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7600000043

第43章 我国报纸发行案例解析(6)

当然,一张报纸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定位与市场的对接程度如何,取决于其定位与读者需求的吻合程度如何。《京华时报》创刊时,他们对报纸的定位是:地域化、市民化、市场化、综合性。所谓地域化(社区化)——《京华时报》不走全国性发行的路子,集中在北京发行,对北京城区实行密集覆盖,充分体现新闻的接近性;所谓市民化——不走“小众”路线,而是走“大众”路线,尽可能地争取广大市民读者,当然,核心目标读者是文化程度较高、收入较稳定的中青年市民;所谓市场化——靠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确定自己的地位,一开始主打零售市场、家庭市场,每一份报纸都是读者自愿花钱购买的,从这一点上确保它的有效发行;所谓综合性——全方位提供市民关注的各类新闻、市民最需要的丰富资讯、市民最欣赏的体育和娱乐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容的丰富性,而不走纯专业新闻的道路。由此可见,《京华时报》就是要办一张“北京人的都市报”,一张类似于《华西都市报》但又注入了“京味”的都市生活类报纸。

报纸的内容是决定发行能否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京华时报》提出“内容为王”的口号,力求打造一张全新的新闻纸,为读者提供权威的、独家的、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京华时报》的领导班子:常务副总编辑朱德付为原《信息时报》总编辑,他带来了南方的办报经验和较新的办报理念;副总编辑李洪洋,长期在《解放军报》总编室工作,带来了中央级大报规范的运作和严谨的作风及成熟的版面意识;副总编辑刘明胜,曾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工作过,带来了北京报纸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以及地域化新闻的资源……《京华时报》创刊后,借当时一系列重大时政新闻的天赐良机,精彩的新闻策划迭出,如北京申奥成功,《京华时报》推出80版的“申奥金版”,世界杯期间推出“世界杯”特刊等等,以其快捷、准确、权威的报道很快使《京华时报》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与此同时,《京华时报》提出“不做小报,做小报中的大报”,将报纸分为A、B、C三叠,财经新闻上了B叠头条,并把财富新闻、消费新闻、商业新闻作为重点新闻打造,突出财经新闻,提升了新闻层次,扩大了影响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京华时报》创刊时的市场定位和报纸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客观地说,无论是《京华时报》的定位,还是其新闻采编,在当时都不具有原创的个性。就其定位来说,《华西都市报》早在1994年就已经提出了比较系统的都市报定位理念,“北京人的都市报”定位充其量是一种明智的借鉴而已,何况当时的北京报界已经有了《北京晨报》,其定位也是都市生活报。就其新闻采编而言,《京华时报》的新闻策划固然成功,但北京同类报纸的新闻策划也毫不逊色;《京华时报》的版面设置也不具有独创性,虽说它既带来南方都市报的长处,又嫁接了北京几家优秀报纸的优势,但它的版面和内容并不具有超越其他北京报纸的明显优势。这也就是说,当时的《京华时报》跟北京其他报纸相比在内容上还是处于同质竞争状态,《京华时报》的优势不是体现在其定位和采编质量上,那么,《京华时报》的优势是什么呢?优势在渠道上,它靠的是一流的发行渠道闯进了北京市场。

《京华时报》快速崛起的最大秘诀,当数其“魔鬼发行”。如果说,《南方都市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内容为王”的话,那么,《京华时报》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在提出“内容为王”的同时,还提出了“渠道为王”,把发行营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报纸发行史上,《京华时报》率先提出了“内容为王”与“渠道为王”并举,实践了“渠道为王”。更为重要的是,《京华时报》的渠道是一个导入了“整合营销”概念的渠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华时报》发行模式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报纸发行由此开始走上“整合营销”之路。

跟《北京青年报》的小红帽相似,《京华时报》的发行队伍称为“小蓝帽”,这支发行队伍是怎么组建起来的呢?“魔鬼发行”的“魔力”表现在哪些地方?分析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的最佳整合,一流的人才和团队造就一流的发行

用《京华时报》自己的话说,“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人才,一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首先是发行部门的最高领导层,《京华时报》发行的领军人物,其是副总经理谭军波,被誉为“发行奇人”,他最早在《南方周末》任记者、编委,后转入《南方都市报》任副总编辑,并因把《南方都市报》从发行3000份扩大到几十万份而闻名全国,他也由此彻底跳出采编体系,开始专心搞发行,成为当代中国最知名的报纸发行职业经理人之一。谭军波是新闻采编本行出家,而后转入发行,他既有新闻采编的过硬本领,又有报纸发行经营的实践经验,这种跨领域的从业经历,为《京华时报》的发行创造奇迹埋下了伏笔。

就中层干部而言,《京华时报》拥有一批能上能下年轻而又有活力的中层干部。其中层干部全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全是竞聘上岗,全是“能人”搞发行。即使是基层发行业务员,也是招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一大批身体好、素质好、精神好的青年人走进了京华发行队伍,这就彻底改变了发行部门由老弱病残、学历低、素质低的人员支撑的落后局面。联系到国内大多数发行部门要么是“下岗职工满天飞”,要么是“退休职工打天下”,《京华时报》的做法确实具有战略眼光。

在生产力的一切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是创造一切奇迹的根本动力。《京华时报》的发行团队中,既有像韩信那样的帅才,他们有着极为丰富的发行领导经验,又有一批素质高、创造力强的中层干部,还有一大批年轻力壮、朝气蓬勃的基层发行队伍,这样一流的人力资源的最佳整合,是造就一流发行的基本条件。

二、严格而又灵活的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发行人员的才智

对报纸发行团队的培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正如谭军波所说的:“有培训,员工可以以一当十;没有培训,可能十个人没有一个人顶用。”国内一般的发行部门对培训不够重视,有的是表面重视,实际不重视。“小蓝帽”充分意识到培训的重要,组队第二年就专设培训总监,每年的培训经费都在增加。培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企业内部成立培训学校2加强内训工作之外,还请老师来讲课,也派员工出去学习等等。《京华时报》还跟当地军队积极合作,其发行骨干一律接受严格的军训,住战士宿舍,在野外进行封闭式训练。早上6点多起床,一直训练到晚上,夜里还要进行业务培训,从而培养了一支纪律性强、能吃苦,更重要的是富有团队精神的发行队伍。给发行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也是《京华时报》成功的重要条件。

分析看来,《京华时报》的培训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定期培训,培训制度化,不走形式主义。发行中心人力资源部一般是按计划定期对不同人员开展培训,经常培训,确保每个人都在培训中有所得,激励每个人都要在业务和思想上不断进步。其二是轮番培训,滚动培训,不耽误报纸发行的正常工作。其三是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后进,手把手的传递经验,心贴心的培训交流。《京华时报》为了确保培训效果,不搞教条主义,采取现身说法,让在发行中表现出来的典型出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做法,这些经验有用、耐用。其四是领导检阅,督促检查。对于培训,《京华时报》的领导非常重视,报社领导吴海民社长、谭军波副总经理、发行中心主任金锋分等人经常亲自出席培训动员,参加阅兵总结大会。

三、整合营销,多元营销策略展开强大攻势

整合营销策略也是《京华时报》成功的关键之一。所谓整合营销策略是指综合考虑市场营销的四要素——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用灵活而又独具特色的销售组合,达到最佳营销效果。产品主要是编辑部考虑的问题,在发行方面,《京华时报》有不少创新之举。

第一,在价格方面,《京华时报》采取了比较保守的价格策略,以低价切入市场,首先吸引低端读者群,从低端做起,吸引中端群体,靠近高端群体,逐步扩展报纸的读者群。

第二,在促销方面,《京华时报》采取快速入市、强档出击、先入为主的策略,以广告率先造势,以零售撬开市场之门,以社区为发行活动基地,以不可胜数的活动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极短的时间内争取到了大批读者。《京华时报》在京城的发行是最具特色的,也是极为成功的。

首先是以广告作为推进器,快速树立报纸的品牌形象。早在报纸创刊前,“《京华时报》——北京人的都市报”宣传标语就随处撞击着人们的“眼球”。在每个地铁站,都有两块“《京华时报》——北京人的都市报”广告牌;户外,800个广告牌遍布北京各个交通要道,还有三条线路公交车车体流动广告;空中,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央视等均打出了《京华时报》创刊的广告;在平面媒体上,《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均对《京华时报》的创刊作了报道。在海外,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多家报纸,都对《京华时报》的创刊作了报道。这为《京华时报》的发行起步起到重要的推介、造势的作用。

其次是搞大派送,快速提高零售量。《京华时报》创刊之初,招聘2300名零售员,统一着装;组织两千之众的流动售报队伍,一步到位,开展强力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持续5天。2001年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2300名《京华时报》零售员统一身着蓝色T恤,头戴蓝帽子,遍布北京各个交通要道、人行天桥、医院、商场、地铁站口,在京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京华时报》,5毛钱一份。”“买一份《京华时报》,送一瓶‘汇源’果汁。”由于派送到位,新鲜、独到的发行方式给读者一种惊喜、一份亲切,首发30万份一举成功!正是这种高度密集覆盖的发行策略,使读者一下子认识了《京华时报》,为《京华时报》迅速占领北京报纸零售市场打下了基础。促销活动结束后,《京华时报》创办者估计促销活动结束后发行量会下滑到10万份以下,实际上下滑到11万份时已止跌回升,每天以几千份增加,最多一天增加1.2万份。到2001年7月份,报纸创刊才一个多月时,《京华时报》已经成为北京早报市场零售量最大的报纸。可见,由于营销深入,报纸的品牌已经初步树立,发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短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第一,地铁发行量第一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威名远扬。

第三,在渠道上,广设发行站,快速建立自己的发行网络渠道。为确保发行渠道畅通,《京华时报》创刊前就建立了密集覆盖京城八区的36个发行站,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发行网络,遍布北京中心城区各个角落,2002年增至50个,并将逐步扩展为上百个发行站,公司零售网点3000多个,使网点密集覆盖北京城。

此外,《京华时报》极力拓宽发行渠道,把发行渠道延伸到地铁、超市等地段。《京华时报》批零中心除做好地面报(摊)亭的配送外,还在地铁附近60个站点、200多个超市网点、600多个宾馆酒楼等展示网点共计近1000个特殊网点开展本报与外报的配送业务。

四、优化发行结构,实行有效发行

《京华时报》的发行策略主要是两步走:第一步,利用高密度发行战术,采用庞大的发行组合(移动发行员和固定零售报摊点),快速进入市场,巧妙地在发行渠道上设点布阵,并派出犹如蜜蜂般的发行人员,扫荡着京城各大小街头,一举将发行量跃至30万份,重点培育市场形象和知名度,提高读者市场的占有率,暂时不考虑成本。第二步,利用前期形成的市场口碑和知名度,逆向发行,将发行量降下来,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实施有效发行策略。这时他们主要采取了两大政策:

一是控制发行,降低成本,锁定目标读者群。减少零售队伍,加大送摊力度,提高送摊价格,由每份0.25元提高到0.3元,再提高到0.38元,并在社区加大发行力度,锁定目标读者群。这样既减少了浪费,又优化了读者结构,做到了有效发行。

二是战略转移,大抓征订。取消零售员,变为征订员,同时开展征订培训。开展系列读者日活动,连续两个月每个周末到各个社区开展读者日活动,现场征订、答疑,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和读者进行现场交流,并开展文娱、现场抽奖活动。报社领导还带领编辑记者,登上居民楼,开展“敲门发行”。通过一系列活动,到2002年年底,《京华时报》征订量已接近10万份。从零售造势切入市场,到征订稳定发行,《京华时报》的发行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一个精彩的飞跃。

五、巩固渠道,拓展业务,促进渠道的保值增值

为了开发报纸发行渠道的价值,进一步发挥发行渠道的物流功能,《京华时报》发行中心以发行《京华时报》为主业,同时代理其他报刊的发行。目前,《京华时报》代理《经济观察报》、《财富时报》、《家庭周末报》等80多家报刊在北京地区的独家发行权。2002年代理外报外刊的营业额为1000多万元,2003年又翻了一倍。如《财富时报》是山东黄金集团投资的一份以财富为特色的经济类报纸,其北京运营中心自2003年5月12日成立后,开始借《京华时报》发行中心的批零渠道在北京地区全面发行。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这些外报跟《京华时报》不仅是业务上浅层次的合作,而且是理念上深层次的契合,他们跟《京华时报》一道团结作战,共同推进发行渠道建设,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除了向订户投递报纸,《京华时报》发行中心还开展送水、送电影票、送书、送电子产品等其他物流服务。这样做扩充了发行渠道的业务,促使发行渠道增殖,反过来,有了更多的业务量和收入,也就巩固了渠道建设。

由于以上这些特色,《京华时报》“魔鬼发行”模式创造了很多业内奇迹,跟很多“国内第一”联系在一起:《京华时报》首期发行30万份,在国内报纸发行史上是第一次;《京华时报》发行中心设立“京华发行奖”,促进采编和发行的互动,在国内是首创;《京华时报》发行中心创办《京华发行人》(现改为《蓝帽在线》)内部刊物,定期交流发行经验,这是国内第一个发行专业刊物;谭军波、金锋主编的《自办发行管理模式》,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自办发行方面的专著,等等。

同类推荐
  •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是专门针对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如何写作规范论文的教材。教程从史学论文的选题入手,按照论文的构成要素,分章对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进行详细的论述,就如何写作规范的论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教程最大特点是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写”,所讲的方法大都是从这些案例中推导出来的,清晰明白,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体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文科论文写作教程。教程所举之例皆从学者新近发表的文章中选取。为了尊重知识产权,教程使用的范文皆为西北师大历史系教师的论文。教程还对论文写作经常混淆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做了对比说明,有利于初学者较好地掌握不同的注释方法。
  • 智慧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智慧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地球迷宫出口

    地球迷宫出口

    本书介绍了地球的年龄揭秘、地球还会长大吗、地球生命的出现、未知的南方大陆、冰川是怎么形成的、冰川期成因之谜、沙漠的秘密陷阱、沙漠开花之谜、会狗叫的岛等内容。
  •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是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集思广益、辛勤笔耕的结晶。注重实际,使学者学了感觉有用,确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得上;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
热门推荐
  •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女主人公宋雨婷色厉内荏,正值花样年华的她,在提前偷吃了爱情禁果后,苦恼爱情的真谛。唐浩天的意外出现,给予了她解开爱情密码的钥匙,然而当她试图通向爱情彼岸的时候,遇到了林子锋,她毅然迈开自己的幸福之路……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蝶缘

    蝶缘

    苏瑾的一生遇到了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也许以后他会碰到更好的人,但是却没有了所谓的青春。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但是要到最后才能发现。有些事明明做错了,但是到了最后心里却还是不肯承认。她为你浪费了八十年的光阴,却连碰都不能碰你一下......人潮拥挤,我也爱你。
  • 卿非得已

    卿非得已

    命断缘不断。念念不忘卿。发乎此情者,何忍相决绝。如果一切的一切都是命,她认。“筱蓉,你还没有把心交给朕吗?”“皇上居然一开口就要我把今生今世唯一能够自主的东西交给你。可我的真心偏偏是最价值连城的,我给不了,皇上更要不起。”“天下都是朕的,连城之价朕会要不起?”“赫连池,正因为你是至尊王者。我不会对你用情。”“穆筱蓉,待朕转身之后,就没有你回旋的余地了。但愿你以后不会为今日之轻率而自责后悔。”“你杀了他,你以为我对你还会有半点期待吗?”“朕再说千遍万遍你也不会相信,但朕还是要说,杀他的不是朕。”
  • 冥婚有约:凶猛鬼夫别追我

    冥婚有约:凶猛鬼夫别追我

    我叫柳千月,二十岁的生日那天,血棺迎亲,鬼夫来临。我被迫孕育鬼子,生活……睡死人床,被百鬼追,妖飞鬼飘僵尸跳。我想逃,鬼夫却霸道纠缠。夜已深,鬼夫大手霸上我的腰,薄唇冰冷,暧昧的气息在我耳边。“女人,怀了我的孩子,休想再逃…”
  • 天地同行

    天地同行

    魂灵重生,神鬼之说,神与鬼是否真的存在!!人世间,如来佛祖,玉帝,女娲,上帝,天使,三界,再次证明于世。当代,古武者,异能者,忍者,穿越者,修仙者,震世重现。蚩尤血脉再创于世,轩辕古神元无是否,三界之战传于世。
  • 玄灵星辰

    玄灵星辰

    从地球跨宇宙来到另一个宇宙位面,重新开始一段人生;一生一世只一人,纵使一眼万年;披荆斩棘,踏上修仙不归路。
  • 高冷大叔住隔壁

    高冷大叔住隔壁

    相恋四年的爱人订婚了,可惜订婚对象不是她,而是她父亲在外的私生女。不过这一切还不是最让人痛心的,更痛心的是——亲生父亲为了私生女和情妇,谋夺家产,甚至要逼死她母亲!叶弯弯怒从心中起,她决定嫁给本市最有权势的男人,报复所有负她的人!“娶了我,我能让你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他看着面前秀丽的女人,勾唇一笑,“可以。”但叶弯弯很快就后悔了,为什么他想要的,和她以为的不一样,呜呜……
  • 妖兽斗士

    妖兽斗士

    少年面对危机四伏的人生开启了对命运反抗之路,虽然迷茫但依然前行
  • 冥龙图腾

    冥龙图腾

    终结能量,再现人世~~远古召唤,成就侠义英雄~~最终,为了承诺,他不得不放下一切~~神的推荐,魔的培育;万劫之地,天堂之福……最终,雷霆般地降临!无法想象,人类,成为了神魔守护使龙翼之圣……但他不是最强者,于是,开始了寻找之旅图腾的力量,远非他能想象!这个世界不属于他,但他成就了这个世界冥界,龙族……(求一张好看的封面……这封面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