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化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利于人类的进步。比如,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和交流的更加广泛,各种影视、音像以及时尚文化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很快普及开来,这样很多好的东西就会马上被人们所接受。当然,这种交流存在着负面效应,传统文化受到挑战,一些消极的文化现象也随之浮起,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新世纪的中国正日益迅速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的作用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全球化也造成多样化。从文化角度看,把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放在同一网络平台上,从而大大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造成一体化。尽管是杂多的文化,但只要交流,规则的产生就不可避免。全球化越发展,适用于文化交流的一致性,为不同文化群体认同的共同性、普遍性因素就会越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为没有民族性的东西在世界上站不住脚,没有个性,存在不下去。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个性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世界的背景下去发展个性。所以未来的文化一方面交流更趋加剧,同时文化的个性也将更加突出,没有个性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也是地域文化和全球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不断地融合,特色又不断地加剧。科学文化的个性、特点、力量不断地显现出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人文文化的价值更加显现,人们将越来越需要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才能产生文化巨人。
7.5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新文化
新世纪的中国将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中国有能力、有条件、也应该更客观而理性地思考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取得发展之后就自然寻求文化艺术上的独立、自强和新的认同,这是网络时代国际文化格局演变的大趋势。
在日趋多元化和多中心化的今日国际文化图中,中国文化人理应肩负起整合自己的新文化、确立新认同的职责,使中国新文化在世纪之交国际文化格局重组和各种文化势力相互渗透的新形势下,确立起与泱泱大国地位相称的位置。
在此我们仅就艺术而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新艺术逐步崛起于国际艺坛,并日益引起国际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国内艺术家,还是海外中国艺术家对国际艺坛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至于目前在欧美正兴起一个中国新艺术热和中国文化热,成为在世纪之交国际文化势力重组和东西方文化在高技术时代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新浪潮。
中国新艺术被纳入国际艺术版图和循环系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容中国艺术界和有志之士忽略的是,这些海外中国新艺术活动大多是由西方策划人在西方艺术机构的支持下按西方人的眼光做给西方人看的。
海内外中国艺术家如果只能追随这一取向而别无其他选择,则会重蹈前苏联前卫艺术过度意识形态化而无母文化背景的有效支持的覆辙,而不会像日本新艺术那样靠雄厚的国内资金支持而将日本当代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代表当代精神的中国新文化建设缺少了中国新艺术的参与则是极大的缺憾,因为历次新的文化波澜均是由前卫艺术打头炮。作为东方文明核心的中国,她的进步与发展在信息化与地球村的今日重新整合着东西方文明。
在风云际会的世纪之交,中国成为一个新的国际焦点。中国在稳步崛起的过程中培育着新的社会环境,塑造着自己的新文化、新形象和新观念。
中国新艺术的主题强调将中国作为一个客观的文化实体、中心和观察世界的出发点来实现自己的新发展,确认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来重新认识中国在当今国际艺术版图中的位置,来重新确定中国艺术的认同,也就是说今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锐艺术?中国的新锐艺术应怎样以当代技术媒介来记录和把握正在变化中的世界和中国?
中国新艺术旨在从当代国际艺术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来提出新的观察方法和角度,推动国内与经济和社会机制发展保持同步的艺术体制,并希望实现东西方艺术的平等对话。
中国新艺术的标题暗示艺术家应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土壤来记录今日中国的巨大社会变迁和结构转型。从自身的文化根性出发来演绎当代中国的故事,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出发来思考当代国际文化的交流、竞争、互渗和互融,以期传达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在世纪之交对中国与世界的认识。
李政道博士曾在中国的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创造力的两个侧面,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不仅伟大科学家均有艺术家的素质,伟大的艺术家也都有着科学家的头脑;更为重要的是,人口素质提高的最高层次是艺术修养的普遍上升,而艺术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对新艺术、实验艺术的尊重、宽容、理解和认识。
中央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为中国在新世纪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鼓动、支持中国新艺术是提高人口素质,激发人的创造思维与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发展新艺术应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积极参与二十年的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实践中,中国所发生的剧烈转变是惊人的。这一历史性与戏剧性的转变为塑造中国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大师提供了可能和丰厚的营养,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五千年来未曾中断的文明,作为东方文明的核心,在自身由传统向当代转型过程中,在从封闭的农业文明向开放的工商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的过程中,在与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化浪潮的对话中,中国艺术家所面临的现实、机遇、矛盾和挑战都为他们在国际艺术舞台大显身手提供了可能性。
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中国艺术家应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土壤,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强调艺术参与生活、服务社会的使命,在国际注意力关注中国的历史瞬间留下从不同角度表现这一时代的作品。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日,艺术本体论意义上的国家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已变得毫无意义,而智慧的含量、艺术的原创性则成为惟一的国际尺度。
放眼20世纪的百年风云,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可视作中国近代意义的西方式文化启蒙的开端,即用西方先进的思想来改造中国。而到世纪末,中国新艺术崛起于国际艺坛,并以新的国际文化格局重新组合的重要力量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感到中国新艺术那沉甸甸的历史分量,人们是否可以意识到它所包含的新内容。
近现代文明史是一部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世界向全球各个角落进行扩张的历史,是以科学理性、人文主义和经济利益统摄全世界的过程,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全球村等概念也无不笼罩在以西方为主导的氛围中。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间的实验艺术也无处不浸透着西方的强大影响和支配,从总体特征上看,是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艺术观念、艺术形式、艺术价值的认同。
一面是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有着光辉的历史和文化的中国,一面是在当今世界的技术经济发展中处于贫困落后地位的中国。与此同时西方世界的两重性也同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面是科学、技术、文化、经济极其发达的西方,一面是向世界扩张、侵略他人的帝国主义的西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历史情境和复杂的感情态度中发生与发展的。
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就是在这样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发展,在吸收与扬弃、冲突与融合、继承与发展的选择中,中国的文化必定会在网络时代选择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应该是全球的又是民族的,共性的又是个性的,时代的又是历史的,科学的又是人文的,大众的又是个人的。
我们拥抱又一轮的新文化太阳在东方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