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000000009

第9章 气与习俗(2)

《礼记》记载:“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从周代开始,这种春分祭日的习俗就世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日: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多数设在京郊。北京早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现在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帝王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他的年份由官员代祭。

整个日坛被正方形的外墙围住,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歇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朝日坛坐落在整个建筑的南部,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朝东方行礼的缘故。坛为圆形,坛台1层,直径33.3米,周围环以矮形围墙,东南北各有棂星门1座。西门为正门,有3座棂星门,以此相区别。墙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高1.89米,周围64米方台,叫做拜神坛。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阳。这本是一种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装饰,但到清代却改用方砖铺墁,使日坛逊色许多。

祭日虽然比祭天与祭地典礼逊色,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献、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坛不再为封建帝王服务,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2.送春牛

春分随后即到,这时便会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送图者。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日“春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即兴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押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3.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来临之时,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这样一个地道的中国习俗为何会成为一项世界游戏?

原因目前有待考证。但是其玩法确实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均匀、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乏其人。

有一种说法是,春分这一天鸡蛋比较容易竖起来。这是何道理呢?其中的科学道理还真很多。第一,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第二,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活跃,动作利落,易于竖蛋成功。

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凹凸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

“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问的距离在0.5~0.8毫米之间。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理论,只要找到三个“小山”

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最好选择生下4~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有关竖蛋,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横渡茫茫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有人对其发现很轻视,甚至讥其为“纯属偶然”。在一次庆功宴上,哥伦布提议宴会上的先生女士尝试一下,能不能把桌上的鸡蛋竖立起来,结果没有一个做到。哥伦布说,现在我给大家表演。他把鸡蛋磕下去,鸡蛋壳破了,蛋也就竖立起来了。然后他说,这便是我的发现,确实十分容易,但是,为什么你们做不到呢?

4.春祭

从春分起,人们开始扫墓祭祖,叫做“春祭”。扫墓前要先在祠堂进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开始扫墓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行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相、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多数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间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仍流传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祭品了。

5.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风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乡人称之为“春碧蒿”的野苋菜。到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田野采摘春菜。在田野中寻觅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长短。采回的春菜往往与鱼片“滚汤”,名日“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平安,身壮力健。

6.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因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7.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休息,家家都要吃汤圆,除了家里人吃的汤圆外,还要做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并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糟蹋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季节,特别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加进来。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卖的风筝,多比较小,适合小孩子们玩耍,也有自己制作的,通常较大,放时还要相互比赛看谁的飞得高。

清明的节气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民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人们就要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怀古之幽思,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

1.蹴鞠

蹴鞠本来特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由于蹴鞠运动的影响逐渐深人,蹴鞠也就成了蹴鞠运动的同一语。这也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初衷是用来训练武士。

2.拜“城隍爷”

老北京过清明节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也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除了灶王爷、财神爷外老百姓最信奉的神佛。这个“爷”其实就是一个城、一个县的“不管部部长”。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一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烧香,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内外非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据说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活动,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跟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云。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正是清明节拜“城隍爷”这一习俗的生动写照。

3.扫墓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季节,作为中国人更是强调“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按照旧的传统,扫墓时,人们要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填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树枝插在坟上,接着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发展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四周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摆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遗体火化越来越普及,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传统。

新加坡华人一般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因此庙宇也成了清明祭祖之处。

清明节当日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无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礼仪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4.荡秋千

荡秋千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秋千,就是揪着皮绳而迁移。秋千的历史相当久远,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及某些方面的忌讳,改为秋千。古老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渐演化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尤其是儿童所喜爱。

5.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生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俗。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下来。1979年,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发动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6.拔河

拔河最早叫“牵钩”、“钩强”,唐朝开始叫“拔河”。它发端于春秋后期,流行于军旅,后来流传到民间。唐玄宗时还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拔河便成为清明习俗了。

7.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仿佛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空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吹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祛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8.踏青

踏青又名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暖人问,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季节。我国民问素来有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9.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源于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些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约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淡忘,只有插柳流行不衰。杨柳的生命力强大,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节春光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

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是怎样来的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与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穿梭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由于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世俗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死。

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筹集的。每到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表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唐已有之。

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不受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特别盛行,人们踏青游玩归来,在家门口插柳以摆脱虫疫。不论是民问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相关。春天天气变暖,各种病菌开始滋生,人们在医疗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另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插柳戴柳为的是防止鬼的侵扰迫害。棚J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作用。受佛教的宣传,人们认为柳可以祛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普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人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当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话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音近,以表示挽留之情。这种习俗最早源自《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达难分难离,不忍分别,恋恋不舍的心情。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折柳赠别”就表达了“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赠,也预示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迅速地“生根发芽”,仿佛柳枝之随处可活。折柳枝把美好祝愿蕴含其中。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涉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离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别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含义,古人又赋予柳树诸多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在情理之中了。

谷雨的节气习俗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虽然它没有“清明”那么“名声显赫”,但许多地方的人们对它还是很重视的,这一点从民俗上就能体现出来。

1.祭海

对于渔家来说,谷雨节盛行祭海习俗。谷雨时节恰恰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时候。俗话有“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进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是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城一带还很流行。过去,渔家由渔行统一管理,海祭活动往往由渔行组织。祭品为去毛烙皮的肥猪一头,用腔血抹红,白面大饽饽十个,此外,还准备鞭炮、香纸等。渔民合伙举行的海祭没有整猪的,则用猪头或蒸制的猪形饽饽代替。旧时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间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去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到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非常隆重。

2.喝谷雨茶

南方许多地方有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无论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同类推荐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

    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中国,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比较,无论对文化产业实践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精心搜罗国内外多方面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并加以深入解析,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书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验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中华典故(下)

    中华典故(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都市之我为传说

    都市之我为传说

    在这个科技年代,古武凋零,异能不显。一位少年,一个神秘老头,一位红颜相伴,能否在这科技年代焕发古武和异能的新光!
  • 《画麒麟》

    《画麒麟》

    本人新人,希望大家能多多评价!谢谢。主要是给励志的人看的!
  • 青春学院恋

    青春学院恋

    青春就要敢想,敢做,敢当。青春就要放荡不羁。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 书虫

    书虫

    李笑一直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这句话,却没想到穿越之后,随自己而来的书里竟然只有胖乎乎的虫子!天,这外挂你让我怎么用啊!
  • 七日浮图

    七日浮图

    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总是以一副文明优雅的姿态睥睨天下,孰不知,那些光鲜靓丽的背后,种种丑恶行径,早已像瘟疫一般遍布人类社区,吞噬着人类仅有的人性。
  • 我的超级电脑

    我的超级电脑

    我,一个在校学生,运气大发竟然捡到了来自外星的最高科技成果具现化电脑,女仆?对着电脑说一下立马就出来了!武器?对着电脑说一下就出来了!吃的?你见过可以治病的葡萄吗?当然前提你要有足够的能量,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 不走,不走

    不走,不走

    在我最想做自己的时候离开这个世界,在我不想走的时候走
  • 冠宠天下:邪王的小蛮妃

    冠宠天下:邪王的小蛮妃

    她为现代特种兵,竟一招穿越到盘古大陆。穿来就穿来吧,关键是宿体还是个极品废柴。什么?让她集齐四件神器对抗暗黑大帝?凭什么!长路漫漫众多阻碍她要如何前行?嚣张王爷一路保驾护航?饶了她吧,她去还不行么……最终她的人和心都交待给他的时候,却得知他与她的敌人暗黑大帝有诸多关联!她要怎么办?怎么办?
  • 一朝公主一朝后

    一朝公主一朝后

    她本是幽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三公主。她本是隐世家族的最讨人喜的嫡系小姐。她赌气出宫,却意外落水而亡。她初次体验歌厅,却不幸穿越。在现代的灵魂,到底该如何延续三公主的风华,走向人生的巅峰。
  • 末世之特种作战

    末世之特种作战

    风声鹤唳,黎明之前,秦峰不过是睡了一觉醒来,整个东方大陆被丧尸占领,人类生存岌岌可危,退役特种兵重返战场,磨枪上阵,在黑暗的末世中,和同伴并肩作战,黎明曙光来临前,他是黑暗中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