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转眼秋尽冬来,伐蜀大军陆续班师。
这天,伪夏小皇帝明升和几个重臣被先期送到京城,朱元璋传旨命上殿觐见。
当初,明升登基继承父业时年仅十岁,国家大事全由他母亲彭太后作主。如今名义上当了六年皇帝,还是一副孩童模样。这次明军兵临城下,不得已出城迎降,难免要受衔璧自缚之辱,小小年纪,好不凄凉。如今君臣跪在大明天子脚下,更是战战兢兢,不敢仰视。
朱元璋先时只恨明升执迷不悟,拒不来朝称臣,惹得大动干戈,如今见他这样年少,既已降附,便打定主意,仍象对待当年陈友谅之子陈理一样,赏个爵位给条生路也就是了,便降旨道:
“朕原以为你明升能顺应天意,主动来朝,为何出尔反尔,这样顽劣?”
明升往日作惯了人上之人,哪受过这样的斥责,蒙受着阶下囚的滋味,顿时泪如雨下。好不容易将泪抹干,才低声奏道:
“罪臣心地不明,冒犯天威,乞陛下饶恕。”
朱元璋才道:“朕念你年少,或许受他人蒙蔽,不再问罪,今封你归义侯,且自省过去吧!”
明升听了,如同遇赦一样,以头点地,再三谢恩,才羞愧满面退出宫去。
不几天,伐蜀众将相继回朝,朝廷论功行赏:颖川侯傅友德率偏师先入汉中,为主力攻下瞿塘关创造了时机,论功第一。德庆侯廖永忠身先士卒,打开瞿塘天堑,论功第二。主将中山侯汤和滞留不进,贻误战机,荥阳侯郑遇春虽有功劳,却擅杀战俘,均不在赏赐之列。
满朝文武众目睽睽之下,汤、郑二人满脸羞愧,也得一概谢恩。
尔后,其他征蜀将士论功行赏,多少不等。
下了朝来,朱元璋回到乾清宫,马皇后见圣上不乐,问道:
“四川告平,举国喜庆,陛下也该与民同乐才是。”
朱元璋不许后宫问政,就是正宫国母也是如此,缄口不言。马皇后担心朱元璋成天思虑过重伤了身子,执意问道:
“陛下因何忧虑?”
朱元璋陡然变色:
“外朝之事,安能问得?”
马皇后却犯颜奏道:“陛下为天下父,臣妾为天下母,天下之事,臣妾为何问不得。”
一句话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想马皇后多年来悉心侍奉,知冷知热不算,征战年间,也曾出过许多好主张,开国以后,鉴于前朝内宠乱政,才在宫里竖铁榜告示,不许后妃过问朝政,马皇后平常以身作则,不得已时才问上一句半句,今天必有缘故,只得说道:
“天下大事倒件件遂心,朕只恼那些不晓事的旧将。”
马皇后听了,不好再深问,朱元璋却索性说道:
“这次伐蜀,汤和身为主将,却不肯奋进,莫非因为没封他公爵,对朕怨恨不成!”
马皇后忙道:“汤和为人厚道,向来忠于陛下,不会对朝廷有怨。”
朱元璋瞪了她一眼,:“当年命他镇守常州,传出的那两句昏话,朕至今记忆犹新,怎说无怨?”
马皇后也知道当年传说的汤和那两句醉话,仍摇头说道:
“那本是他两句气话,而且又是酒后之言。”
朱元璋方才默然。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心重,想那汤和当年在自己义父郭子兴帐下当差时就认识,后来他跟了元璋,鞍前马后,忠心耿耿,特别是元璋当年在义父帐下,资历最浅,升了元帅,众将心中不服,多亏汤和等人全力扶持,才使元璋在义父死后稳住了局面,想到这里,不由奏道:
“妾无见识,只知汤和当年对陛下忠心耿耿,鼎力相助,如今陛下已富有天下,对这些患难之交应多加宽容。”
听了这几句话,朱元璋没置可否,却直直地盯了马皇后许久。
第二天早朝散后,朱元璋命将中山侯汤和召到便殿,先赐了坐位,才抚慰道:
“卿往日功多,洪武三年,只封侯不封公,全因镇守常州时颇有酒过,如今命卿率军伐蜀,本只望将功补过,不想又无功可封,朕深为卿惋惜。”
汤和忙离座下跪,谢道:
“陛下以天地之量,施不斩之恩,臣已知足,实无奢望。”
朱元璋见汤和知趣,不再责难,问道:
“大军为何在瞿塘关前滞留月余,贻误时机?”
汤和心想:“瞿塘关山高水急,蜀人以倾国之兵,把守天堑,逆流仰攻,谈何容易。况且离朝前又反复叮嘱,天下已平,逼降为上,不许无为地损兵折将,自己本是有过之人,再不敢铤而走险,如今落了个逗留不进的罪名,也是出于无奈。然而这些话哪敢出口,只得奏道:
“这次出兵臣忧虑颇多,进兵迟缓,是臣之罪。”
朱元璋一旁细心观察,见汤和不象有意按兵不动以泄私怨,才谅解了些,问:“功成名就之后,反倒不敢弄险了不成?”
汤和谢罪:“臣深知陛下爱护之恩,此次愧疚万分,恨不得再赴疆场,将功折过,以表忠心。”
朱元璋见汤和这样诚恳,抛弃了前嫌,抚慰道:
“朕不以一时一事看人,念卿相从以来忠心耿耿,明天命户部从濠州划出五千亩官田作为对卿往日功劳的赏赐。”
汤和本来因朱元璋召见心里不安,没想到无端得了这么重的赏赐,直惊得心头突突乱跳。想那濠州是自己的故乡,得了偌大的田产,也不枉跟随圣上舍身忘死拼命奋斗了这大半生,欣幸之余,忙跪在朱元元璋面前,谢恩道:
“无功受赏,令臣无颜接旨。”
原来,朱元璋因马皇后提起当年汤和的旧事,勾起对这位老友的感激之情,想到洪武三年封爵时对他的功劳折得过了一些,如今伐蜀成功,功劳不及他人,毕竟是主将,想以此作为对他的补偿。
汤和谢恩之后,朱元璋就势又对他勉励了一番,才命他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