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死也不能摆出那跟拉屎差不多的造型,我是六连的兵,死也要站得笔直。”高远在心里一遍遍的鼓励着自己,眼睛紧盯着军长,紧盯着军长手里厚厚的A4纸。
军长也没穿大衣,从车上下来就没穿过,在他的带动下,主席台就坐的首长们都没穿大衣,从军长到士兵同时承受着寒风侵袭,承受着坠痛、阵痛。
如果单独让高远一个人独立风中听讲话,恐怕真就抵挡不住,那跟罚站没有区别。如果让上千个高远组成“兵林”方阵,屹立风中,情况就会完全不同。甭说军长再讲两个小时,就是顶着两个小时的炮弹,军人的集体荣誉感也会让他们义无返顾,站得结实,站得笔直。
为了集体的荣誉,高远再次运用老兵们教的技巧,眼睛紧盯军长,思想忘记军长。军长肩膀上黄灿灿的肩章和闪亮的金星,并没有让他产生任何忘记,突然间还产生了巨大的精神意念:“我就是军长。”,我要面对着二千人讲“三句话”,讲“三个问题”。
精神的力量真是巨大,不可阻挡的让高远产生了瞬间的幻觉。居然战胜了寒风料峭,战胜了内急,战胜了比痛经还痛苦的小腹坠痛。冰凉的脚也热哄哄的发出阵阵热汗,酸麻欲折的腿像被固定了支架,牢固得想弯都弯不下去,尤其是那略显粗壮的肩膀,居然和军长一样宽厚宽广,好像也沉甸甸的缀上了金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高远完全进入“好兵”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妄想状态。朦胧中模仿着军长,眼睛瞪的跟军长一样溜圆,只是没敢像军长那样扫视众人。仿佛麦克风里传来的不是军长的声音,而是高远面对全团侃侃而谈。
“我讲的第二句话,各级领导一定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责任意识,不能再随随便便的伤人、死人,谁再伤了我的人,我就对他不客气!”
军长还真没展开长篇大论,像扔废纸似的把讲话稿扔到了一边,无视秘书们的劳动成果,紧接着发出第二句话。说的很土,土得不像军长更像乡长,句子不长,点到即止,语态却很重,算得上放狠话。有道是响鼓不用重锤,可军长这第二句话,早不是什么重锤了,简直如重磅炸弹,准确的命中了809团各级干部的心脏,狠狠的轰击他们的神经。他们刚松的一口气,再次提到嗓子眼,尤其是六连的干部,意志力临近崩溃的边缘。
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士兵和军官的差距。高远可没有想得太多,他甚至不知道那句话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会把军官吓得直哆嗦。
“第三句话,记住军人的使命。知道部队是干啥的,军事训练是每个军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夜不出门,险不练兵’那不是部队,那是一群老娘们。各级不许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部队是流血牺牲的地方,还怕死人吗?哪个单位再出现偏训、漏训现象,那个单位的领导我看该撤了……”
军长的第三句话与他的第二句并不相悖,可两句话挨在一起说就有些矛盾了。恐怕给军长写讲话稿的集团军级“笔杆子”们不会犯如此低级的失误,可军长的话一言九鼎,他扔掉了稿子,随便说出一句,哪怕是破口大骂,下边的人可是要录音整理,再形成文字材料,印发全师,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尽管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军人本人已阅,如果本人不想把骂人的话酌情删减,那印发的材料也会白纸黑字原样照搬的出现“娘**、***……”。
细心的机关参谋、干事们迅速判断出军长因何而矛盾,其实那“三句话”当中,军长最想说的是第二句,而且军长原计划只带了“第二句”到809团来。只是看了809团的精神面貌不错,看了步兵六连并没有被这次亡人事件而击垮,所以加上了前边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也算是表达一种鼓励。
“我靠,不好!”高远差点惊诧出声,他的余光发现旁边有异动。思想意识迅速由军长状态,调整成新兵高远。
异动的是隋猛。几个受刺激最大,心理承受能力快到临界点的干部,仍然能坚持住,跟高远一同入伍的新兵隋猛却坚持不住了。
其实在方队通过主席台,端枪转托枪,也就是收枪的时候,高远就发现了问题。前面的隋猛有些异样,枪托上肩,向后摆动的左臂很不自然,摆动幅度根本不符合条令规定,前后摆都不到位,像是被子弹击中了左肩。高远觉得太不正常,隋猛的队列水平在新兵当中是最好的,军姿和动作均属一流,甚至跟仪仗队国旗班的武警战士不相上下。可正步通过主席台时隋猛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这小子居然连齐步都不会走了?好在队列已经超过了第四名标兵,主席台上的首长都把目光集中在后面七连、八连等方队,谁也不会注意这个小小的细节。高远当时也没太当回事,反正隋猛也没把脸丢到主席台前。
隋猛跟喝醉了酒似的,前后左右摇晃,幅度不大,像快要燃尽蜡油子的蜡烛,在微风中摇摆抖动,更像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体苦苦挣扎。
高远几乎没有听清军长的第三句话,即使听清,以他一个小新兵的阅历也听不出那是为本团本连挣口袋。他只觉得旁边的隋猛像破了几处大口子的面口袋,马上就会烂泥似的瘫下去。他犹豫,该不该出手相助?
整齐如一人的方队,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方队,一个人如果堆下,相当于整个方队都跟着倒下。如果方队中突然伸出一支手呢,那就相当于老虎脑门子上的王字出头,变成了“主”字,那是非常惹眼的。跟某位骨科医生给断臂维纳斯接了一双精美的手臂一样,谁看了都不会觉得精美,只会觉得别扭。在众志成城壁垒森严的队列中,这样的举动无异于和严肃的军纪叫板。
可不伸手呢?眼看着隋猛像个浑身是水的泥人被泡散了架,轰然倒塌?那可就不是惹眼的问题了,恐怕有人要急眼,弄不好有人要当场骂娘。
站在随猛右侧的于继成也发现了问题,他和高远在同一时间考虑的是同一个问题——该不该出手相助?
于继成把军长的三句话都听全了,理解上不会出现任何偏差,知道军长是在为六连说话,更知道军长为什么要替六连说话。除了老连长对连队深厚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大功六连”所保持的旺盛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让军长宽慰。如果没有这些,军长是不会把准备好的一句话变成三句的。可眼下隋猛就会坚持不住而倒下,六连的战斗力会因为一个人的倒下,而受到巨大影响,那是明晃晃的暴露破绽。这恐怕比洪巧顺的死还具有杀伤力。如果倒在队列里的人是其他连队的,恐怕军长连眉头都不会皱,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团长和政委那边顶多红一下脸。但这个人如果倒在六连队列中,恐怕团长和政委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脸可是丢大了。军长弄不好要在会后骂师长、团长的娘。
于继成亲耳听过军长骂人,军机关也传遍了军长骂人的故事。据说骂的极有气势,忒有水平,非常的精彩。还有好事者总结整理出军长的骂人语录,号称骂上级、骂同事、骂部属的“三骂”语录。当然都是多年以前的事,自从于克功当上军长,几乎再没有人听他爆过粗口。于继成知道军长的私事还真多,他还知道军长作为一名肩上闪金花的将军,理智一定会战胜感情,六连可以允许出现事故,允许非战争状态下死人,但绝不允许缺乏战斗精神。战斗力的减弱会激化军长的愤怒,让他失去理智,对六连毫不留情。
眼下的隋猛正一点点的消耗着体力,损耗着六连的战斗力,在这个特定的场合,他一个人代表着六连一百多人,代表着六连整体形象和战斗力,他不能倒下,他必须像个男人似的站着。
高远和于继成的想法尽管层次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力也大不相同,但结论却是出奇的一致,就是在关键时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在隋猛即将倒地的刹那,果断出手,宁可队形出现小小的混乱和瑕疵,宁可让老虎脑门子上的“王”变成“主”(反正称“王”者都是“主”),也绝不允许六连队列里有一个人倒下,即使这个人已经咽了气,也得让他像个活人似的站着。
“咯咯”的声音从隋猛紧闭的嘴巴里传出,是从他一口能吞掉四两大馒头的嘴里发出,是那锋利得可以咬断铁丝的上下牙紧紧咬合的声响。他在咬牙坚持,冷兵器时期盛行的方阵,焕发的不止是古道侠肠,现代的铁血豪情也从隋猛的牙根处爆发。
高远彻底懂了,军人的队列并不是简单的摆样子的仪式,很多人还给歪曲成形式,认为没有实用性,作战用不上。那是他们没有真正的在军人队列里站过,没有战士似的挺立在队列里过。军人的队列不是仪式,不是形式,而是精神。单个军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个性,或勇敢、或胆怯,或豪放、或猥琐,或勇猛无敌,或懦弱成性,有的甚至连小丑都不如……可当他们组成方队的时候,组成群体的时候,组成战斗队形猛扑敌人的时候,个性迅即消失,个体服从整体,只有整齐划一,只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任何个体在队列中,在军人群体中,都会焕发出坚强的战斗意志,无坚不摧,勇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