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200000026

第26章 一生功过谁人知(5)

凡此种种,都是蹊跷事。正因为太过反常,所以当时有个流行的说法,是袁崇焕还想跟皇太极和谈,但被对方耍弄。结果呢,两岸“袁”声啼不住,“清”舟已过万重山。后金方面确实有档案记载,大军到蓟州时,守军送了“牛酒相慰劳”,真假莫辨。当然即便是真,也未必能成为袁崇焕有阴谋的铁证。先礼后兵,向为古礼。南宋名将吴玠在陕西保卫饶峰关时,战前也曾给金将送去一枚黄柑;《国榷》的说法更加超前,说是当时便有严令,不许袁崇焕越蓟门一步,因为事前就有人说他导奴入犯:“时命崇焕不得过蓟门一步。盖先有言崇焕勾建虏。”

没有证据表明,在此期间,袁崇焕的辽东余部以及东江的毛文龙旧部曾经采取过策应的行动。如果此时他们分别攻击沈阳、辽阳,局势如何演变难以逆料。此时辽东余部似有半数未动,三四万人总有;即便不足此数,也该采取行动。当然不必奢望拿下二城,警报响起便是胜利。问题在于,此举完全不符合袁崇焕的用兵方略,因为“战”只是奇“著”。

京师之战

情急之下,周文郁建议兵分两路,一路急出超前堵截,一路跟踪抄其后路,但大家都认为力量单薄,无法分兵。刘策等人已被派走,关宁步兵行军速度慢,此时身边只有九千骑兵,确实不多。袁崇焕也未采纳此计。他依旧没有决战的打算,只想赶到敌军前面,争取在通州等地重新设卡堵截,因此没有径向西南,而是不惜绕路,掉头向南,十六日赶到河西务在城外扎营。下一步该怎么办,多数意见是直奔京师。周文郁建议屯兵张家湾,根据敌军情形,要么与之决战,要么乘夜突袭。他们孤军深入,势必无法坚持。可袁崇焕担心敌军不与他决战,直接杀向北京,那样难免引起人心动摇。因此决心“先兵至城下,背障神京,面迎劲虏”。周文郁提醒道:“外镇之兵,未奉明旨而径至城下,可乎?”袁崇焕说:“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

还是他对王在晋说过的那句话:“我不畏死。”计议已定,直奔北京。

十七日晚,大军到达左安门。同日或此前一天,满桂和侯世禄也退到北京;十八日崇祯派太监过来查看,随即以“禄米百石,酒十坛,羊百只,银万两犒师”;

十九日崇祯赐袁崇焕玉带一围,六副金币,其余将领亦有赏赐;当夜袁崇焕派兵劫营,但后金已有防备,没有打响;二十日,后金大军分成六队而来,袁崇焕下令开营迎战,双方激战于广渠门。这是袁崇焕回援以来,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役。战事极度激烈,“一贼抡刀砍值公,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公或免。时贼矢雨骤,公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最终击退敌军。

这一天,满桂与侯世禄也在北边的德胜门打响。侯世禄态度消极,满桂虽然奋勇抵抗,最终也未能取胜,自己身负重伤。满桂的态度让朝廷满意,二十二日打开德胜门,收容其残部在瓮城驻扎。

其实蓟州被突破的那一刻,袁崇焕惨死的结局已定。

在此之前,北京曾经两次遭遇威胁,每次都冤死一位大臣:土木之变瓦剌来犯,后来于谦惨死,虽然并非因果关系;俺答进犯京师,兵部尚书丁汝夔冤死,则有直接牵连。土木之变,源于宦官王振误国;俺答来袭,内有奸臣严嵩弄权。而此时主政的崇祯,这个刚刚十八岁的小伙子,励精图治,戮力恢复,用人不疑。作为皇帝,他给足了臣下空间,可“五年平辽”的誓言墨迹未干、“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的承诺言犹在耳,京师怎么就成了前线?敌兵薄城,都中舆论大哗。后金向来会“用间”,每次作战都先派细作潜为内应,然后攻城,屡试不爽,无论是过去的沈阳,还是这回的遵化。此时想必他们也没有闲着。其实不必用间,当时的形势足以令袁崇焕百口莫辩。他此前的和议,朝臣并未忘记;这回局势的演变,越琢磨越像是拥兵纵敌。北京城外的许多田庄,都是勋戚贵族的产业。突然遭遇蹂躏,他们损失惨重,怨气难免,而矛头只能指向前敌总指挥袁崇焕。

更何况朝堂之上还有要命的党争。

三人成虎。这就是所谓舆论的力量。此时压力最大的,还是崇祯,这个十八岁的小伙子。一方是议论纷纷的多数朝臣,另一方是曾经信任的方面大员,他应该相信谁,他又能够相信谁?

广渠门之战后,两军再没有发生大的战事。直到此时,袁崇焕依然坚持当初的策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以守为主。他到底有无谋和之意,众说纷纭,但他军中有作为翻译的喇嘛,倒是事实。单纯从军事的角度出发,敌军远来,利在决战,此时先疲其锐气,倒也能说得过去,问题是他哪里还有脸向皇上开这个口。

老这样旷日持久地拖着,群臣的指责过不去,崇祯的面子也过不去。他希望尽快送走“瘟神”。二十三日后金移营南海子,崇祯再发上谕,催促进兵,但这个命令直到袁崇焕被捕,并没有真正执行;次日崇祯召对,赐袁崇焕狐裘一领、盔甲一副。袁崇焕请求像满桂那样入城,但被拒绝;二十五、二十六日两天,后金与明军对峙;二十七日,后金小规模攻击;二十八日休兵;二十九日袁崇焕“以五百火炮手,潜往海子,距贼营里许,四面攻打,贼大乱,随移营出海子”,然后就是十二月初一,崇祯再度召对,随即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崇祯按捺不下愤怒与不解,厉声质问道:你擅杀东江毛文龙,现在敌军打到京师,你怎么还逗留不前?

随后朝野对整个关宁军的怀疑达到高潮:“城上人群詈为贼,投石击死数人。所遣逻卒,指为间谍而杀之”。甚至直接炮轰城下的关宁军。若非如此,祖大寿与何可纲又怎会突然带兵逃亡!

朝野的舆论倾向,袁崇焕当然有所耳闻。他心里非常不安。崇祯初次召对时,他“不自安。留中使于营。自青衣玄帽入”。竟然要留下传令的太监,作为“人质”,理由是安定军心;而从那一天起,致力中兴的年轻皇帝更是“费几许踌躇,玉色为焦”。

如果初次召对之后,袁崇焕能组织一次像样的会战,也许还能挽救自己的命运。但随后几天双方基本相安无事,“袁营列前,清营驻后,相距不远,复不出战”;甚至彼此嬉闹,形同友军:“又言城上瞭望,有见敌兵与我兵嬉笑偶语、往来游戏者”。大敌当前,朝臣胆寒,盛传袁崇焕要“挟奴讲款”,很多人都同意此举——火烧眉毛顾眼前嘛。只是碍于孙承宗执意不肯。有人去做孙的工作,结果遭遇白眼:“我受命防御,不受命为抚。存亡与公共之,不可则开门请行,无乱人意”。

关宁步兵此时应该已经赶到,因为起初只有骑兵九千,后来祖大寿、何可纲带兵溃逃时,却有了一万五。就此组织会战也许还嫌不够,那么总司令袁崇焕应该积极筹划,调兵遣将,但也没有相关记录。

“玉色为焦”的崇祯终于下定决心。那确实是个赌博,但赔率至少有一比二,完全值得冒险:如果袁崇焕确实是奸细又不迅速拿下,不仅关宁军,除京营以外的军队都有可能倒戈;如果拿下袁崇焕而他又不是奸细,关宁军难免一时人心躁动,但尚可安抚。

事实上,崇祯别无选择。

得知昔日的袍泽被捕,后来成为烈士的孙承宗写了两首诗。第二首是: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尔前生。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在孙承宗看来,袁崇焕到底还是没有历练成功,因此颇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不过他也深信,袁崇焕一心谋和,毛文龙死非其罪。

但崇祯并没有仓促处置。他还是力求证据充分、罪行确凿、引用法律条文得当,办成铁案。因此七个月甚至八个月后,才最终定罪。结局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罪名却未必清楚: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罪名很长,但核心问题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欺骗朝廷,一心谋和,缺乏战斗意志;客观上不尊号令,卖粮资敌,妄杀大将,遣散援兵。等敌军压境,又“潜携”作为翻译的喇嘛,坚持入城,居心叵测。

这些罪名多有实据,并非完全捏造。只是有个潜台词隐忍未发:审查结果认为,妄杀毛文龙是为了暗中推动和议,袁崇焕与后金早有默契或者勾结。但这一点,崇祯始终不肯明说,只是暗示。他是严谨的,不想落下历史的把柄。正因为如此,就像袁崇焕只杀毛文龙、依旧令其子统领一协旧部那样,崇祯对袁崇焕的家属也有所宽大。

这绝非昏君之所为。崇祯当然也不是什么昏君。就连向北京进军的“闯贼”李自成,在讨伐檄文中也不得不承认“君非甚暗”:皇帝并不太坏。

因为这次事变,多名高官的命运逆转。最先被追究领导责任的是兵部尚书王洽。后金刚刚兵发遵化的十一月十一日,他便因周延儒等人的弹劾而下狱,次年四月“瘐死”。也幸亏瘐死,否则最终还是难免一刀:给袁崇焕定罪期间,已经死去的王洽也未能幸免,连坐当“大辟”,也就是砍头。据说头一年崇祯启用王洽代替王在晋,召对时见他相貌伟岸,私下里夸赞“好似门神”。一个姓周的算命先生闻听此事,便断言其中枢之座不久。因为门神一年即换。果然一语成谶。

最先死去的新任蓟辽总督刘策,则是个典型的倒霉鬼。

此前出任此职的是俞安性。当年夏末,原本作为“东林遗奸”而落职削籍的刘策,又被起复,以原官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驻节密云。敌兵破口后,他迅速赶到蓟州,但袁崇焕又命他返回密云。不管过程,只论结果。既然敌兵越境薄城,他也只能与总兵张士显一起,被论罪“弃市”。斩刑还是绞刑待考,反正得暴尸闹市,而且执行时间最早,在崇祯三年正月。

内阁首辅钱龙锡知道袁崇焕斩帅谋和的意图,却欺瞒不报,也被下狱论死,后来被长期羁押,南明时才出来。阉党逆案由钱龙锡主持审讯,故有说法,这是阉党余孽的报复。

如果钱龙锡、王洽、刘策、张士显都有死罪,袁崇焕又如何能免?蓟辽总督是袁崇焕的理论下属,虽然二者各有分工,但破口之后,朝廷已经委任他节度所有勤王兵马。此时敌军威逼京师,他怎能洗得清责任?乾隆期间修成的《明史》,提出著名的“反间计”,无论此说是否属实,在后金神奇地越过蓟州最终打到京师的那一刻,袁崇焕的死罪其实已经注定,区别只在于方式。

磔刑当然未免残酷。勾结一说,人言汹汹而查无实据,应当疑罪从无。正因为如此,临死之前袁崇焕依旧心无愧怍,口占一绝道: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直到此刻,这位唯一一个连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明朝封疆大吏,依旧不肯低头。看来即便结局如此,他也未曾怀疑自己的战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

(《当代》2011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根系文化情共筑中国梦

    根系文化情共筑中国梦

    本书介绍了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前身为宁夏话剧团从上世纪60年代的鼎盛时期,到80年代的落寞,在90年代通过锐意改革走出困境的经历。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相互推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时期文化的多重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全面认识,进而增强发展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发展文化的真本领。因此,发展和繁荣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热门推荐
  • 大外交家

    大外交家

    四海齐锋,一口所敌。辩才无双,愿为纵横。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星际时代,最伟大的外交家正在崛起!
  • 废柴庶女:盛宠惊世狂妃

    废柴庶女:盛宠惊世狂妃

    她是绝杀的佼佼杀手,却穿越到一无是、处软弱无能的废柴身上。不惜不惜,注定一生坎坷不被怜惜。当21世界的杨不惜穿越到边城杨府庶女身上后,锋芒毕楼,涅槃重生。
  • 娇女难宠:邪君扑倒请轻轻

    娇女难宠:邪君扑倒请轻轻

    被自己埋下的地雷炸死,成了个九岁的小皇帝,言煜捂胸长啸,我的36D大胸啊喂!群臣当她是傻子,名媛千金骂她是废物,更气愤的是还有个摄政王当她是暖炕的!叔叔能忍言煜都不能忍!除奸臣,收政权,撕渣渣,养几个小白脸在身边解解闷,小日子过起来~~~叔叔能忍某男都不能忍,散尽她的男宠,扫光她的桃花运,特么的连女人都不放过!言煜掀桌:“禽兽你滚不滚!”封君千慵懒的拍了拍身旁的软榻:“陛下,本王偏头疼,要借陛下的大胸肌靠一靠。”
  • 爱的韵律

    爱的韵律

    刚回国,去了姐姐家,就被拉去了酒吧。不知道未成年人不能进酒吧吗?算了,有钱就是任性。新学校的同学都好亲切,不过也有好讨厌的人。新朋友被诽谤了,我可看不下去。学长,我喜欢你。后来,渐渐地,发现原来我喜欢他……
  • 半仙浮沉记

    半仙浮沉记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原先的江湖上有着半生不出一剑的剑仙一剑飞仙。有着当世无敌一甲子的武帝傲视群雄,三境之上更有一位疯癫老头坐昆仑,望西北,一人镇一族。待江湖老去。有个装疯卖傻的年轻大个儿要以力证道,做那新人武帝。佛门之上竟有个吃肉喝酒荤素不忌的小和尚,是那仙人转世。杨青帝,自昆仑出世,以半仙之名镇守神州大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玉狼儿

    玉狼儿

    她,天生为弃儿,无父无母,与狼为群,母狼为母,原以为究其一生终将与狼群混迹于沙漠,直至五岁那年遇见了他;他,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天生的王者,深谋远虑;他,人称风流公子,于她心中确是朗朗君子,温暖如阳。这一生,到底是谁辜负了谁,谁,又拖欠了谁…
  • 苔丝

    苔丝

    苔丝是个美丽的乡村姑娘,纯洁,善良,又有韧性且善恶分明。由于家境贫穷,给与自己同姓的贵族德伯家打工。结果她被主人家的儿子亚历克·德伯诱奸,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由于这个“罪过”,苔丝很受鄙视。在巨大的压力下,再加上小孩夭折,苔丝离家来到一个牛奶场工作,遇到了牧师的儿妇安吉尔·克莱尔。两人相爱并结婚。但在新婚之夜,苔丝向他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安吉尔竟将她抛弃,独自去了巴西。生活困苦,备受侮辱的苔丝苦等安吉尔回来无果,无奈成为了亚历克的情妇。就在这时,安吉尔抱着忏悔的心情,来到苔丝身边想和她重新在一起。这时苔丝杀死了亚历克。在他们逃亡的途中,苔丝被警察抓到,被判了死刑。
  • 陪我校园到殿堂

    陪我校园到殿堂

    爱情里加个筹码,友情里加个筹码,那我希望爱情的筹码是爱你一万年永不变,友情的筹码是十年前我陪你穿校服十年后你陪我穿婚纱。
  • 医途之国医大

    医途之国医大

    医之道,吾之命。医之初,国医大!人有稀奇病巧手医百病钻医学宝库良医同良相漫漫医途,为何生长,滚滚黄晨,日落黄昏,曾经何时,已经坠落的明灯却在不经意之间开启了医学的大门,开始了新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