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25

第25章 谈谈“绝对的出版自由”问题(2)

1899年,列宁在为党制定纲领时,参考了劳动解放社的纲领,他写道:“信仰、言论、集会等等绝对自由(这里似乎应该特别加上罢工自由)。”1903年,列宁最后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提出了党最近的斗争目标,其中的一条即是“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罢工与结社的绝对自由”。制定党的纲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为了保证它的明确性,列宁真正做到了字斟句酌。作为最近的斗争目标,他使用绝对的言论出版自由这样的概念,是以一定的已有的出版自由的模式为背景的,这就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的言论出版自由。他当时说过,美国有充分的政治自由,就人民群众的政治自由来说,美国是举世无匹的。可以说,就使用“绝对的出版自由”这一概念的含义而言,列宁和恩格斯是一致的。

五、评对“绝对的出版自由”的批判

既然出版自由在法律、政治、社会的范围内已具有特定含义,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出版自由是抽象的,它只能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概括;有否“绝对的”这个副词,表示的不过是一种自由完备的程度。对于这样的概念,它可以超越阶级,资产阶级使用它,无产阶级也在使用它。当然,“绝对的出版自由”仅仅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概念,要求它能够说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出版自由的局限性和实际上各阶级享有的自由不平等,则超出了这个概念的负荷。列宁在谈到美国时,就注意到各种概念的涉及范围,他说:“美国没有贵族,而且资产者和无产者有同样的政治权利,可是他们在阶级地位上不是平等的”。在这里,政治权利和阶级地位这两个概念承担的负荷都是适当的和准确的。

绝对的出版自由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出版自由最彻底的表现形式,对每个人和每个政党来说,仍然意味着不平等,最根本的障碍是金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这个障碍,并正在致力于健全法制,因而,它应当具备比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更为优越的条件,实现绝对的出版自由,即在出版方面彻底消除“人治”现象,按照最进步、最广泛的法律办事。我们不应该把这个概念视为资产阶级的专利。要求在中国公开宣布没有绝对的出版自由,只实行有限制的出版自由,并以此为自豪,这在理论上是愚蠢的,在策略上也是缺乏政治头脑的。当然,仅仅为了说话方便,我们也没有必要把“绝对的”这个副词挂在嘴边,但是应该在理论上对绝对的出版自由有明晰的理解。

至于谈到出版自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这在像沙皇俄国那样的专制国家里的确如此,但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这个结论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共产党人。恩格斯曾指出,在1846年谷物法废除后的英国,资产阶级“取得的任何一次胜利,都不得不同一个新的社会力量分享”。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1846年以后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就是最后从法律上确立出版自由,而新的社会力量即是英国工人阶级。由于这个原因,恩格斯多次说过:“英国工人阶级有其历史悠久和力量强大的组织,长期以来享有政治自由。”“英国无产阶级依靠着发展水平最先进的工业,而且享有最大的政治活动自由。”当代欧洲各国共产党也认为,出版自由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独享的权利,它也是人民斗争的成果。1975年法共和意共联合声明指出:“所有自由权利——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和本世纪以工人阶级为先锋队的伟大的人民斗争果实——应当加以保护和发展。这些自由权利包括: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自由。”当然,他们不认为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享受的出版自由已经足够了,但这些自由权利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基础。1975年西共和意共联合声明就曾指出:“社会主义只能通过民主的发展和民主的全面贯彻才能确立。发展民主的基础是:……言论自由”等等。

六、“绝对的出版自由”为什么会遭到批判

造成我们多年来对绝对的出版自由进行讨伐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政治上讲,有一种保守的思想在起作用。夺取政权前,我们党认为言论出版自由“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将它视为最主要的一项自由权利来争取。掌握了政权,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以后,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伴随着一种已经变得不正常的心理:一听到出版自由的要求,就认为是随心所欲地胡说胡写。把自由作如是理解,那出版自由确实是不得了,整个社会思想就会一片混乱,安定团结的局面没有了。

如果再加上个“绝对的”副词,那仿佛就一定会与犯上作乱有必要联系了,当然在批判之列。可以说,这是一种自由恐惧症,谈自由而色变。这种心理状态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胸怀很不相称,倒与我国几千年的小生产者的狭隘心理相适应。

从认识、思想上讲,这是长期忽视法制建设的结果。由于特别的历史斗争环境,我们习惯于按上级的指令办事;夺取政权后,没有及时改变这种情况,而是把它发展到国家的范围,使得人们习惯于抬头看上司,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发动的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缺少法律意识,也不懂得自由在法律上的含义。与此同时,哲学普及中的庸俗化、简单化和形式主义倾向,从理论上助长了对自由认识的混乱。这种倾向使得有丰富内容的哲学变成了几句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大白话。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出版自由这个看法,就是由于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同时又把它简单搬到哲学领域的结果。在哲学认识论领域,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绝对是无数相对之和。根据这样的哲学逻辑推理,不仅绝对的出版自由不被承认,就是出版自由也是受到怀疑的。

其实,出版自由作为政治的概念,是指人的法定权利;哲学上的自由概念由于学派不同,看法也不同,但与政治概念上的自由有区别则是没有异议的,例如,认识论的自由是对必然而言,价值论的自由是对他由而言,等等。这是几个不同的范围、不同层次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绝对的出版自由庸俗地理解为无政府主义,为了反对无政府主义又宣布出版不应该是自由的,那么这种思维逻辑就很像着名的绝对专制主义者拿破仑第三了。马克思曾这样评论他说:“按照他的声明,他之所以享有现在的权力,正是归功于对这种无政府状态的憎恨。他把这种对无政府状态的憎恨作为一种理由,用来替……取消一切出版自由、把所有反对他的绝对专制的人加以放逐或发配到凯恩去的行为辩护。”为什么在出版自由的问题上我们的某些理论,与历史上的专制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的理论同源,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言论出版自由问题上,不能把哲学上的自由与法律上的自由混为一谈,这个观点早已有人提出,但很少被人理会。在《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吗?》一文中,可以看到一段也许是唯一的对这个观点的反驳。作者说:“语言是思想的衣服。人们认识到什么程度,他的言论也就自由到什么程度。”“一定时代的人们不能穷尽真理,因而也只能接近而不能达到言论的绝对自由。”“同样,新闻、出版也没有绝对自由,总是受到人们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不能把自由的两种含义对立起来,更不能以摆脱外来强制为借口,否定‘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在这里,首先出现的是一种逻辑上偷换概念的错误。从哲学认识论上讲,思想认识的自由程度受社会发展的限制。语言是思想的衣服。所以言论不能有绝对自由。这个三段论无形中将思想和语言这两个概念偷换了。既然前提不成立,后面讲新闻、出版也没有绝对自由的道理,便站不住脚了。

作者最后要求把“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纳入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这实际上是在说,必须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否则就谈不上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这种对自由的要求,等于要求一个人认识了客观规律才去探索客观规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调的自由论,口头上承认实际上取消任何自由。

绝对的出版自由本来是一个有稳定的内在含义的概念,如果能够有宽松的百家争鸣的环境,是个很容易说清楚的问题。

它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如此遭遇,实在是人为造成的。把它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胡启立同志不久前的一段话,也许会对这样的讨论有所帮助和启发,他说:“关于自由、民主、人道主义,人权等等,我们不能把这些口号的使用权都让给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我们放弃了,说这些全是资本主义的,那么,社会主义还剩下什么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河西教育史

    河西教育史

    本书论述了从远古时期到2005年河西地区的教育史,主要内容为各个时期的学校设置,教材选用,教育管理机构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本书内容: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热门推荐
  • 放开我的女孩儿

    放开我的女孩儿

    怀有上古神龙血脉,“八世轮回,九九归真!”10岁进入上古道器苦修十年,空有一身实力,不懂得运用,元婴期再回世俗磨练,从一个愣头青修炼者变成万年修炼奇才,与兄弟,红颜踏上复仇之路,追寻永生之迷,一步步走上真道巅峰……。
  • 幻灭绝冠:邪女傲天下

    幻灭绝冠:邪女傲天下

    三世之恋,第一世,我愿舍弃一切,进入你的后宫,辅助你成为仙界帝王;第二世,你愿舍弃一切,与我澈响大陆风云;第三世,我来此只为与你相聚。携手,走向世尊
  • 九阳证道

    九阳证道

    天下修炼者自我空间里都有一个太阳,而张旭,空间里多了九个太阳!相传,上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十轮烈日同时发威,河流干枯,庄稼焦萎,妖兽横行,百姓苦不堪言。羿神以通天之能,射落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人类也得以繁衍生息,最终成为天下之主。至于被射落的九个太阳,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始终无人知晓。在人类之中,有一群特殊的人,利用阳光的能量进行修炼,有劈山蹈海之能,被称为阳修。阳修体内可以生成另外一个空间,里面同样有日月星辰。这个空间,人们称之为司空。张旭体内司空生成之时,他陡然间发现,自己的司空里,居然有九个太阳!……
  • 绝世小厨神

    绝世小厨神

    作为顶尖厨师戈尔缇尼.唐的弟子,聂小米可说是在厨师界很有名,但“小气”的唐不愿让聂小米展露自己的才华,聂小米被气成了肺炎,在医院里待了一个多月,于凌晨两点半去世,享年二九年华。然后,唐自杀了,聂小米也穿越了,然后,聂小米自由了。
  • 极品摸金手

    极品摸金手

    一个诅咒,八块水晶。一张地图,四个身影。埃及古墓里的不死芒虫,悄然而来的致命危险!荒山内部中的蜂窝结构,永无尽头的往复循环!神秘古堡内的恐怖事件,亡灵四起的死亡之地!日本海岛上的核能中心,辐射过后的骇人之景!美国河道下的泥潭怪物,超乎自然的诡异生灵!印尼火山底的悚人场景,捍卫神明的远古巨兽!一趟未知的旅程,一段恐怖的经历。探索仍在继续,谜底终会揭开……(起点灵异组签约作品,已有200万字签约完结作品《水晶地图》,请各位亲放心收藏阅读~)
  • 异世地主婆

    异世地主婆

    重生异世,父母宠爱,中产阶级,吃穿不愁,可我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额头胎记,高僧暗示,让我一步步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我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为什么要把我交给现在的父母,且看我红尘逍遥走一遭!
  • 史上最无敌系统

    史上最无敌系统

    我要美女,系统:美女全都给你。我要钱,系统:这银行归你了。使劲打脸,无形装逼。
  • 末落江山

    末落江山

    帝王?啊,这个可能是吧。乞丐?当过几天算吗?不会又是胖子吧?这个还真是!那有女的没?有,必须有!爽吗?爽!“咱要是皇帝,那是王图霸业谈笑间。”“你就吹吧!”很狗血的故事,无穿越有爽点!
  • 万胜天尊

    万胜天尊

    诸天,是亿万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洞天;诸天,有亿万个形态各异的奇异种族……人、神、鬼、怪、妖、精、魔……万族混战,血海滔天!人族乃万物之灵,不过却成了被他族觊觎的猎物。强大,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生存才是……随身带着可升级的洞天秘境,看诸天万界中,人族一个挣扎求存的小小土匪,如何最终爬上云之顶端,成为万族仙王,不败天尊……修仙、种田、抢宝、万族血战,一个都不能少!
  •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宋诗研究第一人——偃月公子,倾情写意宋诗里的最美时光。“浅笑盈然,顾盼流转,惟愿与君听风望月,看尽花开花落,赏潮起潮生。”唐诗以神韵意趣取胜,以形象丰满见长;宋诗则多有学问知识、议论说理,仔细咂摸,情韵悠长。每一阙诗词,都会说话;每一个文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本书以此为出发点,领悟品读宋诗,写下自己对宋诗的体会和感受,启迪读者品诗不是刻意探寻事理,不是为了明辨是非,而是赏玩诗歌,感触万象,鲜活生命。在不知不觉之中,顿悟人生哲理。在诗文中寻找快乐,体验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