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采取变焦距镜头,从长焦距调至短焦距。
(2)拉镜头的作用:
①表现被摄主体与它所处环境的关系;
②结束一个段落或者为全片结尾。
3.摇镜头(摇)
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动,只有机身做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
摇镜头的作用:
①介绍环境;
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③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④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⑤抒情。
4.移动镜头(移)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动(“升”“降”是垂直方向)。
移镜头的两种情况:
①人不动,摄影机动;
②人和摄影机都动(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
5.跟镜头(跟)
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
“跟”与“移”的不同之处为:
①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
②被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基本不变;
③画面构图的景别不变。
最后需要说明两点:
①在一部影片的实际拍摄中,推、拉、摇、移、跟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②要树立大的运动观念,在这种观念下,“静”(即摄影机静止不动)也是一种运动的处理。
(三)运动(摄影机运动)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使影像富于变化,避免了呆板和僵化。
②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自然万物,特别是人,主要是以动的形态存在的。所以摄影机的运动使电影更接近人的生活中的自然形态。
③“运动”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所以它是商业片实现票房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
有些商业片的片种就是建立在运动元素的基础之上的,如武打片、警匪片、追逐片等等。
④最重要的一点是,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长镜头又可以使影片具有纪实主义美学特征和魅力。
十一、照明
(一)照明的种类
1.按光源划分
①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②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
①散射光(软光)。
②直射光(硬光)。
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1)主光
①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决定着该场景中总的照明的格局。
②多用硬光,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2)副光
①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同时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②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
①顺光(正面光):优点是易于较完整地交代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缺点是呆板、无变化。
②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
③逆光:从背面打光。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显得可怕;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④顶光: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往往会丑化被摄对象。
⑤脚光: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
(二)照明的实际操作
具体拍摄一部电影,最通常使用的布光方法即所谓的“三点布光”。“三点布光”的主要做法如下:
①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②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③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在传统电影中,“三点布光”是必用的方法。现代电影中有时已不用。
(三)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
照明使电影的底片获得准确的曝光量,使底片在冲洗之后,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
2.造型作用
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3.构图作用
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戏剧作用
(1)描写、渲染环境
《现代启示录》:丛林———神秘、幽暗。城市、美军基地———明亮、五彩缤纷。
《风柜来的人》:风柜———阳光明媚。高雄———雨雾蒙蒙。
(2)表现人物的心境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光影表现人物的心境。
《出租汽车司机》:光影表现人物的心情。
(3)塑造、刻画人物
《现代启示录》中人物照明的走向:基戈尔中校(灿烂阳光中)———威拉德上尉(若明若暗中)———科茨上校(黑暗之中)。
(4)表现主题
《现代启示录》:用光表现东、西方冲突的主题。
(5)作为重要的情节因素
《等到天黑》:强盗来到奥黛丽·赫本扮演的盲人女主角的家。开始奥黛丽·赫本明显是劣势。可是突然,屋里的电源断了。于是黑暗之中一个是整天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一个是在黑暗中寸步难行的正常人。二人的优劣关系立刻发生了互换。
十二、色彩
科学分析表明,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生理上不同的反应。在色光照射下,人的肌肉的弹力可加大,血液的循环可加快,其增大的梯度是以蓝色为最小,依次按绿色、黄色、橘黄色、红色的顺序逐渐增大。
其次,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除了整个人类对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应之外,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传统的不同,对色彩可能也会有他们独到的反应。如中国人对黄色有一种特有的情感。
(一)色彩及作用
1.色调
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色调在一部影片中最宜于表现的是作者的情绪、情感和心中的诗意,并且有利于使影片形成一种独到的、隽永的韵味和风格。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整部影片
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黄土地》:表现对土地和民族历史的情感,橘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金色池塘》:描写一种温馨迷人的黄昏之恋,金黄的色调贯穿全片。
(2)一个段落
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影片中各个段落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色调贯穿。影片共有四种不同的色调。
(3)一个场景
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小屋的火边,橘黄色的暖色调。全片则是冷色调。
(4)一个镜头
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色调在电影中出现通常是通过布光(彩色光)、胶片的特殊选择及特殊洗印来达到的。
(5)渲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小屋的火边,橘黄色的暖色调。表现温暖和他们沉浸在爱情中的幸福心情。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男女主角在酒馆中的橘黄色调,同样表现温暖和两个人的心情。
(6)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日瓦格医生》:偏蓝的冷色调,体现了红色苏联对人性的极大压抑和作者对这种压抑的批判。
《黄土地》:橘黄色的暖色调,则反映出了创作者对这块土地的深厚情感。
(7)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鸟人》:“鸟人”在海边的蓝光中“飞翔”。
(8)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金色池塘》:金黄的色调,刻画迷人的黄昏之恋。
2.局部色相
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如一朵红花、一件白裙子等等。
如果说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主要是表现作者的情绪、作者的诗意,并使影片形成一种独到的韵味和风格的话,那么局部色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题方面。
《黄土地》:红盖头、红被、红衣、红对联、红标语......红色表现一种激情和对感情的扼杀。
《红色沙漠》:红墙、红机器、红木板、红色火焰、女人的绿衣......红色和绿色表现了工业文明中人们淡化的情感和人性。
(二)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
现代电影中,有许多黑白片与彩色片交替出现的情况。黑白二色不是生活中的真实颜色,它是抽象的。所以,它是银幕上的、理想化的、抽象的、艺术的。
彩色片:彩色是现实中真实的色彩状态。导演用彩色来表现现实。它是生活中的、是非艺术的。我们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黑白片、彩色片在电影中交替出现,是它们在作品中承担着不同的剧作功能。
《伊豆舞女》:彩色片段落表现主人公年轻时的美好的爱情生活。黑白片段落表现主人公年老之后暗淡的生活。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片中色彩的出现有三种情况:黑白、彩色、橘红。用“黑白”来批判战争,用“彩色”来赞美和平,用“橘红色”来表现一种非现实的、浪漫的幻觉和想像。这是一种剧作结构的特别处理。现代电影中这种方法经常使用。
现代电影信息量大,故事纷繁复杂。如何用好的结构表现纷繁复杂的故事,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是一种异常有效的手段。
十三、声音艺术
电影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人声、音响、音乐。
人声专指人嘴说出的话;音乐是电影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音响是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的统称。
(一)人声
人声:电影中人嘴发出的声音。
1.人声的分类
(1)对白(对话)
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它是电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重要的语言内容。
(2)独白
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
电影中的独白有三种情况:
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即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如演讲、祈祷等。
③对观众。
(3)旁白
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电影中的旁白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
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
2.人声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配合影像,交代说明,推动叙事。不应仅理解为人物说“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它的实质是要用几句话,交代出需要大量影像内容才能展示的内容。
②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③塑造人物的性格。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主要是指旁白。
(二)音响
音响指除人声、音乐之外,电影中一切声音的统称。音响是电影声音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1.音响的种类
动作音响: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如人的走路声、打斗声,动物的奔跑声。
自然音响: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如风雨声、鸟语虫鸣。
背景音响:通称群众杂音。
机械音响:因机械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声,电话声、钟表声。
特殊音响: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多用于神话、科幻片中。
2.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增加银幕的真实感。
②渲染画面的氛围。
③打破画框,扩展空间,增强银幕的信息量。
④声画组接:用音响将几个不同内容的镜头连接起来,产生一种整体感。
⑤表现人物的心境。如:小偷第一次偷东西的心跳声。
⑥塑造人物。
⑦隐喻、象征,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⑧作为剧作因素。
(三)音乐
音乐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声音,必须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电影音乐是指专门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
1.电影音乐的出现方式
①有声源音乐(画内音乐):画面中出现发出音乐的人(唱歌)或物(收音机、录音机、电视等)。
②无声源音乐(画外音乐):画面中没有发出音乐的人或物。
2.电影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1)音画同步
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音乐在这里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和渲染画面的内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如“鬼子进村”的旋律。
(2)音画对位
音画对位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音画对立。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杀人抢劫等。
②音画并行。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它与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犹如两条平行线,是一种“并行”的关系。
音画并行的关系中,音乐与画面有如下特点:
①音乐是比较完整的。它可能表现在一个段落中,也可能表现在整部影片中。
②音乐相对影像内容来说,不是简单的附属与被附属的关系,有时可能是比较独立的。
③音乐所体现出的意义与影像内容所体现出的意义相比,似乎前者更抽象、更具象征意义,更接近作者所要表现的作品的主题。换句话说,音乐意义与影像意义,在层次上来讲,前者比后者似乎更高一些。
3.音乐的作用
①渲染画面中所呈现的环境的氛围。
②表现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③抒发作者的感情。
④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⑤表现剧中人物的心境。
⑥刻画人物,将某个具体人物音乐化。
⑦为影片的风格定调。
⑧声画组接。用一段音乐将一些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