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长期以来,生产力的改进主要靠个人的经验,即使工业革命时代,大部分机器的发明仍然是能工巧匠完成的,接受知识和教育只是少数有钱者的特权,他们只是把知识看作社会地位的象征。从第二次科学革命开始,知识才被自觉应用于生产,知识和经济的一体化才开始。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只是列在资本、劳动之后的经济要素,知识和技术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不足三分之一。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脑力劳动开始超过体力劳动,知识的生产超过物质的生产,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7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开始全面反思知识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提出,在“后工业化社会”中,“一国的科学能力成为潜在力量的一种决定性因素。理论知识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社会决策和社会管理的战略资源”。不论是生产技术的创新还是社会制度的改进都离不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世界管理科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知识的生产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产业,这个产业向经济提供生产所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托夫勒预言,这场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革命将改变社会的结构,引起财富和权力的转移。知识在经济中的突出作用也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试图把知识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引入到经济学生产函数之中,以解释知识经济这一现象。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认为:“点子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的传播以及它无止境的变化和提炼,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我们也可以说,它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基本动力。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知识经济才被正式引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并得到优先的考虑,主要原因是,美国长达数年之久的持续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因特网的爆炸性扩张,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微软公司的崛起,知识经济呈现出巨大的威力和无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化和经济知识化,是知识和经济的一体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的经济化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没有知识,知识经济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经济知识化是知识经济化的过程、结果和表现。它要求劳动者的知识化,生产过程的知识化,生产管理的知识化和劳动产品的知识化。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知识创新。虽然知识具有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点,它具有非排他性、流动性,同一知识可以被所有人使用,但是,没有知识创新,知识的总量不会改变,知识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只有使用别人成熟甚至淘汰的技术,在技术上永远受制于人。因此,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竞争的关键。
知识经济的战略重点是科学和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核心组织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它的水平和效率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现实地决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而正规教育、职业培训一方面培养了知识经济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队伍,另一方面也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因此,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潜在竞争力。
知识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使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通过自己生产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福利水平。知识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整体文化素质和能力,为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2.2.3 知识经济是知识的现代经济流程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生产、流通和应用构成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流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相互合作,国家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1)知识的生产是指研究和创造新知识的活动。一般来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进行基础研究和生产新知识的主体。知识一般分为基础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基础知识是知识大厦的基础,是所有应用知识的基础和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但是,基础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不具有直接的可交换价值,企业不具有内化基础研究成本的动机,因此,它的生产主要靠政府的资金支持。但这个结论是相对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基础知识研究直接制约着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就可能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科学知识是基础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兼有实用性和纯知识性,因此,国家在坚持政府主导时,也应该鼓励和吸收企业参与。技术知识的创新除关系到国家战略的敏感技术外,可以通过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进行研究。国家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和服务。
(2)知识的流通和传播是知识生产到知识运用的中间环节,教育和各种信息网络起主要作用。在信息时代,国家的首要责任是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知识的传播提供完善的网络。其次,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为社会共享的知识由国家通过自己的信息网络提供,而供特殊人群可交换的信息通过市场提供,国家在这里只履行社会管理职责。
(3)知识经济最终落脚点是知识的运用。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流通本身是有意义的。知识创新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接受知识是人的精神消费活动,但是,知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在生产中的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在知识的应用中,市场机制应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和企业都是知识产品的消费者。知识经济主要靠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机制是知识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力量。但是,政府在推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可以保护知识产权,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税收和财政手段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促进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
2.2.4 知识经济的影响
知识经济化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它不仅体现在高科技产业本身,而且影响到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以至就业结构等。
(1)知识经济可以推动已有产业升级并使传统产业获得新的发展。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了农业革命,它不仅导致农产品的结构调整,而且会引起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现在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已出现了具有第二产业特点的产业化农业,具有第三产业特点的农工商一体化服务型农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加了产品品种,提高了产品质量,使老产业重新焕发青春。知识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同样能提高效率,如在教育、金融和广告等行业,高科技都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最突出的影响是推动了一大批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它包括生物工程、超导体、智能机械、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化,传统产业的相对地位会下降,新兴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2)知识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陷入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的困境,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已暴露无遗。传统经济增长是靠资源和劳动的投入来维持的,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原料价格和工资的上涨,经济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在发达国家,正是石油危机迫使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知识经济中寻找出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对研究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大于对能源和材料的投资,因此,不会面临资源短缺。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带来许多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这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呈现出一高二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特点。知识经济不仅实现了高增长,而且带来了经济发展观的转变,人们日益从重视数量和速度转向重视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环境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