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涉及范围广,危害大,而且表现隐晦。尽管如此,肝病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源于生活的诸多不良习惯与疏忽等。因此,养肝、护肝以及调治肝病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知“肝苦%明“肝况%解肝毒。
(第一节)适时监测,时刻关注你的肝
肝病患者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有些患者每年只检査“两对半”,以为是“小三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这正是不能早期发现病情的原因。因为即使是“小三阳”也并不表明肝脏没有炎症活动。肝脏有无炎症,应检査以下几个方面:
(1)看有没有全身无力、吃饭不香、不能吃油腻食物、饮酒量明显下。
(2)看肝脏功能有无损伤,这需要抽血化验肝功能。
(3)看肝脏有无逐渐缩小,脾脏有无逐渐增大,这可由B超检査得知。B超检査需要动态观察才有更大的意义,即前后几次的肝、胆、脾B超结果相互对比才能发现问题。许多患者每次B超检査后以为医生看过了结果就没用了,把报告单就扔掉了,很可惜。
(4)检査肝癌标志物,即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没发现肝脏肿块之前就可以明显升高,目卩可以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这是医学界目前公认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定性检査县级医院均可以做,但阳性并不意味着就是肝癌,尚需看甲胎蛋白浓度有多高,这就需要进行甲胎蛋白定量检査。因此,复査时一定要检査肝功能、B超,30岁以上的人要査甲胎蛋白。而“两对半”检査倒在其次,因为“两对半”只能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而不能反映肝脏的炎症情况。有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转氨酶也不高,但B超检査肝脏逐渐缩小,脾脏逐渐增大,也表明肝脏有活动性炎症,需要积极治疗,否则易致肝硬化。
导肝炎患者应该经常抽血检查
实验室检査对肝病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都非常重要,所以肝炎患者要经常抽血化验。
血检的主要项目有:
(1)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正常值:总胆红素0.2-1.2毫克/100毫升,直接胆红素0.1-0.6毫克/100毫升。
(2)血清转氨酶(ALT,AST)。ALT/GPT正常值为5-40单位。
(3)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蛋白电泳。
血清总蛋白:56-82克/升;
白蛋白:36-55克/升;
球白:20-35克/;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1.1-2.5:1。
(4)透明质酸酶(HA),板层素,纤维蛋白连接素(FN),m型和W型胶原纤维等。以此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5)甲胎蛋白(AFP)。采用Imx法,正常值:8.6纳克/毫升以下。在排除胚胎性肿瘤、妊娠后,>500纳克/毫升,3周以上,或200-500纳克/毫升6-8周,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6)碱性础酸酶(ALP)。正常值:35-115单位。主要用于鉴别肝细胞和阻塞性黄疸,可协助诊断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判断肝病的预后等。
(7)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测定。正常值:80%-110%,当<404时,有肝细胞坏死,预后不良。
(8)病毒抗原及抗体的检测。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HBV-DNA等。
肝炎患者是否需要常做B超检查
B超检査对于病毒性肝炎缺乏特异性诊断,只是具有辅助诊断的意义。临床上对于已经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没有必要经常做B超检査。只有在怀疑发生早期肝硬化、癌变或难以排除单纯性肝、胆、胰及肾新生物和占位性病变及转移癌的情况下,B超才有比较特异的鉴别诊断意义。虽说如此,但是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轻度慢性肝炎患者来说最好每年进行一次B超检査,40岁以上和炎症程度在中度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最好半年进行一次B超检査。而对于肝硬化或肝内回声不均质的患者来说最好是每3-6个月到医院进行一次B超检査。
总之,对于肝炎患者来说及时定期地做检査,及时治疗和就医,切不可麻痹大意。
等乙肝确诊的检查项目
一说起乙肝,人们往往谈之色变,通过多年的宣传,人们对于乙肝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并有了积极预防的意识。防治乙肝要做的检査很多,各项检査的目的都各不相同,所以患者不要盲目地去做各种乙肝检査,要明白乙肝各项检査的作用和目的。那么治疗乙肝需要做哪些检査呢-
1.B超检查
通过定期B超检査,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性病变发生。
2.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査指标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谷氨酰转肽酶(GGT)、球蛋白(GLO)、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等。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是轻度还是重度。氨基转移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3.乙肝“两对半”检查
乙肝“两对半”,又叫乙肝五项,第一对就是指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第二对就是e抗原和e抗体。“半”指的是核心抗体。这个“两对半”大概反映了身体里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要想全面了解感染的情况,要配合HBV-DNA的检测,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病毒在身体内复制的情况。
4.乙型肝炎HBV-DNA检测
这是最新乙型肝炎的检测手段,它的临床意义是要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病毒是否在复制;患者是否会传染给他人、传染性有多强;是否有必要服药控制;肝功能异常改变是否由病毒引起,以及判断患者适合用哪类抗病毒药物并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等等。
5.甲胎蛋白(AFP)
此项是检査肝癌标志物的。AFP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没发现肝脏肿块之前就可以明显升高,可以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这是医学界目前公认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这5项检査,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并判断是否患了乙肝,乙肝专家建议,这套乙肝检査正常人一年检査一次即可。
等肝硬化要了解的常规检查
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检査包括以下几方面:
1.成常规检查
肝功能代偿期,血常规多在正常范围。在失代偿期,由于出血、营养失调和“脾方”等因素,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脾亢”还可致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其中以血小板降低尤为明显。
2.肝功能检查
肝硬化患者可见ALT增高、胆红素增高、胆汁酸增高、白蛋白低于正常,而球蛋白则往往增高。
胆红素明显升高多提示肝细胞严重损害。该指标是判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参数。血清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在肝硬化患者多为轻度至中度。
白蛋白的减少是肝硬化的重要征象。若肝硬化患者白蛋白低于30克/升,经治疗后不回升或下降至20克/升以下,是预后不良的指标。球蛋白在肝硬化患者的显着增高表现为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甚至出现倒置。当然,这种倒置一定要有血清白蛋白的绝对值下降才有意义。
3.尿常规检查
肝功能代偿期,尿常规一般无明显变化。在失代偿期,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尿胆素原增加,因为肝脏不能将来自肠道的胆素原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另外,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胆素原可直接进入体循环而从尿中排出。少数患者可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伴有黄疸时,尿中胆红素亦可增加。
4.腹水检查
一般肝硬化患者的腹水为淡黄色漏出液,如果为并发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则腹水为渗出液:透明度降低,密度增高(大于1.018,若血中白蛋白浓度太低,则密度可能小于1.018,甚至小于1.016)、细胞总数增多、蛋白定性阳性,细菌培养可能阳性。
如果发现血性腹水,应注意是否并发了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白细胞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或原发性肝癌(腹水中可发现癌细胞)。
5.B型超声波检查
肝硬化早期B超检査肝脏形态可无明显变化,或肝脏有所增大,边缘变钝。晚期则肝脏缩小,边缘呈锯齿状改变。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典型的肝硬化患者的B超大体表现为肝右叶体积变小,肝左叶体积变大。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12毫米;脾静脉内径大于8毫米,可探及脾肿大,或脾脏厚度增加,其厚度大于4厘米。彩色多普勒显像(常简称彩超)时,可见门静脉周围彩色斑点样改变。并可通过血流速度和阻力测定估计病情的发展。B超检査所见虽然多为非特异性征象,但对于肝硬化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了解有无腹水,有无肝癌之类的占位病变存在。肝癌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借助B超早期诊断肝癌,有利于早期采取治疗措施。
6.内镜检查
通过电子(或纤维)食管镜或胃镜检査可直接观察并明确食管或胃底有无静脉曲张及了解其曲张的程度与范围,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此检査诊断静脉曲张的准确率高于X线检査。目前,在很多情况下,内镜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详见后述),即时止血率可达95%以上。
7.腹腔镜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不明显的肝硬化病例,通过腹腔镜检査可直接观察到肝脏表面的情况而确诊。在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中均可见到肝表面淋巴管扩张。在肝表面喷洒靛样红颜料,可以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肝实质内胶原纤维越多,肝表面附着颜料的范围越广。此外,在腹腔镜直视下还可以取出肝组织做病理检査,其诊断价值高于在体外进行的盲目性肝穿剌,但安全性并不比后者高。
8.CT或MRI检查
对于B超鉴别有困难的疑难病例,可以考虑采用CT,甚至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检査。但是,CT或磁共振检査的费用较高,又有一定的放射性损伤或强磁场,所以,一般不作为肝硬化的常规检査。但CT与MRI有率的,不仅有利于筛査是否存在肝癌,也可从影像学角度判定有无肝硬化。
在肝硬,CT检査可现肝脏叶大小比例失常、肝密度降低,肝内结节、脾大及侧支循环。
MRI与CT相似,但对肝内结节的显示优于CT。故在对血管瘤、肝细胞癌变结节的鉴别诊断上优于CT。但由于MRI检査比CT更为昂贵,目前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影像学检査主要是B超,其次是CT。
9.肝活组织检查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取肝活组织做病理检査,不仅有利于明确诊断,同时也可了解肝硬化的组织学类型、肝细胞损害和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程度,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当怀疑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癌时,在B型超声波或CT引导下进行局部穿刺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査,可以对占位性病变做出定性。
等明白肝癌检测的方法
1.1-中AFP检测
AFP是当前诊断肝癌非常特异的指标之一。正常人血中可测出微量,小于20微克/升水平。肝癌患者中AFP升高者占70%-90%。AFP检査诊断标准:①AFP大于500纳克/毫升持续4周。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③AFP中等水平持续8周。通常血中AFP水平与肿瘤大小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若AFP测出升高,不要过于紧张,可以复査,需医院就诊医生做出相应的检査及诊断,予以排除其他情况所致的升高。
2.核磁共振
现在核磁共振对于肝癌的检査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同位素检查
它可以对于肝癌的情况做出一个比较真实的诊断。PET-CT对于转移癌的敏感性是很高的。我们发现有的肝癌病人可能已经有转移了,有淋巴结转移了,有其他脏器的转移,有骨转移,这个时候PET-CT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手段。
4.肝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肝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以下三种:
(1)超声波检查与AFP结合是肝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超声波检查以其灵敏度高和对人体无损伤两大特点以及费用低廉而广泛用于临床。
(2)腹部CT检查能反映肝脏形态,如病灶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有无病灶内出血坏死等。从病灶边缘情况可了解其浸润性、门静脉血栓等情况。
(3)血管造影检查。损伤性检测方法如超声、CT已发现很多小肝癌,但血管造影在肝癌的诊断中仍占重要位置。对直径小于1-2厘米的小肝癌往往有更精确的诊断。但此为有创操作,不作为检查首选。
高危人群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定期筛查,有异常情况要积极进一步检查,尽快明确诊断,获得早期治疗机会,在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遵医嘱诊治。
(第二节)经营健康,精致生活
务起居有规律,肝脏不生病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的气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故我们必然采取顺应自然规律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例如,因四时气候变化来调节起居活动。因季节不同,增减衣物和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因时令可调配饮食,如春季温,饮食应偏凉;秋季燥,饮食宜偏滋润;冬天冷,则多食温热之品。
古人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是说人们的日常起居,都应该严格遵守自身生物钟的节奏。而当今社会,大多数现代人拥有丰富的夜生活,比如唱歌、跳舞,聚会、上网、看电视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打破了生物钟,从而使自身内分泌系统失调。因此肝病患者要依照生物钟的节奏,睡眠、吃饭、休息、学习,适量的活动和工作,并且养成习惯。生活有序,才能使内脏器官工作有序,这样才会促进肝脏细胞的恢复。
经常从事有益的劳动,既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减少疾病的发生。适当地休息,则可消除疲劳,以便有充沛的精劳逸结合,肝脏也不“受累”力去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但必须做到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生理学认为,早期的疲劳是一种一时性的生理现象,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所致的疲劳,都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预示着人体需要休息。这种现象若长时期地得不到恢复,就会造成过度疲劳。实验证明,过度疲劳可降低抵抗力,易受细菌的侵袭,身体健康则受到威胁。
导优质的睡眠,护肝的使者
好的睡眠姿势和优质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那么如何睡才能达到优质睡眠呢?
(1)睡眠时间要保证。慢性肝病患者每晚睡8小时,中午保证午休1小时就可以了。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消化不良及腹部胀气等。
(2)睡眠时取右侧卧位为佳,这种姿势能使全身肌肉得以充分放松,使劳累一天的各个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还可避免右肺和纵隔对心脏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