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500000008

第8章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6)

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成系统的课程、组合成结构性的专业课程计划并获得合法的确认,便成为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和课程建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反映时代的知识水准和培养培训教师的专业要求。无论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门适应还是在职培训,主要使命是在教师身上发展社会期待于他们的伦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品质,以使他们日后能在他们的学生身上培养同样的品质。在某一学科上有专门的学问并不一定能成为专业的教师,因为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仅仅拥有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还应具备广博的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文化知识以及各类工具学科知识,这些知识处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层面,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同时更应具备相当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因此,所教授学科方面的才能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才能之间的平衡应注意加以保持……两者都是需要的,入门培训和在职培训都不应舍此就彼。“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共同构成了现代教师必备的知识,三者缺一不可。知识建构与整合,意味着不是这些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在培养、培训合格教师这一目标的导引作用下,分层次、分阶段地对相关知识加以选择,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排列、组合和生成。”

1.5专业化背景下教师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人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不是技能,但它包含着一系列组织起来的技能,可以说能力是系统的技能。教师的能力是有诸多知识智能综合而成的,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人所共有的,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操作能力等,不少学者把一般能力称为智力品质;特殊能力是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要求的能力,如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人要成功地完成一种活动,需要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协调结合,形成合理结构。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需要具有一般能力,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必须具备完成特定任务的特殊能力,以便培养指导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有的学者把教师的能力概括为:教学组织能力、掌握教材能力、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开展活动课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生活指导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10种。我们认为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来说,人际交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能力,应该是最为重要的能力,现代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的各种能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并为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1.5.1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又称社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等方方面面,进行着广泛的人际交往。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教师人际关系,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满足彼此的需要,在多维的立体交流中使整体效能升华。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交流的时代。现代教育必须学会并善于人际交往,培养交往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做法是:善于学习,相信自己,善于自我克制,注意社会礼仪,永保理解心灵。当然,在社会交往中,仍然要以良好的学识为基础。我们强调教师人际交往的能力,首先是指师生交往。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都离不开与学生对话和沟通,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是群体中的一员,他需要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建立与家长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与社区各有关机构中人员的关系,都是形成教育合力和进行有效工作必不可少的。总之,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故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1.5.2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的-般内容为:对教学对象(学生)的调节、控制和改造能力(例如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组织管理等),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能力,对自身的调控能力(自学能力、自我修养、接受和分析反馈信息等)。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上好必修课,能承担多种融科学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综合课。在各种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中,还涉及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媒体使用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

1.5.3教育能力

现代社会影响学生的渠道和因素众多,现代教育又要求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的主要内容有: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进行日常教育工作;有创设教育情境,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能力;有诊断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能力。就育人而言,培养优秀学生、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育人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研究,新矛盾要解决,从中体现出教师的预见能力、说服教育能力、应变能力、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影响以及运用学生家庭及社区因素开展教育的能力等。

1.5.4管理能力

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可推卸地承担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责任。但我们理解的管理不只限于方法,首先,更重要的是按教育目的规划教育活动的决策与设计能力,这种能力对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作为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更要具有使管理本身也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把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变成让学生在为集体贡献过程中展现特长、发挥优势的舞台。教师具有这样的管理能力,就不会把学生仅仅作为管理对象,而是把学生组织起来,发挥他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为形成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发展的集体,为人人能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平等地位,能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又能从集体中汲取力量、感受温暖、学会协作而共同努力。

1.5.5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必须强调有关研究能力的要求。以往对教育传递知识功能的强调,使人们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科研能力在此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的研究大量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的,因此,科研能力也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世界现象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教育研究成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种专业生活方式,他自己创造着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这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教师研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这使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同时,教师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会使他十分看重对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无疑,这是未来教育十分期望实现的价值。

1.5.6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时代,教师无论作为社会人,还是作为职业角色都应该掌握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作为职业角色的教师,还特别要学会选择信息技术和在教学中有效整合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

1.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这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需要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训练来培养。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称为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其主要因素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的能力,以及对新的信息的创造和传递的能力。

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判性地处理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特征。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都能进行逐一的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能够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识别信息中有根据或无根据的论断,确定论点的充分性。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技能训练来培养,还要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

3.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这是指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些素养的形成也不仅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技能训练就能形成的,还要通过加强思想情操教育来培养。

4.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媒体,但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特性,没有一种万能的媒体,也不存在一种使用于各种学科内容和学习对象的媒体,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够用的媒体。在网络时代这种选择能力,像其他方面的选择能力一样尤为重要。

5.媒体的整合能力

媒体的整合能力是指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教师不但会使用媒体和选择媒体,还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运用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5.7终生学习的能力

终生学习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断地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适应性。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终生学习的能力应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评估能力、职业发展的设计与规划的能力、在职学习的能力等。

同类推荐
  •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古代文明知多少

    古代文明知多少

    科学探索是认识的神旨,我们只有通过科学探索,才能创造崭新的天地!才能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打开科学的大门》针对广大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全面展现了宇宙世界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最新科学探索发展等,具有很强系统性、知识性和神秘性,能够启迪思考、增加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激发读者关心世界和热爱科学,能够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早在18世纪,法国的哲人卢梭曾敏锐地指出:“我们不懂得儿童!”的确,历经几个世纪之后,卢梭的警告依然在耳边回响。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儿童的经历,却依然不能理解身下的儿童。虽然,儿童教育体系不断在健全当中,但又很难适应儿童健全的成长。或许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经验阐释,使我们应该回到教育原有的起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卢梭的教育问题在陶行知的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生活的变化使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不足以懂得儿童,而懂得儿童的基础则首先要理解生活当中的变化。
  •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本书介绍了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司的特征、功能及类型,现代公司的组建,现代公司的产权制度,现代公司人事管理,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跨国经营管理等。
  • 政治学原理新编

    政治学原理新编

    政治是与阶级和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存在于一切国家之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政治一直处于控制、调节和整合社会关系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但人类把政治当作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则是19世纪末才开始的。由于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对政治本身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政治学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所提供的政治知识和研究方法也随着政治内涵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热门推荐
  • 三千世界繁华

    三千世界繁华

    三千大世界,亿万小世界,高手无数,杀戮不止,跨界大战,异族入侵,混沌天域谁主沉浮,能否带领混沌天域冲破牢笼与异族抗争,冲上三千大界称霸一方。
  • exo之薄荷之夏人鱼恋

    exo之薄荷之夏人鱼恋

    沐瞳是一位人鱼公主,她不甘于一直在海中生活,便变成了人类。遇见了EXO。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一起看看吧
  • 那时年少4:青是受伤,春是成长

    那时年少4:青是受伤,春是成长

    本书讲述的正是关于“受伤和成长的残酷青春故事”。许一静是那种最普通的女生,内心虽有浪漫美丽的激情和梦想,只是无人关注,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孟亦柔,一个万众瞩目的女神,激起了她对友情所有美好的向往。她开始用心追逐这份友情,却在一次次的付出中屡屡受伤,更是惊愕发现,原来女神的成长更是伤痕累累。
  • 杀人游戏之飞来恒妻

    杀人游戏之飞来恒妻

    “什么?左培培死了?!怎么可能呢,她昨天不是才嫁给石总吗,怎么会死了呢?!”一大早就听到这样的消息,轩念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前一天吴轩念才作为肖雪的伴娘出现在婚礼上,新郎却阴差阳错娶了另一位伴娘左培培,出人意料的是,左培培居然死了。被抛弃的肖雪成了最有动机的嫌疑人,可当轩念回家,却发现肖雪逃跑了。她说,我不是凶手,你相信我。吴轩念绝对,一定要查出个水落石出来,没想到竟牵扯到了石家谋权之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

    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游——最後的劫难

    西游——最後的劫难

    《西游》中,所描述的是原着中从未出现的劫难,发生在师徒西行取经之末,灵山脚下。真经在前,师徒五人几近正果,心绪行为、甚至性格,都以以往不同。悟空收住了‘心猿’,八戒更加善良可爱,沙僧、白龙也都加了戏份。最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唐僧,他成爲了整书中无可替代的一号主角,契合了张版《西游记》中‘贴近玄奘’的理念设定——强大的意志力和信仰力和人格魅力,加之对佛学、众生深刻的思考,取经团队的灵魂领袖人物。虽然这与原着中唐僧形象极大不符,甚至可说是彻底的颠覆,但对于我来说,确实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真正能够让几个徒弟,普度众生的伟大的师父。再者,文中对于原着所含“心”“讽”两个主题皆都作了延展性继承,也算是对原着致敬。
  • 西夏史

    西夏史

    本书将带读者走进一个秘藏于历史深处的西夏王朝并探索它的身世荣枯,品味它独特而美丽的历史画卷。
  • 麦块历险记

    麦块历险记

    “哦莫伊娃,莫,新得一路。”一道鲜血划破苍穹,成为一道不灭的历史。史蒂夫为什么要穿越到这个世界?怎样才能逃离这个地方,回到现实?这究竟是命运的注定还是偶然的发生?创世神奇,Herobrien,游走在地狱边缘的组织。。。究竟都一些啥?要懵了好吧。
  • 五代之杀伐天下

    五代之杀伐天下

    既然这个时代没有一个男人敢站出来顶天立地,那么就由我来杀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