不起,请原谅我的懦弱。”“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 快穿之女神经养成记

    快穿之女神经养成记

    什么?女神。不不不,我只是个女神经。什么?男神。那明明是个深井冰好么。某男挑眉,你说什么?啊,今天的天好蓝哦。某男一把拉过某人,可刚才还在下雨呢?呵呵呵,是么。
  • 霸王与虞姬

    霸王与虞姬

    虞姬一觉醒来,痛苦发现一直相伴的项郎已不知去向,之后发生的一切异象更让她明白,善良的她和她的项郎竟已落入一个陷阱。此后,诸事不顺,人心离叛,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开始无法避免。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惟一忧虑是他所挚爱的,常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他,该怎么安顿好她?而此刻,虞姬内心明镜一般,也挣扎不已……
  • 乱世三国之我为刘禅

    乱世三国之我为刘禅

    一个现代大学生,一次意外,穿越到三国,成为了刘禅。从此以刘禅的名义生活下去,在那个谋臣遍地,猛将如雨的年代,谱写自己的传奇!《我为刘禅“书友交流群一创立,欢迎书友们一起交流!!!群号162094497
  • 留下,陪我一世孤独

    留下,陪我一世孤独

    【女强】!!!当年她不要脸地赖着他,他满心厌恶,因为一句话,差点间接地害死她。一朝醒来,她被人设计失忆,想办法追查失忆之事,却意外收货精英团队。学习技能,再出现在他面前时,她不记得他,他却爱上她,不,或许,他对她的爱早已入骨······
  • 都市玄学师

    都市玄学师

    铁口易断,一卦千金。少年楚天偶得相师传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系统君请不要抢戏

    系统君请不要抢戏

    本来毫无预料的被选中成要不断穿越各个世界去维护剧情的人就已经够倒霉了,可是为什么自己萌萌哒的系统也一点都不靠谱。本来应该是跟自己一起维护剧情的人,为什么反而把剧情搞得越来越糟糕了?!秦月:啊,系统君,这是男主戏份请不要抢戏。不行啊,系统君,这是女主戏份请不要抢戏啊。天啊,系统君,这是我的戏份啊~亲爱的系统,你要是再抢戏,我们就只能喝西北风了,我也就养不起你了。系统君(严肃脸):没事,我养你
  • 女白领四书五经

    女白领四书五经

    成功女性的经验告诉我们,几乎所有前途光明、健康和事业上的成功都是女人拼搏出来的。本书旨在为渴望成功的女性和正在走向成功的女性打造了一个展示才华、把握成功的平台。
  • 想起那年的初夏

    想起那年的初夏

    因为泳衣进而引起的爱恋,究竟会是怎么样的结局?高中生活大爆炸,还记起那年初夏
  • 三生不够

    三生不够

    常言三生情长,可是九月,你我三生怎够?!…………[微信号:晚安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