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6300000030

第30章 网络时代的文化选择(1)

又一个新世纪已经到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世纪只是短短的一瞬,但20世纪创造的文化财富,超过了以往所有世纪的总和。

新世纪的阳光,感召着人类投入更大的精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于是产生了许多的神话。在新世纪,人类已不是匍匐在大自然足下的孩童,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于是人类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一个个网络传播时代现实的新神话。

网络时代的文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质,在一个新纪元的文明时代,我们需要从宏观的视野,审时度势,作出自己的文化选择,这样才能自觉地成为时代的主人,把握前进的方向。

8.1发展网络传播的物质文化

新的世纪,未来学家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对未来的生活作出大胆的畅想。比如在文化娱乐方面,早就有人预测说演员这个职业将消失而被机器惟妙惟肖的模拟所取代,大量艺术家将产生于具备思考创造能力的电脑当中,也许我们不再看电影电视而是到“虚拟梦境”中去做一次更真切的情感体验,也许纸质的书籍报纸都不复存在……

谁也不能准确预料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在这个呈几何级数甚至核裂变般增长速度的世界,人的想象力往往赶不上变化之快,正如我们曾想象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共产主义到来一样,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旦突破一种临界点,社会生产力会爆发出惊人的“核能”,推动社会前进。

当然,任何事物变化总是有规律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世界不会因为进入新世纪而突然产生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发生一个迥然不同的裂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网络时代不是凭空降生的。作为文化,也无法割舍传统与现代的联系,表现为无数经典中永不褪色的人类智慧的光芒。

因此,在网络时代,仍需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1.全球信息社会的基石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就文化在其自身领域的存在形式而言,它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部类构成。这是文化的基本结构,并各有其丰富的内容。

物质文化是指实际的物质生产过程及物质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的成果,它们当中凝结着人的精神因素,但主要具有物的性质,说明在物质生产领域中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发展程度。

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的现实的生产力,是最重要的物质文化财富。

人类是通过文化的因素和中介向自然宣战的,一切生产和经济活动,都依赖于劳动者文化主体性的发挥。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不是自然物体,而是文化的实体或载体。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种区别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就是文化的区别。

从建筑物到家庭用具,从服装到食品,都是文化的物件性形态,都是文化产品。在先进的产品中,物化着先进的精神文化。消费资料不仅说明人在自己生活的某个历史阶段上消费些什么,而且说明人是如何消费的,人的需求的发展和丰富程度。人的需求的丰富性及其满足方式,反映人的文化面貌。

物质生产的实际过程既是物质的过程,也是文化的过程,特别是其中的工艺和技术、科技成果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程度,还有生产者的技术、技艺、生产操作的水平和熟练程度,科技成果在生产过程中的软性应用,以及纳入生产过程之中的人文环境,都是物质文化的体现。

现代工业产品携带着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信息,而科技思想与知识是最活跃的文化因素。现代生活消费品以实物的形态传播的现代生活方式的文化价值,对人们生活观念的冲击也是巨大的。某些文化产品,器物的外观、包装、设计,某些纪念性的建筑等,不仅表现着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而且还凝聚着意识形态的内容。

物质文化的建设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坚实的物质文化之源,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前进的车轮。人类需要精神,但仅有精神没有物质载体,精神便既不存在,也不可能发展。

发展网络时代的物质文化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极为重要的选择题,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都会选择这道既有压力又充满挑战的难题,发展信息通讯技术。

世界最发达国家的首脑在新千年的第一次峰会上,重点讨论的就是共同建设全球信息社会。2000年7月,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八国领导人在日本冲绳举行首脑会议,讨论信息社会发展大计,并在22日发表了旨在促进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缩小国家间、地区间信息技术发展差距,建设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

宪章指出,信息通讯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

的动力之一,其革命性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而且正在迅速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实质就是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使用知识和智慧,从而使人类充分发挥其潜力,实现其理想。

为此目的,八国领导人重申将努力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参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共同分享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益处,并呼吁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界作出努力,缩小国际社会中的信息与知识差距。

据联合国秘书处2000年上半年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依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发达国家在“知识权力”的集中过程中,通过创造优势,夺取全球市场份额进行大规模产业重组来获取“先行者利益”,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继续处在“信息贫困”之中和“数码鸿沟”的另一边。

目前,富国和穷国在因特网用户数量方面的差距比其在国民收入方面的差距更为悬殊。根据联合国的资料,全球收入最高国家中的五分之一人口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其因特网用户总数占世界因特网用户总数的93%,而收入最低国家的五分之一人口则只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其因特网用户总数只占全球因特网用户总数的0.2%。

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数码鸿沟”,是新世纪全球信息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八国首脑认为,缩小国家间、地区间在信息技术发展上的差距的关键,在于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够接触和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并能负担得起所需费用。

为此,八国将继续努力促进市场条件的发展,使之有利于提供价格适当的通讯服务;探索包括提供公用电脑通讯设施服务在内的其他补充服务途径;大力改善网络进入方式,尤其是在那些信息通讯设施欠发达的地区;要特别关心残疾人和老年人在这方面的需求与困难,积极协助他们使用信息技术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包括移动因特网接入服务等在内的“无障碍”、“方便使用者”的技术。

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使用信息技术,八国首脑在宪章中表示将组建一个高级别的特别工作小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讨论、协调与合作,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和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讲,特别工作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建设必需的网络系统,改善电脑通讯连接设施,增加上网机会,降低费用,培训人才,鼓励参与全球电子商务网络。

尽管落实这一宪章的精神还有很多事要做,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时候,谁也不肯轻易让步。但进入网络时代后,大家都意识到推进社会的发展,决不是一个国家的事,需要全球都来参与信息社会的建设,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类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和世界格局变化的新环境中,提出发展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重要指示。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指出:要加强信息传播技术的更新与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

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是扩大影响的重要方式,也是网络传播的主要渠道。中国的重要新闻媒体大都是从1996年底到1997年初开始上网的,目前,全国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媒体已达700多家。驻外使领馆至少有21家开设了网页,中国国际互联网络新闻(CIIC)已开设了中国、中国人权、中国西藏、中国台湾、中国国情、新中国成立50年、澳门1999、‘99全球论坛·上海、’99巴黎中国文化周等几个具有独立域名的综合性和专题性主页,还开设了中国新闻、中国指南等海外镜像点。我国的网络传播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网络传播的迅速及时、即时互动、容量大、面向全球等优势,在这些网站得到充分发挥,在近几年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传播报道方面,网络传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争取了主动权。

当然,中国的新闻网站与外国媒体实力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统计,我国70%的新闻媒体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基本上与原媒体发布周期同步,少数网站甚至落后于原媒体,只有9%的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快于原媒体的更新周期。多数媒体网站发布的新闻内容只是传统新闻的翻版,只有10%的网站对信息进行了重组和充实。

目前,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网上用户大约2.86亿,到2000年6月30日,中国的上网用户人数已达1690万。现在每隔半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与此同时,网上信息也飞速膨胀,仅以WWW方式提供的信息平均每过53天就翻一番。

但是,在信息传播的流向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据统计,在整个因特网的信息输入、输出的流量中,我国目前仅占0.1%和0.05%,美国已有55%的杂志推出了网络版,而我国报刊上网率只有10%左右。现在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全球具有较大影响的媒体,如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许多新闻网站,不论从访问量到访问人群方面均可称得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西方大国利用其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中的支配地位对别国进行文化渗透,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世界信息传媒巨头的合并浪潮,更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考验。

美国《纽约时报》和ABC结盟,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等,出现的超级信息巨霸,对不同资源行业之间进行“强强联合”的趋势,给发展中国家的网络传播带来严重的挑战。

要建立起网络传播的新秩序任重而道远。仅凭一腔热情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战略目光,建设信息社会的基石,把自己的底基夯实。

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现代化的社会需要有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手段来体现。传播媒介需要最迅速、最便捷、最广泛地传递信息,这就需要现代化的高科技作为后盾,紧随最先进的信息科技发展步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武装自己,这样才能担当起传播媒介的现代角色,发挥多元化的功能。否则,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传播媒介,就不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信息的需求。

传播媒介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手段,采集、制作、传递信息,全方位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可以预见,传统传媒与高科技结合是惟一的出路,传媒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坦说,如今记者可以利用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采写新闻,而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因特网为记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信息和机遇。

统计显示,因特网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它以前的所有其他技术。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拥有5千万听众,电视诞生13年后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而因特网从1993年对公众开放到拥有5千万用户只花了4年时间。

广播电视设备系统要加快数字化步伐,提高节目采集制作和播出传输的质量。广播电视应该把各种信息处理、存储、传送系统实现数字化,把广电系列的数字化融入到整个数字化时代,这是实现广播电视变革的关键。

发达国家已在开发出数字化电视节目,根据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分步发展高清晰度电视的规定,1999年5月1日是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等美国首批十大城市开始播放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信号的最后日期。这意味着30%的美国家庭如果有接受设备的话,届时就能收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

围绕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的开播,美国电视业和电子生产商已经开始了一些合作行动。1999年4月,英特尔公司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宣布合作开发数字电视和交互式通信结合的技术,使观众在看到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查阅电子节目单、聊天、互致电子贺卡或参加交互式问答比赛。广播电视系统实现数字化的步伐已经十分紧迫。

2.网络传播的物质文化

发展网络传播的物质文化,就是网络时代物质生产过程及物质生产的实体性的成果,它凝结着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的智慧,它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现实的生产力。信息技术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的发展前景尤其值得关注。

物质生产的过程也属于文化的物化过程。新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入了生产者的全部智慧。对物质生产的结果,我们应该有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物质文化。

有关计算机专家对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这样的展望——

(1)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硬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原理和设备构造技术,面对的问题包括结构、速度、存储、互连、成本和可靠性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结构、电子模拟结构、电子数字结构的进化过程。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现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结构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个阶段的进化。

50年代初计算速度每秒5000次(运算)机器的体积和一座大楼一样大,今天摆在我们办公桌上的普通台式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约为每秒5亿次,也就是说相当于50年代10万座大楼组成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目前最好的台式机的计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10亿次。

同类推荐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本书收录了“长沙广电杯”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论文征文活动的上相关作品,一是领导和理论骨干在有关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或撰写的相关文章;二是本次论文正文中的部分佳作。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乱世九决

    乱世九决

    1099年,“八月天时”,云南大理国镇国之宝”琉璃盏“不且丢失。”琉璃盏“传言,段誉将毕生武学放入琉璃盏之中。
  • 天降总裁辣么宠

    天降总裁辣么宠

    一场不该有的疯狂邂逅,曾经的小青梅误撞腹黑大竹马,俩人相见不相识又不打不相识。他:你叫什么名字?她:曾圆子。他;哼,蒸圆子,你咋不蒸包子呢!她:废话,没男人我怎么“蒸包子”!咦,等等!刚才的话是她讲的吗?这位大哥,我没说、我没说,我什么都没说哈——
  • 暖暖的他们

    暖暖的他们

    自从被SY拉进坑后,某苏成了一枚彻彻底底的腐女,偶尔看见某些暧昧的小文章啦,怎么可能不YY呢。欢迎入坑,不定期更新,老司机带你彪起来【其实我是一个纯洁的小天使小短篇,纯属YY,不喜误入,么么哒
  • 巧克力人生

    巧克力人生

    人生就像巧克力,有着多种多样的味道,也不存在两种一模一样的味道,而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味道?
  • 武道梦想

    武道梦想

    人们常说死后回去另一个世界,也许是地狱,也许是天堂……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却身死魂穿,亦或者那就是死后会去的世界梦想和现实之间,少年究竟是被现实击溃,还是成就梦想,打破常规。。。。。。。。。。。
  •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十一岁至五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十一岁至五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别把离别写的太过伤感

    别把离别写的太过伤感

    他叫萧翼鹏他总是如王子般的傲娇,却还是守护者那个小丑般的沫汐,小丑般的沫汐以为那就是上帝派来守护她的天使,可是后来他们都长大了·翼遇见了该守护的人,沫汐才明白那只是好感·那么他该怎么选择呢。沫汐该怎么办?沫汐会遇见她的王子和她最好的朋友吗?会幸福?还是不会辛福呢?她一路走来,遇见了很多的人,最后陪在她身边的还有几个人呢!
  • 飞天花和尚

    飞天花和尚

    一个自小出家的和尚一个拥有绝世武功的高手………………两个美丽的高中生少女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 萌物萌怪

    萌物萌怪

    女主穿越到异世界,开启冒险之旅,且收小弟,组成战队,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 我是大天王

    我是大天王

    王天只是个不知名的酒吧歌手,意外重生架空地球。熟知前世成名歌曲,今生岂能白活?偶尔也将那些记忆中的小说和电影拿出来玩票。前世想成为瞩目的明星,今生却成了闪耀的大天王!来自异时空的蝴蝶轻轻闪动翅膀,一个娱乐圈的天王传奇正在悄然诞生。新人新书求支持,寻找那些我们曾经忘却的美好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