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4100000002

第2章 胃肠无病痛,全身皆轻松(1)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作为胃肠病患者,我们只有对胃肠有了清晰的了解后,才能在“保胃战”中掌握主动权。本章就将针对胃肠的位置、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为胃肠病患者做好“战前准备”。

(第一节)胃:容纳百味,精打细磨

身体“交通”的枢纽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一段,是一个中空的肌肉组成的容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位置一般处于膈下,腹腔的左上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下面。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在上腹部,上部是左膈穹窿,下部的左侧邻脾,胃后壁与左肾上腺、左肾、胰腺及横结肠系膜接触,胃前壁与肝左叶相邻。胃还与中枢神经系统及毗邻的脏器有“网络”相连,是体内“交通”和“信息”的枢纽,属于身体内的“黄金地段”。

知道胃的具体位置之后,接着又会冒出一个问题:你对胃的构成了解多少呢?有人会说:对胃了解这么细致有必要吗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对胃有了充分的后,有于我们的位置后。让我们看一下胃的构成:

会跑的胃

胃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因体位、横膈的运动和胸腔、腹腔内的压力的大小而改变。

胃有两个口,入口叫贲门,与食道相接,可以控制食物下送的速度;出口叫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能够防止胃中的内容物向食管反流。胃由前后壁组成,前后壁相连处呈弯曲状,上缘较短,凹向右上方,叫胃小弯,胃小弯的最低点,近幽门处有一个切迹,叫角切迹,是溃疡和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下缘长,凸向左下。

(3)胃体部:位于胃的中部,是胃腔最大的部分,介于幽门部和贲门部之间。

幽门部:又称幽门窦或胃窦,自角切迹所作的平面以下至幽门间的部分。慢性胃炎多发生于幽门部或以此处为重,幽门螺杆菌也常寄生于此。

相对现代医学对胃的分区,中医学对胃的分区不大相同。胃腔又称胃脘,中医学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口贲门处,称之为“上脘部”,胃的下口幽门处,叫“下脘部”,下脘部与上脘部之间的部分为“中脘部”。上、中、下脘部在体表相似于腹正中的上、中、下脘三个穴位。

胃的形态因人而异

胃是人体储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胃像一个有弹性的袋子,其大小会随着内容物的多少而变化,充满时胀大,形似饱满的茄子)空虚时缩小成管状,与黄瓜相似。如同禅语中“恒河沙数”的一沙一世界,如哲学中所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胃亦是如此。胃的形方,叫胃大弯。临床将胃由上而下可分为四个部分贲门部:紧接贲门的一小段。

胃底部:位于贲门的左侧,是贲门以上的膨隆部分。人直立时胃内有少量气体聚集于此。

状与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和体质有关,不同的胃在形态、大小、位置等各个方面也都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人的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体位下,胃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医学上把空腹体位呈“X”形站立的胃作为标准,分为以下四类。

1.角型胃——矮胖者的胃

因其位置较高,也称高度张力胃,常悬在肋缘之下,横置于上腹部,胃底和胃体几乎成横位,整个胃呈角钝,上宽下窄,特别是愈近幽门愈窄,整个胃看起来像“牛角”。这种形状的胃多见于超力型体质矮胖者或小儿。

2.钩型胃——正常者的胃

因其形状如“J”字形,又称“J”形胃,或正常张力形胃。胃底和胃体下,部向右上方,呈“J”状,角切迹明显,形似钩,胃的最低位置与骼脊同高。这种形状的胃是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多见于正力型体质者。

3.长型胃——瘦弱者的胃

长型胃又称无力型胃,也称为下垂胃。胃呈垂直位,全胃几乎位于腹腔左侧,只有幽门位于右侧,胃呈上窄下宽,胃下缘可抵达髂嵴水平面以下,甚至进入腔内。这种类型的胃多见于无力型体质瘦长及衰弱者。

4.瀑布型胃——中等体型者的胃

又称弱力型胃。胃底呈囊袋状,向后倾倒,胃泡大,胃体窄小并向前倾,部分胃底重叠于胃体后方,胃的最低点常在肚脐以上或与肚脐相平。这种胃多见于中等体型或矮胖者。

无论是什么形状的胃,大致位置没有太大差异。一般卧位时,胃的位置较高;站立时,则位置较低)在胃过度充盈时,可达脐平面以下。

层层解剖,四层胃壁功能各不同

胃壁共分四层,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并有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广泛分布。

1.黏膜——包裹食物的薄膜

黏膜是与食物直接接触的,胃黏膜较柔软,活体呈橘红色。胃空虚时形成许多皱襞,表面呈粉红色。皱襞在胃小弯处呈纵行方向,有4-5条,食物可沿皱襞间的纵沟向十二指肠流动。胃充盈时皱襞消失。胃黏膜是由反映胃的重要功能的结构所组成,包括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

(1)上皮:能够在黏膜表面分泌碳酸氢盐黏液,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害,与胃黏膜屏障共同起重要保护作用。

(2)固有层:以结缔组织为基础,其中含有大量的胃腺,是产生胃液的主要腺体。此外,胃腺中含有的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和内因子,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维生素B:。的吸收,还有杀菌的作用。

(3)黏膜肌层:排列成内环外纵,有助于紧缩黏膜和排出腺体的分。

2.黏膜下层——善于运动的薄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起缓冲作用,有助于胃的扩张和蠕动。此层黏膜有淋巴管、神经和,膜肌的缩和腺体的分泌。当胃黏膜发炎或患胃小弯和幽门部的黏膜较平滑,是酸性食物的必经之路,易受机械损伤和胃酸消化酶的作用,易发生溃疡。

黏膜癌时也可经黏膜下层扩散。

3.肌层——阻拦食物的薄膜

胃壁的肌层很发达,由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组成。其中,中环肌在贲门和幽门部,分别形成厚的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能够节制胃内容物的排出。胃的各种生理运动主要靠肌层来完成。

4.浆膜——保护外皮的薄膜

浆膜覆盖在胃表面的前上面和后下面。由间皮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浆膜赋予胃光滑的外表面,可以减少胃、肠蠕动时的摩擦。

胃酸,食物的“催化剂”

简单地说,胃酸就是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盐酸,是胃分泌液中的一种。胃酸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游离酸)另一种是结合酸。胃内存在的酸大部分是游离酸,游离酸的量与胃内容物的多少、胃的健康状况有关,如胃癌患者的胃酸量较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量就较多。其实,胃酸中还含有少量的酸性磷酸盐、乳酸和醋酸等,只不过盐酸对胃液酸性反应起决定性的作用。让我们看看胃酸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1.能激活胃蛋白酶原

胃壁上胃底腺的四种细胞中,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只有在胃酸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被激活,使其转变为胃蛋白酶,从而发挥其水解、消化蛋白的生理功能,在pH值为2.0-3.0生理状态下,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的能力最强。

2.杀死细菌

胃酸能杀死随食物及水进入胃中的细菌。细菌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在pH值为2.0-3.0生理状态下,胃酸的杀菌效果最强。

促进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分泌

胃酸进入小肠后,对胰液、胆汁及肠液的分泌有促进作用,还有助于小肠对铁、钙等物质的吸收。

4.分解多种糖类

胃酸可以将食物中的麦芽糖、庶糖等水解成容易被小肠吸收的单糖。胃酸还能浸涨食物中的动物型胶原结缔组织成分,有利于蛋白酶和脂肪酶发挥作用。在酸性环境下,胃酸能使骨组织脱钙,促进食物中的骨骼成分软化。

正常胃液呈酸性,空腹时为20-100毫升,如果胃酸分泌过少或医源性致胃酸过少,会产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胃酸分泌过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易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疡。

胃,随身携带的多功能“饭袋’

胃号称人身体上的“国土中心”,它内能营养脏腑,外能润泽肌肤。对那些不了解胃的人来说,胃仅仅是他们的“酒囊饭袋”。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胃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喜润恶燥。结合当代科学,我们对胃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口中的“酒囊饭袋”有何等的本领。

1.接受功能

当人们咀嚼食物或吞咽食物时,通过对咽喉和食管的剌激神经,将信号反射性地传给大脑,大脑就会下达指令,使胃体和胃底肌肉舒张,

食物便能顺利进入胃内。如果胃的贲门发生病变,食物可能难以顺利进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每入胃。

2.储存功能

胃就像是一个极富有弹性的球囊,是人体的后勤补给仓库,其容量为1500-3000毫升。关闭幽门,使食物停留在胃内进行消化。一般当胃内容量增加到1500毫升时,这时就感到基本“吃饱”了。如果没有胃提供贮藏食物的条件,那么人需要吃很多餐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3.分泌功能

胃液是由胃黏膜内不同细胞所分泌的混合液,主要成分有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黏膜细胞、贲门、幽门、胃底的黏液细胞分泌的黏液等。空腹时,胃中经常保持有10-70毫升清晰无色的胃黏液。在进食和日常活动情况下,胃黏液分泌量每天可达到2500-3000毫升。

4.消化功能

食物进入胃后,胃会不断地蠕动,同时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它们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被初步分解消化,而且还能杀灭食物中的细菌等微生物。胃还可吸收少量的酒精和水分。

5.输出及排空功能

同类推荐
  • 糖尿病百问百答

    糖尿病百问百答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嘶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图文精讲肉鸽饲养技术》分册,新颖实用,简明易懂。书中具体包括了:鸽业特点、肉鸽饲养管理技术等内容。
  • 食物与食物相宜

    食物与食物相宜

    《食物与食物相宜》精选了近百种“最佳搭档”的食物,科学详尽地介绍了它们相互融洽、和谐共处的原因和结果,令你能在短时间内全方位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便在下厨或饮食时不至于“混搭错配”。
  • 糖尿病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糖尿病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本书的食谱在兼顾中国传统饮食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入现代营养饮食方法,反映了当代营养学治疗糖尿病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本书内容丰富,原料易懂,制作简便,安全可靠,既适合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选用,也是临床营养师及医护人员的理想参考书。
  • 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头痛眩晕对证自疗

    头痛眩晕对证自疗

    本书详细介绍了头痛、眩晕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于头痛、眩晕的证治心得和分型辨治医案。其中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头痛、眩晕的临床治疗特色。本书适宜于中医临床专业人士、学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热门推荐
  • 无辰大帝

    无辰大帝

    宗门天才,无情驱逐。世界之大,何处容身?一柄斩皇,一套印决,十年觉醒。强大的力量,铸造了全新的自我。坎坷的生平,唤醒了灵魂的悸动。那来自心灵深处的咆哮:你不是人!是神!
  • 美味家禽菜

    美味家禽菜

    本系列图书汇集了上千款美味易做的家常菜肴,能极大地丰富您家的餐桌。“新口味”是本书的最大看点,就是利用同一种食材,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或用同样的烹饪方法,换以不同的食材烹制出新的菜肴。教您举一反三,变化创造出更多、更可口的菜肴。
  • 被囚男神家:余年半夏

    被囚男神家:余年半夏

    一场蓄谋已久的意外,她去他家住了三个月,她离开后,在别人的告知下,她怀了他的种逍遥国外,他为了追她回来,又是撒娇又是卖萌。“余半夏小姐,不服从我就去告你,告你非法侵占我的种,告你歧视,一切告...”“顾先生,你大可以去告,只要你不嫌弃榴莲和戳衣板!”顾余年笑了笑,冲着余半夏好心的提醒:”老婆,其实还有键盘!“
  • 天降之尊

    天降之尊

    活,他是传说;死,便是神话。有人质疑着他的存在,但不可否认,只要有那么一个人相信过,他便活着。
  •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人生就是一场梦,回首往事,那些如梦般的回忆历历在目……青春就像是一本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去失去,如何去承受,如何去珍惜!爱情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没有爱情的日子会让人觉得乏味,拥有爱情以后便要学会苦心经营,那种随随便便就开始,又草草率率结束的不叫爱情,是缺爱。
  • 全能偶像

    全能偶像

    写得很YY。。。男主很完美。。。可惜怕女人。。。希望能谅解。。。头回写小说。。。
  • 林花春榭

    林花春榭

    林花春榭以少数几类人群的生活背景为主线,深入大众化的生活状态,围绕他们细细碎碎的点滴和大多数人对生活的理解展开叙述。以散文的方式做为表达,其中也有不少自己的感悟。所有的写照,究其根本,都在寻找一种临近本质的努力。逐渐靠向实质,对未知事物的尝试,对自己的试探,对外界的挑战,对家人朋友深刻的理解然后和解。心与心逐渐的靠近,除去暴戾,怪癖,桀骜,纠葛,怨恨,虚荣,刻薄。意识到灵魂中缺失的部分,逐渐的在生活里找寻,长久的坚持,只为填补虚芜,澄净空间。
  • 易烊千玺之来生说爱你

    易烊千玺之来生说爱你

    女主韩雨诗的青梅竹马离开她后,从原来的活泼变得冷漠。她偶然了解到tfboys这个组合,还对易烊千玺产生了好感,她便开始追易烊千玺,再次改变了自己。
  • 大世无用

    大世无用

    听师傅说逛青楼不玩花魁不是男人。哼!我冲进去就大叫道:“谁叫花魁?你真的姓花名魁?好名字啊!我佩服!”然后我就使用了床上十八般武艺犒劳她,又我和她下了一整晚的棋,唉!我才发现师傅骗我的,原来逛青楼真累啊!欢迎收看《大世无用》无厘头逗比书籍。本书慢热,很是无厘头,很多精彩请你进书细细品尝。注:此书只是搞笑无厘头,违禁内容未有。读者群号:483095731
  • 天文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天文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本书介绍天文学常识的理念,将古今中外的天文知识融会贯通。书中收录了天文学史上的大量的重大发现,帮助我们了解天文知识;解说了从古至今所出现的天文现象,为我们驱除了心里的疑惑;搜罗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天文工具,让我们了解如何观测天体;囊括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著名天文学家,用他们的成就帮助我们拓展天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