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前村经济组织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从宏观上看,不少地方都提出几个轮子一起转,重点抓村办(指发展村办工业),但是,村级经济发展起来并非发个文件就完事,有的地方是雷声大,雨点小。中央也提出要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级服务功能,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特别是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等的限制,村经济发展起来也并非易事,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是如此。
(2)从整个社会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这就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
(3)村经济实体的经营问题很多。当前的村办企业中大多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活动非科学化等情况;企业干部由村里指派,没有明确的目标责任,生产人员也没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企业经营效益与干部、职工的经济利益不挂钩的现象也存在。同时,资金来源紧张,市场信息不灵,这对于主要依靠自由的市场调节的村办企业来说,目标不准,行动不快,因而导致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市场竞争力不强,不少企业处于高负债经营的状况中,经济效益下降。
(4)村级管理体制上职责不明、政企不分的现象大量存在,管理方式上仍未从行政性的组织指挥方式中摆脱出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经济组织之间,各自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很不明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这几个机构之间相互渗透是正常的,但现状却是相互裹搅、相互替代。村级经济组织(如经联社)的作用,往往被党政机构代替,形同虚设。
(5)村干部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虽然村干部的素质同过去相比有所提高,有的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家,但是,多数的村干部由于受产生条件的限制,其素质还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其主要表现:一是缺乏理论水平,对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能全面准确的理解,在改革的潮流中缺乏创造性;二是受环境和传统习惯影响较深,眼界不够开阔,头脑不够灵活,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缺乏组织、协调、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和能力;三是缺乏正确的工作方法,或者只会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去完成各项任务,或者是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消极应付,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节村经济管理的原则
村经济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加强宏观指导的原则
尽管村经济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但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计划指导,否则,势必产生很大的盲目性,不仅会给村经济本身带来不利,也会影响甚至冲击国家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因此,各级政府和经济管理机构要指导好村经济规划,从生产条件上给予支持,在产业方向、投资规模与方向、产品结构等方面加强引导。财政、税务、银行、劳动、工商等部门应为村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创新社会化服务。要强调的是,加强对村企业的宏观指导,决不是重新管死,而是要进一步搞活。要寓引导于调节、服务之中,为其发展提供条件、排忧解难,进一步创造宽松环境。
2.因地制宜的原则
任何针对村经济的组织管理活动,都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当地的地情。目前,就地区来说,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工业基础、生产水平、资源条件差别很大,存在着村经济发达、较发达和落后地区,因而在组织管理上不应当也不可能有统一的要求。例如,对于村级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当尽量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引导,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不发达地区,则应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不应贪大求全。又如,在大中城市郊区和工矿集中地区发展村经济,则应抓住时机搞城乡一体化,组织大工业下乡,带动村经济发展。
3.市场经济的原则
目前,许多地方的村经济组织管理不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方法老一套,管理老路子,虽然名称改了,但工作起来还是只会唱“春夏秋冬”四季歌,奏不出“产供销”三部曲;只会发号施令,上传下达,不懂以市场经济的观念搞活经济。因此,应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经济活动。
4.重视“能人”的原则
这里所说的“能人”,指的是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管理人才。这样的人,往往能使企业扭亏为盈、起死回生,甚至产值、利税连年翻番。要克服具体问题中“见物不见人”的近视眼光,注意发掘“能人”,并为之创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这里要将有能无德的歪才与真正的人才区别开来,既要全面看人,又不能求全责备,做到“德看主流,才看一技”。
5.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
村经济的组织管理活动,要围绕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这一目的来进行。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经济效益好坏的直接标志是企业利润的多少。因此,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主要靠抓好职工培训,开展技术革新,改善劳动组织,合理调配劳力;二要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三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四要减少费用开支,防止各种乱占乱用。同时,还要在分配中确定好企业与职工所占份额的适当比例,保持企业发展的后劲。
6.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村级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村办企业时有发生浪费资源和国有企业争夺资源的现象,因而在发展村经济的同时,宏观管理机构要本着保护国家资源的原则,制订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规划,一方面为其发展开绿灯,另一方面严禁破坏自然资源,尤其是村办采矿、小煤窑、林牧场及沿江河湖海发展捕捞业等,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应法规。另外,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注意“三废”处理,防止污染环境。要避免对自然界的过度攫取或掠夺性经营,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节加强村经济的管理
村经济的组织与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宏观上对村办企业的计划指导,二是村级经济的产业选择,三是村办企业实体内部的管理活动,如经营机制的完善、人才培养、资金管理、技术改造、市场竞争、市场信息与预测、经济联合,等等。
1.加强村经济的计划指导
计划指导的必要性在于,它有利于克服和减少盲目性,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加强村经济的计划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当前村经济发展现状,要分层次、分类型地确定发展方针,不能一个模式,一个要求,更不能“一刀切”。二是对于村经济发达地区,要适时地转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路子上来,同时,注意建立“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打入国际市场。三是对于较发达地区,要坚持内涵与外延并重,继续兴办新的企业,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协作和联合,尽快地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四是落后地区有一个兴办村办企业的问题,要鼓励农民把资金投向村办企业,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为农业服务的储运、包装、供销等行业。
2.进行合理的产业选择
村经济发展何种产业,应立足于当地的经济条件。选择合理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高,否则就低。
(1)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结果,并非凡有农业的地方都能搞。一般来说,城市郊区兴办农业企业的条件比较成熟,因为这些地方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条件(如水利、机械等)较好,劳动力转移快,可以发展养殖场、饲养场、菜果园等。对于较落后的农村,不宜一味强调发展农业的企业化经营,但是,有些方面,如林场、果园等,可以因势利导,在条件成熟时,发展企业化经营。
(2)工业。兴办工业企业在村经济中最普遍。工业包括的范围很广,各行业又有其特殊性。
(3)农副产品加工业。对于饲料工业,要建立在粮食稳定增长的地区;对于食品工业,要以方便城乡居民的生活为前提,一定要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兴办毛纺、造纸业等,要考虑到避免与同类城市企业争原料和自己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4)建筑材料工业。村办企业适于选择那些技术简单的材料制造行业,如砖、瓦、灰、砂石业,有利于发挥村办企业劳动密集、就地取材、分散作业的优势。
(5)小采矿业。适于选择那些地处山区、矿源零星、储量有限、国家不宜开采的矿点。
(6)机械电器业。技术发达地区,可以以制造加工为主;不发达地区,应以维修为主。
(7)建筑业。它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不管是发达还是不发达地区,只要有市场,都可以发展。
(8)交通运输业。在陆路运输中,特别应注意发展短途客运和货运。在水路运输中,应以河运、湖运为主,承担一些短途、量少的客货运量。
(9)商业服务业。应集中在收入高、购买力强、交通方便、消费量大的工矿区、城市郊区和远离城市的乡镇集贸点。
3.造就村办企业家
“人无头不走,雁无头不飞。”村办企业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一个核心人物来进行有效的决策、组织、指挥和协调,这种核心人物就是村办企业家。造就村办企业家,有利于克服村经济管理体制中的政企不分、职责不明、多头领导的弊端,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一个合格的村办企业家,应当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和效益观念,以及危机感、紧迫感;敢于和善于运用经营决策权、用人权;具有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村办企业的知识结构和民主作风;具有既大胆又科学的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4.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借助内外部条件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行运筹、谋划,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行为过程。
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首先要树立新的经营观念。企业领导者要与以往的单纯以生产为中心或单纯以销售为中心的旧的经营观决裂,代之以新的经营观念,如大生产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时效观念、消费者观念、服务观念、信息观念等。其次要建立完整的经营机体。一个村办企业完整的生产经营活动行为,包括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到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包装的选择;从原材料的采购、劳动的消耗、成本的核算,到销售价格的制定;从产品的宣传、销售策略的制定,到销售后的服务等业务活动。
5.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问题,是目前村级企业发展所公认的“瓶颈”问题。在资金管理问题上,第一,财务会计核算要正确反映企业各项计划的完成情况,对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增减变化的原因,做到所提供的数字正确、及时,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为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依据。第二,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反对请客送礼,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反对挥霍浪费集体资财。第三,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间的关系。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促进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履行经济合同。在保证完成国家税收任务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企业积累,使职工收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逐步有所增加。第四,依靠群众,实行民主理财。要建立健全领导、专业人员和群众代表相结合的组织机构,负责监督检查乡村经济实体所筹集资金收支款项,杜绝不合理开支。
6.努力进行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它和新建项目相比,一般可节省投资1/3,缩短工期2/3。它是当前形势下企业展开竞争、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主要路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必须符合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要求,做到依靠原有企业生产要素的改善和使用效率的提高而扩大再生产,尽量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村办企业的技术改造,也要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要周密、审慎地做好前期工作,在改造中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把好施工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