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纺技红旗战斗兵团”由‘纺训班’的红五类子弟牵头成立,朱清民被安排在宣传组干誊写、刻钢板、印传单之类的工作。宣传组共六人,四男两女,来自不同专业。他们各有所长配合默契,突然要分别,还有真有些依依不舍。临别前的最后一天,徐芳智提议四个男生在一起聚一聚,地点就在兵团总部办公室。
当天晚上,四个人提着两斤‘苕干酒’(一种不要计划的劣质酒)、一包猪头肉和两袋饼干打开了办公室的门。室内已经是一片狼藉,好一幅电影中国民党军队打败后逃跑的景象。几个人的心情顿时变得沉甸甸的……。徐芳智带头打破沉静;把一张旧三屉桌拖到吊灯下,打开荷叶包的猪头肉和两袋饼干。胡明兴找来两个漱口杯,把酒倒满。朱清民和杨冰将两张单人床抬到三屉桌的两边,对面摆好。
徐芳智以其组织能力和口才,成为宣传组当之无愧的领头人。他中等身材小平头,眼睛虽大,却高度近视,外号人称‘徐瞎子’徐瞎子不但性格开朗口才好,还忒有幽默感。读高中时,学校举办文艺表演,少不了他的相声节目,每次出场总能赢得满堂喝彩。因家庭出生,没有考上大学,在‘纺训班’学美术设计,他很知足。可能与性格相关,在学画的同学中他以漫画见长。四个人分两边坐定,徐芳智首先举起酒杯,故意怪腔怪调,像一台没上足发条的留声机:“同学们!我年龄最大,算大哥。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明天就要各奔前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忘记今天在座的兄弟……来!我先干一口!”他喝下一大口酒,同时做出一幅被酒精呛了喉的怪相。其他三个人随即响应,你一口我一口轮流喝酒。徐芳智一边要大家吃菜,一边第二次举起酒杯:“这第二杯酒敬我胡老弟,今天的酒菜都是他准备的,为买两斤猪头肉,他排了一下午队。”杨冰和朱清民跟随附和:“小胡辛苦了!等会我们敬你!”胡明兴矮矮的个子,高高的额头,为人随和,性格开朗,且不善心计,六十年代初跟随姐姐从印度尼西亚回国,受到党和政府多方面的关怀,在‘纺训班’数他人缘关系好。
朱清民和杨冰、徐芳智都是S市一中的学生,只是朱清民是初中,杨冰和徐芳智读高中。家庭出生不好,给他们带来无限烦恼的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许多共同语言。
人们常说:男好一身毛,杨冰的胡子、头发长得很茂盛,配上高高的鼻梁,洼洼的眼睛框,活脱一个哈萨克人。读高中时,他的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加上一副好嗓子歌唱得好,校团委把他列为培养对象,发展他入团。入团前需要政审,这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其父亲贪污公款两百元,刚刚被查出来。结果,不但,团没有入成,连升大学也泡了汤。从此,杨冰变得木纳冷漠,寡言少语。‘纺训班’的同学戏称他‘拿摩温’。但杨冰很出台,纺织系统召开万人大会,会前请他上台领唱红歌,从未怯场。
平时,朱清民对比自己大三四岁,知识、阅历都比自己丰富的学长们很敬佩。今天和大家相聚,虽然他从来没有喝过酒,却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边喝酒边谈心,谈心结、谈友谊、谈未来、谈时局,内心的纠结还的确得到放松。何许是酒精的作用,气氛变得越来越活跃。“清民,拉一曲助助兴吧!”胡明兴已经喝成大红脸,大声地叫囔。朱清民刚喝下一口酒,酒精从喉咙呛到鼻孔辣到胃,他不吃猪头肉,连忙抓起一块饼干丢进口里,并用手把嘴巴捂住,生怕食物喷出来。杨冰见他难受的样子,主动帮他解围:“让清民休息一会儿,我先唱一首‘高原之歌’。”胡明兴鼓掌最响。杨冰坐直身子,清了清喉咙,亮起嗓子唱起来:“翻过千层岭哎,爬过万道坡。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野马似的雪水河,……”他那浑厚的男高音唱得字正腔圆,歌声把人带进了辽阔的戈壁、天山的冰天雪地。胡明兴再次鼓掌喝彩,兴高采烈地说:“你有这么一付好嗓子应该去当歌唱家,到棉织一厂干什么?”杨冰本来就为去棉织一厂心烦,胡明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杨冰怏怏不乐地回答:“文化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哪有我们这等人的份?”不知是混沌还是成长在国外的缘故,胡明兴对中国的政治总是大惑不解,又甩出一句:“什么上层建筑,万人大会上你不也领唱过?”杨冰冷笑一声:“这叫‘只可利用,不能培养’懂不懂?”胡明兴还是一头的雾水,呆呆地看着杨冰。朱清民自然明白杨冰内心的苦衷,他不明白的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么好听的歌,这么好看的电影为何就是‘毒草’?为什么只能在‘阴暗角落里’偷偷地唱一唱,听一听?眼看刚刚调整过来的活跃气氛又被搅局,徐芳智赶忙找话题岔开,催促道:“清民该你了!”朱清民边打琴盒边说:“我拉一首《思乡曲》”《思乡曲》号称能与《梁祝》媲美;它那优美如歌的行板,气势恢宏的和弦、变奏,热烈激昂的高音旋律,每一次听到它都能引发人忧伤、留恋的情怀。朱清民就是听《思乡曲》之后,才萌发了学小提琴的兴趣。从小他就爱好音乐,但母亲只有能力给他买口琴和笛子。上小学时,他就能用口琴在同学当中表演《梅花三弄》、《满江红》等乐曲,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荫中鸟》等独奏曲。当他用母亲给他买棉袄的钱买回一把小提琴时,母亲不知是着急还是激动,她流泪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S市是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学小提琴根本找不到老师,朱清民只能看教科书听唱片自学。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酷暑三伏,常年如一日每天坚持练琴不断。四年之后他终于能把《思乡曲》演奏下来。今天他拉得格外用心,左手指在琴弦和指板上快速准确地跳跃、揉摇、滑模,右手持弓时而悠闲划弧,时而快速颤抖弹跳……。一曲终了,在乐曲和酒精的作用下,胡明兴背靠床架微闭双眼流泪了。徐芳智关切地问:“小胡,你怎么了?”胡明兴慌忙睁开眼睛,用袖子擦了一把眼泪,唏嘘道:“对不起,想妈妈了。”徐芳智很理解的样子,问:“回国几年了?”胡明兴:“五年多……”杨冰:“为什么回国?”胡明兴:“当时,姐姐初中毕业,爱国吵着要回国。一个女孩子单独回国父母亲不放心,才安排我陪姐姐一起回来……现在,也不知父母过得怎么样,到邮局打电话要排一天队,还总打不通。写一封信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到,等收到信时情况不知又变几回了。”听过胡明兴讲述,朱清民产生了内疚感,对母亲的感情他最能理解;他与母亲、弟弟三个人相依为命,一天不看到母亲他就会失落。此刻,他把小胡伤心归结成自己拉《思乡曲》,马上提出拉一首欢快的曲子调节气氛:“怪我刚才不该拉《思乡曲》,惹你伤心了。我再拉一首欢快的《xinjiang of spring》”说完拿起小提琴准备开始,被徐芳智谢绝:“今天主要是喝酒、聊天,不是开音乐会,你暂时把琴放下,我想问你一件事。”朱清民被泼了冷水,放下琴扫兴地问:“什么事这么认真?说吧。”徐芳智那双会说话的‘强盗眼’在厚厚的玻璃镜片后边瞪得又圆又大,把朱清民足足盯了有十秒钟,才揶揄道:“你与夏女伢子进行得怎样了?”朱清民心里明白,‘夏女伢子’指夏怡;中等身材鹅蛋脸,柳叶眉下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绯红色的脸颊上长着一对深深的笑靥,那皮肤是白里透红,红中透亮,是‘纺训班’公论的校花。对这样的女生,朱清民从来不敢正眼相看;无论讲政治条件还是身材他都很自卑。小时候他倒挺逗人喜欢,长一幅娃娃脸,大眼睛小嘴巴,皮肤白白的一幅干净相。记得上小学时,包场看《宝葫芦的秘密》,看完电影出场时,一位高年级的同学指着他喊:“你们快看,这不是‘王宝’吗?”同学们一下子围拢来,争着看眼前的‘王宝’,搞得朱清民受宠若惊。可是许多年过去,他就是不长个子!为此他多次问母亲:“父亲是不是很矮?(母亲身高超过了一米六,不算矮。)”母亲总是回避提及父亲,只是强调:“你长不高,绝对不是遗传问题!”那就是营养问题!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老是吃不饱。他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校时每天放学后要走到母亲单位去吃饭,从学校到母亲单位有两公里,饥肠辘辘的他总是感觉那条路太漫长……。有一天,母亲吃完饭趴在裁衣服的案板上小憩,朱清民从一大堆棉布中摸出母亲为他准备的热气腾腾的饭菜,在母亲对面的案板上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母亲突然抬起头来问:“亲民,你在发抖?”裁衣服的案板有两米多长弹性很大,朱清民吃饭时双背依在案板上,因饿得慌而发抖,母亲趴在对面感受到了。“我饿!”朱清民简单地回答。从那以后母亲总是从自己的那一钵饭中挖出一坨出来添在他的饭钵里。而母亲干的是重体力劳动活,一把剪刀就有两公斤重,用它去裁剪那叠起来有两公分厚的布,完全是拼体力。母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朱清民全然不懂……。后来,母亲因极度营养不良住进了医院。医院吃营养餐,每次开饭为确保病人本人享受,医院专门派护士站在病房门口,监督每个病人把饭吃完。可母亲还是有办法,她让朱清民兄弟俩站在病房外的窗户下,将自己的营养餐分出一半来,从窗户递出来交给两个儿子分享。尽管自己家的口粮很艰难,每月母亲还要节约两三斤粮票送给街道办的一个张姓小组长,她们家人多粮食总是不够吃,到月底就来找母亲支援……。天灾也好人祸也好,母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兄弟俩,朱清民还是没能得到正常发育。现在,徐芳智拿他和夏怡说事,他从来没想过也不敢想。更不喜欢别人同他开这样的玩笑,因此有些恼怒:“什么进展?我不就找她借几本书看?”徐芳智根本不在乎他发脾气,继续挑逗:“借书?天天出双入对?”“那是同路!”朱清民抗争辩解。杨冰在一旁凑热闹:“我和她也同路,可从来没有一起走。不要回避!‘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两位大哥的挤兑下,朱清民有口难辩干脆保持沉默;盯住对面墙上贴的********** 诗词‘咏梅’出神。一个多月前的一天早晨,他面壁站在单人床的靠背上,用图钉将掉下来的半张‘咏梅’钉上去。夏怡拿着一本书边看边走,走到床的另一头靠着被子坐下来。朱清民把诗词钉好后,退着往下跳,床是软的没站稳一下子倒在夏怡腿上。“哎哟!我的腿!”夏怡惊叫一声,看到这一幕的同学哄堂大笑。朱清民大吃一惊,翻身滚到地板上,口中还在不停地赔礼:“对不起,对不起!”在朱清民的印象中,夏怡是大家闺秀,不但人长得漂亮,文章也写得好,平时出入,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不知从何时开始,他把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张若兰与夏怡联系到一起。比如:每天吃早点,夏怡就与众不同,不是一块蛋糕就是一个面包,说是需要少而精。而当时多数人的早餐就离不开炸油饼和阳春面。今天惹上她,朱清民作好了挨训的准备。出乎意料的是,夏怡不但没有埋怨他、训他,还检讨起自己来:“没关系,也怪我没注意你站在上面。”这话让朱清民感动,他在心里想:“她并不骄横。”于是与她答讪起来:“看什么书,这么认真?”夏怡妩媚地一笑:“伏尼契写的名著《牛虻》”朱清民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早就知道这本书,只是借不到。据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就是从牛虻身上吸取的精神骨髓。”夏怡像似找到了知音,高兴地问:“你想看?等我看完了借给你。”朱清民趁热打铁:“一言为定!”夏怡肯定地说:“一言为定!”他们之间的交往从此开始。
从纺织局回家,他们的确是同一段路,原先即使同路也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从来不一起走。从那以后,他们会不约而同地一起走,边走边谈;谈读书、谈读后感,谈社会、谈家庭。朱清民从夏怡的谈话中得知:夏怡的父亲是本市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1957年大鸣大放被打成you派,现在还在学校被管制劳动。夏怡纯真无邪,就是有些小资的‘酸气’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交往。同病相怜让他们走近……。