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200000011

第11章 物权法总论(9)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认为,债权不具有排他性和对世效力,债权变动的基础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物权则具有排他性和对世效力,物权变动必须依赖公示行为,即标的物的交付或登记,非经公示不产生物权变动之效力。物权与债权的本质区别,决定了物权变动与债权变动的法律基础、成立的时间、生效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基于物权与债权的本质区别,进一步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予以分离,使物权行为在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债权行为而独立成立,从而债权行为的不成立或无效并不必然导致物权行为的不成立或无效,即物权行为具有无因性。

物权行为无因性从物权变动当事人的权利属性入手,由物权变动当事人的内部权利义务关系延展到物权变动的外部权利义务关系,其逻辑推理严密,法律关系清晰,理论体系严谨,彻底摆脱了意思主义引起物权变动在理论上的矛盾,对第三人的保护最为有利。尤其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以有关法律行为的规范对物权行为进行制约以补正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不足,其理论更趋完善①。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公示公信原则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都注重加强对第三人的保护,因此有学者认为,可以以公示公信原则替代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并认为公示公信原则是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扬弃。笔者认为,公示公信原则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公示公信原则并不是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扬弃,而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结果。公示公信原则认为物权变动非经公示不生效力,实质上已经认可了物权与债权的本质区别,这与物权行为理论中原因行为(债权行为)与结果行为(物权行为)的区分原则相一致。公示公信原则认为物权变动一经公示即发生物权变动,从而使形式的权利关系与真实的权利关系相分离并发生独立的法律效力,这与物权行为理论中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原则相一致。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为公示公信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它解释了物权变动为何必须公示以及物权的公示为何可以取得公信力的问题。简言之,物权的公示效力来源于物权行为的区分原则,物权的公信效力来源于物权行为的抽象性原则(即无因性原则)。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是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物权公示公信原则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以物权变动中保护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重点分析比较善意取得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我们可以得知,由于善意取得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公示公信原则比较,在保护第三人方面以公示公信原则为优。而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间,虽然都注重对第三人的保护,但只有坚持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才能真正地解释物权变动进行公示的真正目的以及物权公示的公信效力的真正价值。据此,我们认为,应以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为基础,以公示公信为原则,以善意取得制度为补充构建中国的物权变动制度。在物权变动中就第三人保护问题,我们可以粗略地总结出以下的基本规则:①物权变动必须向第三人公示,没有向第三人公示就没有当事人之间的物权变动。②物权变动一经向第三人公示,即产生公信力,推定公示的权利状态具有正确性。③第三人根据公示的权利状态进行交易,推定第三人主观为善意。④如真正权利人举证证明第三人在取得物权时确有主观恶意,则表明第三人善意推定之错误,真正权利人可提起恶意抗辩,纵然物权变动已经公示,第三人仍不受保护。

①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载《法学研究》第18卷第3期,第88页。

§§§第五节无权处分中债权行为的法律效力问题

一、关于无权处分的争议

无权处分行为,涉及物权和债权两大领域,当事人间关系复杂,曾被王泽鉴先生称为法学界之精灵。以最为常见的买卖为例,根据买卖合同,卖方应负交付买卖标的物并移转其所有权之义务,因此原则上卖方应当对标的物享有所有权或有处分权。然而当卖方以他人之物为买卖之标的,其本身并无处分权,该买卖合同及物权变动之效力如何认定,对于解决买卖合同当事人及标的物所有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影响甚巨。对于该问题如何解决,实务界和理论界均有争议。尤其饶有趣味的是,该争议之解决因为是否采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而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理论解说,因此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行为便自然成为争论的敏感区域。《德国民法典》第185条规定:“①非权利人对标的物所为的处分,经权利人事先允许者,也为有效。②前项处分如经权利人事后追认,或因处分人取得标的物时,或权利人成为处分人的继承人而对其遗产负无限责任时,为有效。”我国《台湾民法典》第118条规定:“①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所为之处分,经有权利人之承认始生效力。②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为处分后,取得其权利者,其处分自始有效。”因为德国和我国台湾民法采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有处分行为(物权契约、物权行为)与负担行为(债权契约、债权行为)之区分,且负担行为之效力不受处分行为之影响,因此学术界认为此处的无效是指处分行为无效,而负担行为(买卖合同)则自始有效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立法同样有关于无权处分制度之规定,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中国大陆因不采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不承认物权行为之存在,更无处分行为(物权契约、物权行为)与负担行为(债权契约、债权行为)之区分,因此学理上认为,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之物,权利人不追认并且处分人事后也未取得处分权的,应作反对解释,认定买卖合同无效。此处的无效,不是处分行为无效,而是无权处分的买卖合同无效,不能作买卖合同有效而处分行为无效之解释①。由此可见,对于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学术界的分歧非常明显。

①对于台湾“最高法院”将第118条的“处分”理解为买卖合同而认定买卖合同效力待定,倍受学术界之检讨和批评。见王泽鉴:《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再论“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三论“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载《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4、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二、买卖合同的效力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

无权处分人出卖他人之物,涉及物权和债权两大领域。由于物权是以直接就物享受利益为内容之排他性支配权利,因此物权之标的仅限于物(有学者认为包括有体物和自然力),而且该物必须具有现在性、独立性和特定性。而债权为针对特定人以特定行为为内容的请求权。债权为请求权而非支配权,因此债权之标的,可以由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决定之,只要其标的合法、可能、能够确定即可,物、权利、行为均无不可。买卖合同以财产权移转为目的,除其性质(例如:人身权、身份权)或依照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能成为交易的标的物的情况外,均可以成为买卖的标的物。而债权之标的物以标的物合法、可能、能够确定为已足,而物权之标的物非具有现在性、独立性和特定性不可。债权和物权同为民法中的财产权,为何两者之标的物差异如此之大?这要从合同制度的起源上加以考察。在信用极不发达的早期商品交易中,物物交易和即时交易必然为其基本形式。买卖双方的交易均为即时清结且双方均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因此买卖合同之标的物必须具有现在性、独立性和特定性,此时买卖合同之标的物与物权之标的物并无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讲,虽然罗马法早期的mancipatio(要物买卖)和injurecessio(拟诉弃权)具有合同最初形式的意义,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合同观念。严格意义上的合同观念只有在具有约束力的意思表示无须靠即时履行来保障,并且在时空上相分离时,才可能真正形成。脱离了“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这一命题,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合同的本质。正是由于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之间的时间差异,卖方才得以摆脱标的物必须具有现在性、独立性和特定性的限制,从而使合法、可能、能够确定之物均可以成为买卖之标的。因此未来之物(如:尚未生产加工之家具)、尚未独立之物(如:未从果树上摘除之水果)、不特定之物(如:尚未划拨之散装货)虽不能成为物权之标的物,但可成为债权之标的物。由此可见,债权之标的物与物权之标的物相比,其范围更为宽泛。

债权之标的物范围较物权之标的物范围更为宽泛,固属无疑。但就买卖合同而言,其范围是否应包容出卖人无权处分的他人之物,尚有疑问,立法例也有所不同。《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明文规定为无效,我国《台湾民法典》(第348条)、《德国民法典》(第433条)、《瑞士债法典》(第184条第1项)、《日本民法典》(第560条)则以为有效。我国《合同法》第132条规定:“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处分权。”我国法律明文要求卖方在订立合同之际应对买卖之标的有所有权或处分权。以他人之物为买卖合同之标的物,何以使立法者对买卖合同之效力产生如此大相径庭之认定?为此,必须对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和价值趋向做进一步的探讨。

①参见梁慧星:《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条》,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1页。

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之间的时间差异,使卖方在一定限度内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但如果认可买卖合同之效力,其难免产生以下消极后果。首先,就合同的履行而言,卖方因为存在处分权的障碍,无疑会加大履行合同之难度,其信用从原则上讲应较有权处分之合同为低;其次,由于出卖人履行合同中存在处分权的障碍,而其不履行合同又势必会导致买受人追究其违约责任,无权处分之出卖人为避免违约责任,有可能会履行合同,从而侵害所有权人之利益;再次,处分他人之物本身就有侵权之嫌,有违人们的法律情感,似乎也为社会道德所不容。因此如果将无权处分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确认为有效合同,对出卖人过于放纵而对买方和所有权人不利,也会损害合同的信用。如果立法上把这类买卖合同按无效合同处理,可达到制裁无权处分行为之目的,发挥法律对无权处分行为的遏制功能,杜绝其消极后果。显然,如果采法国民法之方法,否定买卖合同之效力,其价值取向倾向于追求交易的安全价值,应属无疑。

同类推荐
  • 人生提醒:法制篇

    人生提醒:法制篇

    日常生活中存在最多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如购买房屋发生买卖的法律关系,出租房屋发生租赁的法律关系,向银行贷款发生贷款法律关系等。法律关系是由一些事件和行为所引起的,在法律上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除的客观情况,被称为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的法律事实的“事件”(如:自然灾害、国家风险等)和根据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而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事实,即“行为”。行为则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 罪爱:姜志强律师解密伦理疑案20例

    罪爱:姜志强律师解密伦理疑案20例

    本书汇集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品牌栏目《法律讲堂》中的经典伦理疑案,深入触及爱情、婚姻、家庭、亲族、社会等伦理各个层面的敏感问题,案情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人性纠葛缠绕,百感交集,而其中善与恶的转换、是与非的交错、情与法的困惑更是令人错愕,发人深省。 对于这些伦理疑案,知名律师将从专业视角出发,予以全面剖析,带领读者抽丝剥茧、探寻真相,旨在彰显知法、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教会读者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其最为着重强调的是:爱,有限度;善,有边界;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否则,只能是一场情有可原、法不可恕的“罪爱”。
  • 生活中的环境法

    生活中的环境法

    本书通过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阐述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境法律知识。
  • 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概论

    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概论

    本书概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考察、基本内涵、重要性及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法治”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和法制体系的制度保障。论证了依法治国与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制度保障。论证了依法治国与民主政治建设、法律监督、以德治国和当代人权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最新修订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最新修订本)

    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热门推荐
  • 梵王追妻高冷王妃爱上我

    梵王追妻高冷王妃爱上我

    前世的她一个人人知晓的杀手,可他却杀了她,古代的她一个一阶的武者却让尊贵的他如此倾心,天界的她人们口中下界的贱丫头阻碍了他们的情意但她的真实身份却让人大跌眼镜,终归他们会在一起吗?
  • 方天浩劫

    方天浩劫

    太古初开,造化树上有十二个图腾,每个图腾演化出一个大世界。
  • 可能恋你已深

    可能恋你已深

    一纸婚契,三个月的逆来顺受,绑住了他和她。这一年,申凌硕28,商楚儿18。她要自由,那他呢?金银财宝应有尽有,自由?不不,他是自由的操控者。可无穷无尽的温柔彻底打回那句她要的自由。商楚儿沦陷了。就在婚礼前夕,他骤然将她拱手送人,他的温柔荡然无存。他说:他只要傅思纯。后来,她决定嫁给一个爱她的男人,至死不渝。但是,那天…他来了,他逝了。
  • 仙剑缘之剑灵

    仙剑缘之剑灵

    QQ群397199055在杨凡失去雪儿后,不久,便和郡主熬过不少磨难,终于走到了一起,成为一对相爱的恋人,因郡主的父王反对二人在一起,对杨凡痛下杀手,在那一刹那,女主用身体为其挡下了那剑,在郡主为了求杨凡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会死在自己的亲爹手上,杨凡在那一瞬间,发了疯,动用了“燃烧生命”,回到过去,再次和女主牵手,完成彼此之间还没有完成的承诺,虽然只是有限的时间,但是,还是完成了彼此的愿望,最后,在阴间,开始了一段恋情的故事……
  • 邪王盛宠废材妖孽冷妃

    邪王盛宠废材妖孽冷妃

    身为21世纪最厉害的神偷,在她手中从无败绩。直到碧雨晶石的出现,为了它,她与她跳入深海,进入异世大陆。不幸成为废材,但原本逆天的她,怎会沦为废材?她不信………
  • 嗜血之尊

    嗜血之尊

    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众人以武道实力说话。男主刘啸天一现代流氓,因人品太差意外身亡沦落到星陨大陆流浪。在受尽世间凄苦时励志要做人上人,生亦为枭雄,死亦为鬼雄宁我付天下人亦不容天下人付我。为红颜屠尽八荒,只为博君一笑
  • 西江月如钩

    西江月如钩

    一川烟草,刹那芳华。刀戟声嘶哑,血溅了谁的白纱?剑破蔷薇,雄姿英发。十里霜红飘香的季节,鲜衣怒马,他的剑却在这一刻破灭了她的童话。那年他二十岁,而她八岁,灭门的仇恨随着对他一见如故的情怀在心中生根发芽。岁月荏苒,名震天下的他是否还记得邂逅的秦州城下?数年之后,饱受人间冷暖的她悄悄的来到他身旁,开始漫长的复仇之路。恩怨交织,几经波折之后,情愫暗生的她该如何面对两难抉择?杀一个人也许片刻之间,可是真正想要忘却一个人又该是怎样的此去经年。离愁枕煞江南岸,听弦断了梦三千..
  • 本草经解

    本草经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吸血鬼之夜微凉

    吸血鬼之夜微凉

    在漫长的日夜有你的陪伴,在寂寞的日夜也不会堕落,与我一起沉醉血的芳香
  • 梦都之新星崛起

    梦都之新星崛起

    曾,有所罗门王,双火平天下之乱;玄幽冥王,令阎王,聚鬼众,率领黑白无常,他们是梦都天地十皇之首和之末,所罗门王,名为——归海逸尘;玄幽冥王名为冥幽·奈里安。他们是一对天下皆知的神仙眷侣,而他们唯一的掌上明珠——归海森唯(另一个名字叫冥幽·唯),会成长成一个怎样的顶级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