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6200000005

第5章 2011·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5)

我觉得中国最大的诗歌、文学的生态的破坏还是在教育方面。我在学校里面教书,对文学教育的堕落深恶痛绝。我感到非常的恐怖。在座的有些大学教授,像陈超老师,我觉得也应该有同样的认识。教授和学生,根本不读作品,他们只读对作品评价的粗略结论,只读教材。当然这里面,也有在座的批评家们制造的一些结论。过去文学界跟文学教育界,跟文学研究的学术界就是一个界,比如说在鲁迅的时代,它就是一个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是一个界,现在学术界跟文学教育界是分裂的,各整各的,这是时代文学的一个巨大的笑话。一个教授完全不读作品,完全不了解这个时代的文学,他就可以当教授。一个文学教授不搞创作,你怎么能教文学,其实理论和创作的关系是理论本身它也是创作。哪有什么独立的文艺理论?理论这种东西,不过是一个个逻辑模型而已。理论不过是逻辑的一个个谎言。大量的人去研究文化、研究美学,什么是美学,美学就是美过来,美过去的学。最近我要出一本书,叫《美学的谎言》,书中对各种逻辑谎言的批判是不太留情面的。

我非常赞同黄梵的说法,文学史的写作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当代诗歌史的写作,我们读到的,是些什么样的诗歌史!把诗歌史写得那么难读,本身就不是诗歌史。好的诗歌史应该是好诗和好诗人的诗歌史,但这样的诗歌史在当代中国是没有的。诗歌史已经变成了诗歌利益集团,诗歌“江湖”座次史。

我觉得在座的我们大家要共同努力,多多少少改变一点儿这种现状,我希望不在学校教书的人也都能够关心文学教育。

谢谢。

林莽:现在已经是12点20。下面请唐晓渡来作最后的总结性发言。

唐晓渡:刚才梁平说我可能要说“大话”,但我只想说点儿“小话”。关于当代诗歌的生态问题,大家刚才已经谈得非常多了,还可以谈得更多,谈不完。我想这个问题是否有两个层面,一是尽可能中性的描述和分析,二是立足诗歌的价值诉求。现在的情况是两者纠缠在一起,有点儿乱。乱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当代诗歌生态的特点就是乱,而我们的讨论本身就是它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表征。对我来说,所谓“生态”有大小之分,内外之别,界限不必泾渭分明,相对而言,但重要性大不相同。对大的、外在的诗歌与人文生态,我们除了领受,更多的恐怕只能充当一个观察者、评论者的角色:它的盲目,它的自在,它乱七八糟的复杂性,足以支持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最好的时代和最黑暗的时代,因为角度不同;唯有和个人密切相关的小的、内部的生态,是我们可以着力之处,可以通过自觉的努力参与改变和建构之处,如果这些改变和建构作为某种必要的平衡,还能多少影响到大的、外部的生态,那就谢天谢地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在这里讨论诗歌生态,是因为我们知道诗对生态有特别的要求,是因为目前的诗歌生态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有许多伤害诗的东西需要我们共同应对。我们的讨论能改变什么吗?显然不能,至少不能指望。诗歌生态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和整个文学的生态、文化的生态以至社会的生态密切相关,许多发生在诗歌领域内的现象和问题,都有更深广的社会和文化根源,包括一系列软性的观念因素,也包括一些硬性的制度化因素。它们自行其是,不会在乎我们的讨论。好在我们也可以不在乎它们。但我们自己应该清楚我们的目标。对一些性质恶劣的事件表示义愤是一种正当的反应,说来说去一肚子牢骚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像黄梵那样做一些具体的研究,尽可能搞清楚其根源和机制,或许更加可取。我们确实有理由搞清楚这些。

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诗歌生态,都希望这生态能让诗人们感觉舒服一点儿。但这个时代会让诗歌、诗人舒服吗?会有谁为诗歌预备下一个这样的时代吗?我也不知道什么时代让诗歌舒服过,可能是唐代吧。然而近现代以来,诗歌和时代之间似乎越来越格格不入。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人欢呼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降临了,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对我们的生活,特别是诗歌意味着什么。

一个诗人最大的幸福是直接面对诗说话,但现在我们和诗之间隔着太多的东西,隔着时代、资本、传媒、评奖,诸如此类。这些东西本身无所谓恶意不恶意,却迫使我们一再远离诗。我不能说这是某种劫持,因为我们并非别无选择。清理、穿透那些把我们和诗隔开的东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自我反省、自我加持。比如刚才黄梵说到的言清行浊,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深刻反省,事实上,精神和人格的分裂,精神内部的分裂,早已成了当下诗歌生态最不可回避的病征之一。我们的病和时代的病,从一开始就互为表里地纠缠在一起。

面对大环境、大气候我们更多地会有一种无力、无助感,但致力于小环境、小气候的改善却大有可能。在座的很多都办过民刊,为什么要办民刊呢?不就是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小环境、小气候吗?以此抗衡、影响、改变大环境、大气候必须依靠历史的合力,但作为一个内部的生态空间却有相对的自足性,在这里面我们可以活得干净一点儿,舒心一点儿,可以更多地亲近诗,对诗说话,感受到与诗的直接关联。要建立和葆有这样一个空间需要一些基本元素,而我们并不缺少这些元素。比如友情。保罗·策兰有一句诗,大意是说写诗对他而言相当于从生存之海中透气,对友情我也愿意用这样的比喻。友情也是一个生存的透气孔,和文学之间、写作之间存在一呼一吸的关系。像围棋一样,有这两个眼你就能活。我相信让我们聚在一起的理由,很大程度上正是友情。它不仅是一种自我加持的力量,还是一种互相加持的力量。问题是什么样的友情才能成为这种加持的力量呢?话既然说到了这里,我就多说几句。

友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母题之一,有关作品汗牛充栋,相比之下爱情却很少,有也多是悼亡诗。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缘由,但恐怕主要和中国特有的“知音”传统有关。我多次谈到过标举选本和品话的古典诗歌评价系统不重编年而重内质,应该也和这一传统有关。可以说,“知音”统合了友情和审美判断力。知音传统的原型是“高山流水”,对这一典故大家不用说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不是同时也有所忽略呢?从这一典故的情境看,俞伯牙弹琴最初应该是无所期待的,至多是暗中有所期待;换句话说,他的知音可以,但并非必然存在于世俗红尘中,充其量他是虚席以待。那么必然的知音在哪里呢?我们会注意到伯牙是在高山密林,在荒野中弹琴的,独自一人。这是中国传统里的一个经典场景,关涉到个人和最高存在,即“道”的关系,所谓“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刘勰《文心雕龙》开篇第一讲“原道”,就是讲和最高存在的关系,关键也是在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中领悟。可能有人会批评我这样说是在谈玄,把事情搞神秘了。当然不是这样,我更愿意不仅就“天地精神”的本意,而且就其引申义,即存在本身的意义上讨论这种关系,而且我更想强调“往来”,往来即对话,即互参。但无论如何,这个场景首先突出了个人与最高存在,与“道”的关系。

钟子期也很有意思,他可不是什么高雅之士,而是一个樵夫,一个砍柴的。这个樵夫偶然路过那里,偶然听到了俞伯牙的琴声,居然一下就听懂了。他显然也没有事先就揣着什么寻找知音的念头,一切都是无意的,自然而然的。

由此我想到,所谓“知音”传统,更有意思的恐怕还是这个“音”字。不说“知我”而说“知音”,是不是在说,“音”喻示了一种高于奏者和听者之上的存在,据此才能在同属偶然的二者之间建立某种必然的关系呢?这里的必然和偶然是一体两面,钟子期恰好就是那个和伯牙怀有同样境界的人。二者的关系一方面是无限开阔的:俞伯牙并非只有一个钟子期,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又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钟子期一死,俞伯牙就把琴摔了。可见知音极其罕见,像真正的爱人一样可遇而不可求,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

同类推荐
  • 原野随笔:每天变傻一点点

    原野随笔:每天变傻一点点

    本书收入了作者的“生生不息”、“梦想”、“幸福可以分为两种”、“财富离幸福仍然很远”、“每天变傻一点点”等90余篇随笔。
  • 蓟轩诗词

    蓟轩诗词

    前一个集子《画虎居诗词》迄1996年9月。这个集子包括自1996年10月到2003年5月这六年半我的诗词作品,略加删选,存约500首。这期间我移居北京蓟门桥附近,新居名“蓟轩”,就给此集取名《蓟轩诗词》。博学的中石兄告诉我,据《说文》,蓟是古帝尧之后之所居。原来搬进了古大圣人的老家。
  • 盛笃周诗词选

    盛笃周诗词选

    本书为作者在教学之余,长期从事业余诗词创作的选集。作品内容主要涉及对祖国名山大川的吟咏,对人生体验的盛怀,诗友、同事、故人之间的赠答,对国家盛世气象欣喜歌颂。作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同时通俗易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较好的融合。全书古体诗约200首。
  • 晨曦在歌唱

    晨曦在歌唱

    本书分为眼神、背影、动作、物语、行吟五辑,主要收录了晨曦在歌唱、白露的姿态、秋天在高树、再见了,后园、无端想起一个人等作品。
  • 游学在台湾

    游学在台湾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游余地流畅自如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触觉。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思考,是大陆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第一本书。
热门推荐
  • 风雨沫牧

    风雨沫牧

    芸芷山的圣主沫雨为杀霍康来到洛城,遇见了与其同行的牧风,一次次舍命相救。魔教教主之子玄觞,来人间游历,意外在洛城外遇到了骑马飞驰的沫雨,还有城中小酒馆里与沫雨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这其中有何故事?沫雨究竟是何人?
  • 鬼夫莫追:萌妻粉嫩嫩

    鬼夫莫追:萌妻粉嫩嫩

    放学途中遇见了歹徒也就罢了,居然还遇见了鬼?什么?要自己当阎王的新娘?等等,画风好像变了,我只是一个高中生啊,还小哦!某天,离墨尘将自己的脑袋放在手里,召唤着身边的小娇妻。“游晓雨,过来到我怀里。”“阎王大人,请你将脑袋放在脖子上在和我说话。”某晚,离墨尘将游晓雨搂在怀里,一脸津津有味的问。“你总说你小,我看看你到底哪里小。”“你个臭流氓,人家年龄小……”
  • 绝命凶岛

    绝命凶岛

    十岁那年刘一明被族人驱除出自己生活的岛屿,理由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邪魔转世······和自己的父亲离开岛屿以驱魔师的身份在大都市闯荡的第十六个年头后,接到岛上传来爷爷意外死亡的消息······和自己的父亲再次踏上阔别已久的岛屿后,一件件离奇的诡异事件向刘一明袭来······同时刘一明也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身世之谜·····正与邪两股力量在岛上撞击,整个人类世界的安危落到了刘一明的肩上······
  • 守望:英雄崛起

    守望:英雄崛起

    “下面插播一条紧急通知,近段时间部分商铺遭到恐怖分子袭击,目击者称有一帮穿着奇装异服的怪人突然现身然后叫嚣着要匡扶正义并将店内设施砸坏,下面是现场发来的报道。”受害者,店长A:“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一帮人突然出现嚷嚷着要伸张正义,然后就把我的店给砸了...”......论一个跨国组织成长的靠谱小说(大概吧...)Ps:读者群158819865(仙剑预备役)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兰华楼

    兰华楼

    家族军队,古已有之,五代十国时期,天下纷争不断,中原一大姓家族宁家本为闽国百姓,世代定居大闽长乐,年年挑选骁勇善战的青年,进入族内,组成一支精练部队“宁家军”。宁氏一族族人众多,宁家子弟,人人忠良,文者读万卷书,满腹经纶,武者武艺高强,忠肝义胆,宁氏子孙,皆以保家,卫国,平天下为己任。在当时,他们被称为“闽国第一大家”。(新作《明宫田妃录》正努力创作中……讲述明代崇祯年间后宫妃嫔中奇女子田秀英从入宫到病逝的人生历程。)
  • 霸天吟

    霸天吟

    风云涌,古城现。碧海青天遥相望,初涉尘世几渺茫。身影闪,魂剑斩。一袭白袍少年狂,瀚海犀风无人挡。圣子临,兽神降。光耀四海熟不晓,倚剑破空风呼啸。凰翅展,凤涅槃;麒麟吼,龙首昂,亚斯兰特光芒耀。金木水火土五行,风雷音光出四方,毒暗星空手中藏。风雨飘渺情未老,管他斑驳还沧桑。一轮残日映影长,一皓弯月随江潮。虹弧弯刀劈天旷,天下何处不敢闯!笑傲翻云曳雨间,至此谁敢称霸天!
  • 云摇梦

    云摇梦

    薄雨将歇,山岚满袖,凭栏一任风吹透。十年戎马几时休?斜临云麓听滴漏。两世情缘,同心锁扣,烽烟乱里香消僽。黄泉碧落永诀时,云摇梦醒别离后。
  • 冰封帝尊

    冰封帝尊

    冰道无极,冰封天下执掌天印,我为帝王血色魔夜,杀戮称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晨阳大陆,尽是我的传奇这就是我,冰封帝尊
  • 双生历

    双生历

    每个身处逆境之中的人都会蜕变,只是有的人需要一个小小的诱因才能走出逆境,成就自身。而懦弱,永远不是拯救自己的方法,我虽然懦弱,可是并不代表我没有自己需要守护的东西,而为了守护它,我愿意让自己变得坚强,即便会让我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