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200000025

第25章 一生功过谁人知(4)

平台召对时,袁崇焕的辽事方略较此前有明显变化,增添了“和”,所谓“和为旁著”。他就任之后,便与皇太极“再续前缘”,又谈起了和平。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与皇太极总共通信10封,其中皇太极来信6函,袁崇焕去书4札。内容全都堂堂正正,可以摆上桌面。袁崇焕首次复信时,对皇太极提出的印信之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然也是明朝的官方立场:未降封号,不能妄行;第二封复信指出,辽东原为明朝土地,且有汉人坟墓,后金不应占有;第三封复信解释:“使者来时,因在海上航行,而让其久居。”当时他正在处理毛文龙;第四封复信表示,战争长达十年,彼此都缺乏信任,不可能骤然停止。这不是数人所能为、数语所能定的。

按照道理,在袁崇焕的位置上,与后金和谈原无不可。崇祯要的是解决辽东的结果,路径选择在于袁崇焕。假如和议可成,不费刀枪,更是奇功一件。问题在于,他与后金和谈,并未奏报皇帝知道,只跟内阁和兵部透过口风,而钱龙锡和兵部尚书王洽则从未答应。

袁崇焕就是“明决”如此。自从进入兵部,他多次冒险,而每次冒险的结果都是成功,这不禁让他的胆量和主意以几何级数增加;是否“轻进”,是否“多事”,全在结果。成则王侯败则贼。

他的和议,确切地说是所谓的“抚”,不仅仅针对后金,还有喀喇沁蒙古。追根究源,皇太极之所以能够兵薄北京,原因其实在于明成祖朱棣。他夺取江山时,当时最精锐的蒙古骑兵助战有功,因此后来下令大宁卫内撤,将滦河与辽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全部赐给漠北蒙古、所谓“兀良哈”,设立朵颜、泰宁、福余这三个“羁縻卫”。然而他们并不接受明朝的“羁縻”,反倒经常引狼入室,带领敌人越境攻击大明。

从公元1580年起直到十七世纪中期,是著名的小冰河期,基本对应着万历、天启和崇祯三朝。太阳黑子消失长达七十年之久,宇宙射线的流量显著降低,同时气候变冷。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导致明朝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又齐鲁。万历、崇祯年间,旱灾越发频繁。陕西民变之所以能成气候,根源就在于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县官依旧逼租。

崇祯元年到二年的旱灾,波及东北地区。束不的,也就是喀喇沁蒙古与后金全部遭灾。明朝疆域广阔,北方遭灾,南方有粮,蒙古与后金却无此便利。因此他们赖以生存的口粮,就成了问题。

此时袁崇焕却突然在高台堡开通米市,买他们的布帛,卖给他们粮食。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与后金结盟。皇太极对他们的要求是,遵守后金制度,一旦对明朝用兵,他们必须从征。这些情报,袁崇焕即便没有确切证据,至少也应该有所耳闻。可尽管如此,他还是开了米市。他的判断是,此时正是拉拢喀喇沁(明朝称哈剌慎)蒙古的好时机。他们离蓟州很近,如果彻底倒向后金,京师将直接受到威胁。

崇祯闻听很是震惊,口气严厉地质问袁崇焕和总督俞安性;袁崇焕毫不慌张,头头是道地应对道,经过认真调查,他们只是“依奴自固”,同时已经告诫他们“无与奴通”,而蒙古各部落都保证:“宁愿以妻子为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

此时的崇祯,对袁崇焕依然信任,见他如此表态,口气略微和缓,但在根本问题上依然没后退,要求对于臣服的属夷,可以助其度过饥荒,但只能“计口量许换米”,有多少人,换多少粮,坚决不能多给,以免流入敌手,否则就以通夷论罪;可向来有主意的袁崇焕,对皇帝的命令并未引起重视,不但卖粮,而且数量巨大,以至于用光了储备。束不的的总人口“不满万”,他们肯定用不了这么多;这些粮食去了哪里,不难想象。

潜越蓟西

可事实证明,喀喇沁蒙古不但“通奴”,甚至还充当进军向导,原因正是他们曾经受过抚赏,因此熟悉路径。对于袁崇焕而言,这简直就是个黑色幽默。朱棣大概做梦也想不到,他处心积虑安排的“看家狗”,最终竟然开门揖盗。

清人张廷玉主持修的《明史》,将后金军队大举远征跟毛文龙之死联系起来,说是“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这是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二十七的事情。

对敌军的动向,袁崇焕并非毫无察觉,早在九月就曾派兵增援蓟州,但被顺天巡抚王元雅退回;这个狼来了的故事,让蓟州的防御更加松懈。

兵部尚书王洽已经跟袁崇焕商定紧急处置预案,一旦遭遇攻击,即令祖大寿与赵率教回师驰援,“伏兵邀击”。因此袁崇焕接到警报,不等圣旨便按照预案,先令赵率教统军四千前往增援。十月二十八,赵率教出发,疾驰三昼夜,赶路三百五十里,经过三屯到达遵化,人困马乏时遭遇埋伏,赵率教战死。十一月初三,遵化陷落。

十一月初五,袁崇焕离开山海关一路向西,初六到达永平,初七在榛子镇接到圣旨,奉命节度所有勤王部队,可以“相机进止,惟卿便宜”。

三天之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十,袁崇焕到达重镇蓟州。这是徐达修筑的长城防线的一部分,后来戚继光又经营多年,是重要的战略节点,易守难攻。大兵压境,崇祯不敢有消灭敌军的奢望,只要能挡住其铁蹄,便心满意足。他这样要求蓟辽总督刘策:“以匹马不入为功,若纵入内地,以失机论”。袁崇焕对此十分清楚,因此部署停当后,随即上奏朝廷,信誓旦旦,“必不令越蓟西一步”。

十一日、十二日没有战报,这短暂的平静令崇祯十分不安,因此吩咐内阁:“连日不见动静,恐别有深谋。崇焕既屯蓟门,倘西绕密西、潮河、古北等处,东袭永平、关宁及其他空虚间道,捷要隘口宜周防。卿等即传于崇焕,远行侦察,预为筹交。若得准确情形,速行具奏”。

崇祯的顾虑,可以看出当时明朝的被动。而消极防御只是防不胜防。不过此时已经无暇争论方略,袁崇焕对此已有考虑。本来蓟辽总督刘策、昌平总兵尤世威、宣府总兵侯世禄已经先后赶来增援,大军齐集蓟州周围,袁崇焕担心后金分路进攻,便令刘策返回密云,尤世威返回昌平守卫皇陵,侯世禄先退居三河,后来又退到通州,其余要害也分兵防守。

袁崇焕在蓟州忙,崇祯在京师忙。军情紧急,病退的孙承宗又被紧急启用,以原官兼兵部尚书驻守通州。对于袁崇焕的部署,孙承宗有不同看法。他说:“臣闻袁崇焕驻蓟州,满桂驻顺义,侯世禄驻三河,此为得策。又闻尤世威回昌平,世禄驻通州,似未合宜。”崇祯问道:“卿欲守三河,何意?”孙承宗说:“守三河可以沮西奔,遏南下。”

崇祯看来对此颇为赞赏,但并未传令袁崇焕更改部署。直到此时,他对袁崇焕依然信任有加,不遥加干预。他嘱咐孙承宗不必赶往通州,而是“总督京城内外守御事务,仍参帷幄”。下令立即为他铸造关防印信。孙承宗从皇宫出来已是深夜,“漏下二十刻矣”。他来不及休息,立即“周阅都城,五鼓而毕,复出阅重城”。

关防印信的余温未息,次日夜半,宫内忽然传旨,又令孙承宗火速赶往通州。孙承宗立即带领二十七名随从出东便门,快马加鞭一路向东。他跑得太快,敌情又重,半路上竟然有三个随从逃亡。

崇祯为何如此朝令夕改?是他确实像传说中那样“专断多疑”吗?当然不是。而是军情实在紧急:敌军已经逼近通州!

敌情刚到蓟州,怎么突然出现在通州?后金大军难道插有翅膀?

周文郁是袁崇焕身边的旗鼓官,当时的经过,他在《辽师入卫纪事》中有详细记载。按照他的说法,后金十一月十一日从遵化兵发蓟州,十二日明军在蓟州以东的马伸桥遭遇后金哨探,“大败之,斩获酋长,军声大振”,次日清晨接到探马报告,后金主力越过马伸桥以东的石门驿,袁崇焕随即下令:

“马步兵尽出城外列营。营甫定,有奴骑二百余,分四队扎我军之东南,相持两时,并不见贼大兵。公令我发炮,贼闻炮即将四队排为一字,忽退去。竟日无一骑复至,使我欲战而无可战。”

皇太极仅用两百多名骑兵,便成功牵制袁崇焕的主力整整一天。当时后金的大军何在,史料无载。但据《满文老档》的说法,十三日晚,他们已经神奇地越过蓟州,在五里外扎营:“乃过蓟州五里外驻营”;蓟州的城防是对外的,也就是说,防御设施均朝向东,面对长城一线,背后完全作为依托;后金既然已经越过蓟州,在五里外扎营,那么这座雄关已经失去意义,威胁大小的绝对值,只有袁崇焕手下的关宁军。

此时兵部尚书王洽已经下狱。袁崇焕命运的大局已定。

皇太极如何越过的蓟州,史料中查不到任何细节,周文郁只有简单的四个字:潜越蓟西;袁崇焕大军在蓟州,既没有与敌军苦战,又没有为朝廷争取到时间,一天之内皇太极就越过徐达和戚继光苦心经营的防线,十四日到达三河,十五日到达通州,十六日赶到顺义,攻击宣大军,十七日到达京郊牧马场。通州离北京不过四十里,后金军队到达时,明军竟然没有哨探。兵部对此的解释是“止闻在蓟、不闻在通”,从未听说敌军已到通州;战局恶化如此之快,崇祯皇帝岂能不急?所以孙承宗的任务,一会儿是京师,一会儿又是通州。

《满文老档》记载,后金曾经派人到蓟州劝降:“十三日,大军至蓟州,获一生员,令持书往谕驻城道员、军官及庶民降。”若此说成立,袁崇焕应该知道皇太极的到来;即便记载有误,或者信未送到,当此危急关头,数万敌军从眼皮子底下过去,明军难道连起码的侦查都没有吗?或者说,侦察能力连五里都达不到?蓟州周围全是崇山峻岭,西南方向又有沽河蜿蜒而过,地势之险要可以想见,否则也不会成为徐达和戚继光选择的防御节点,而此时后金竟然能不战而过,实在是咄咄怪事。要知道他们以骑兵为主,不像步兵,还能像三国时邓艾取蜀那样奇袭阴平,手攀脚蹬,翻山越岭;即便有此能力,皇太极全军敢于越过蓟州的关宁大军直奔北京,也违反军事常识,实在太过冒险。前有坚城,后有雄兵,此时主力出击打穿插,即便古之名将,也得仔细掂量。

同类推荐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本书从唐人尚诗、盛世风趣、仕进多途、文士风流、佛道盛行、女性风采和开放兼容等七大方面,较系统构筑了唐代社会的文明画卷,并且通过对相关唐诗的研读来展示这一文明。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晋江民间风俗录

    晋江民间风俗录

    本书采用词条形式,对晋江民间的主要风俗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按内容分类成书。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圣库

    圣库

    呵呵…真不好意思,又喊我过来吃饭,那我就不客气了啊~呵呵。寒假更新时间:到2月14日除假期外每周一更!
  • 荒神主宰

    荒神主宰

    一个武者的世界强者居于弱者之上的世界少年王伏一个出生于普通家族的旁支弟子被家族的人冷眸相待却意外得一尊未知强者的神眸融合与荒神宝塔,从此走向强者的未知之路。
  • 黑衣天使

    黑衣天使

    在另一个平行的世界,共和国医学界的发展走到了尽头,医务人员不再是光鲜的职业,而是成为了被人唾弃的对象。就在医学体制即将崩溃之时,60前被共和国消灭的古代医学突然再次出现,一个神秘的组织试图借此挽回医生的形象,与此同时,安亚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急诊医生也怀着同样的梦想,毅然踏入了医疗行业。一个能人异士组成的地下集团,一条黑暗的医生之路,两者的相遇到底是拯救?还是毁灭?无论如何,黑衣天使已经现身,你可以认为我们是英雄,或者是叛逆的医生,甚至是罪犯,但我们只会告诉你:“你好,这里是黑衣天使。”
  • 宝贝,你别跑

    宝贝,你别跑

    本乃许氏集团的千金,为了逃婚,不惜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在外生活。被公司录取,爱上他……这一切的一切,竟在她那对无节操的爸妈掌控之中。
  • 我的聊斋生涯

    我的聊斋生涯

    冥中高歌人间道,不知人间道已断。嬉笑怒骂人间事,话狐说妖尽聊斋。
  • 综漫之殿下很忙

    综漫之殿下很忙

    “作为棋子的代价,却是家破人亡吗……”站在王座顶端,苍寂勾着苦涩的弧度看着那神秘的少年。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与瞳汐坠入到这个世界以及他的失忆不过是一场被人精心策划的骗局……坠下王座,苍寂缓缓合眸看不见那少年惊慌的神色,“族人灭亡,家已经没有了,我又该去往哪里……”【高高在上的王座,只有孤独伴你一生】【力量与代价,相辅相成。如果你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必定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 梦永不停歇

    梦永不停歇

    叶寻,一个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有一个美好梦想,可爸爸因为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很反对沁风,姐姐处于一种强势的爱,而千般阻挠!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沁风不得不低头!但不代表她会放弃……
  • 富家女爱上明星权志龙

    富家女爱上明星权志龙

    这是富家女等多重身份的苏可可和BigBang权志龙的相识,相爱,忐忑,经过的一系列事情
  • 黑色交易

    黑色交易

    “不是出台吗?”“就算我要出台,也不陪你!”“那可由不得你。”“秦世锦!你混蛋——”过往的记忆纷至沓来,为了十万元,她闭上眼睛,忍受刺骨的屈辱。原以为一夜之后,一切都会结束,谁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年少时,他们是青梅竹马相见相厌。多年后,他却成了她的总裁上司。她只是搭错了电梯,竟然被整个公司疯传她是要向他爱慕告白!豪门大少秦世锦,她只想远离他,为何会越走越近?是他让她陷入困境,被学校处分警告,也是他在她最狼狈时替她解围!那个最不堪的夜晚,深刻在陆展颜心中,一直都是尖锐的刺。他们狠狠伤害着彼此,也伤害着自己,抵抗着诱惑,也抗拒着相爱……明明知道不该沦陷,可是为何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他心悸三分?莫非这就是爱……※※※第一最好不相见,
  • 月已西沉.

    月已西沉.

    沈雅暮和相恋四年的男友愉快的开始了旅行,但是她的人生轨迹却从踏上这艘船的那一刻开始被彻底改变了,她遇见了意想不到人,在她身上发生了料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