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元夕在灯下正目不转睛地翻看着汉朝王逸所著的《楚辞集注》,又看到了《山鬼》那一篇,幼时的事不禁浮现在眼前。
无意间抬头,看见房门外似乎有人影,不由的心中一惊。大抵是在楼观台熏陶的虚静心神,她佯装口渴让月奴倒水,可唤了半天也不见月奴。自己逾到后窗旁,还未及跳,刺客已经冲了进来。“别跑!站住。”
元夕慌忙抓住面前的东西砸了过去,可刺客已经追到跟前。“要留活的!”
胳膊一疼,自知肩膀那里已经被划伤了。
“救命!”元夕吓得叫了起来。慌乱中似乎已经听见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接着便头一晕,不怎么的就栽倒在窗外。
她以为,这就要死了。
等醒来时,已经躺在床上,小姨母正坐在床前。
“小姨母,我怕!”元夕扑向小姨母。
“没事,有姨母在,你肩上的伤已经包扎好了。”
元夕点了点头。但仍心有余悸。
“你这次要好好谢谢四郎,要不是四郎,恐怕你就要被坏人抓了去。”
在一旁的隆范冲元夕点头笑了笑,“阿元没事就好,我也是恰巧经过。”跟在隆范身旁的党晔这时似乎一脸的不高兴。
果真,出了房门后,党晔问道:“爷为什么不告诉她实情,你夜夜都是望着她房间的灯灭了才肯回去。”
“为什么要告诉她?”
“你要是不让她知道你的心意,她会被别人抢走!”党晔又想起那日去宫中看马球赛前元夕和临淄郡王两人在房中。
“那日你也是看到的,她装作不认识我,我若是再厚颜,在她心里我岂不就成了宋玉一辈的好色之徒。”隆范左右为难。
房内只剩下元夕和姨母。
姨母问道:“阿元,你不觉得昨夜这事有蹊跷。”
元夕并未在意,“父亲在朝中处处树敌,这大抵是冲着父亲来的。”
姨母摇了摇头:“你是庶女,况且,况且他对你这个女儿似乎并不上心,若想让你父亲吃痛,这恐怕不是最好的选择。”
元夕没有答话,姨母的话虽是事实,可听来还是让人心痛。
“若想知道对方的目的,务必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一向似乎只论琴棋书画的姨母,今日的谈话让元夕有些生疏。
元夕依旧摇了摇头。
“我朝天子为老子的后人,才会这样尊崇道教。太平时则罢,乱时,若楼观台这大唐第一道教圣地能出面拥护,他,就是真正的天子!一定是有人想利用你威胁你二舅舅!”
“姨母说的这些,阿元不懂。”元夕虽是这样说,可她心中对这些确也很明白。
母亲去世前曾对她说过,想明哲保身,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装作不懂,没有人会在一个朽木不可雕的人身上费工夫。
“好,那阿元可知,知道你这一层身份的都有谁?”
“二舅舅,大师兄洛仪,姨母,纪芣,还有隆基哥哥,一共五个人。”元夕开始蹙眉,“洛仪大师兄我自小跟了他八年,他的为人我清楚,不会是他。”
姨母眼睛一直注视着元夕,半晌,问道:“姨母可会背弃了阿元。”
元夕望着姨母,摇了摇头。
“纪芣与你母亲情同姐妹,又跟在我身边多年,我保证,她不会。”
“那......”元夕望了望姨母,没有再说下去。剩下的人只有隆基哥哥了,也只可能是隆基哥哥了。
书房内,李隆基和谋士刘幽求正坐在案前。元夕怒冲冲的一把推开了门。
李隆基看了一眼元夕,同刘幽求道:“幽求,事就先这样定下,你先回去吧,晚些我再去找你。”
刘幽求看了一眼元夕,心里思忖一瞬,便对李隆基拱了拱手,出了房门。
“阿元,你身上的伤还没好,怎么就出来了。”李隆基问道,虽是问话,却似乎并没有指望元夕回答。
“身上虽有伤,却比不上心里的伤。”
李隆基无话,坐在案前,开始抚弄琴弦。“阿元继续说,哥哥在听。”
元夕便把方才姨母的猜测说了一遍。
李隆基停了拨动的琴弦,起身站在窗前背对元夕:“是阿元自己这般想,还是有人挑拨?”
半晌,只有滴在屋檐上的雨声合着枝叶的摇动声。
“我只要你告诉我是还是不是!”元夕打破了屋子里可怕的安静。“你我都知二舅舅将我留在你身旁为何,可你为何要这样?”
汲岸道长是将元夕的后半生托付给隆基,这件事隆基心中很是明白。
门外的隆范正要举手扣门。方才听身旁的遣心说起,元夕很是生气的来找三哥,本想过来看看,可听到元夕的话便转身走了。来了只会又尴又尬,他心想。
“阿元你想过没有,当年范阳卢氏都为罪臣,你姨母本应判为官奴收归掖庭,可她又是究竟如何嫁给了我大哥,你可知?”隆基背对着元夕说道。
元夕摇了摇头。
“好,等过几日你的伤好了,我请人来教你剑器舞,叫上你姨母,到底是不是她,我们一试便知。”
“哥哥!我最害怕心计和猜疑。我和哥哥再也不要这样猜忌。”
“傻阿元,哥哥永远不会背弃你。阿元以国士遇我,我必以国士报之阿元。”隆基伸手拭去元夕脸上的泪珠。“阿元还小,等阿元再长大些便会好了。”
“夫君,你若想娶她,弗——不反对。”来者是隆基的王妃,望着元夕走远的背影,王弗立在书房内对隆基说道。
“弗,明知我不会娶,弗为何还要这般说。”
“夫君这样留她在身旁,就不怕武元夕反噬夫君一口。”王弗问道。
“阿元不会!”
“那是因为她还小。”王弗头也没有回的就走了,她明白,这样的女子,永远都是自己夫君的软肋。
多年后,当已经很受玄宗冷落的王皇后向昭文公主絮叨起这段事。恰巧,王皇后的养子正读起春秋时豫让的那段话:“人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人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
昭文公主听后不禁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