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6200000006

第6章 2011·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6)

当然对这个典故还可以作其他的解读。我这样扯来扯去,无非是想给友情发明一个前提。我不是说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等级关系,再说友情的外延也比知音宽泛得多,但有没有这样的前提,友情的意味和质量是不一样的。出于对“道”,对最高存在的共同体认而发展出来的友情可能更脆弱,但也可能更恒久。中国古典诗歌里面有很多写友情的诗是隐含了这一前提的,现实中成为朋友也是如此。比如说著名的魏晋“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年纪悬殊,政见不一,身份构成也很复杂,有散人,有官员,也有商贾。我们都知道其时的生存压力很大很凶险,但把他们连在一起的却是另一种东西。在一般层面上我们讲它是友情,然而再稍稍深入一步,就可以发现知音或“道”的维系,尽管情形不尽相同。包括我们平时签书送朋友,要是自觉灵魂特别亲近,或特别值得敬重的人你会写“道友”“道兄”,一般的我们就会写某某兄,在世俗意义上强调你的尊敬,你会写某某大兄。这和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从道义或情感上觉得对方和你能共同体认某一境界,无论年龄相差多少都可以称兄道弟,所谓“忘年交”。“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大的和最小的之间就相差二十九岁。

中国的这种情谊有两种路向,一是类似“高山流水”、“竹林七贤”这种,还有就是通常所说的“江湖”,二者性质大不一样,但随着诗歌人文生态的恶化,很多时候却也混而不分。典型的如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江湖”,那甚至成了我们的小传统的一部分。知音传统我觉得它更多强调一种共享,有一个我们假定的所谓最高存在或最高价值,落实到情谊的层面上则可以说是分享,共同体认后的分享。这被共同体认的东西并不抽象,它是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的,能在精神上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并有所激励。今天写友情的诗少多了,写得真挚感人的就更少,为什么呢?人际关系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恐怕是求道、证道精神的缺失。以利益关系为纽带,我们只能看到朋党,而看不到真正的友情。

友情,只有基于道义并且和道义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成为写作的对象也成为文学的培养基。中国古典文学精于的意象批评,很大程度上是和品评人物纠缠在一起的,由东汉而魏晋,这甚至形成了一时风气,就是一帮人聚在一起,或嘴或笔互相品评。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一些正面的,比如说某人如“玉树临风”啊,某人“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啊,某人“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啊,等等。我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吹捧或相互吹捧的成分,但我知道肯定有比吹捧高得多也重要得多的成分。风气不只是风气,还是一个共同创造的场或领域。当然还是要有更高的道义维系,否则既生不出真正的友情,也留不下“割席断袍”的美谈,二者互为表里。没有了更高的道义维系,“场”就成了“场子”,就到处充斥着“我的小说”,“我的诗”,“知音”就退化成了“知我”,甚至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友情的滑坡、消退、贬值几乎是不可避免的。……1995年的时候在美国洛杉矶碰到阿城,他说他去了几次纽约,就再不想去了。问为什么。他说去干吗?乌央乌央一大帮人,说起来是艺术家、小说家,可没一个人说别人好话的,尽拆台。他说过去戏班子讲究彼此捧场,同行之间不能拆台,为什么?就是要有一个场。他说现在还有这个场吗?大家在一起都以互相攻讦为能事,这个场就没有了。

我想再强调一下“场”和“场子”的区别。前者说的是一种能量的聚合效应,后者说的是人加人的杂凑。现在研讨会、朗诵会、评奖会什么的,多了去了,也是乌央乌央的,但大多情况下确实是只见“场子”不见“场”,什么会都好比“赶场子”。比较一下国际交流场合的反差,对这一点会看得更加清楚。2003年春天在北京798曾经有过一次中日诗人、艺术家的越界交流,我们是主场。我注意到当中国诗人朗诵的时候,那些日本诗人全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安安静静地听着,而到了日本诗人朗诵的时候,大多数中国诗人却在交头接耳。第一场有个舞台,情况还好些;第二场移到了一个大车间里,场面有多乱就甭提了。朗诵的人被围在中间,其他的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个嘈杂啊。但即便是在那种情况下,所有日本诗人仍然端端正正地坐着,安安静静地听着。说实在的,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觉得羞愧、无地自容。语言不通在这里不是问题,大家都一样,再说还是双语朗诵;我也不认为这种现场反差仅仅表明日本诗人更懂礼貌,不,从他们的坐姿,他们的表情,他们凝神屏息的态度中你不会只读到礼貌,还会读到对同行的尊重,对同行劳动的尊重,更重要的,对诗本身的虔敬。那是一种类宗教的虔敬,足以令一个“场”在“场子”中呈现并维系其自身尊严的虔敬。我还清晰地记得当轮到日本诗人吉增刚造朗诵时的情形。只见他在周围一片沸反盈天的嘈杂声中不慌不忙地盘腿坐下,铺开一块布,再一件一件摆上诸如小烛台啊,小铜炉啊那些配合朗诵用的小“法器”,然后闭上眼睛,那份一丝不苟,那份气定神闲,那份安详。当然你可以说那是一个小小的个人仪式,甚至一种表演,一种行为艺术,但当他那几乎称得上微弱的声音克制住并穿透周遭的喧哗,如同一枚枚闪亮的钉子播撒出去的时候,你就会马上改变想法。你会想到那根本不是某个人的声音,而是一个场的声音,是场本身在发声。

当然这都是些小事,却也全息式地反映了我们的诗歌生态,尤其反映了我们和这种生态的共谋关系。我们无法置身度外地来谈论诗歌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在场”并不断地参与创造这个“场”,而不是不断地“赶场子”,或使我们自身成为一个场子。这是一种责任。诗人也好,批评家也好,都有这份责任。“场”是我们共享的,无论从友情的角度还是从写作的角度都共享的一种更高的存在。它能把我们聚在一起,把我们的能量聚在一起。衷心希望“天问”的年度峰会和《读诗》能成为一个这样的“场”。当然更重要的是日常的“场”:朋友聚散,倏忽来去,无论多么激情四射,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自己的日常中,独自面对诗和写作。而不管大生态如何、二生态如何、三生态如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能为这个“场”,这个使得诗歌能够生长的“场”尽一点儿绵薄之力,也就可以了。

谢谢!

林莽:今天的会开得很好,有十几个人发了言,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各自的观点,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当前诗歌现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在今年的一本诗歌年选的前言中说过这样的话: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对于中国新诗而言是一个走出低谷,走向多元,呈现发展的十年。诗歌刊物和书籍出版量在增长,诗歌活动及诗歌写作人数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网络诗歌在这十年中,为中国新诗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了许多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相对于以往更为突出,有些对当前诗歌生态的干扰和破坏,尤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诗歌的教育依旧是以思想情操和社会性教育为目的,对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忽视未见改进。诗人的产生依旧如同原野上自生自灭的植物。

诗歌的评奖繁多,但许多奖项陷入了功利的旋涡,甚至一些奖项仅仅是操作者出于功利的一项设计,基本与诗歌无关。诗歌的命名近十年依然脱离学理性,名词越来越多,什么中产阶级写作、归来者、中间代、草根写作、底层写作、打工诗人、新红颜写作、梨花体等等,造成了许多歧义。诗歌活动、诗歌会议、诗歌节的商业化和标签化,带有其他目的运作与宣传,让诗歌沦为了陪衬。

诗歌作品大量存在着重复他人、语言随意、感知简单、结构松散、缺少文化意识等等的问题。在数量极大的分行文字中,难于发现优秀的诗歌作品和优秀的诗人。在这样的状态下,保持清醒的意识,保持警觉的态度,对诗歌的写作者、评论者和编辑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今天的会就是要提示我们自己和诗坛的朋友们,在诗歌艺术的问题上要有一定的自我要求,要有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今天中国社会上的一切问题必然会反映到诗坛上来,同样我们也不指望有一济良方会将诗坛的病治好,如同诗人米洛什所写的:“我们不能指望上帝会派一个牙医,把人类的龋齿全部治愈。”

谢谢大家。

同类推荐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 跟着时光向前

    跟着时光向前

    者以时间为经,借物事为纬,极力营造一个超越现实又基于生活的艺术天地,诗意的语言,悠然的哲思,空明的意象,撩人的意味,日常生活平凡事物中的人生况味,都引领着人去体悟生命的真切、厚重和美感。雪光里的村庄,月色下的枯荷,院子里的鸟巢,山崖上的小树,冬夜里的炭火,春天里的小蜜蜂,童话般的草垛……《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跟着时光向前》分为跟着时光向前、延续是静悄悄的、鹧鸪的叫声三辑。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热门推荐
  • 你好警察先生

    你好警察先生

    当医生遇见警察,从陌生人到朋友,离爱情还有多远?两个逗比之间的感情,该何去何从?且看女大医生如何吃掉我们的警察先生!
  • 战者大陆之无上战神

    战者大陆之无上战神

    战者大陆强者为尊,没有实力,只能认人宰割受人欺辱。为了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只有把自己变得更强!天才?废物?全部踩在脚下,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所要前进的道路。
  • 帝君绝宠

    帝君绝宠

    十一无语望青天,她家老娘剽悍程度是无人能敌,自己现在就是待宰的羔羊,逼自己娶妻,她想说老娘不要忘记了十一是女儿身啊!取个娘子长得比自己还…壮…她娘连口味都是这么重。以为是娶了个美娇娘,没想到是…不想都说了,请看文文吧!十一来到异世没别的远望,或者像别人般想要成仙的梦想,只想护好自己的家人,狐朋狗友三两只,可驾一叶扁舟,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笑看天下。此文是玄幻言情文,既有魔兽,萌宠,凶兽,上古势力,看女主如何玩转绪幻大陆,如何把剽悍男主变为自己的乖乖娘子。
  • 笑死鬼

    笑死鬼

    我是一只鬼,一只笑死鬼。我要报复,我要报复所有人,我要让全世界都笑死!
  • 东方缘起录

    东方缘起录

    励志成为对社会有益,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视为人生信条的励志青年,某天睡醒时,发现自己被某大龄装嫩老婆婆神隐到幻想乡的故事。
  • 灾道

    灾道

    这世道,终将因我而变。我叫它灭,它要灭。我叫它生,它要生。灾城上,千里雪,万世之中,唯我,灾道为尊!
  • 绝世无双帝君的天才神妃

    绝世无双帝君的天才神妃

    二十一世纪天才军医一朝穿越,竟然成为东璃国人人所谓不耻的花痴草包二小姐,废材?花痴?想当年她在战场上可救人可杀敌,这些词语放在她身上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他是深宫之中不受宠的九皇子,自小冷酷无情,他踏着自己亲人为他所造的王者之路,一点一点爬上巅峰。他是人人所敬奉的光明之神,她就是世人所唾弃的黑暗之魔。一曲笙琴合奏,注定了这一世深情不寿。天道又如何?若是不允许,那边翻了这天覆了这地!
  • 双面催眠师

    双面催眠师

    小白领钱宁慧无意中参加了一个心理实验,随即产生了种种死亡倾向。冷面催眠师长庚突然出现,在探访钱宁慧潜意识的过程中,得知了她小时候的惨痛遭遇。为了解开钱宁慧的心结,长庚和她前往贵州天龙堡,发现了钱宁慧身世的秘密。原来,钱宁慧的母系血统竟然来自遥远的玛雅王国,而那个心理实验,还有长庚和他背后的势力,都与玛雅圣瓶有关。长庚想要从钱宁慧身上找到揭开玛雅圣瓶秘密的线索,另外几股势力也聚焦在钱宁慧和长庚身上。在与钱宁慧感情日益加深之际,长庚被掩藏的记忆也渐渐复苏。钱宁慧的母亲被绑架,钱宁慧和其他玛雅后裔一起前往玛雅圣城,在惊心动魄的密林追踪中,他们又发现了埋藏千年的惊天秘密……
  • 永劫不死

    永劫不死

    万年前,妖族渡海攻入紫云大陆,避世异族落井下石,幸有圣人救世,人族才解灭族之危。万年后,华宗弟子白术,偶得上古《五典》,开始直面风波诡谲的修真界。可随着境界的提升,他面对的不仅是越加广阔的舞台,还有令人迷茫的历史,神灵奥秘,万灵时代,体修毁灭,气修起源。
  • 天才杀手:蝴蝶少女

    天才杀手:蝴蝶少女

    二十四世纪杀手界的枭雄,怪盗中的王者,智商高于常人的天才少女,却因为一个错误,一朝穿越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为慕容世家的大小姐也就算了,没想到还是个废物。没爹疼没娘爱也就罢了,比自己年龄还小的小娃娃也敢欺负到你祖宗头上来!?既然上天让我重活一次,那我势必要让这个世界为我而颤抖!他,杀伐无情,高高在上,从不顾及别人感受的魔帝,却只对她一个人温柔如水,唯命是从。他说,她是他的女人,谁敢动她,就是对他的不敬,而对他不敬着,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或许这就是缘分,也或许,在冥冥之中,他和她,就早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