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000000008

第8章 气与习俗(1)

立春的节气习俗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存在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二十四个节气的记录。在汉代前历法曾历次变革,那时曾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是春天自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规定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旧俗立春,不但是一个古老的节气,而且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等迎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见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进行隆重的“迎春”

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引路;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执农具的农民队伍。队伍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接着到春牛前作揖。行完礼,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接回城内。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确有了。

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古人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仪式。

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祷丰年,回宫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迎春礼俗和民问的服饰饮食习俗到东汉时正式产生了。在唐宋代时立春日,宰相以下都入朝朝拜。到明清两代时,是立春文化的兴盛时期,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其迎春的礼仪形式称为“行春”。据《燕京岁时记》

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日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强调,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1.咬春

立春时要吃的食品主要有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盛行吃春卷。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解释是可以解春困。实际上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即葱、蒜、椒、姜、芥等调和做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食用。

这种吃春盘春饼的习俗传向民间,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以及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描写的正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至今北京仍流传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

说到春饼,过去讲究的人家是买现成的。民国初时北京西单报子街有一家叫“宝元斋”的蒸锅铺,那儿烙的春饼,无论质料还是手艺,在京城堪称首届一指,买回家略一加热,夹上羊角葱丝,抹上六必居的甜面酱,夹上“和菜”,来碗小米粥一吃,那真是一顿节令美食。

现在吃春饼随时可在家庭中自制,可用温水烫面烙制或蒸制,形状可大如团扇,小如碗碟,一公斤面粉大概可烙出十六合,两页为一合。烙时每张饼向上的一面抹些香油,吃时则很容易揭开。菜俗称“和菜”(即古称春盘),除必备有葱丝、甜面酱外,其他菜据一家人爱好可多可少,生熟兼有,荤素齐全。其中热菜应必有炒粉丝豆芽、摊黄菜(鸡蛋)、炒韭菜,有豆腐干则最好。食春盘春饼,老北京有讲究,一定要卷成筒状,从头吃到尾,俗话叫“有头有尾”。立春日,阖家围桌食之其乐融融。

炸春卷,也是古代装春盘内的传统节令食品。《岁时广记》云:

“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以肉或素做馅……名日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后来蚕字音谐转化为卷,即当今常吃的“春卷”。古时常用椿树的嫩芽为馅,元代用羊肉为馅,现今则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外焦内香,是很好的春令食品。

咬春嚼吃萝卜之俗,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日‘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古代时萝卜叫芦菔,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来吃,有很大的药用功效。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有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效。这也是为何古人提倡在立春时嚼吃萝卜的初衷吧。北方人喜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首选。旧时北京以南苑大红门的萝卜最有名气,俗有“大红门的萝卜叫京门”之俗语。

老北京时卖萝卜的小贩和农民常挑担或推着挑子车走街串巷叫卖:

“水萝卜哎,又脆又甜哟!”主妇们听到后便出院门买萝卜。她们挑好后,小贩用刀先嘎巴一刀将“心里美”去顶,再快速几刀旋开萝卜皮,不切断再将红萝卜芯按方格样儿横竖几刀切成方形条状。整个萝卜被切成一朵盛开的红牡丹花,特别好看。拿回家后,全家人你一块、我一块,嘎巴、嘎巴咬着吃,那可真是又脆又甜又有点辣的纯绿色的好春令食品。

而在今天,人们发现了更多“春味”,只要有“咬”这个动作的人们都要尝尝,只要是性属辛甘升发的食品人们都要品品,有荤有素,有中有洋,组成了现代咬春宴。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掌,在『El县志上有详细记载:“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日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俟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疹。立春日祀芒神(指传统中统管农事的地神,亦称春天之神)圣,鞭土牛(用泥土塑造的一个牛状物,亦称春牛)毕,民争土块归置牲圈取畜养蓄息地。是日喜晴厌雨,歌日: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说的是打牛的头一天,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称为“立牛”,其旁要站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农事宜提前人手。那“耕夫”若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来应提前备耕;“耕夫”站在牛后,则表示春令来迟;若人牛并行,则春令适中。立春日那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在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时举办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打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接着交给下属吏与农民依次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然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人牲圈,象征槽头兴旺。据说当天若是晴天,万民高兴;若天明遇雨,则表示不吉不利,象征这一年年景将不佳。

如今,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习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叫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据说可以不患病,今已成为笑谈。

立春日,村里选出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预示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碎,分土回家,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的风俗是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能够避免牛瘟。晋南地区盛行用春牛土涂灶,据说能够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报酬。其实质上是一种佳节促销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区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象征土地,春牛象征农事,俗称“春牛图”。

鞭春牛的意义,不仅仅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烂,人们争夺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拾得牛头为大吉。此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很多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广泛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问的吉祥画售卖。

浙江某些地区迎春牛独具匠心。迎春牛时,人们一一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可见,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就是将迎过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3.迎春

立春那天,民间习俗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一定要做好准备,进行演练,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之日正式迎春。民间迎春活动亦很热闹。立春日时,四合院与农家院里要高挑“春幡”,各家门框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如“一门欢笑春风暖”、“四季祥和淑景新”,或“瑞雪丰年,八方献瑞”、“春风得意,六合同春”等联语,院内屋内墙上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福”字,使院里一片红彤彤的氛围,显得春意浓浓,也象征着吉祥。大人孩子要换上干净的新装,妇女们脸上抹上胭粉,在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绫罗剪出表示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也有的用红纸剪刻成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由于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表达出了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此外,有些村镇立春日举办“迎春会”,常找一个十多岁的男童化装成一个官老爷,身穿纸宫服,头戴纸帽,脚蹬纸靴,骑着牛,前往祭祀坛,带领百姓祈祷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途敲锣打鼓、放鞭炮以迎接春天的来临。

旧时在北京的农村还有农家找一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在田野中站立,然后众农人敲着锣鼓,从田野里将小孩拜迎回来,叫做“迎春”。至今也有农家写些“迎春接福”或“春到家兴旺”等红条幅贴在墙上,并摆上果品或春盘,恭候春的来临。

4.其他

立春节,有些地区的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插在发梢上,竞相比美。晋东南地区的女娃娃们,喜欢交换这些头饰,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流行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寓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平安安。

山西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讲究请女婿吃春饼。河北南部地区有“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谚,瓜指的是南瓜,当地居民有在这天吃南瓜馅儿饺子或南瓜馅儿包子的习俗。

雨水的节气习俗

1.认干爹

四川一些地区的民间习俗是“拉保保”。过去,人们迷信命运,为儿女求神卜卦,看自己的儿女好不好养,特别是独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认个干爹,按小儿的生辰年月日时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运相合相克的关系。假如命上缺木,拜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上木字,才能保证儿子健康百岁。此举年复一年,久而演化为一方之俗,传承现在更名“拉保保”。

为何在雨水之际“拉干爹”,是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问许多地方在这天都有个固定的“拉干爹”的场所。当天无论天晴下雨,准备“拉干爹”的父母都会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梭找准干爹对象。假如望子成为文曲星就寻一个文人当干爹;如果希望孩子身体结实就寻一个体格健壮的人为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做“干爹”,有的挣脱掉跑了,有的躲也躲不开,通常会高兴地答应,并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从此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拉到之后,拉者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然后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烛,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于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结束了。分手后也有经常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就不再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

而今,雨水节这天由竹溪公园举办的“拉保保”节目,已成为游园中一项独具风趣的活动。

2.回娘家

流行于川西一带汉族的节日习俗是“雨水节,回娘家”。到了雨水节气,嫁出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哺育之恩。久不生育的妇女,则让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贴身穿着。据说,这样能够尽快怀孕穗子。

惊蛰的节气习俗

在民间,许多地方的人们把惊蛰称为“二月节”,这就给惊蛰平添了很多节日的气氛。既然叫“节”,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俗活动。

1.抖虱予

某些地方的人在惊蛰时听到第一声春雷,马上使劲抖衣服,相信这样不但可以抖掉身上的虱子跳蚤,而且一年都将不受这些寄生虫的骚扰。晚明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里说:“初闻雷则抖衣,日蚤虱不生。”

2.吃炒豆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当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有吃炒豆的习俗。

人们将黄豆放在盐水中浸泡后再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表示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吃梨则意为与害虫别离。

3.蒙鼓皮

惊蛰是由于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面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问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吻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应该顺应天时,凡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祭白虎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白虎是搬弄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寻食,张口咬人,人们深信若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其兴风作浪,阻碍其前程发展,引来百般不顺。大家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是为了自保。所谓祭白虎,就是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拜祭时,须用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开口噬人,接着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道人是非。

5.吃抄虫

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

“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嚼,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时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恭喜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所谓的“虫”是用玉米来代替的。

6.“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意思是会平地一声雷,惊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四处寻食。所以占时惊蛰那天,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壁,用香味驱赶蛇、虫、蚁、鼠和霉味。天长日久,这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俗,亦即“打小人”

的雏形。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都会见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面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有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春分的节气习俗

广阔的中华大地上,莺飞草长,柳暗花明,小麦拔节,油菜花香,一派春意盎然。春分有些什么传统习俗呢?

1.春分祭日

同类推荐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先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海派文学的三个途径;再从文学主题、文化人格、小说叙事三个方面研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被纳入研究视野,传统文化参与了海派文学现代性的建构。海派文学是一种确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之上的现代都市文学。与同类海派文学研究著作相比,本著作的特点是:著作首次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对海派文学做了系统研究,探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灯谜百花大观园

    灯谜百花大观园

    本书积作者数十年学习、研究灯谜之心得,精心编撰而成。全书涵盖灯谜猜制要领、猜谜诀窍、制谜技巧、谜话拾缀、谜事随笔、竞猜谜选、灯谜集锦7大类,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热门推荐
  • 甜妻养成:小猫别猖狂

    甜妻养成:小猫别猖狂

    惨遭灭族,宋常欢携圣物逃跑,却难逃死亡。一夜重生,她变成了沈孟森的掌中物,当晚被吃干抹尽。遭人陷害,隔天她就被赶出家门,他再也没能够找到她。时隔两月,她产下双胞胎,居然还有人要跟她抢舆论纷飞,她为了生活忍辱负重,成为网络女主播,进军娱乐圈,成为新晋影后。旧情复燃,他们却在不久之后又要面临生死离别。有谁知道,遇见这种事怎么破!?
  • 两岸一家人

    两岸一家人

    这是我的爷爷,一个南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与他留守在大陆的原配和他逃到台湾之后所娶老婆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就像台湾宝岛被人为的从大陆所割裂一样,他们的爱、他们的这这是我的爷爷,一个南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与他留守在大陆的原配和他逃到台湾之后所娶老婆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就像台湾宝岛被人为的从大陆所割裂一样,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的爱恨情仇也就被割裂的地理环境所割裂。
  • 白月的爱情——人生莫只如初见

    白月的爱情——人生莫只如初见

    白月没想到,原来要从青梅竹马的单恋里走出来很简单,只要有一场与和尚的邂逅就足够了。后来,雨后初阳,和尚一身运动服出现在寝室门前,油嘴滑舌一如往常,他眨着桃花眼:“好妹妹,小僧还俗了。”
  • 凤箫鸳梦

    凤箫鸳梦

    人生就是一盘棋,不是棋将,就是棋子。生命的轮回,徒留一声哀叹,叹人世,经历风霜,万事全非。后宫的争斗,只是一场开场。首辅的退出,只是一根导火线。最后,发现,原来布局的,另有其人。慢热的文,请慢慢看
  • 鬼手天医:邪王宠妻无度

    鬼手天医:邪王宠妻无度

    素素新文《神医宦妃:摄政王,滚下榻》,宝贝们继续支持哦!二十一世纪天才鬼医兼验尸官,一朝穿越成将军府不受宠的大小姐说她是废材?五行元素测试柱都爆棚了看见没!人家武修元丹只有一枚,咱有一堆,一天一颗,天天换着玩!说她懦弱胆小?最强大的杀手组织幽冥堂听说过吗?老大就是她!凤临异世,上官云舒在这苍昊大陆活的是风生水起,玩的得心应手!只是,为什么这个妖孽男人那么难对付?还非赖是她孩子的爹!传闻中王爷冷傲、冷情的风骨呢?邪魅小宝唇角一挑:“王爷,调戏我娘亲的时间到,插队请再补银子,不过……得先问问您身后这些黄金单身汉们愿意不愿意!”(不喜请点右上角叉叉,恶言一律删除禁言不解释)
  • 一捻红尘如我

    一捻红尘如我

    偌大的城市里,我们像浮萍一样,漂泊无根,当爱情,友情划过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坚强,本书的故事里很多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现实中,我们失去好多,也得到好多。致:同我一样仍在漂泊的人
  • 君忆

    君忆

    ……右手手臂突然感觉到灼烧,印记也越来越明显了,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她也有这个印记……“我今天来就是跟你说,晚点回去。”“为什么?”“我希望你回去的时候是很安全的。”
  • EXO之如有来生

    EXO之如有来生

    “哎,好不容易见一面,你好歹看看我啊,想什么呢?这是…”边伯贤伸出手点了点女孩儿的脑袋。“……”“有什么事吗?闷闷不乐的?告诉我,让我听听。”“我在很认真的想问题。”“呵,什么问题,能让你这单细胞生物这么认真?”“没有啦,我在想你这么好我怎么配得上你。万一有一天你被别人抢走了怎么办?”“……”这家伙原来是在想这个事情啊,边伯贤嘴角微扬然后起身卸妆。“现在有没有好一点?”女孩儿看了一眼更加绝望了。“完了完了!卸了妆都还这么帅,我以后可怎么办啊!”边伯贤:“………真是傻媳妇儿”我的心被你吃的死死的了不知道吗?
  • 阿里巴巴正传

    阿里巴巴正传

    十几年来,方兴东与马云每年一次,老友聚首,开怀畅谈,阿里上市前,作者再次与马云深度对话,阿里上市前的布局,深入探讨了一系列人们关心的话题。本书忠实记录了阿里壮大、马云封圣的历史。作者通过细致梳理和盘点,对阿里巴巴的15年成长史进行了忠实回顾。
  • 归途鸟迷雾

    归途鸟迷雾

    一个没有身份的男人,没有过去,没有记忆。发生在身上的一切都无法得到合理解释:莫名风化的普通职员;如影随形的黑衣女子;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接踵而至的同胞伙伴......信仰,真理,谜团。他,和他们,都是走在归途的无辜者,被迫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生死挑战。“——你看到天边渐晰的曙光了么?”“——是永无止尽的时光,和终点的呼唤。”“——我们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归途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