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900000005

第5章 导言杜光庭思想研究的现状与意义(4)

(第一章)主要探讨杜光庭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唐代道教的发展与杜光庭思想的出现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唐代道教的多向度发展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面临的多种挑战,以说明杜光庭正是在回应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对内贯通道教诸派,对外融会儒佛道三教,从而通过对各种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吸收而进行理论创新的。

(第二章)主要通过对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中所记载的汉唐历代六十余家注老着作的目录的分析,以阐明杜光庭是如何在评判前人注老的宗旨意趣的基础上,在自己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别立新解,从而将道教老学推向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并为自己建构道教思想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的。

(第三章)主要通过对杜光庭在宇宙起源论上所形成的两条线索的分析,来说明杜光庭提出的宇宙神创说是为了彰显道教信仰的主宰性、神圣性与超越性,而杜光庭以“道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则是为了寻求对人生活于其中的宇宙世界做出解释,以为其宗教信仰服务,但他通过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诠释,并以有无概念为基点而把宇宙的统一性归之为“妙本”,不仅表达出浓厚的宇宙本体论的色彩,而且为贯通天地人并突出人的修道的依据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将重点研究杜光庭的重玄学思想,准备把杜光庭的重玄学放到佛道关系中来加以考察,以说明杜光庭在注疏《道德经》

时,不仅对他之前的重玄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而且像大多数唐代道教思想家那样复归老庄,并吸取佛教思想,自觉地运用重玄学的“有无双遣”的思维方法来阐发道教义理,通过心境、言道关系的辩证,来说明主体之人应通过修心、忘言而在人的内在生命中实现精神超越。杜光庭如何运用重玄学沟通了宇宙本体论和心性论,从而追随唐代道教哲学由宇宙本体论转向心性论的发展趋势,完成了宇宙本体论向以道性论为核心的心性论的转型,这也将成为本章讨论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主要从形神与道性的关系中来研究杜光庭的心性论,探讨杜光庭如何运用“道气”的概念来说明人的生命是由禀道受气而来,因而禀道则生,失道则死,他又如何从“一切众生,皆有道性”

的思想出发,从本质的层面上(“性”)将道与众生联系了起来,明确地将道教心性论建立在对“道性”的深入探讨上。在杜光庭看来,如果人以自心自性为“得道”之依据,通过”返性归元”就能从内外束缚中解脱出来。杜光庭的道性论以认识自我和顺应自然为基本特征,据此而提出了复归人的清虚自然本性的思想。本章将重点讨论杜光庭这种对天道的淡化和对性命的强调如何在客观上促进了唐末五代内丹心性学的兴起。

(第六章)主要从性命和顿渐切入来探讨杜光庭的修道论,探讨杜光庭如何将“道性”看作是宇宙本体的内在化、人性化,将去除贪欲、返本复性作为修道的进路,因而虽然提出仙道多途,但更以心气两炼、性命双修作为主要的修道进路,并在修道途径和步骤上对悟的顿渐作了阐释。同时将分析杜光庭对性命双修的强调如何为内丹心性学在唐末五代的兴盛,并在宋代以后成为道教思想与实践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内丹心性学所具有的内在超越的理路如何促进了道教修道成仙的目标从追求长生不死转向了复归于人的生命本真以寻求精神超越,并为后来的金元全真道所继承与发扬。

(第七章)主要探讨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之间的关联,将具体分析杜光庭在本体论、重玄学和心性论等方面如何总结唐代道教的思想而成为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五代宋初道教思想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特别是他对性命双修的强调对内丹心性学在唐末五代兴起的起了怎样的促进作用;他对人的生命的看法以及对心性论的强调,对宋明理学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他对三教合一思想的宣扬,对经国理身思想的重视,对即世而超越的人生理想的发挥,又如何为宋代以后的道教神仙思想与民间信仰的进一步结合,与民众生活打成一片开辟了道路。

需要说明的是,杜光庭的道教思想是在推展唐玄宗老学思想的基础上而自成一说。如果说,杜光庭通过对《道德经》的义释而从理论上对道教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有效的发挥,力图以“道”来拯救失道的社会,但这种拯救的意图主要地还是停留在理论的建构上,杜光庭本人就因自己无力于救世,宁愿不做蜀国“宰相”而归隐于山林,在四川青城山终其一生,那么,宋金元时期出现的新道派则将这种道教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弘道过程中去,通过宗教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这种理论。因此,杜光庭的道教思想在唐宋道教之间,从注重理论建构向付诸社会实践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或创新:

第一,对杜光庭的道教思想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目前学术界虽然一般都认为杜光庭是唐代道教的集大成者,但对杜光庭的思想还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对他如何集唐代道教思想之大成以及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也缺乏专门的深入研究,本书则力图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术界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或空白。

第二,努力将杜光庭的道教思想放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来加以考察,既系统地展现杜光庭的道教思想的特色,又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如下一些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研究心得:杜光庭思想的特点是通过注释老子《道德经》,在总结汉唐老学思想的基础上,吸取玄、儒、佛的思想和方法来关注宇宙、社会和人生问题,从而为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新理路;杜光庭在宇宙起源论上形成了宇宙神创说和以“道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两条线索,前者是为了彰显道教信仰的神圣性与超越性,而后者则是为了寻求对人生活于其中的宇宙世界做出解释,以为修道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杜光庭提出自然无为的道气论,又以“有无”概念为基点而把宇宙的统一性归之为“妙本”,形成了独特的宇宙本体论;杜光庭不仅对唐代重玄学做了总结和发展,而且运用重玄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说明修道就是复归于人本有的自然清静之心,从而促进了道教修道成仙之路径的由外向内转变;杜光庭在道性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性命双修在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唐宋道教之间存在着一个转型,并对这个转型的原因、特点以及对道教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认为,从思想层面上看,唐宋道教的转型主要表现在由注重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的探讨而转向了内丹心性学。内丹心性学在唐末五代兴盛,并在宋代以后成为道教思想与实践的主流,其所具有的内在超越的理路促进了道教修道成仙的目标从追求长生不死转向复归于人的生命本真以寻求精神超越,这为后来的金元全真道所继承与发扬,对这些问题,都将进行专门的论证。

第四,对杜光庭思想在唐宋道教转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杜光庭如何在总结唐代道教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的基础上强调性命双修,从而促使了内丹心性学发展成为宋代道教思想与实践的主流,内丹心性学所具有的内在超越的理路又如何促进了道教修道成仙的目标从追求长生不死转到复归于人的生命本真上寻求精神超越,由此而说明杜光庭既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其后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杜光庭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的转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写作过程中,本书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取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努力将杜光庭的思想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整个中国道教的发展过程中来加以考察,同时还将借鉴比较哲学、比较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地理学、神话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杜光庭的思想展开比较深入而系统的全面研究,并以小见大地来探讨唐代道教的特点以及唐宋道教的转型。

本书主要是通过杜光庭的着作来研究其思想的。杜光庭的着作不仅为我们了解唐代道教文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材料,而且还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宗教、文化之状况。但毋庸讳言,杜光庭是围绕着道教的得道成仙的基本信仰而撰写着作的,他的一些着作中弥漫着浓厚的神学成分,对此,有人提出,“杜光庭谈神仙事,多出于自造,所以后人称编造为‘杜撰’。

但神仙事迹,本属虚幻荒唐,正不必以此责备杜光庭。”“杜撰”一词是否由杜光庭而来,可以再研究,但不必苛求古人,则是有道理的。恩格斯曾说:“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尽管反映得很不完备,有些歪曲。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宗教的历史,特别是中世纪宗教的历史,不致被全盘否定,永远忘记。”如果拨开重重神学迷雾,还是可以看到杜光庭在对自然之道、人性之善、社会之和的追求中所表达的真知灼见和所洋溢着的人文主义情怀。

同类推荐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热门推荐
  • 闲来修真

    闲来修真

    普通人,上普通的学。遇到一款游戏,走进一个修真的世界。一路走来,光怪陆离里的悲欢离合~
  • 非彼金枝

    非彼金枝

    (《非彼金枝》——大白话就是:姑娘我不是你的女人!)一场十年前的遇见,化作一场整整十年染血的梦。十年后,他与她情归何处?一幕十年谋划的阴谋,带着风花雪月,带着爱恨情仇,他的执念,又该交由谁来赔偿?【千暖走出去很远后,忍不住回头去看。一片废墟前,倾城的贵妃为孤独的帝王披了一件外衣。她勾起了唇角,觉得这一幕最是讽刺。】【祁昱,你说,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 残念,回忆之殇

    残念,回忆之殇

    十二年前,兄妹俩人生日宴会之上突遭意外,家破人亡,在父母全力保护下,兄妹二人侥幸逃脱,在躲避追兵时哥哥为了保护妹妹从此音讯全无,她以血起誓,夺回家族,找回哥哥,为父母报仇,从此便判若两人,拼命强大自己,受伤,流血,她都不在乎,因为她说:"我今时今日所吃的苦,流的汗,便是我归来之时,你们流的血".(初次写作,希望广大读者多给陌陌建议,指出陌陌的不足,我会加以改正,谢谢大家)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公主嫁到尊主跪安吧

    公主嫁到尊主跪安吧

    她前世是一帮至尊,一家之主,一方霸主,她今生是一国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拿上银针是大陆上医术高超毒术一流的素手神医,她戴上面具是大陆上人人闻之丧胆的一代杀手至尊,她换上嚣张红衣又是大陆上有名的首富月家大小姐,她执上玉扇又是出云帝国的神算军师,她拢上雪纺白衣又是身居要职的出云帝国护国国师,她……一切皆掌握在她素手指间,统四国,废祖治,炼神丹,护家国,谋大业……她狂傲嚣张一生,身后桃花无数,偏偏却挑上了他,他-代邪尊,杀伐果断,无心无情,独独对她上了心,动了情,当狂傲嚣张的她遇上杀伐无情的他,是相残一生还是……
  • 网游之魔导剑士

    网游之魔导剑士

    封逍遥因为一个梦,坑爹的选择了一个坑爹职业,剑战士,在新手村的遗迹中得到了元素传承,意外的成为了隐藏职业,魔导剑士,而现实中的他在玩游戏的时候游戏头盔意外漏电,导致他得到了游戏中的技能,且看他在游戏内外的各种装13
  • 高达狂想曲

    高达狂想曲

    一群在校高中生,一群青春洋溢,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向往的年轻人,踏入高达类的机甲网游后所发生的各种猥琐,各种小白,各种搞怪。好吧我承认,我只会写高达,希望这本书不要像之前的那么悲情。
  • 花枝错:萌宠小和尚

    花枝错:萌宠小和尚

    他在山上,她在山下;之前,他们素未谋面;她,是尚未过门便克死新夫的丧门星;他,是面若明月却欺师灭祖的小和尚;萍水相逢,落得一个相依为命;这命定的纠缠,是劫?是缘?佛曰:不可说。她说:不可得。——只是单纯的讲个故事,没大的波澜,看看就好
  • 跟着时光向前

    跟着时光向前

    者以时间为经,借物事为纬,极力营造一个超越现实又基于生活的艺术天地,诗意的语言,悠然的哲思,空明的意象,撩人的意味,日常生活平凡事物中的人生况味,都引领着人去体悟生命的真切、厚重和美感。雪光里的村庄,月色下的枯荷,院子里的鸟巢,山崖上的小树,冬夜里的炭火,春天里的小蜜蜂,童话般的草垛……《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跟着时光向前》分为跟着时光向前、延续是静悄悄的、鹧鸪的叫声三辑。
  • 网游之五行缺萌

    网游之五行缺萌

    杜萌是一个死板、僵硬、没有生活情调的人,回溯古今,她觉得可能自己这一辈子,就只有两种时候萌过;一是父母唤自己小名的时候;二是当她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号,在路边把草垛子当怪打,旁边有一个背着剑的道士从她身边走过,看见她的名字,忽然大喊一声——呔!我见你五行缺萌,不如拜我为师可好![附近][我不萌]:然后她用小木剑往他脚背上刺了一剑的时候。后来那个道士真的成了她的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