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54

第54章 “服务”是商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喻权域同志商榷(1)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写于1998年底,发表于《新闻大学》1999年春季号。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道‘商品’

与非‘商品(比如空气、雪、冰雹)’之间还有个‘服务业’。”对此我感到十分吃惊,因为作者不知道“服务”本身就是商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我也是头一次听说,新闻传播业属于“服务业”

(又被称为第三产业)这个常识,需要运用“辩证逻辑”才能发现。从喻文中我获知一个新观点:“服务”不是商品,而是介乎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的体现辩证逻辑的东西。这确实与众不同。

喻似乎还想说明,他的发现连马克思也没有做到,因为他紧接着写道:“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服务业不发达,马克思很少分析服务业。把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亚当·斯密的《原富论》对照着看,可以发现一个差别。《原富论》……马克思谈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与交换。”根据这些话,我很难相信作者真的对照过这两部着作。

首先,斯密的着作“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第一个中译本的书名是《原富》而不是《原富论》,也有译为《国富论》的,唯独没有“原富论”一说。

1901年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的严复的译本相当珍贵,而且是文言,不大可能拿它来与现在《资本论》的白话译文对照,而目前通行的是商务印书馆的译本《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看来作者不知道这个书名。

其次,既然作者不知道马克思论证过服务业,那么我猜测他可能只读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卷也不大可能全看了,可能看的是第一章“商品”(约2万字),知道了物质商品交换的几个等式以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等等。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知道,多数人就是这样“学习了”《资本论》。问题在于不要以此为根据而妄下判断。

的确,由于当时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商品,但他也花费了不少精力研究了服务业。这需要去读他的全部资本论和及其手稿。现有的编纂出版的《资本论》共四卷,恩格斯编了第二、三卷,考茨基编了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另外,还有同样多的不同年代的资本论手稿。马克思总计留下了近1000万字(按中译文统计)的资本论文字。只有在读了他全部资本论着作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例如《资本论》第四卷第1分册就有关于服务业的论证约17万字;其他卷和各种手稿中分散的论述还有许多。

马克思谈到商品,至少涉及三种形式,最常见的是指一般的物质商品(当无特别所指时,他使用“商品”这个概念是指物质商品),其次是指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还有就是服务形式的商品。服务的特点是:“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等的情况。”除了劳动力商品需要另行研究外,一般物质商品和服务的差别仅仅在形式上,它们具有相同的商品特征。

马克思说:“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可是,这一点并不使它例如同某种机器(如钟表)

有什么区别。我给为了你做,我做为了你做,我做为了你给,我给为了你给,在这里是同一关系的、意义完全相同的几种形式”。他以工人购买缝纫劳动为例说:“工人自己可以购买劳动,就是购买以服务形式提供的商品,他的工资花在这些服务上,同他的工资花费在购买其他任何商品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他在另一处谈到服务时说:“由于这种劳动的使用价值,由于这种劳动以自己的物质规定性给自己的买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就新闻传播业来说,有线电视中节目主持人和综艺节目中演员的表演,就属于产品与主体不能分割的“服务”。

其实,现在任何一部较全面的经济学着作都能够说明这个简单的问题,由于作者搬出马克思,所以也就以马克思说事,结果是一样的。与马克思一般情况下使用“商品”的概念的情形一样。经济学中如果不作解释,“商品”一词通常指物质商品,但在理解上,服务只是商品的另一种形式而已。统计上,区分传统的工农业物质商品与第三产业的技术、信息商品(服务),是为了便于进行比较分析,于是经常出现“商品和服务”这样的用词,例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到“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就是这样使用的概念。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决不会因为这样的划分而把“服务”想象为介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服务就是商品,而且这种形式的商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大。我手头有一本《服务经济论》,因为是专讲服务的,所以通篇使用了“服务商品”的概念,与之对应的便是“物质商品”。打开目录就可以看到“服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服务商品的流通”、“服务商品的再生产”等章的标题。即使完全把新闻传播看作思想政治“服务”,作者也指出,随着人民需要的多样化,部分使用商品、货币进行交换刺激这种服务,具有更多的益处,而过去则完全由政府通过征税的收入,向公众免费提供。这对于具体提供者来说有激励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承担一些费用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

喻所以想象“服务”介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还在于他将政府、法院、军队等的服务与新闻传播业放在一起谈论,显然他不知道经济学中“公共产品”这个基本概念。前者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收费意味着政府参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再分配,这是公共产品最重要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如喻所说,并不是需要花钱的地方都是商品,但这种情况一是不多,二是很好区分。公共产品与现在的主题远了,这里不多谈。

为了说明新闻不是商品,喻强调:“报社、电台、电视台挣钱的方式,应当不同于商品(物质产品)制造业。或者说,服务业与商品制造业的经营方式应当有所不同。”在经营方式(包括生产方式)上,一般物质商品的生产与新闻(或节目)的生产有所不同,但这怎么证明新闻不是商品,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关系,实在费解。

二、理直气壮地阐发新闻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才能揭露“有偿新闻”的实质

喻的另一个观点也很有代表性,即他说的“这几年,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与‘新闻是商品’的理论不无关系”。工农商贸,各行各业都有不正之风,如果谁把这些社会问题归罪于工厂把自己的产品作为商品出售、农民出售了商品粮,或者商贸业从事了商品交易,这在过去批判“商品交换,八级工资制”时,人们将商品交换想象为万恶之源,尚可以理解;而现在若这样想,一定会招人嘲笑的。新闻是商品,就面对社会而言,即意味着新闻媒介把自己的新闻(或节目)出售给需要它的受众。我们购买报纸,收看有线或卫星电视节目,或者向广播电台点歌,便是司空见惯的新闻商品交换。这与不正之风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当然,刚才讲的只是人人可以看到的一种商品交换,实际上新闻传播业的商品交换比一般物质商品交换要复杂些。对于各种新闻传播媒介来说,作者、制作者向媒介提供稿件或节目(这其中又有不同的情况,暂不探讨),媒介以不同形式支付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稿件、节目是商品。

媒介之间也存在商品交换,例如,“电视节目在屏幕外出现时,则包括新闻节目在内,正日益成为商品。……原始性的‘物物交换’和带有一定程度不公平性的不等价交换,渐被公平的节目购销市场所取代。”通讯社与报纸和广播电视台之间更是这样,它们向媒介提供的新闻稿(文字的和音像的),对于购买它的媒介来说,是商品。但就这些媒介与受众的关系而言,要看具体情况。

喻质问道:“能不能说新华社播出的一条新闻,登在报纸上就叫‘商品’,而在电台、电视台上广播就不是商品呢?”是的,若这条新闻登在报纸上,读者购买了报纸,对于读者来说,它是商品;但若在无线广播电视台播出,对于受众来说,它不是商品。

因为我国目前的无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就它们与受众的关系而言,其节目是“公共产品”。但作者或制作者与电台或电视台之间存在商品交换关系。除了纯新闻报道,多数节目的作者或制作者还拥有版权,版权是精神产品所有权的表现,是精神产品的商品形式之一,可以买卖或出让。由于允许国有无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广告,于是在电台或电视台与广告客户之间也形成商品交换关系,一定比例的时间出售个广告客户。

到媒介面向社会这一层,为了扩大受众面,实际上出售的报纸价格或观众支付的收听收视费,大多低于成本,其中的“差”

及其媒介获取的利润,是由另一种商品交换补偿了,即向广告客户出售一定的版面或播出时间。以报纸为例,一位作者写道:

“一般商品,其销售价格无非是成本加利润。但报纸却不同,其销售价并不反映成本。……单就现象来看,似乎报纸卖得越多越赔钱。实际上,报纸在卖给读者之前,已经把部分版面卖给了广告客户,用于刊登广告;读者购买报纸时将新闻连同广告一起买走了。因此,报纸成本中的一部分是由广告收入来弥补的。所以办报人事实上面对的是两个市场:广告市场和读者市场。”以上便是新闻或节目作为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的大体情况,如何必然会带来不正之风呢?

同类推荐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市场的深入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市场规模扩张和范围分化的过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供应量的丰富,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激活了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无差异市场转向差异性目标市场,不少企业进而选择范围更小的集中性目标市场,它们不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取得较小占有率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小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热门推荐
  • 朝花夕拾·呐喊

    朝花夕拾·呐喊

    《朝花夕拾》除了《小引》和《后记》外,共由十篇散文组成。着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从幼年在三味书屋启蒙到青年留学日本。虽是过去生活片段,却勾画了一幅连贯而丰富的历史生活画面。《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生活,深层次地揭示了种种社会矛盾,对中国传统观念及旧有制度的陈腐进行了深刻的、彻底的剖析和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 网游之孤独的影

    网游之孤独的影

    他是电竞鬼才。2011年wcg赛上横空出世,把蝉联两届大赛总冠军美国实力战将,名人堂选手king斩落下马。那年,他十六岁。2012年wcg赛,他以更加娴熟精湛的技术,把韩国名人堂选手朴正秀虐的体无完肤,颜面扫地。他以绝对王者的姿态,蝉联两界wcg总决赛冠军的名头,入主wcg名人堂,成为电竞史上年龄最小的名人堂选手,他让电竞界都为之侧目。在人才凋零的那些年,他硬是以一己之力,苦苦扛起了中国电竞荣耀这面大旗!2013年最后一场wcg大赛前夕,他遭人暗算,左手被废,只得黯然退场,从此了无声息。直到多年后的一个雨天,有一个人出现,敲开了那一道与世隔绝的门
  • 邪王独宠小医妃

    邪王独宠小医妃

    一朝穿越,她从华夏鬼医的身份摇身变成纨绔五小姐,睁开眼的刹那间,她势必要那些残害她的奸人拿命偿还,欺她,她踩,辱她,她踩,说她勾引天下第一美男,不知羞耻。某女忍无可忍的吼:“泥煤,再跟着我,我毒死你。”“为夫五毒磅身,百毒不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叶子上的阳光

    叶子上的阳光

    步入初中时代的学生叶空城,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曾经的憧憬的道路,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还是一路波折,起起跌跌,只能放弃自己的梦想?是怀着梦想前进还是弃着梦想停留?打开书,一起走进叶空城的世界……
  • 英伦历险记

    英伦历险记

    作者从没有想过乘飞机出差,因为作者胆小,害怕乘飞机。可世事就是这样,你不想的事,偏偏要找上你,而且还要你历险、历奇。所以作者就被环境推去英国历险历奇。国外的风光人情会让你永不后悔!
  • 花花女遇痴情男

    花花女遇痴情男

    一个花心的女生遇到痴情男生,看如何转变、、、他们的故事好有趣的,快来看哦!
  • 焚天龙魂

    焚天龙魂

    神历元年,黑蛇神被海皇封印在寒冰湖。百年后,孔雀王诞生于绝望岛。又过百年,恶龙问世。五百年后,魔神苏醒,手执龙渊剑,带领坐下八大高手,将战火带向这个世界。其后数百年,人间陷入空前的浩劫,人类的命运即将走向毁灭。百年后,一个自称落云的少年,带领八个手下,手执凤斩剑和黑魔戒打败魔神,并将之封印。战斗结束,落云将凤鸣断做七截,封印在大陆的七个地方。为了纪念打败黑色神的落云,后世在落云与黑蛇神战斗的地方建立一个小镇,取名落云镇。大陆进入暂时的和平。但是,随着修为强大的人,想建立自己的势力,焚天大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三大帝国。龙云帝国,风雨帝国,罗刹帝国。而与三大帝国之外还有一股势力。拜月教,是焚天大陆,每一个焚天武士向往的地方。本故事就开始落云镇,一个被人欺负的少年,不甘于命运的束缚,如何一步步建立焚天大陆上最强大的势力,凌驾于三大帝国之上。
  • 九歌迷梦

    九歌迷梦

    这是一条贯穿整个大陆的水脉,天下诸多江河皆源于此,曲折婉转,如苍龙入海。当第一个统一这片大陆的绝世强者燕怀秋出现后,分天下九州,以苍龙江支脉为界,在诸多支脉汇合之处建帝城,世人称燕皇,其在位?41年后留一图给后人,然后便不知所踪……在他失踪后的50年,蛰伏在民间的诸多宗派突然崛起,一举割裂天下,随之帝城被攻破,他所留之图也公布于世,图上只有一副山水画,右下方有一行小字“神兵为辅,云落为主,得秋怜者得天下---燕怀秋留字”虽有诸多不解。所有东西跟“最强”二字沾边都会引人疯狂!
  • 丧界行

    丧界行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因为它太黑暗但是我爱这个世界因为有我爱和爱我的人所以我要为她们点亮这个世界
  • 异世界的中二魔法师

    异世界的中二魔法师

    重生异世界,用中二的想法创造魔法,以中二的行为吊打敌人。管你是公主还是神灵,在中二法师面前,你们都要跪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