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53

第53章 西部大开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报道主题(4)

再看看党和政府的正式文件。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1993年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实现“信息商品化、产业化”。199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障工作的决定指出:“使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全过程。”近年的经济学论文和着作,多有提到信息(应当包括新闻信息)商品化问题的。例如1993年的《精神生产力经济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文辉璧等着),就专设“精神产品商品化”一节,谈到精神产品的转让形式、所有权、价格、市场等四个纯经济学问题。

既然正式文件都在使用“商品化”这个概念,不知为什么我们的新闻学术界这样讳言它。我无意非叫新闻学者们使用这个词不可,使用“商品性”也无妨,但希望能够正确理解“商品化”

的内涵。

五、关于经济学知识的几个问题

从《综述》中我看到一些新闻学者对经济学似乎有些陌生,所以这里解释几个相关的问题。

(1)新闻产品包含不包含劳动价值。有一篇署名“何光先”的文章《新闻、载体、商品及其他》(《新闻与写作》1993年第7期)写道:“载体是一种商品,但新闻不是商品。”“报纸的货币价值只包括纸张、印刷所需的劳动价值,而不包括新闻本身的价值。新闻的价值是无法用货币价值来衡量的”。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精神劳动也是一种劳动,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并且应当得到相应的报偿。恩格斯说:“合理制度下,精神要素当然就会列入生产要素中,并且会在政治经济学的生产费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地位。”报纸并不是一张加点油墨的白纸,油墨的分布是由字形决定的,字形的组合是由记者和编辑付出劳动后形成的,怎么能说报纸的货币价值里不包括写作、编辑新闻的劳动价值呢?我想何同志的这篇文章发表后,《北京日报》肯定付给了稿费。何同志拿到的稿费不就是报社认定的这篇文章的货币价值吗?在这里,何同志无意中偷换了“新闻价值”的内涵,前面讲的新闻价值是编写新闻的劳动价值,后面讲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新闻价值,是指新闻的社会意义。

(2)新闻的劳动价值可不可以计量。有的文章认为:“新闻不应具有商品属性。因为新闻的价值无法确定和计量,其交换价值无法量化。”精神产品的交换价值是可以量化的,这对经济学来说不是一个大问题,只是量化的计算方法复杂一些。现在连社会科学成果都可以做到量化评估,计算新闻产品的价值相比之下倒是容易得多。其基本方法依然是劳动的付出量(复杂劳动的价值通常比较高),另外加上对供求状况、带来的经济效益、出售的次数(例如通讯社的新闻稿)等诸因素的考虑。

即使追溯到马克思,这个问题也是很明确的。马克思在谈到用劳动时间计算精神产品的价值时写道:“如果想合理地行动,难道在确定精神作品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时就不需要考虑生产该作品所必需的时间吗?”恩格斯准备为一家报纸撰写军事通讯时专门谈到这类新闻稿的“生产费用”。他说:“我将为我的劳动和开支保证有一个公正的报酬。您自然很了解,要撰写军事活动的文章,必须拥有许多昂贵的地图和书籍,这都应该计算在内,因为这些都包括在生产费用里面。”

这里认为新闻没有商品属性的论证逻辑也是很奇怪的。因为一种东西的价值无法量化,它就不能是商品,这缺乏对唯一条件性的说明,因而是不成立的。许多精神产品具有垄断性,如不可再生的工艺品,它的价值(严格说应是价格)几乎无法估量,但它们仍可以作为商品。

(3)新闻是商品,是不是意味着买主叫登什么就登什么。

何同志的文章还写道:“新闻如果是商品,就只有以钱为轴,新闻买主叫你登什么你就登什么,就像广告一样,只要广告户按规定付了费用,他撒谎说假话吹牛皮你也得照此办理。”显然,作者对商品交换、市场经济有很大的误解。前面讲到,商品交换是有前提的,凡是违背这些前提的行为不仅不是正当的商品交换,而且破坏了正常的商品交换秩序。市场经济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它有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条例的规范。一般物质商品都有国际的、全国的和地方的生产标准,有的商品还限定了销售对象。我们已有了不少对广告内容进行检查和管理的行政条例,怎么可以说只要付了费用就可以胡说八道呢?新闻作为商品也有自己的生产标准,已经制定的全国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就是一种行业自律,还有许多法律条文规定新闻不能诽谤、侵权等。党报还有党章的约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闻生产,其法律的、自律的制约也是很多的,不是像何同志想象的那样。

这里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将新闻和广告看作一回事。新闻是一种精神产品,而广告是对产品的宣传,即使在经济学上也是不能等同看待的。

(4)新闻的社会属性是不是与新闻作为商品相矛盾。有的文章举出各种西方的记者道德公约之类的文件,说明新闻不是商品,因为那里面强调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使命”。然而我们讨论的是新闻的商品性,这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商品的社会属性扯进来,否则无法进行讨论。

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列举了一个人用麻布换成两镑钱,再去买一本家庭用的《圣经》,说明商品形态的变化。这时若出来一个牧师反驳说,《圣经》是教化人的圣物,所以绝不可以是商品,这种道德式的说教显然是脱离实际的。这就像我们的许多商店里都挂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一样,不能因为提倡为人民服务,就可以让顾客不付钱而拿走东西。许多商品有公益性的属性,但这与它们作为商品是两回事,前者不是否定后者的依据。

附带讲一句,在论证问题时,所用概念的内涵前后要一致。

“新闻”在这里是指一般情况下记者、编辑付出劳动而写成的文章。如果举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发布的新闻、少数对外宣传机构发布的新闻,来说明新闻不是商品,就违反了逻辑的同一律。

这类新闻形式各国都有,只占新闻传播的很小的一部分,它们是政府政治行为或公关工作的一部分,不属于我们所讨论的社会化新闻生产的运作范围。

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读了《综述》,其中介绍的大多数文章在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似乎都处于守势,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生产出现的问题,习惯性地用过去的眼光看待,尽管用词强硬,但总使人感到作者们对新闻是商品的看法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恐惧。例如,谈到新闻的党性原则与新闻作为商品不相容,用的是60年前的事例:“红色中华社发布的第一条新闻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这能说是商品吗,能说是为交换而生产吗?”这个反问讲的事实是真实的,邓拓同志40年代总结《晋察冀日报》的工作时也讲过:我们的报纸“无代价的赠送”,“无代价的分发,没有营业方针,只服务于宣传”(《(晋察冀日报)五年来发行工作的回顾》)。但是,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我们就不能再用革命战争时代的观念看待新闻生产。一条《江泽民主席谈中俄中法关系》的新闻,它的目的是宣传我国外交政策;但同时这条新闻也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它会引起各国的注意,许多媒介将买去发表,以满足它们那里的受众对中国问题的关注。要是以前,我们会白送,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不客气地收费,人家反而看得起你。

对商品交换的认识也是这样。仿佛新闻一旦成为商品(其实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商品),色情、暴力的新闻就一定会泛滥得不可收拾,以至于把不属于新闻交换行为的“有偿新闻”,也奇怪地归罪于“新闻是商品”的说法。

还有一点我也感到奇怪。为什么大部分文章都是一种观点,不同的意见表达显得吞吞吐吐?是没有不同意见吗?从一些文章的用词中,我找到了答案。例如何光先同志的文章这样写道:“如果我们的某些‘专家’硬要把新闻说成商品,那新闻将被脏水淹没。”既然人家的专家身份被加上了引号,这种气氛下谁再愿意再与之讨论呢?即使写了不同意见的文章,能够在同一刊物上发表吗?

读了《综述》,我感觉到一些思想深处的东西,在字面上没有讲出来。我想根本的问题在于,误把商品交换、市场经济看作基本制度范畴的东西了,所以一讲到新闻是商品,第一个反应便是党性原则会受到冲击。其实,邓小平同志讲得很清楚:“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相似。”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手段,它属于运行机制的范畴,与坚持党性原则、社会主义制度不存在根本矛盾。

我们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氛围中,已经有了一种思维定势。

目前我国的新闻市场发育还相当不成熟。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内涵若明若暗,知识不够,思想准备不足。出现种种不理解是正常的。我们许多机关都发了一本《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洪主编)的小册子,我建议读读。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为此书写的序言,也许对我们重新认识问题有所帮助。

革命战争对我们共产党人是一次考验,市场经济对我们共产党人是另一次考验。在我翻看的文章中,有一篇《新闻界》

1986年发表的讨论新闻商品性的文章(当时提的还是“商品经济”这个词),它的最后一段我觉得讲得有些预见性,这里不妨再抄录下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经历一次商品经济和全方位开放对社会生活、人的心理、传统文化的洗礼,必须造成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适应政治民主化的一代人。新闻界的同志,不论是老前辈还是年轻人,都应当属于这一代人,他们的观念改革要走在变革的前面。”

同类推荐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康奈尔的精神

    康奈尔的精神

    《康奈尔的精神》是“纸上常春藤”系列之一,本书通过解读康奈尔大学的历史,发掘其古老建筑和街巷,庭院和绿地,感受其师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疯狂与浪漫,欣赏这里丰富的文化艺术及其独特的个性,追踪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著名的以及平凡的人物,同时也为有志于入读该校的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技术支持,为大家构建一个了解、熟悉该校的崭新视角。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热门推荐
  • 凌天逍遥

    凌天逍遥

    由神话开始的传说,看强者崛起之路!乞丐亦能变成皇,世上哪有不可能!
  • 光明死灵法师

    光明死灵法师

    他是帝国元帅的独子,受到光明眷顾的他本应是一片坦途,但飞来横祸,一夜之间,家族破灭,青梅竹马惨死于眼前,悲痛欲绝的他觉醒前世记忆,逆转光明为死亡,成为了一位特殊的光明系死灵法师,从此,又一段传奇开始了……
  • 创世者随心录

    创世者随心录

    跟腾讯文学同步更新中,尽请各位给予多多的支持
  • 傲来神斧

    傲来神斧

    传说洪荒年代,地球上有了原始人,在一个原始人部落里出现了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带领人类走出了森山,开荒种田,奠定了原始的农业社会,才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文明
  • 千玺一生有你足矣

    千玺一生有你足矣

    在千玺4岁那年、认识一个邻家女孩,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但是女孩的父母要出国深造、无奈他们只能分开。他们约定十年后、女孩会回来找千玺。可是一次法国偶遇,两人相见了,他们还会回到从前吗????
  • 过错与错过

    过错与错过

    当初的一声声呵斥,现在一次次的挽回。那一次是她最后一次听他的话,她对他的爱在那一次后化为了风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第一宠妃

    第一宠妃

    她是现代顶尖杀手之王,一朝穿越,却成了大楚国人人皆知的丑女,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脸上那暗红色的胎记!他是一国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是万幸,还是不幸?“雪儿,让本王给你松松筋骨!”温柔的声音能滴出水来。“那远滚哪去!”一道清冷的女声恶狠狠的回应。“雪儿。”一个大男人妩媚动人的抛了个媚眼,身边的鬼影一阵恶寒,急忙有多远逃多远,看多了怕长针眼。墨楚寒心想现在也是没办法,凰北雪油盐不进,想要将她吃下去还要多费一些功夫!眼底的痴迷更深,继续望着那一袭白衣,妩媚却不失冰冷的倩影,久久不曾离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甜心公主与男神们的契约

    甜心公主与男神们的契约

    一位公主逃离了父亲的魔爪后,在学院里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自己居然抱到一只狐狸,好可悲呀。。。。
  • 我的未婚妻是修真者

    我的未婚妻是修真者

    九天玄女添加我为好友,死乞白赖要做我未婚妻,哎哎……快来人,拖走这个女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