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900000004

第4章 导言杜光庭思想研究的现状与意义(3)

南宋郑樵所撰《通志》二百卷是综合了宋以前历代史料而成的通史,在该书的《艺文略》中记载了杜光庭撰注的二十种着作的目录,它们是:

撰《道德真经广圣义》三十卷

注《阴符经注》一卷

撰《阴符经》一卷

集《墉城集仙录》十卷(杜光庭集古今女子成仙者百九人)

撰《仙传拾遗》四十卷

撰《缑氏岭会真王氏神仙传》五卷

撰《道教灵验记》二十卷

撰《历代帝王崇道记》一卷

撰《道经降代传授年载记》一卷

撰《混元图》十卷

撰《玄门枢要》一卷

撰《道门枢要》一卷

撰《安镇城邑宫阙醮仪》一卷

撰《太上黄箓斋坛真文玉诀仪》一卷

撰《醮章奏议》十八卷

撰《灵宝明真斋忏灯仪》一卷

撰《太上河图内元经禳灾九坛醮仪》一卷

撰《灵宝安宅斋仪》一卷

撰《灵宝自然行道仪》一卷

撰《圣祖历代应见图》三卷

其中有一些着作是《道藏》中没有的,这对我们全面了解杜光庭的着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杜光庭众多的着作可见,他曾对哲学理论、思想源流、修道方法、斋醮科仪、神仙信仰等都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涉及的学术层面很广,所获得的创作成就很多。杜光庭的哲学着作思维缜密,论证性强,表现出较强的思辨性。而他的一些弘扬道教神仙信仰的着作虽然神怪之气浓厚,但又因其优美的文学笔调,鲜明的人物性格描写和恰当地运用历史资料而成为颇具文学色彩的宗教着作。

同时,杜光庭还是一位诗人和传奇小说家。《全唐诗》中存有他的诗作一卷。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中也收有杜光庭《题天坛》诗一首。另外,在杜光庭所编撰的各种道书中,共有诗文150余首。杜光庭所撰写的各种词章因文辞典雅,格式规范而成为后世道门中章表书写之典范。他创作的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更是成为唐代传奇小说中的佳品而广为流传。杜光庭还擅长书法,“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得之,故其书因诗文而有传。要是得烟霞气味,虽不可以拟伦羲、献,而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这大概也是杜光庭的着作能够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保留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杜光庭虽然留下了众多的着作,但它们大多没有经过今人的校勘整理,再加上有时杜光庭的一篇文章既收在《道藏》中,也收在《全唐文》等其它史籍中,需要进行校读后才能使用,杜光庭的一些斋醮着作又收录于别人的着作中,需要辨析真伪后才能使用。这些都给杜光庭思想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但由于本书着重研究的是杜光庭的道教思想,因此,将主要依据《道藏》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同时参考一些其他的资料。《道藏》中保留了明代以前各个时期的道教经书。本书还将以《道藏》中的道教经典为基本的研究资料,来了解杜光庭道教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及思想发展的脉络。

有关杜光庭的生平事迹,最为系统的记载是元代赵道一所撰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杜光庭》,今存《道藏》第5册。南宋吕太古、马道逸编《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历代宗师略传》中也对杜光庭的生平事迹有一简略介绍,今存《道藏》第32册。同时,笔者还对《全唐文》、《十国春秋》、《五代史补》、《蜀檮杌》、《蜀中广记》、《幸蜀记》、《宣和书谱》、《全唐诗》以及天台山志、王屋山志、青城山志等地方志中的有关杜光庭的记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梳理。地方志、笔记和野史中经常会保留一些具有历史原貌而又被正史避讳的史实,或为人们所疏忽的一些东西,因而在学术研究中有其特殊地位。但笔者在使用这些资料时,力图将它们放在同一尺度下来衡量。因为地方志、笔记和野史中会有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或夸大歪曲的内容,所以笔者尽量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相互验证,以确定材料本身的可信性。笔者认为,历史的事实有时就是在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比照各种互相矛盾的记录,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一一核实,是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也是笔者研究杜光庭生平事迹和思想特点的基本进路。

三、研究现状和本书的研究进路

目前国内学术界虽然还没有出现对杜光庭思想作全面研究的学术专着,但在一些道教通史性的着作中和散见的论文中对杜光庭生平和思想还是有所论及,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卿希泰着《中国道教思想史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二卷第六章第八节“杜光庭对道教理论的总结与发展”。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二卷第六章(第四节)“杜光庭对道教建设多方面贡献”。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八章“唐代道教经戒传授”中简要提及了杜光庭。

李养正着《道教概说》(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五章(第四节)“道教在义理化方面的发展”简要提及了杜光庭。

牟钟鉴、胡孚琛、王葆玹主编《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齐鲁书社1991年版)中“唐宋道教”简要提及了杜光庭。

胡孚琛、吕锡琛着《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道家篇”第四章(第二节)专门研究了“杜光庭的重玄学”。

黄钊主编《道家思想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十章(第五节)专门研究了“杜光庭‘道通一气’的宇宙本体论”。

柳存仁着《和风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中“五代到南宋时的道教斋醮”对杜光庭的斋醮思想简要提及。

卢国龙着《中国重玄学》(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七章(第二节)对“杜光庭及其《道德真经广圣义》”作了简要的研究。

李大华、李刚、何建明着《隋唐道家与道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十章专门研究了“杜光庭道教哲学思想体系”。

李大华着《道士杜光庭道教理论的思辨性质》,载萧箑父、罗炽主编的《众妙之门》,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杜光庭宗教认识初探》,载黄海德等主编《道教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王瑛着《杜光庭事迹考辨》,载《宗教学研究》1992年第1~2期;《杜光庭入蜀时间小考》,载《宗教学研究》1995年第1~2期。

赵宗诚着《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载《宗教学研究》1990年第1~2期。

此外,国外学者也有一些有关杜光庭研究的成果,例如:

日本学者今枝二郎着《杜光庭小考》,载《吉冈博士花甲纪念·道教研究论集——道教的思想和文化》,国书刊行会1977年版。

日本学者宫川尚志着《从道教史上看五代》,载《东方宗教》第42辑,1973年出版,介绍了杜光庭的一些事迹及他生活的时代。

日本学者漥德忠着《道教史》第四章“道教团体的发展”中介绍“五代的道士们”时认为,“在五代的道士中最有名的是杜光庭,他也可以说是五代道士的代表”,并对杜光庭的生平事迹与斋醮思想作了介绍。

法国学者傅飞岚(FranciscusVerellen)着《杜光庭850~933:

中古中国的一个道教皇家侍从》(DuGuangting850~933:Taoistedecouralafindelachinamedievale)。这是傅氏的博士论文,1989年在法国出版(Paris:Collegedefrance),该书的法文版尚未译成中文。法国学者梅尼尔(EvelyneMesnil)有对此书的评论,书评的中译本载《宗教学研究》(四川)2002年第2期。

傅飞岚着《道教视野中的社会史:杜光庭(850~933)论晚唐和五代社会》(SocialHistoryinTaoistPerspective:DuGuangting(850~933)onContemporarySociety)。该书的中英文对照本,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出版,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发行。

笔者近年来在收集国内外有关唐宋道教及杜光庭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也撰写并发表了一些相关的专题性研究,如《杜光庭“经国理身”思想初探》、《论道教女仙崇拜的特点——从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谈起》、《论汉唐(道德经)注疏与老学思想的发展——以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为中心》、《杜光庭的重玄学思想初探》、《杜光庭与天台山道教》。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笔者认为,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不仅搜集了历代六十多家对老子《道德经》的注解,保留了唐代之前历代老学研究的成果,而且还对各家解老的宗旨作了比较研究,在唐玄宗的《道德经》注疏的基础上,作出了自己的“义释”,从而成为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因此,本书将主要依据此来分析杜光庭的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并着重探讨如下一些问题:(1)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如何通过对《道德经》的诠释而阐发了其独特的道教思想从而成为唐代道教哲学的集大成者?

(2)杜光庭如何建构起以道气论为本的宇宙生成论来为其宗教信仰服务?又如何通过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诠释而以有无概念为基点把宇宙的统一性归之为“道”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3)如何概括唐宋道教思想的转型与特色?从思想层面上看,能否以宇宙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向内丹心性学的转型来标示?如何将杜光庭思想放到唐宋道教思想的转型中来加以考察和研究,以探明他如何在总结唐代道教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的基础上,促进了宋元道教哲学的新走向?(4)杜光庭的修道思想的特色何在?他对性命双修的强调如何促使内丹心性学成为宋代道教思想与实践的主流?(5)杜光庭怎样以“道”为基点吸取了儒、佛的思想与方法,在融合三教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即世而超越的人生理想,又如何为宋代以后道教神仙思想与民间信仰的进一步结合,并与民众生活打成一片开辟了道路?

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曾说过:“科学的目的是:为一切使我们感到需要解释的东西找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在对以上这些问题的追寻中形成了本书的理论构架。本书除导言外,拟分七章,研究进路设计为:

同类推荐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花心校草的正牌女友

    花心校草的正牌女友

    他是个花心校草她是的纯情女孩究竟他们的爱恋会不会长久,谁后来才是他的正牌女友?…………………………
  • 一世倾城半世繁华

    一世倾城半世繁华

    半世的繁华换来一世的倾城,温柔的承诺伴随花开,离别就像那凋零的树叶,我是你,你是我,今生今世不再寂寞…他们从异国他乡学成归来,再回国的游轮上一见钟情,他们回到故土才发现,她是他大哥的未婚妻,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就是有违道德钢伦,他回来极受女人的欢迎,她也颇有男人缘,他们在大爱面前放下了小爱,他们为彼此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克服了一切困难,经历生与死的磨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 傲娇小娘子

    傲娇小娘子

    凤贤好不容易让爹爹同意了她跟容呆子的婚事,眼见婚期将近,怎么突然冒出陌生人让呆子进京。而且呆子好像有事情瞒着她好吧,他可能是有苦衷,她就先相信他。可是,进京?刺杀?当皇帝???这些又是怎么回事?完全就没把她放在心上嘛,都瞒着她。她要跟他冷战。但是看着这呆子以为自己受伤落下的男儿泪,她心一揪,果断心软了。难道她真的就栽在这个呆子身上了?
  • 锦绣农庄

    锦绣农庄

    睡个觉就穿越到了千百年前某个穷村落里头!第一天被人抱着哭丧,完了被人扶上花轿。向阳无语望天了!尼玛,来个刁蛮的大伯娘,无赖的三伯娘……这是坑谁呢?为了公婆不受欺负,为了小姑能有个好婆家,为了呆萌的夫君,她变得泼辣无比。于是,依靠着二十一世纪的生意模式,开始风生水起的生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石溪心月禅师语录

    石溪心月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道兵途

    仙道兵途

    仙者,修仙问道,逆天求长生者。兵者,兵器也,杀人之器也。兵途,非法器,非战器,亦非神器也。兵途,乃枪炮核武器之一途也。修仙之路,以炼器之法,演绎仙道与兵途的终极结合。且看主拿着手枪扛着大炮穿着盔甲大战修仙界,再一步一步重建一个崭新的修仙界。
  • 倾世流年:捡个师兄做郎君

    倾世流年:捡个师兄做郎君

    她是现代的白领,他是古代的道士,一场意外让他们的命运交织到了一起。“大师兄,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啊?”“闭上嘴,睡觉!”他大手覆上她的眼。她反手把她的手拿开,“不嘛不嘛,快点告诉我!”“······”“大师兄,大师兄,大师兄,大········”只觉得唇上一热,便说不出话来。唔,大师兄什么时候学坏的。
  • 火影之风鬼

    火影之风鬼

    一个不会逃避的人,会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与人相争,真的只有利益?一个与众不同的主角,一个善良而又偏执的龙套。风鬼,不愿后退,不愿放弃。御风之人,必将千变万化永不妥协!
  • 易烊千玺之易笙玺爱

    易烊千玺之易笙玺爱

    拼死拼活为千玺考上北大却误会重重兜兜转转这么多年的爱彼此都埋藏在心底最后到底如何?
  •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的随笔集。内容包括近年来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变迁以及华裔移民生活的变迁,对奥巴马就职将要给美国带来的变革也做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