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继秦王朱 、燕王朱棣之后,在外的诸王陆续到京。这天,朱元璋下朝后宣皇孙朱允炆和从藩国回来的众皇子到便殿觐见。参拜完毕,朱元璋都给他们赐了座位。除皇孙朱允炆之外,众皇子依次为秦王朱 、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 、楚王朱桢、齐王朱 、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檀、蜀王朱椿、湘王朱柏、豫王朱桂、汉王朱 、卫王朱植。朱元璋将他们巡视一遍,说道:
“太子在朝辅佐,正当得力之时,忽然相弃,朕痛不欲生,故命你等回朝相见。”
朱 看了众皇弟一眼,带头俯首奏道:“儿臣见驾来迟。”
朱元璋并不理会,却道:“今见你等越发长大,国家有靠,方觉得是莫大的安慰。”
晋王朱棡奏道:“儿臣遵旨多年驻守藩国,足可独挡一面。”
朱元璋因他出言鲁莽,也不看他,继续说道:“朕已年老,正欲托以国家大事,太子却撒手而去,怎不令朕伤心失望。”说完,眼圈止不住又红了起来。
坐在下首的朱允炆见不得这样,跟着眼泪夺眶而出。众人见了,都低下头去。
片时,朱棣先抬头奏道:“陛下不可过于伤痛,国家不幸,儿臣们决心尽效忠勤,为国分忧。”
朱元璋看了燕王一眼,见四皇子眼神炯炯,深沉刚毅,倒从他身上受到感染,一时止住悲恸,道:“太子已经故去,犹如覆水难收,朕一生坚韧不拔,燕王之言,令朕稍稍感到慰藉。”
朱 看了四皇弟一眼,没有言语。晋王朱棡却不甘示弱,说道:
“儿臣封国近临元人,所统雄兵,已过百万,自信能充作朝廷屏障,陛下尽可高枕无忧。”
朱元璋看了皇孙朱允炆一眼。他不光年纪尚小,与这些威风凛凛的皇叔们相比,更显得柔弱。因见皇孙落落寡言,有意说道:
“皇孙允炆勤奋上进,近年学识大增。太子病后,日夜侍奉,一片纯孝,朕看得清清楚楚,朕伤痛之余,方感宽慰。”
众皇子见父皇特意说了这番话,一齐朝依在父皇跟前的允炆看去。今天父皇召见在外的皇子,却命允炆坐在近前,看来不光有怜惜之意,似乎还另有用心。众人正动心思,又见父皇抚着允炆说道:
“常道长子长孙,朕思念太子,有允炆常在眼前,方才聊解伤痛之苦。”
太子故去,立储自然是当务之急,父皇既将诸王召回朝来,却迟迟不肯言明此事,众皇子正各打自己的算盘,却见父皇冲允炆说道:“众皇叔来朝为你父奔丧,均是手足之情,今天在此再拜谢一回。”
朱允炆听了,忙向众皇叔一一施礼,拜完,见皇爷示意归坐,方才坐了。
朱元璋便道:“太子墓寝尚未建好,你等均待复土以后再回各自封国。”
众皇子听了,唯唯从命。
朱元璋既命皇孙允炆当着自己的面谢过众位皇叔,随即降旨命众皇子散去自便。
燕王朱棣自父皇召见以后,除每天随班上朝,便在自己的住处候旨,不象其他藩王或外出观光游览,或到市井**作乐。朱元璋朝政之余,时常将皇子宣去询问各地风土人情,朱棣每每在父皇面前应对自如,颇得父皇的赏识。这天,朱棣因父皇久未召见,心里生闷,便来坤宁宫拜见李贤妃。李贤妃入主坤宁宫不久,便遇上太子病逝,皇上伤痛,后宫忙乱,贤妃虽然年轻,不仅把朱元璋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将后宫料理得井井有条,很快赢得了全宫上下的赞誉,朱元璋对这位貌美的爱妃更加另眼相看。朱棣在封国就听说李贤妃十分得宠,只恨无缘讨好孝敬,这天命人奏进宫去,李贤妃听说燕王拜见,忙命请进宫来。
朱棣入见时,恭恭敬敬地对李贤妃以母妃相称。李贤妃虽然得宠,也不敢慢待燕王这样的皇子,紧着还礼,忙又给他赐了座位。李贤妃见燕王比太子小不了几岁,生得身材魁伟,丰额秀目,鼻直口方,不由想起宫里有人曾说燕王长得颇象皇上,如今见了,果然不差。心想,这副富贵相,在众皇子中也属少见,怪不得皇上格外器重。这时,就听朱棣小心奏道:
“早闻母妃主持后宫深得人心,父皇倚重,皇儿十分仰慕,这次回朝,本该早来拜见,实因国丧忙乱,一直拖到今天,还望母妃恕罪。”
李贤妃因燕王足能长自己十岁,口口声声以母妃相称,窘得脸上通红,颇不自在,忙自谦道:“本妃自皇后、郭妃之后,入侍坤宁宫,蒙恩理事,常感力不从心,不敢承燕王过奖,本妃倒是常听圣上夸赞燕王在北疆屡立战功,令人钦佩。”
朱棣听了,大为惊喜,正想听听父皇对自己的评价,忙道:“小王蒙恩受封北平,深知父皇倚重,虽然几次出塞巡边,建有微劳,怎敢望圣上称道。”
李贤妃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被燕王听得仔细,想起宫里的禁忌,忙道:“在外诸王一有进益,皇上都喜在心头。”
朱棣听了,有些失望,转而又讨好:“这次还朝,见圣上大显衰老,都因国事操劳的缘故,母妃终日侍奉左右,代为孝敬,小王感恩戴德。”
李贤妃诧异:“本妃份内之事,何至于此。”
朱棣望着李贤妃,有些搜肠刮肚,又道:“太子故去,允炆年纪尚幼,圣上必然为国家大事忧虑。”
李贤妃又是一愣。明知确实如此,也只能以点头作答。
朱棣见李贤妃言语谨慎,一脸无奈,只得冒昧地问道:“小王见圣上对允炆十分喜爱,只是不知他能否为圣上分劳。”
李贤妃见那里步步紧逼,颇有用意,由不得加了防范,有意说道:“太子薨逝以后,允炆日夜守丧,孝心可悯,圣上十分怜见,伤痛之余,感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