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000000008

第8章 气与习俗(1)

立春的节气习俗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存在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二十四个节气的记录。在汉代前历法曾历次变革,那时曾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是春天自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规定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旧俗立春,不但是一个古老的节气,而且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等迎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见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进行隆重的“迎春”

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引路;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执农具的农民队伍。队伍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接着到春牛前作揖。行完礼,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接回城内。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确有了。

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古人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仪式。

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祷丰年,回宫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迎春礼俗和民问的服饰饮食习俗到东汉时正式产生了。在唐宋代时立春日,宰相以下都入朝朝拜。到明清两代时,是立春文化的兴盛时期,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其迎春的礼仪形式称为“行春”。据《燕京岁时记》

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日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强调,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1.咬春

立春时要吃的食品主要有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盛行吃春卷。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解释是可以解春困。实际上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即葱、蒜、椒、姜、芥等调和做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食用。

这种吃春盘春饼的习俗传向民间,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以及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描写的正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至今北京仍流传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

说到春饼,过去讲究的人家是买现成的。民国初时北京西单报子街有一家叫“宝元斋”的蒸锅铺,那儿烙的春饼,无论质料还是手艺,在京城堪称首届一指,买回家略一加热,夹上羊角葱丝,抹上六必居的甜面酱,夹上“和菜”,来碗小米粥一吃,那真是一顿节令美食。

现在吃春饼随时可在家庭中自制,可用温水烫面烙制或蒸制,形状可大如团扇,小如碗碟,一公斤面粉大概可烙出十六合,两页为一合。烙时每张饼向上的一面抹些香油,吃时则很容易揭开。菜俗称“和菜”(即古称春盘),除必备有葱丝、甜面酱外,其他菜据一家人爱好可多可少,生熟兼有,荤素齐全。其中热菜应必有炒粉丝豆芽、摊黄菜(鸡蛋)、炒韭菜,有豆腐干则最好。食春盘春饼,老北京有讲究,一定要卷成筒状,从头吃到尾,俗话叫“有头有尾”。立春日,阖家围桌食之其乐融融。

炸春卷,也是古代装春盘内的传统节令食品。《岁时广记》云:

“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以肉或素做馅……名日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后来蚕字音谐转化为卷,即当今常吃的“春卷”。古时常用椿树的嫩芽为馅,元代用羊肉为馅,现今则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外焦内香,是很好的春令食品。

咬春嚼吃萝卜之俗,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日‘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古代时萝卜叫芦菔,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来吃,有很大的药用功效。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有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效。这也是为何古人提倡在立春时嚼吃萝卜的初衷吧。北方人喜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首选。旧时北京以南苑大红门的萝卜最有名气,俗有“大红门的萝卜叫京门”之俗语。

老北京时卖萝卜的小贩和农民常挑担或推着挑子车走街串巷叫卖:

“水萝卜哎,又脆又甜哟!”主妇们听到后便出院门买萝卜。她们挑好后,小贩用刀先嘎巴一刀将“心里美”去顶,再快速几刀旋开萝卜皮,不切断再将红萝卜芯按方格样儿横竖几刀切成方形条状。整个萝卜被切成一朵盛开的红牡丹花,特别好看。拿回家后,全家人你一块、我一块,嘎巴、嘎巴咬着吃,那可真是又脆又甜又有点辣的纯绿色的好春令食品。

而在今天,人们发现了更多“春味”,只要有“咬”这个动作的人们都要尝尝,只要是性属辛甘升发的食品人们都要品品,有荤有素,有中有洋,组成了现代咬春宴。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掌,在『El县志上有详细记载:“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日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俟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疹。立春日祀芒神(指传统中统管农事的地神,亦称春天之神)圣,鞭土牛(用泥土塑造的一个牛状物,亦称春牛)毕,民争土块归置牲圈取畜养蓄息地。是日喜晴厌雨,歌日: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说的是打牛的头一天,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称为“立牛”,其旁要站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农事宜提前人手。那“耕夫”若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来应提前备耕;“耕夫”站在牛后,则表示春令来迟;若人牛并行,则春令适中。立春日那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在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时举办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打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接着交给下属吏与农民依次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然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人牲圈,象征槽头兴旺。据说当天若是晴天,万民高兴;若天明遇雨,则表示不吉不利,象征这一年年景将不佳。

如今,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习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叫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据说可以不患病,今已成为笑谈。

立春日,村里选出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预示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碎,分土回家,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的风俗是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能够避免牛瘟。晋南地区盛行用春牛土涂灶,据说能够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报酬。其实质上是一种佳节促销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区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象征土地,春牛象征农事,俗称“春牛图”。

鞭春牛的意义,不仅仅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烂,人们争夺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拾得牛头为大吉。此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很多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广泛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问的吉祥画售卖。

浙江某些地区迎春牛独具匠心。迎春牛时,人们一一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可见,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就是将迎过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3.迎春

立春那天,民间习俗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一定要做好准备,进行演练,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之日正式迎春。民间迎春活动亦很热闹。立春日时,四合院与农家院里要高挑“春幡”,各家门框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如“一门欢笑春风暖”、“四季祥和淑景新”,或“瑞雪丰年,八方献瑞”、“春风得意,六合同春”等联语,院内屋内墙上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福”字,使院里一片红彤彤的氛围,显得春意浓浓,也象征着吉祥。大人孩子要换上干净的新装,妇女们脸上抹上胭粉,在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绫罗剪出表示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也有的用红纸剪刻成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由于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表达出了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此外,有些村镇立春日举办“迎春会”,常找一个十多岁的男童化装成一个官老爷,身穿纸宫服,头戴纸帽,脚蹬纸靴,骑着牛,前往祭祀坛,带领百姓祈祷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途敲锣打鼓、放鞭炮以迎接春天的来临。

旧时在北京的农村还有农家找一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在田野中站立,然后众农人敲着锣鼓,从田野里将小孩拜迎回来,叫做“迎春”。至今也有农家写些“迎春接福”或“春到家兴旺”等红条幅贴在墙上,并摆上果品或春盘,恭候春的来临。

4.其他

立春节,有些地区的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插在发梢上,竞相比美。晋东南地区的女娃娃们,喜欢交换这些头饰,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流行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寓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平安安。

山西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讲究请女婿吃春饼。河北南部地区有“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谚,瓜指的是南瓜,当地居民有在这天吃南瓜馅儿饺子或南瓜馅儿包子的习俗。

雨水的节气习俗

1.认干爹

四川一些地区的民间习俗是“拉保保”。过去,人们迷信命运,为儿女求神卜卦,看自己的儿女好不好养,特别是独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认个干爹,按小儿的生辰年月日时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运相合相克的关系。假如命上缺木,拜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上木字,才能保证儿子健康百岁。此举年复一年,久而演化为一方之俗,传承现在更名“拉保保”。

为何在雨水之际“拉干爹”,是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问许多地方在这天都有个固定的“拉干爹”的场所。当天无论天晴下雨,准备“拉干爹”的父母都会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梭找准干爹对象。假如望子成为文曲星就寻一个文人当干爹;如果希望孩子身体结实就寻一个体格健壮的人为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做“干爹”,有的挣脱掉跑了,有的躲也躲不开,通常会高兴地答应,并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从此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拉到之后,拉者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然后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烛,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于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结束了。分手后也有经常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就不再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

而今,雨水节这天由竹溪公园举办的“拉保保”节目,已成为游园中一项独具风趣的活动。

2.回娘家

流行于川西一带汉族的节日习俗是“雨水节,回娘家”。到了雨水节气,嫁出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哺育之恩。久不生育的妇女,则让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贴身穿着。据说,这样能够尽快怀孕穗子。

惊蛰的节气习俗

在民间,许多地方的人们把惊蛰称为“二月节”,这就给惊蛰平添了很多节日的气氛。既然叫“节”,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俗活动。

1.抖虱予

某些地方的人在惊蛰时听到第一声春雷,马上使劲抖衣服,相信这样不但可以抖掉身上的虱子跳蚤,而且一年都将不受这些寄生虫的骚扰。晚明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里说:“初闻雷则抖衣,日蚤虱不生。”

2.吃炒豆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当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有吃炒豆的习俗。

人们将黄豆放在盐水中浸泡后再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表示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吃梨则意为与害虫别离。

3.蒙鼓皮

惊蛰是由于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面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问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吻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应该顺应天时,凡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祭白虎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白虎是搬弄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寻食,张口咬人,人们深信若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其兴风作浪,阻碍其前程发展,引来百般不顺。大家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是为了自保。所谓祭白虎,就是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拜祭时,须用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开口噬人,接着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道人是非。

5.吃抄虫

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

“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嚼,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时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恭喜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所谓的“虫”是用玉米来代替的。

6.“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意思是会平地一声雷,惊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四处寻食。所以占时惊蛰那天,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壁,用香味驱赶蛇、虫、蚁、鼠和霉味。天长日久,这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俗,亦即“打小人”

的雏形。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都会见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面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有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春分的节气习俗

广阔的中华大地上,莺飞草长,柳暗花明,小麦拔节,油菜花香,一派春意盎然。春分有些什么传统习俗呢?

1.春分祭日

同类推荐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圣亡神域

    圣亡神域

    小奇的九界已经出现了第二界——怪物世界!绝对碉堡!
  • 莫辛

    莫辛

    莫辛想着,如果有来生,他会不会早一点认清自己的心呢
  • 强娶豪夺,总裁你够了

    强娶豪夺,总裁你够了

    误会一场,情深。他和她之间再也没有过往,意外一场,不过是因为,我一直都爱你。“我的女人,怎么可以芳心倾许其他男人?”
  • 糕点专宠迷糊小公主

    糕点专宠迷糊小公主

    纤纤小手画一个心,爱的流光益彩。太妃糖加巧克力,甜到天旋地转,他曾陪她度过一个个关卡,她也曾关系过他,他说她的笑声像夏天的烟火喧嚣又灿烂,在一个仲夏夜,他对她说“我喜欢你”至此,他们种下一个秘密,约定永生永世在一起。?????可是,从美国回来后的他,即使失明也深爱着她,深爱着那个夏天般的女孩,但却狠下心来疏远她,供手把她让给自己的情敌。可谁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秘密,谁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她知道了真相……她和他会怎样?
  • 宦乡要则

    宦乡要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之狂舞

    神之狂舞

    最轰烈的战斗序曲,最狂猛的凯旋之歌。北境长城上最耀眼的光芒,南城乱斗场中最动人的身影。给我一对长剑,我就是暴风使者,给我一把长枪,我就是人形坦克。老司机带队开车了,快上车,已经来不及解释了。
  • 异世鉴美

    异世鉴美

    什么?到人生地不熟的异世界?郁闷!老天你既然如此待我,总要有点补偿吧!我以后是全系法神?先这么混吧!这人活着总得自己找点乐呵不是!嘿嘿!这次卷土重来,
  • 晏林子

    晏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世良缘之公主世无双

    倾世良缘之公主世无双

    一个是因为身体原因被放弃的王爷,一个是因为不受宠爱被放弃的公主,谁说和亲只能是悲惨的结局?我若翻手天下,只携你笑看万里江山!
  • 幸好遇见你的青春

    幸好遇见你的青春

    本书写的是几个主角的大学故事,而且他们家境不错,都很好,他们在那一年相遇,在那一年相守,在那一年相恋,在那一年终成眷属,在那一年步入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