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保证资金来源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基础好、家底厚、村办企业发展快的村,应着眼于巩固提高,加速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使之不断发挥骨干作用;对刚起步的村办企业,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在提高技术水平和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对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则应大力开发当地资源,发展集体的种植、养殖、采掘、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各地经验证明,多种多样的资源都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雄厚资本,只要善于开发利用,前景都非常可观。二是广辟资金来源,建立村办企业发展基金。资金紧缺是当前村办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资金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集资入股,劳力带资进厂,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引进资金,增强村办企业的发展能力。总之,村办企业的发展,无疑对村集体经济资金来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强化资金的使用效益。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积累数量的多少,同时也取决于积累对再生产的作用程度。因此,在考虑完善积累机制时,既要抓住扩大积累来源这个基础,也要研究积累如何用活,如何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村经济积累机制,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核心是各级领导对村经济发展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领导方法,把健全村经济积累机制纳入建立农村发展基金的轨道。根据不同的经济实力状况,对村经济的发展实行区别对待,对目前经济实力强的村,鼓励它们因势利导扩大企业规模,引导它们运用积累兴办公益事业。对那些经济底子不厚的村,引导它们扎扎实实打基础,逐步增加实力。对目前处于无企业、积累亏空的村,则帮助它们从兴办一两个小企业做起,扎扎实实起步,使村经济循序渐进,村级积累逐步增长。各级领导应站在农村经济开发的全局的高度来抓村经济,健全积累机制。
3.信贷资金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信贷借入资金在整个村经济资金来源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成为村经济发展中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信贷是农村市场经济中最经常、最活跃、最重要的资金融通形式。它主要包括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信用社信贷和民间信贷等。
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是国家对村经济进行资金支援的主要形式,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长期贷款主要是用于支援农田基本建设、购买大型农机具与设备和兴办村办企业等。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满足生产费用的临时需要,如购买化肥、农药、地膜、小农具等。采取对策增加农发行对村集体的信贷资金,保证村集体经济资金来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信用社信贷也是我国村经济发展中信贷资金的一个重要部分。为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缓解资金困难,各级政府和中央银行应着眼于整治农村经济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农村信用社;而信用社自身也应优化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增加对村集体经济的信贷能力。
村经济发展中,通过信贷吸纳资金的第三种形式是民间信贷,即村发展集体经济,兴办村办企业、福利事业资金不足时,同农户间发生的借贷关系。这是一种资金的有偿使用,且利息一般高于银行和信用社。它具有期限灵活、互惠互利等特点。村经济力量的壮大,为农村资源利用,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资金来源和运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贷款难在农村普遍存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民间信贷以其手续简便、方式灵活见长,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弥补了银行、信用社渠道的不足。
除上面介绍的几种以外,征地也是村集体经济资金来源的一种形式。由于城市化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公路、铁路的修建等而占用农用土地时,会付给农民一定报酬的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征地现象已相当普遍,这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节村经济发展资金的合理使用
所谓村经济发展资金的合理使用,就是把所筹集的资金本着正确的原则和方向,投向于特定的产业部门和项目,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管好用活村集体资金是当前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投向的不合理及其管理的混乱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提高效益是经济工作的中心,本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使用村集体经济资金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由于村级集体资金的不足,还在于这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社会化服务功能的要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是要加速资金周转速度和促使资金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要使村集体经济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得以保证,应因地制宜,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投向对本村最便利、收益最好的项目,同时积极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职工素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加强核算,争取低耗高产,搞好市场分析,拓宽销售渠道,尽量减少库存占用流动资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村经济不断发展。
村集体经济在收入增加、利润增加、积累增加的基础上,必须搞好资金的投向,否则就无法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既无法搞好集体经济,又无法调动群众关心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因而,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对推动村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村办工业,资金投向上应选择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选择以加工本地资源为主的项目;选择本地劳动力易操作、能负荷的项目。这是因为,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有限,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能实现少花钱、多办事、高收益的目的;以加工本地资源为主,能保证生产的原材料来源,是有米之炊,又能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实现工农业的良性循环;由于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不高,从事农业有传统的经验,而无从事工业的传统,所以,发展村办工业不能脱离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在农业方面,应将资金投向为农户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服务的项目,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使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将资金投向绿色企业的开发,兴办适度规模的茶园、果园、药园以及渔场、牧场等。既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又使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
在资金投放的量上要注意适合本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投资前要做好科学分析和论证工作,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减少投资风险,切忌盲目上马。在信贷资金的运用上,要重点扶持那些最有前途的企业,为村经济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随着村经济的壮大,应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发展教育事业、文化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等。村集体经济对社会福利、公益事业费用资金投放的合理,不仅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可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对村集体经济再投资的信心,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投放,一方面要核好村集体现有的资产,然后确定合理的投放方向和比例;另一方面,要做好“三查”工作,即放前调查、放时审查、放后检查。这对于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有些村集体经济资金管理混乱。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利用职权,随意借出、挪用等现象严重。财务决策透明度不高,村民不能有效地行使应有的民主权利,充分参与管理和监督,致使集体资金渗漏和损耗十分惊人。二是上级主管部门放松了对村集体的财务监督工作,长期不查账,既不要求村集体公开账目,又不要求其盘存,致使一些资金管理人员有章不循,有机可乘,直接导致资金大量流失。可见,村集体的资金管理不善、利用不当是村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深化农村改革,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有必要加强民主监督,实行财务公开,杜绝贪污浪费,确保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要经常进行财务检查、账目清理,结算分配向群众公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处理好承包上缴款、超支款和各种欠款的回收,进一步健全财务制度。
有的地方,实行集体资金“村由乡管”制度,这种办法目前对一部分村来说有借鉴价值。这种办法的实行,是为了避免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收入没标准、花钱无计划,甚至个别村干部侵占集体财产的现象。由乡政府设专门机构,对村集体收入设专户管理,各村公用开支需要先造计划申请,开支后,由乡政府审核验收,从而有效地堵塞漏洞。
管理用好村集体资金,关键是要实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凡是较大开支项目,都要经村民代表讨论决定,并且对各项收支情况张榜公布,主动取得群众监督。
八、村经济的组织与管理
村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组织与管理如何,在一定条件下构成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一节村经济组织与管理的现状
1.村经济组织与管理体制的演变
1952年,中国农村在土改完成后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经历了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时期,村集体经济力量还很薄弱,在管理机构上设立了顺应自然习惯的乡和行政村。
1958年,农村开始人民公社化,此后人民公社体制一直延续到1978年。人民公社的特点,是所谓“大”与“公”,即一方面成为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规模巨大的社会基层组织;另一方面是公有制程度逐步提高,基本上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在管理上开始采取的是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后改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方式。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既是经济组织,又是基层政权组织。这期间的村经济管理,完全包含在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之中。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村经济管理体制也在不断调整。目前村经济的组织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的宏观组织管理层次;二是具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双重职责的社区性村经济组织的层次;三是村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管理层次。目前这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尚很薄弱,第二层次的性质和关系尚未明朗化,职能也尚未正规化,第三层次的职能虽然比较明确和具体,但仍存在许多缺陷。
从管理机构的设置上看,1982年宪法规定恢复设立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并在农村中的行政村中设立村民委员会,代替过去的生产大队。
在村一级组织的设置上,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党、政并设的村,即设有党支部和村委会,这种形式在目前广大农村中是最普遍的。二是党、政、经并设的村,除党支部、村委会外,还设有经联社一类的村合作经济组织,有经联社主任等干部。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村委会实际上是村经济的直接的组织管理者。它负责村办企业兴办的决策,资金的筹措,村办企业负责人的任免,人员的安排,为家庭经营提供社会化服务,等等。村党支部负责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及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村经济起着监督作用。村合作社经济组织的作用还很脆弱,它与村委会往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于历史的原因及新旧体制交替上的原因,三者往往是重合的,因而在村经济的组织管理上也往往是“三位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